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學習員工離崗管理規定心得
後勤集團職工離崗休養管理規定(暫行)
隨著學院後勤社會化的不斷深入,及集團企業化管理的需要,同時也為了給後勤職工創造多向選擇的條件,經總經理辦公會議討論決定,在一定范圍內職工可自願申請離崗休養。
現制定集團離崗休養暫行規定如下:
一、離崗休養基本條件
1、工齡已達30年(含30年),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的學院在編正式職工;
2、工齡已達25年(含25年),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的學院在編正式職工
二、離崗休養待遇
1、工齡已達30年(含30年),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的學院在編正式職工,按學院離崗休養政策由學院辦理離崗休養手續,享受學院離崗休養人員待遇。
2、工齡已達25年(含25年),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的學院在編正式職工,由集團內部離崗休養,享受集團在崗時基礎工資的80%。
3、根據學院政策調整或增加的工資記入個人工資檔案,退休後正常套用。
4、若學院再出台相關的提前退休政策,且離崗休養費用由學院支付的,凡符合條件者均可參照執行。
5、離崗休養人員達到正式退休年齡後,人事關系轉回學院辦理正式退休手續,並享受學院的相關退休待遇。
6、凡由學院辦理離崗休養的員工,在離崗休養期間可以參加集團競爭上崗,待遇按所聘崗位待遇執行;由集團內部離崗休養的員工不再在集團內上崗
三、離崗休養手續的辦理
1、凡符合離崗休養條件的學院在編正式職工均可提出申請
2、由本人填寫《後勤集團離崗休養申請表》,經所在單位(中心)簽署意見並加蓋公章後,送交集團辦公室。
3、總經理辦公會議討論通過後,通知申請人辦理離崗休養的有關手續。
4、屬於學院離崗休養的按照學院相關辦法執行。
四、本管理規定由後勤集團負責解釋。
五、本管理規定自頒布之日起執行。
❷ 剛退休,感到有點失落如何調整心態。
到了退休的年齡,告別工作崗位,走向一種全新的生活,有大量的屬專於自己支配的時間,這屬時候就需要調整心態!
1.放下一切。有空看看書,旅遊,寫寫字,跟三五好幾喝喝茶聊聊天,培養一下小愛好。
2.身體健康不能忽視。多去公園散步,跳跳舞,動一動身體。
3.喜歡小孩子的話,也可以適當的幫後輩帶帶小孩,減少一下他們的生活壓力也好,起碼有事做,不無聊。
等等,放下一切,看淡一切。開心過好每一天。
❸ 如何調整好退休前的心態
不應該想著退休了就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做,更沒有工資了就應該想一下退休內了就可以好好的去容整一下自己的時間,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不會被工作束縛著,而且不是說指望著退休金過好自己的生活,可以找一些別的輕松的事情,養活著自己。
❹ 退休後心情不好怎麼辦
下邊我寫的,您務必要看一下,耐心的試幾分鍾,體會心理的感受,您或許會發現治專療一切心理疾病屬的終極方法,當然也可以作為輔助。嗯,本人的真實體會,心裡難受的時候就念阿彌陀佛四個字,體會念佛時心裡的那種感動祥和軟軟的感覺,心情會慢慢變輕松,充滿希望,要一心念,什麼都盡量不想,自己會體會到心裡的那種變化,從憂郁變為開心,感覺一切都無所謂的那種輕松,就通過念阿彌陀佛來得到,先念個10分鍾試試,您自己會感覺到。別的事都不要想,就一心念阿彌陀佛。慢慢的自己的心就會平靜有力
❺ 退休人員如何保持心情開朗
退休人員如來何保持心情開朗------變得自開朗應該不難:
1.敞開自己的心扉,多交朋友,最主要是在生活的社區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海闊天空任意發揮。
2.不要把心事全部往心裡放,有什麼煩惱就說出來,向家人或好友訴說以得到解決的辦法。
3.把自己融入集體中去,參加退休人員的晨練或午後一起喝茶,多和大家在一起,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喜悅.
4.不開心時,如果不方便向別人訴說,可以寫在紙上然後丟向風中,讓心事隨風飄散。
5.大聲地喊出來:找個無人的地方,向著天空,向著藍天白雲,拋開一切不愉快。
6.自我安慰: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7.提高自信心,增強自我識別的能力,樂觀向上......
總之,快樂是健康之源,希望你心情愉快,生活幸福......
