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孝是什麼孝敬老人應該怎麼做具體點
孝,為人之子,理應報答人的養育之恩。不僅僅是父母的。。盡心,盡力的去表達內心的敬意。孝順,孝敬。可以從精神上,和物質上入手。具體看你的理解。網友說的也對。順著老人啊。包容啊。也可以使老人精神得到滿足。帶老人吃喝玩樂等等都是孝的表現。當然也是因老人而異咯,老人內心真正是所想的,心中有何顧慮。凡事要量力而行,盡自己本分。沒有具體答案。但要做到無愧於心。
B. 孝敬長輩,我們能做些什麼
幫他們倒茶、做家務
C. 關於孝敬長輩的句子
1) 父親節悄悄來,送個祝福表心懷。一祝身體無大恙,安度晚年永安康。二祝心情天天好,怡然自樂無煩惱。三祝子孫多孝敬,盡享天倫樂融融。多重祝福多重愛,父親節里樂開懷!
2)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3) 母親啊:在悲傷時,您是慰藉;在沮喪時,您是希望;在軟弱時,您是力量。您是同情憐憫慈愛寬容的源泉。
4) 草兒沖你點頭,感謝你的澆灌;花兒沖你微笑,感激你的培育;樹兒沖你彎腰,感恩你的栽培;孩兒沖你鞠躬,感謝你的養育,父親節,祝你快樂,老爸!
5)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6)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
7)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8) 父愛與母愛,往往母愛會使你感到更為熟悉,但是父愛不是不存在的它是默默的出現在你身邊的,它不是表現在外,而是那種內藏的,深沉的親情。
9)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10) 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長大。
11)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12) 要想贏得女兒的歡心,必須先從她母親著手。(英國)
13)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4) 母愛之愛,春天常在。(法國)
15)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16)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7) 母親的擊打決不會使孩子殘廢。(猶太人)
18) 父親!對上帝,我們無法找到一個比這更神聖的稱呼了。----(華茲華斯)
19)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20) 慈母淚,有化學分析不了的高貴而深沉的愛存在其中。(英國)
D. 古代孝敬長輩的故事有什麼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E. 孝敬長輩可以做哪些事
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陪長輩聊聊天,看看電視,然後幫他們按摩一下,剪剪指甲什麼的什麼的,
現在我們長大了,他們很容易寂寞,多和他們說說話
然後可以做做飯,刷刷碗,掃掃地什麼的
F. 在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懂得感恩方面你准備做些什麼
實際來上,父母所希望的就是,兒女自事業有成·家庭和睦這就是對他們的最好的回報。但是我們做兒女的要更加的報答他們,要多打些電話·常回家看看 買點老人愛吃的東西 幫父母洗洗衣服 洗澡 陪 他們聊天 散步 旅遊等 要順從父母 要尊重父母的晚年生活 ,總之讓他們開心。做兒女的想到一定要做,不要留遺憾!
G. 孝敬長輩,我們能做些什麼
了解他們心裡的需要,盡量滿足
多陪陪他們
關注他們的身體
少讓長輩操心
H. 孝敬父母長輩並不是要求我們轟轟烈烈地去為父母長輩做什麼大事,而是要求我們
孝敬父母長輩並不是要求我們轟轟烈烈地去為父母長輩做什麼大事,而是版要求我們從權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陪長輩聊聊天,祝媽媽生日快樂身體健康,給奶奶洗一次腳,給爺爺盛飯等,或者一個祝福、一句問候、一朵鮮花、一個擁抱,甚至只是一個微笑,都是對父母長輩的尊敬。父母長輩的愛需要我們的回報,他們也需要我們的關懷。不要讓父母寒心,讓我們永遠成為父母貼心的小棉襖!
