① 關於重陽節主題班會的設計 急啊
重陽節主題活動設計
一、設計思考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結合重陽節開展關於「尊老、敬老」的主題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在重陽節,孩子們通過與敬老院的老人們及自己的爺爺、奶奶們一起聯歡、登高等活動,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爺爺、奶奶等老人的關心和愛護,培養尊老、敬老的良好品質。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幼兒豐富以下經驗:①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又叫「老人節」。②爺爺、奶奶非常關心小朋友,我們也應該尊敬爺爺、奶奶。③每個小朋友對爺爺、奶奶表達愛意的方式是不同的,我們可以為爺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④重陽節有許多美妙的傳說、故事和詩詞。
二、各年齡段主題活動目標
年齡段
主要經驗
小班
(1)知道重陽節是爺爺、奶奶等老人的節日,體驗他們對自己的愛,激發尊敬他們的情感;
(2)在與爺爺、奶奶一起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感受相互關愛的溫暖和快樂
中班
(1)知道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老人的節日,初步了解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2)樂意參與重陽節的相關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老人們的關心和節日的祝賀;
(3)了解爺爺、奶奶對自己的愛,激發關愛老人的情感
大班
(1)通過調查、交流等活動,了解重陽節的來歷和一些風俗習慣;
(2)積極參與敬老活動,大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老人們表達自己的關愛與尊敬之情;
(3)在訪問、對話中感受老人也需要關心和幫助,進一步激發關愛老人的情感
三、主題活動實施概況
年齡段
序號
活動名稱
主要涉及領域
組織形式
小
班
1
為爺爺、奶奶做臉譜
藝術
集體
2
欣賞童謠《小板凳,你莫歪》
語言
集體
3
找爺爺(奶奶)
藝術
集體
中
班
1
我為爺爺、奶奶做餃子
藝術
區域
2
奶奶,對不起
語言
分組
3
奶奶誇我孝順兒
語言
分組
4
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藝術
集體
5
我和爺爺、奶奶過重陽
綜合
集體
大
班
1
讓座
語言
分組
2
爺爺、奶奶的一天
語言
區域
3
爺爺、奶奶的好幫手
社會、語言
個別
4
製作重陽糕
健康
集體
四、各年齡段主題活動環境創設
小 班
中 班
大 班
班
級
環
境
(1)收集「我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照片布置教室;
(2)提供眼鏡、拐杖等材料讓幼兒學習扮演爺爺、奶奶,進行游戲;
(3)區域:泥塑「做重陽糕」;講講、說說「我的爺爺、奶奶」;
(4)游戲:《糕點小屋》
(1)班級主題環境布置:
①送給爺爺、奶奶的禮物,②和爺爺、奶奶說句悄悄話;
(2)區域: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為爺爺、奶奶做禮物;
(3)游戲:《帶爺爺、奶奶去旅遊》;
(4)語言角:提供有關敬老內容的圖書,供幼兒閱 讀、講述
(1)用有關活動的問題、資料、照片、繪畫作品等布置教室;
(2)區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重陽節的資料、為爺爺、奶奶做禮物
(3)美工角:提供各種材料供幼兒畫、剪、貼「我的爺爺、奶奶」;
(4)家長園地:請家長配合,鼓勵 幼兒在家裡幫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關愛老人的情感;
(5)游戲和節日相結合,發展游戲情節
五、主要教育活動方案
(一)小班
活動一:為爺爺、奶奶做臉譜
主要涉及領域:
藝術
活動目標:
1.嘗試在「臉譜上」正確擺放並粘貼五官。
2.知道抹適量的膠水進行粘貼。
3.體驗用自己製作的面具進行游戲的快樂。
活動准備:
1.事先剪好五官、胡須。
2.爺爺、奶奶的臉譜紙板每人一張、膠水、抹布等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欣賞教師戴上臉譜的表演,引起活動興趣。
2.學習製作臉譜的方法。(先找出相匹配的五官,然後擺放在臉譜上,最後粘貼)。
3.製作臉譜。(教師指導,觀察幼兒擺放五官表現爺爺、奶奶的臉部特徵,提醒幼兒抹適量的膠水進行粘貼。)
4.戴上臉譜,隨著音樂學爺爺、奶奶走路,體驗表演、游戲的快樂。
活動二:欣賞童謠《小板凳,你莫歪》
主要涉及領域:
語言
活動目標:
1.在觀看情景表演和參與表演的過程中理解、學習童謠。
2.愉快參與活動,體驗關心爺爺、奶奶的快樂。
活動准備:
大班幼兒排演情景劇。
活動過程:
1.觀看情景表演,理解童謠的內容。(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表演的內容進行討論,初步感知童謠的內容。)
2.完整地欣賞童謠,學念童謠。(教師在幼兒學念童謠的過程中,引導幼兒表現出童謠的節奏。)
3.扮演角色進行表演,進一步感受童謠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