❻ 即將退休人員一年工作總結怎麼寫
年度個人工作總來結行文有其特定的邏源輯,一般應包括幾個方面:
1、年度工作學習的基本情況;
2、取得的成績、積累的經驗;
3、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這一邏輯比較符合認識事物中「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一般規律。在基本情況部分,一般應包含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業務工作、遵規守紀情況等內容,與考察幹部「德、能、勤、績、廉」的要求相對應。
一般而言,重點、亮點應從幾個方面去總結:
一是理論學習方面重點學習掌握的內容,其要求的學習內容必然成為相應階段的學習重點,再如中央的新政策、新理念、新方略以及新近制定出台的黨內法規,這些時效性比較強、影響力比較大的內容往往也都是學習的重點;
二是業務方面的重點工作任務,包括所承擔和參加的重點工作、難點工作、有較強創新性的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的工作;
三是參加的重要會議、培訓等活動,其中給你帶來較大的收獲和感受的,也都是需要總結的內容。
在總結時,要力求內容翔實、重點突出、不吝筆墨,寫清楚你是怎麼做的、有什麼考慮、取得什麼成效,結論性的東西要有具體事例或數據支撐;要力爭寫出今年與往年的不同,寫出與別人的不同,這樣才能使總結更加厚實,彰顯出特色。
❼ 如何從事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管理工作總結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障我省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離)休後的生活,適應機構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工資制度改革,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和建立完整的社會養老保險 體系的需要,確保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長期穩定發展,特製定本規定。
第二條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養老保險 的范圍和對象是:
(一)納入我省各級政府人事部門工資基金管理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其他執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單位的人員(以下簡稱「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二)非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人員和人事、工資關系掛靠或寄存在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人才服務機構具有國家幹部身份的人員(以下簡稱「其他人員」)。這兩大類人員,均依本規定實行社會養老保險 。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養老保險 的覆蓋范圍為國家行政機關,黨的機關,國家權力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以及群眾團體的幹部和工人。
第三條省和地(市)、縣(市、區)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公司(以下簡稱「機關社保公司」)是我省具體承辦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社會保險業務的機構,屬事業性質實行企業化管理,接受同級政府人事部門的領導和管理,同時接受上一級機關社保公司的業務指導。
第四條機關社保公司的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方針、政策、法律;負責養老保險 等社會保險基金的籌集、給付、管理;協同做好退休幹部社會化管理的服務工作,發展福利事業。
第二章養老保險 方式
第五條建立基本養老保險與單位補充養老保險、個人儲存積累式養老保險 相結合的社會保險制度,實行國家、單位、個人共同負擔。
第六條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分別實行以下三種基本養老保險 方式:
❽ 退休人員如何調適好自己的心理
首先要面對現實,敢於接受既成的退休事實。重新設計安排自己的生活,盡快適應新的生活環境。還要善於控制情緒,保持良好心態。要想得開,放得下,要正確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以積極的心態擺脫不良心理的困擾。心情不好時要及時找親人、朋友談談,求得理解。使不良情緒盡快放鬆或轉移;多參加社交活動,與朋友禮尚往來,以誠相待,創造有利於自我心理調節的條件。另外,退休老人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在物質和精神上期望不應過高,要做到知足常樂、安享晚年。自我調節困難或不成功時,要及時做心理咨詢或請心理醫生治療。退休後應繼續學習新知識,看書讀報,關心國家大事,有條件者可參加老年大學,充實自己的生活,延緩大腦的衰老,預防痴呆的發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適當地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保持和培養有益身心健康的嗜好,如養花、養鳥、下棋、打牌、跳舞、唱戲等,與愛好相同的朋友一起活動,享受退休後的歡樂。夫妻之間要互相體諒、互相照顧,共度晚年。不要過分依賴或過多干預子女,要大事清楚,小事糊塗。要常與兒輩交談,創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圍。有可能的話,要多關心、照顧孫輩,天真活潑的孩子會給老人帶來極大的樂趣,但不能過度溺愛,更不能幹涉他們父母的管教,充當保護傘的角色,否則會引起家庭矛盾。