I. 孝敬長輩的心得體會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以父母的衰老為代價的,不知不覺間自己也為人父母了,此時方才深覺父母當初養育我們的不易。在我們感念親恩的同時,也想到為人父母的自身素質,為人父母的教育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子女以後是否成器,不禁也令人汗顏。 不知道有多少次在電視、新聞、各種媒體上看到,老人孤苦無依,養大眾多孩子卻無一人孝養的報道,老人的白發,破衣、哭訴,和無助乾枯的眼神,每每讓我喉頭哽咽和腹中氣脹。現場的訪問讓我們看到這些用冠冕詞彙掩蓋著自己不孝養的種種理由:說爹娘,不愛我,孝也無情。弟兄姐妹那麼多,憑什麼就我養。沒能力,先顧了小家裡的妻兒....良知和理智在慾望的淫褻中日漸消亡。我不知道是什麼消磨了這些人的意志,抹殺了這些人的感情,使得人沒了親情、人性和良知。 孝道自古有孝、順二義,孝易順難。孝無貴賤之分,能孝養父母的時間是一日一日的遞減,如果沒去把握與父母相聚的時間來孝養他們,等到想來報答親恩的時候,才思親、痛親之不在,『子欲養而親不待』?盡孝有時候也並不全是用物質來衡量的,電視上一個公益廣告,老人在家辛苦一桌的菜,可每個兒女打電話來都是問音響好不好,還有什麼缺乏,然後給老人個理由不回家吃飯就各自去尋歡,最後的鏡頭是老人在空大房間的沙發上歪睡,手邊的遙控和電視的沙沙聲,道盡寂寞。 「孝為百行先」,從古到今歷來都以是否孝順父母作為道德評價的重要標准,孝順父母,既是傳統美德,也是精神文明和道德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孝順不扶養的人,他還會關愛什麼? 但我們是不是還應該開始用冷靜的眼光觀察,用冷靜的耳朵聽聞,用冷靜的心情處理,用冷靜的頭腦思考。同是養了孩子,有的孝順無比,有的卻是如此禽獸不如?難道和父母的教養就全沒了關系?難道那些不孝順的就是天生劣根?或者是信佛者說的報應輪回? 只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過上一種生活:夕陽樹下,在那悠悠而來的晚風里,一張張皺皺紅潤的臉,印在晚霞的老樹上,沒有哀嘆,卻掛著一絲可掬的笑容。 四: 孝順,孝順,是近來大腦里閃現最多的一個詞彙。今天我想談談思考過後我對於「孝順」的認知,僅僅是個人意見,不具普遍性,各位有異議的同學,歡迎大家各自保留意見,亦可一起討論,歡迎跟貼或來電。 所謂孝順,需要從「孝」和「順」兩個方面來考慮。孝——孝敬,中華兒女自古尊崇孝道,這是美德,也是為人之本,「一個懂得孝敬父母的人,一定壞不到哪兒去。」——忘了是誰說過的,確實有道理,這也是我結交朋友的一個原則。另外一個方面呢,順——順從,我們從小被教育最多的就是「聽話」,真沒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會成就我們怎樣的人格,從小事事「聽話」,那麼長大以後,中華民族是不是就成了一個「聽話」的民族呢?嗬嗬,可悲吧。所以說,一味的順從可真不是完全的孝敬啊,至少事事得講原則。不講原則的順從,弄不好就會害了自己,還得害了老家兒,再不濟還得捎帶著傷了幾個無辜的墊背之人。想想只是當時自己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來處理事情,才會搞得這樣糟糕,再不幸者或許真會影響到今後的生活,何苦來的? 我們自從一出生就是沒有選擇地來的這個世界,爹媽給了我們生命,從那個時候起,我們就不是為自己而活的。我一向認為我們之所以來到人世走這么一遭,實則就是為了還債,尤其是還父母的債。也許我是有些極端,所以我想我是能夠理解寧的決定吧,至少是從這個角度講,就因為他是他,就因為我是我,所以我們都沒有做錯什麼。 不想去刻意評價什麼人或者什麼事,本無絕對的對錯之分,每個人心中自有個衡量的標准,也許我們這類人認為的錯,在另外一些人甚至是一個人,認為那就是對,也對啊,你不能說人家是錯啊,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觀念不同而已。各自保留意見吧,只要我們堅持做個好人,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到問心無愧,就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