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退休後工資有區別嗎
以前的話,部分事業單位和企業比是有比較大的差別的。事業單位並不是所有的都強制繳納社保。對於強制的那部分事業單位,退休後和企業沒什麼區別。不強制的那部分事業單位退休後領退休工資,和企業退休者領的養老金相比會多一些,而且公費醫療
現在的話,機關事業單位已經進行養老金並軌了,以後越晚退休的人,退休後的待遇和企業相比越接近,直至持平。唯一的區別在於機關事業單位強制繳納職業年金,企業的企業年金是不強制的。所以如果你是企業者,在職時沒交過企業年金,退休後待遇還是會比事業單位的人差一些,
另外退休待遇的差別還體現在在職期間的繳費金額上。即便大家在職時都交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比較規矩,一般不會存在少交的情況。而很多企業老闆為了降低人工成本,會給員工少上社保,那退休後兩者也會體現出差距
2. 企業單位退休和事業單位退休待遇的區別
企業單位退休和事業單位退休待遇的區別有5點。一般來說,如果在國有企業等工資較高、繳費基數較高的工作崗位,跟事業單位退休待遇是差不多的。同等級的事業單位退休待遇更好。
1、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就有四部分構成,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職業年金。企業的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
2、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納採取掛賬繳納方式,退休時由財政一次劃撥記實,繳納基數為檔案工資和離退休費之和。企業養老保險繳納採取實額繳納方式,中間不得間斷,最少連續繳納15年,繳納基數為實發工資或者社會平均工資。
3、事業單位在養老保險繳納基礎上實行了職業年金制度,單位繳納8%,個人繳納4%,作為養老保險補充,使事業單位幹部職工退休後待遇不降低。而企業繳納職業年金的寥寥無幾。
4、事業單位退休工資由本人繳費年限、退休、退職前崗位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企業退休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
5、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相對於企業更完善,更人性化,退休金比企業更高。但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養老金繳納方式和發放與企業是一樣的,不同於全額事業單位。
(2)事業單位企業退休擴展閱讀:
企業單位退休金注意事項
1、退休後養老保險不能轉移,在職職工的養老保險可以辦理轉移。但職工已經退休,已經確認養老金的領取和領取標准,就無法再進行養老保險轉移了,但可以通過金融系統實現養老金異地支付(需要個人承擔銀行相關服務費用)。
2、個人繳費滿15年後不繼續繳費,退休時會直接影響到個人的基本養老金水平。個人繳費滿15年,僅僅是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一個基本條件,只要職工沒有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仍處於就業、有收入狀態,就要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如果中斷繳費,將會直接影響到個人退休時的基本養老金水平。
3、《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規定,跨省流動就業的參保人員達到待遇領取條件時,按下列規定確定其待遇領取地:
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在戶籍所在地的,由戶籍所在地負責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的,在該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回上一個繳費年限滿10年的原參保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每個參保地的累計繳費年限均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及相應資金歸集到戶籍所在地,由戶籍所在地按規定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4、在每年的上半年退休的人員,計發其退休養老金時,所涉及的上年度本市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按上二年度本市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算;在每年的下半年退休的人員,計發其退休養老金時,所涉及的上年度本市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按上年度本市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算。
在每年的上半年退休的人員,從退休當年開始參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調整;在每年的下半年退休的人員,從退休下一年開始參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調整。
3. 今年從事業單位辭職,去企業退休合適嗎
這是萬萬不可的
企業的工資水平趙事業單位
唱的不是十萬八千里
好歹你在事業內單位混到容退休
企業的工資水平現在和事業都給拉開了
那你不僅要虧多少錢?
所以盡量還是糊弄的,在事業單位怎麼能制止呢?
可根據現在的文件規定
事業單位有些也是交養老保險的,不過他的保險水平技術要高一些
一般是企業的1.5倍到兩倍之間
所以說事業單位給交的養老保險是比較多的
但你也要查查他給你交沒交養老保險
4. 企業退休工人與事業單位退休工人死亡後待遇有什麼不同
企業退休工人死亡後除了喪葬費,還給補發十二個月的工資!沒有其它的待遇了,事業單位人員死亡後除了喪葬費,和補發二十四個月工資外直糸親人沒有生活能力的按月給生活費直至到能獨立生活為止!