4.創編童謠內容進行表演。
★指導語:我們還能為爺爺、奶奶做一些什麼事情?試著把它編進童謠里。
活動三:找爺爺(奶奶)
主要涉及領域:
藝術
活動目標:
1.熟悉旋律,嘗試隨音樂邀請同伴和自己共同舞蹈。
2.愉快地參與創編、表演等活動。
活動准備:
1.音樂磁帶。
2.幼兒會跳《找朋友》舞。
活動過程:
1.邊唱《好寶寶》歌曲,邊按節奏做捶背、揉肩等動作。
2.學習邀請舞《找爺爺(奶奶)》。
(1)聽音樂《找朋友》,邀請同伴跳邀請舞。
(2)學習邀請舞《找爺爺(奶奶)》。
①隨《找朋友》音樂改編歌詞、創變相應的舞蹈動作。
②師生共同演唱和表演。(啟發幼兒按歌詞內容表演,找到爺爺或奶奶後做捶背、揉肩等動作。)
3.復習歌曲《好娃娃》,能有感情地演唱和表演。
六、資料鏈接
1.知識資料。
農歷的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在《易經》中,將「九」定為陽數,所以,重九又叫「重陽」。九月初九又稱「重陽節」、「重九節」。這一日正逢秋高氣爽,是郊遊登高望遠的好時候。在古代,重陽節又被稱為「登高節」。登高、游園、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等是重陽節活動的主要內容。王維在《九月九日登高憶山東兄弟》里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表現了他對親人真切的思念感情。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佩茱萸草,登高坡之頂,飲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與自然的渾然一體,常常讓人想到長壽。因此,在今天,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敬老節」,民間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敬老活動,以祝願老人身體健康、生命長久。
2.教學資料。
(1)童謠。
小板凳,你莫歪
小板凳,你莫歪,我扶爺爺坐下來。
我為爺爺捶捶背,爺爺誇我好乖乖。
奶奶誇我孝順兒
小板凳,三條腿,我給奶奶嗑瓜子。
奶奶嫌我磕得臟,我給奶奶煮麵湯。
奶奶嫌我煮得硬,我給奶奶剝花生。
奶奶嫌我剝得慢,我給奶奶煮米飯。
大米飯,香噴噴,奶奶誇我真孝順。
(2)音樂。
①活動《找爺爺(奶奶)》參考歌曲《找朋友》進行改編,歌曲《找朋友》參見金波主編:《幼兒音樂游戲活動》,上海,上海出版社,1992年,第13頁。
②歌曲《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參見上海音樂出版社編:《音樂游戲王國》,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3年,第164頁。
② 九九重陽節北京市有什麼老年活動
舉辦老年人書畫展。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有的非常喜歡書法,繪畫,社區可以組織有相關愛好的老年人,拿出自己的書畫作品進行展覽,也可以現場進行書畫書寫。
社區舉辦為老年人提供低價旅行。有經濟能力,身體比較健康的老年人,社區可以組織一下低價旅行,讓老人看看外面的世界。
社區為貧困老年人獻愛心活動。有很多老年人由於種種原因,晚年生活貧困,社區可以專門組織相關活動,例如為老年人娟衣服,定期組織志願者給老年人洗衣服,打掃衛生。
③ 新年繪畫六年級一等獎
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還有一個我最喜歡
的春節,從我記內事起到現在,我們都容是伴隨著這些年年依舊的傳統
節日,和親人們一起度過一年又一年的節日。
這些節日,包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凝聚這濃濃的血脈親情。
④ 重陽節快到了,幼兒園搞了一個活動,需要用歐克創意泥做一個東西然後作為禮物送給老人,請問,可以用歐克
做啥你得會,不會那就是扯淡了
⑤ 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圖畫)
1、登高來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源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2、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⑥ 重陽節活動的主題有哪些
古時候的重陽節習俗,有哪些流傳至今?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時至今日,一些地區仍保存著這種風俗。
到宋代,賞菊成為一時盛舉。屆期,無論皇室貴戚還是文人士子、小民百姓,都要賞玩菊花。文人士子們還舉辦社交宴樂性的菊花會,賞菊吟詩。不過,其中規模最大,氣象最盛的當數宮廷賞菊:「禁中例於八日作重九排當,於慶瑞殿分列萬菊,燦然眩眼,且點菊燈,略如元夕。」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節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有的地方重陽前後要舉行菊花大會。人們來來往往傾城出動觀看菊花,熱鬧空前。除了以上較為普遍的習俗外,各地過重陽節還有些獨特的過節風俗。一些地方的群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各位看官,你說呢?