退休是人生的一大轉折,它預示著原來的生活習慣、經濟收入、地位和名譽等將發生變化。退休後,離開了多年傾心、熱愛的工作崗位,多年適應的工作規律、生活環境及生活方式都會發生很大變化。如不適應這種變化,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如孤獨寂寞,情緒消沉,甚至出現偏離常態的行為等。退休老人多思多慮,敏感性增加,加上年老所致的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就會產生疑慮、焦躁心理。有人稱上述現象為「離退休綜合征」,它實際上是一組適應性的心理障礙,據統計,約24.6%退休老人有此障礙。這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緒,會嚴重干擾和損害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影響神經、免疫、內分泌及其他各系統的功能,從而引發和加重各種心身疾病,加速衰老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因此退休老人要注意及時進行心理調節,正確面對退休這一重大生活變動,預防、克服和戰勝「離退休綜合征」。
❾ 退休人員如何進行心理保健
一位剛退休的老者,吃過早飯便習慣性地拿起公文包往外走,家人問題:「干什麼去呀?」老人說:「上班。」家人鬨堂大笑,老人這才恍然大悟,不無尷尬。
一位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幹部,看到小轎車開過來,以為是來接自己的,然而車卻從他面前徑直開過去。
這就是離退休、每個「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的老人到晚年都要面臨的一個事實。也正因為離退休後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有開篇兩位那樣微妙的經歷,多數老人都會發生心理狀態的不同程度的改變。有些人對此能進行自我調適,很快便能適應;而有些老人,特別是思想准備不足的老人,如果加上性格不夠開朗,就容易發生適應不良,出現「離退休綜合征」,表現為孤獨、抑鬱、焦躁、情緒不穩、易怒,甚至發展為老年期抑鬱症,還有的老人表現為醫學檢查無異常發現的各種軀體不適,如頭暈、頭痛、乏力、胃口不好、肢體麻木等。要預防這種心理問題,離退休老人及其家庭,乃至社會,都該有所作為才是。
(1)改變認知,順利完成角色轉換。首先離退休老人不能認為退休是單位、社會對自己的拋棄,不能認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而應認識到這就像接力賽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就該把接力棒交給別人,自己「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也該歇歇了!」工作了一輩子,從崗位上退下來,對老年人的健康更有益,而且退下來之後仍可通過多種途徑發揮自己的余熱,離退休可以意味著新的開始。
(2)合理安排,開始新生活。認識自己角色的改變之後,就該著手安排自己的新生活。挖掘自己過去少有時間從事的業余愛好,並合理飲食。可以動手撰寫回憶錄,定期與老朋友聚會,外出旅遊,養花植木,吟詩作畫,參加健身活動。有條件的還可以上老年大學,多接觸新人新事,更新知識,以防心理老化。
(3)子女要關心和尊重老人的生活權益,「常回家看看」,但卻不可把老人當做保姆,要盡最大可能讓他們身心健康,安享天倫。
(4)社會應多給予支持,組織鼓勵老人們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減少孤獨和寂寞,定期去探望,特別是傳統節日,應給他們送去心理慰藉,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5)一旦發生離退休綜合征,應送老人到正規的精神衛生機構就診,並積極配合治療。
總之,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才是老人快樂的源泉。
❿ 如何理解退休老人的心態
人到老年,機體各部分、各臟器包括大腦在內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老化,功能減退,如視力模糊、兩耳失聰、行動不便、皮膚多皺、毛發變白或脫落、代謝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變,與此同時,也可發生心理方面的改變。
1、情緒改變:有些老人變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動,可為小事而大發脾氣,對周圍事物總感到看不慣,不稱心;有的還固執己見,自以為是,倚老賣老;有的變得鬱郁寡歡,苦悶壓抑,情緒低落,或是顯得淡漠無情,凡事無動於衷。
2、智力改變:記憶力常有減退,以近時記憶較明顯,如昨天吃的什麼菜,幾天前有誰來看望過自己都會想不起來,東西放下就忘,經常要尋找鑰匙、眼鏡、鋼筆等小物件,見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腦力不足,對空間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減退,計算能力也會緩慢遲鈍,容易出錯,新的知識難以吸收。
3、性格改變:有的老人顯得嚕蘇,說話多重復,過於小心謹慎,唯恐出錯;有些變得不修邊幅,生活懶散,不注意個人衛生;也有的變得幼稚,喜與孩子們在一起,貪吃零食;或變得自私、貪婪,好佔小便宜。
當然,正常老人的這些改變有一定范圍,但若過分突出,尤其與一般同齡老人相比,若已明顯不同,則要考慮有無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