5. 事業單位在編人員退休,在屬下企業上班,退休按事業單位退休待遇,可醫保卻是企業,怎麼能轉入事業單位
社會保險之後的醫保,只有城鄉居民和城鎮職工,對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而言,不區分事業還是企業,都是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不需要轉,也沒有辦法轉。
《社會保險法》
第二十三條職工應當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國家規定共同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6. 同一個人在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退休,工資有什麼區別
不同單位的退休工資差別太大了,這是為什麼人們要往體制內跑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業單位退休,其退休金的替代率可以達到70-80%;
而企業單位退休,其退休金的替代率不到50%。
而世界銀行建議如果退休後生活水平與退休前相當,養老金的替代率需要達到 70%以上,因此企業人員一旦退休就工資驟降,體會將會很深刻。
7. 退休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待遇的區別大嗎
以前的話,部分事業單位和企業比是有比較大的差別的。事業單位並不是所有的都強回制繳納社保。答對於強制的那部分事業單位,退休後和企業沒什麼區別。不強制的那部分事業單位退休後領退休工資,和企業退休者領的養老金相比會多一些,而且公費醫療
現在的話,機關事業單位已經進行養老金並軌了,以後越晚退休的人,退休後的待遇和企業相比越接近,直至持平。唯一的區別在於機關事業單位強制繳納職業年金,企業的企業年金是不強制的。所以如果你是企業者,在職時沒交過企業年金,退休後待遇還是會比事業單位的人差一些,
另外退休待遇的差別還體現在在職期間的繳費金額上。即便大家在職時都交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比較規矩,一般不會存在少交的情況。而很多企業老闆為了降低人工成本,會給員工少上社保,那退休後兩者也會體現出差距
8. 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工資的區別是什麼
最直白的說法是事業單位退休工資比你上班的時候工資高,企業單位退休工資比你上班的時候工資低
事業單位據說還不用交保險,而企業是企業與個人一起承擔保險,退休後貌似醫保也不是一樣的待遇。
暫說這些吧,細說得看點資料,腦子裝不下那麼多東西。
採納下吧 有什麼再問,急著升級,呵呵
9. 養老保險的繳納,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有什麼區別
1、繳費基數不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應不低於檔案工資和離退休費兩項之和,企業單位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按實發工資或社會平均工資。
2、繳費比例不同:企業參加保險的人,繳費基數都不高多數是在最低繳費基數60%上下浮動,事業單位是按照實際的福利待遇確定的繳費基數,一般都會在社平工資的百分之百以上,高的甚至到150%到200%。
3、養老金計算不同:事業單位基本養老金計發比例為0.4%,退休金與退休年齡有關,企業職工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4、發放方式不同: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統一實行社會化發放,而企業的養老金由社保局統籌辦理,養老金也由社保局發放
(9)事業單位企業退休擴展閱讀
養老保險條件待遇:
一、領取條件
1、本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辦理了退休手續;
2、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並履行繳費義務;
3、個人累計繳費時間滿15年。
(註:養老保險若出現繳費中斷現象,可延續繳費或者一次性繳費至15年,均可享受養老保險的相關待遇)
二、享受的待遇:
A、按月領取按規定計發的基本養老金,直至死亡。
B 、享受基本養老金的正常調整待遇。
C、對企業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
D 、死亡待遇:
(1)喪葬費:按上年度全省社平工資的3個月計發(此為退休人員,離休人員為5000元);
(2)一次性撫恤費:按上年度全省社平工資的10個月計發(此為退休人員,離休人員為本人工資的20個月);
(3)符合供養條件的直系親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按月發放,直至供養直系親屬死亡。
(註:死亡待遇各省規定各不相同,詳細待遇情況請咨詢當地社保局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