⑦ 敬老,愛老,以重陽節為主題的手抄繪畫
去網上採集資料,然後再自己合成
⑧ 傳統節日的繪畫有哪些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這句出自童謠《忙年》里的第一句吧。農歷臘月初八這天就是臘八節。每年臘八節一到,家家戶戶都會熬上臘八粥,北方的人們還會泡上一大罐兒臘八蒜。在冬日寒冷的日子裡,喝上一口香香甜甜的臘八粥,看著一大罐兒白白胖胖的大蒜浸泡在醋里,不禁開始暢想大年三十兒晚上就著臘八蒜吃餃子的情景了。
1.臘八節
2、祭灶節(小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跟著《忙年》童謠的下一句,我們就來到了農歷臘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節的日子。
祭灶節由來已久,早在夏朝,灶君(灶王爺)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
相傳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三這天,灶王爺都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稟告人間的善惡是非,玉皇大帝以此作為對人們獎懲報應的依據。所以啊,人們要在這天好好地奉拜家中的灶王爺——給他吃好吃的餃子,除此之外,還給灶王爺吃用飴糖和面做的糖瓜兒,讓他吃了以後粘粘糊糊地張不開嘴,只能簡單地跟玉皇大帝說「好」。
3、春節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的餃子年年有。」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雖然春節的正日子是農歷正月初一,但是過年的氣氛可是早早就開始了!家裡打掃得窗明幾凈,各種年貨提前采買,紅紅的春聯、福字、窗花也貼在相應的位置。到了大年三十兒除夕的晚上,大家一起吃年夜飯、守歲、放鞭炮,熱熱鬧鬧地闔家團聚。正月初一呢,則是傳統拜年的日子,晚輩給長輩拜年祝福,長輩給晚輩紅包壓歲。真是又熱鬧又喜慶!
4、元宵節
過年的尾聲落在農歷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上。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正月十五這個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稱為元宵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了元宵節,傳統習俗包括吃元宵或湯圓、猜燈謎、出門賞月、燃燈、放焰。
5、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農歷三月,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第108天,便是清明節。公歷的日期是在每年的4月4日或4月5日。
清明節的起源,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一種固定的風俗。
6、端午節
賽龍舟,吃粽子,帶香囊,掛艾草,喝雄黃酒,這些都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古代吳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後來相傳,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得知楚國亡國的消息後,悲憤至極,在五月初五這天抱石跳汨羅江自盡,人們將這一天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
7、七夕節
農歷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這天夜晚女子有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的傳統,因此叫「乞巧」。後來因為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這個節日又被賦予了浪漫的色彩,現在是我們中國的「情人節」。
8、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們中國人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自古便有賞月、吃月餅、賞花、飲桂花酒、玩兒花燈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月之圓象徵人團圓,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也祈盼豐收和幸福。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9、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慶祝重陽節的習俗一般包括登高遠眺、觀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1989年,重陽節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10、冬至節
冬至陽生春又來。每年公歷的12月21日或22日,北半球一年中日照時間最短的這天,便是我們的冬至節。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一年的起始過新年,直到漢朝漢武帝採用夏歷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所以說單純地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古人認為自冬至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冬至節最被人們熟悉的習俗就是吃餃子、吃湯圓啦!
⑨ 重陽節的生日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在中國古代,人們慣常把「九」看作是一個吉利的數字。
在《易經》中,人們將「九」視為陽數,農歷九月初九,日與月皆為九,故稱為「重九」,又名「重陽」,有九九歸一、萬象更新的說法。
因此古人認為這是一個吉祥的日子,是值得慶祝的喜慶節日,所以說這一天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的重陽節也就這樣而來。
重陽節,又被人叫做祭祖節,登高節,在新時代,還被人賦予了敬老節的新含義,祭祖在我國是一個很隆重的項目,這源於原始社會人類對大自然的崇敬,中國人民自古就有禮敬先祖的觀念。
逢年過節總要祭祀一番先祖,表示人不忘本,也符合古代的以孝治天下。而重陽節正好和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可見它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作用。
(9)九九重陽節創意繪畫擴展閱讀
1、重陽節是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2、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春節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⑩ 求關於重陽節剪紙活動的好的創意
1、制定剪紙主題:重陽敬老
2、前期活動宣傳:小區傳告
3、初期作品審核:分級評比
4、作品展覽比拼:群眾打分
5、頒發獲獎名單:現場表演
註:展覽和頒獎可在敬老院舉行,配合文藝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