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保障 > 退休工資過渡期幾個月

退休工資過渡期幾個月

發布時間:2022-07-27 05:56:42

Ⅰ 退休幾個月能拿到正常工資

法律分析:一般需要一個月。

1、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由單位經辦人員填寫退休人員審批表、退休人員審批花名冊並攜帶認識檔案到社保局初審,初審通過後再到地方人力資源和勞動保障政務大廳審批,審批需要公示一周。

2、公示滿後將公示表加蓋工會、監察和人事部門的印章再到人力資源和勞動保障政務大廳審批,需要一周到兩周左右。

3、審批後將審批表送社保局,需要一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七十四條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通過業務經辦、統計、調查獲取社會保險工作所需的數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及時、如實提供。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及時為用人單位建立檔案,完整、准確地記錄參加社會保險的人員、繳費等社會保險數據,妥善保管登記、申報的原始憑證和支付結算的會計憑證。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及時、完整、准確地記錄參加社會保險的個人繳費和用人單位為其繳費,以及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等個人權益記錄,定期將個人權益記錄單免費寄送本人。

用人單位和個人可以免費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查詢、核對其繳費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Ⅱ 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方法

一、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方式是什麼
計算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享受比例。
二、最新個人養老金計算方法與公式
計算養老金其實質就是如何計算養老保險待遇計算,那麼養老保險待遇的計算公式是:
1、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其中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a1/Al+a2/AZ+....+an/An)/N
公式中,a1、a2.....an為參保人員退休前1年、2年.......n年本人繳費工資額;A1、A2......An為參保人員退休前1年、2年......n年當地職工平均工資;N為企業和職工實際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計發月數
例如:一名男職工,2010年其60歲退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3566元。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時,個人賬戶中有50000元,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為0.6。那麼,他的基礎養老金=(3566元+3566元*0.6)+2*15*1%=427.92元。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50000元/139=359.79元;上列兩項合並,他的月基本養老金為427.92元+359.79元=787.71元。
(1)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3)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4)公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三、過渡性養老金的相關注意事項
1、繳費額高低對養老金的影響
現行辦法把個人繳費的多少與基礎養老金掛鉤。老辦法計算基礎養老金是以職工退休「上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與本人繳費情況沒有直接關系。現行辦法是以「全市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計算基礎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是以個人每年繳費額的多少確定的,繳費多「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就高,因此計算的養老金就高。1993年以後本市實行繳納養老保險費制度,1994年10月建立了職工個人賬戶。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按繳費基數的一定比例劃入到個人賬戶。所以個人賬戶儲存額是由歷年繳費積累起來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整個退休金的一個組成部分。繳費額高、繳費時間長,儲存額就多,養老金就高;繳費額低、繳費時間短,儲存額就少,養老金就低。另外,「中人」的過渡性養老金也與此有關。
2、「中人」增加「過渡性養老金」的原因
「新人」繳費年限都是實際繳費的年限。這樣,「新人」個人賬戶的儲存額就多,「中人」個人賬戶儲存額就少。所以用「過渡性養老金」來彌補「中人」個人賬戶歷史積累少的問題。
3、設「五年過渡期」的原因
對於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退休的「中人」現行辦法設立了「五年過渡期」的政策。
過渡期第一項政策是「五年過渡期」內退休人員繼續發放補貼。老辦法計算養老金時,每名退休人員都有125元補貼。為了「消化補貼」,所以用「五年過渡期」來逐步減少補貼發放金額,最後取消補貼。2006年至2010年退休的人員補貼標准分別為104元、83元、62元、41元、20元。過渡期第二項政策是「五年過渡期」內新、老辦法同時計算養老金,養老金比較後就高不就低。按現行辦法計算養老金高出老辦法計算的養老金部分逐年按比例封頂。2006年至2010年封頂的比例分別是:10%、30%、50%、70%、90%。對於新、老辦法比較後現行辦法低於老辦法的仍按老辦法計算。這樣通過控制增幅,保障最低的辦法,避免了養老金待遇的震盪,保障新、老待遇的平穩銜接。

退休工資從哪個月算起

從其到達退休年齡後的下個月算起。養老金是自辦理完退休手續的次月開始按月發放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當前,我國關於退休的政策,其實主要就是指延遲退休,而這也是大多數人最為關心的內容。延遲退休年齡,指國家結合國外有些國家在討論或者已經決定要提高退休年齡的政策來綜合考慮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就業的情況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齡來延遲退休的制度。
當前,我國關於退休的政策,其實主要就是指延遲退休,而這也是大多數人最為關心的內容。延遲退休年齡,指國家結合國外有些國家在討論或者已經決定要提高退休年齡的政策來綜合考慮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就業的情況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齡來延遲退休的制度。退休人員養老金從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批退休的次月起開始領取。
企業因各種原因逾期給職工辦理退休,其退休時間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間為准,基本養老金的計發辦法按達到法定年齡退休時基本養老金的計發辦法執行。因企業原因使退休人員未能按時領取的養老金,由企業負擔。按照現在的養老金發放標准,一個職工60歲退休,每月從個人賬戶的領取額就是個人賬戶里的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經計算是139個月,71歲的時候可以領完。如果參保人活不到71歲,個人賬戶儲存額不足以支付時,個人賬戶的養老金轉由統籌基金列支,以便保證個人賬戶養老金能夠繼續發放。養老金個人賬戶在設計上考慮到了多樣性,不管退休年齡是不是60歲還是會延遲退休,個人賬戶的計發都不會受到影響。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Ⅳ 2022年3月退休4月發的退休金是過渡性養老金嗎

是的。剛剛辦理的退休手續,退休工資還沒有完全確定,也就是過渡性的退休工資,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領取確定的退休工資。

