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孔子談到贍養父母的一句名言 什麼與豬狗沒區別的
見《論語·為政》。孔子的意思是,養活父母,帶動物都能做到。因此,要加上孝順,才是人。下面的話,供您參考。. 子游⑴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⑵。至於⑶犬馬,皆能有養⑷;不敬,何以別乎?」【譯文】子游問孝道。孔子說:「現在的所謂孝,就是說能夠養活爹娘便行了。對於狗馬都能夠得到飼養;若不存心嚴肅地孝順父母,那養活爹娘和飼養狗馬怎樣去分別呢?」【注釋】⑴子游——孔子學生,姓言,名偃,字子游,吳人,小於孔子四十五歲 ⑵養——「養父母」的「養」從前人都讀去聲,音漾,yàng ⑶至於——張相的詩詞曲語詞彙釋把「至於」解作「卽使」、「就是」。在這一段中固然能夠講得文從字順,可是「至於」的這一種用法,在先秦古書中僅此一見,還難於據以肯定。我認為這一「至於」和孟子 告子上的「惟耳亦然。至於聲,天下期於師曠,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的「至於」用法相似。都可用「談到」、「講到」來譯它。不譯也可 ⑷至於犬馬皆能有養——這一句很有些不同的講法。一說是犬馬也能養活人,人養活人,若不加以敬,便和犬馬的養活人無所分別。這一說也通。還有一說是犬馬也能養活它自己的爹娘(李光地論語剳記、翟灝四書考異),可是犬馬在事實上是不能夠養活自己爹娘的,所以這說不可信。還有人說,犬馬是比喻小人之詞(劉寶楠論語正義引劉寶樹說),可是用這種比喻的修辭法,在論語中找不出第二個相似的例子,和論語的文章風格不相侔,更不足信。
② 為什麼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後一句更扎心
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還是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名言俗語的,這些都是前人的經驗總結,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可全信,但也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我們都聽過,其實也很具有現實意義,指的是再孝順的孩子,親人久病之後,也會發生細微的變化。
我們常說要做個清高的人,但是真的有人能一直清高嗎,有的,但是很少,絕大多數人都不得不向生活低頭,很多時候,「久貧家中無賢妻」是因為「貧賤夫妻百事哀」,日子過得窮苦後,任何一件小事都會爭吵,都會被放大,因此這樣看來哪裡還會有賢妻呢?做賢妻也要先活得下去啊。
③ 清明節緬懷先烈名言(一定要是名言警句呀!)
最佳答案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了墓前,祭奠長眠在這里的先烈的英靈。
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後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斗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面對你們,我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增光,為她添彩!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④ 有幾句警世名言出自那裡.求人如吞三尺劍.靠人如上九重天.生前父母不孝敬.死後何必哭鬼神
清乾隆年代相國蔡新家訓
勤讀勤耕是榮華
交商買賣眼前花
貪花戀酒無利內益
爭頌賭博破了家容
貧人莫去探富親
富親看你是賤人
天下洲郡游遍盡
勤儉節用免求人
求人如吞三尺劍
靠人若上九重天
空手問人如問壁
百般巧語不若錢
不信但看酒中席
杯酒先敬富豪入
骨肉不親誰是親
不敬父母敬何人
父母在日不孝順
死後何須哭鬼神
善似青松惡似花
青松冷淡不如花
有時若遇霜雪到
只見青松不見花
你好看看是這個嗎?希望可以幫到你
謝謝
⑤ 有幾句警世名言出自那裡.求人如吞三尺劍.靠人如上九重天.生前父母不孝敬.死後何必哭鬼神
搜一下:有幾句警世名言出自那裡.求人如吞三尺劍.靠人如上九重天.生前父母不孝敬.死後何必哭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