Ⅳ 2021年退休工資補發幾個月

法律分析:六個月。

第一種

;6月的上調福利+1~5月的增資部分,一起合並發放的類型,國內選擇選擇這種發放形式的地區比較多,甚至部分地區可以這樣合並發放,還選擇把原本的退休工資向後延遲和補貼一起發放。這種發放形式,好像不好計算,不過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公式就可以理順了。補發的錢=(6月的上調金額-5月的上調金額)÷6。帶入計算即可知道今年的退休工資可以漲多少了。

第二種:6月上調之前的福利+1~6月的增資部分,分開發放的類型。這種核算方式因為容易出錯,很多地區選擇取消,不過仍然有少數省選擇這樣發放,分開發放的話就會有兩筆錢到達退休工資賬戶,(二筆錢相加-原來的退休工資)在除以6就可以知道補發福利了。感覺在老百姓的角度來看,好像比較簡單,但因為兩筆匯款會造成額外的操作步驟,工作人員在操作的時候會負擔比較大,效率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已經有很多地區放棄這種形式發放了。

第三種:6月上調之後的福利+1~5月的增資部分,分開發放的類型。計算起來很方便,用6月的上調金額-5月的退休工資,就可以算出來了。這種類型的發放形式與上一種其實差不多,分開發放的步驟因素多多少少都會加重工作人員的負擔,所以選擇這個形式的也比較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第十七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Ⅵ 養老保險可以延遲幾個月

延遲退休改革不會「一步到位」,而是採取漸進式改革,用較小的幅度逐步實施到位,每年延遲幾個月或每幾個月延遲1個月,節奏總體平緩。
也就是說,政策實施後,退休年齡線會往後慢慢推。比如說,原本滿50歲退休的女性,政策實施後,第一年,變成50歲1個月或幾個月退休。不同年齡段的人,退休年齡不同。以此類推,經過若干年過渡期完成改革。
養老保險不足繳費年限的補繳:

須填寫參保人員補繳申請表,送市社保中心領導審批後,到市社保中心稽核科窗口列印繳費核定通知單,然後到相應的地稅辦稅服務中心辦理繳費手續。

1、補繳超齡養老保險費的計算辦法:

調入時本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12(月)×(30%+超齡年限×1%)×超齡年限。

超齡年限=調入時實際年齡-規定年齡。(超齡年限中的月份數,6個月以下的按半年計算,7個月以上的按一年計算)

Ⅶ 退休後幾個月可以拿到退休金

一般兩個月後,就可以拿到。
不過要拿到准確的工資標准,可能還得時間久一點。特別是上半年退休的。
因為當月的工資標准,要靠當地去年的社會平均基數來算,而這個基數,肯定要等到下半年,當地政府,才能根據去年的情況,發布社會平均基數哦。
不過不要擔心,人家會補發給你的,一分不少

Ⅷ 十年過渡期結束後,退休中人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和發放,你知道有什麼變化嗎

10年過渡期結束以後,退休中人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和發放,會有什麼變化呢?作為機關事業單位的中人,在2014年10月份以後退休,一直到2024年9月份,這10年期間的退休事業編制人員都被稱之為中人作為中人來說,他的養老金計算確實有些特殊,採用了新辦法和老辦法相結合的原則,取高保低同時還會有一部分過渡性的補償養老金,根據你所退休的年限來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償。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十年過渡期結束後,退休中人基本養老金計發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不能「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底限高」了。但這些「中人」除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外,還會發給過渡性養老金,並且還有職業年金可領。

Ⅸ 重核退休工資的法定時效是多長時間

2021年下半年開始,部分退休老人的養老金將會重新核算,第一,今年上半年退休的企業職工
1997年後參加工作
、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
1997年之前參加工作,在25年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放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過渡性養老金。
這三種養老金都有固定計算公式:
其中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本息余額÷計發月數,退休時已知條件都已經具備,可以精確計發待遇;我國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並軌是從215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的。按照相關政策,對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維持原待遇不變;對改革後參加工作的「新人」,用新制度計算養老待遇;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加發過渡性養老金,並設置1年過渡期,實行新老計發辦法對比,就高不就低。
根據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15〕2號)和人社部、財政部的規定,當前,機關事業單位「中人」基本養老金計算辦法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1%。
其中,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實際平均繳費指數×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年限。
2、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我國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並軌是從215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的。按照相關政策,對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維持原待遇不變;對改革後參加工作的「新人」,用新制度計算養老待遇;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加發過渡性養老金,並設置1年過渡期,實行新老計發辦法對比,就高不就低。

閱讀全文

與退休工資過渡期幾個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正宗長壽果多少錢一斤 瀏覽:916
家裡小兒子不孝順 瀏覽:365
一年交1萬養老退休後可以拿多少 瀏覽:930
為什麼父母是雙眼皮 瀏覽:199
怎麼樣才能讓父母別管我 瀏覽:574
桐城老年大學學費 瀏覽:168
為什麼兒子越孝順 瀏覽:402
怎麼設計養生卡 瀏覽:612
合肥養老認證用支付寶怎麼操作 瀏覽:416
廣州汕頭職工養老險怎麼查 瀏覽:225
巴中長壽老人 瀏覽:91
高中重陽節的手抄報 瀏覽:297
社保頻道退休養老金調漲 瀏覽:830
50歲女人容易衰老 瀏覽:683
包頭社保怎麼查退休通過沒 瀏覽:390
老人痰太多咳不出來怎麼緩解 瀏覽:754
長壽最新工作招聘 瀏覽:977
異地養老賬戶怎麼注銷 瀏覽:923
申請信敬老院 瀏覽:942
友幫敬心養老院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