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報父母恩咒附錄
佛經中闡述了世間四種主要的恩情:父母恩、眾生恩、國王恩和三寶恩。父母恩尤為深切,如慈父的高山般崇高,悲母的深情似大海無邊。母親在孩子出生前後的艱辛付出,包括十月懷胎、分娩之痛,以及養育和教導,其恩德難以言表。報答父母恩,不僅體現在物質供養,更在於遵循教誨,行善積德,如割肉飼親,或是孝順行為。父母對子女的關懷,包括引導他們向善、教授書疏和經戒,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照顧,這種無私的愛是無法用世間財富衡量的。
佛經強調,孝順父母是最高尚的善行,甚至比出家修行還要重要。孝順不僅限於物質支持,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敬奉和理解。如若父母不信佛,應引導他們走向正信;若他們行為有缺,應以善行糾正。佛祖告誡弟子,即使是最微小的孝順行為,如一念之善,也勝過無數的財富供奉。
經典中還講述了父母對子女的無私奉獻,例如背負父母、悉心照顧病痛中的父母,以及父母的教誨對子女成長的重要性。不孝順父母,會招致嚴重的報應,如地獄之苦。相反,孝順父母並遵循佛教教義,可以得到世間和出世間的福報,包括成佛和升天。
最後,佛經提倡在世間弘揚孝道,教導人們要尊重和回報父母,通過善行、供養和教育來履行子女的義務。同時,孝順父母也是對佛法僧三寶的敬奉,因為尊師重道是佛教修行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逢農歷七月中每日念誦四十九遍,可報父母恩,現存父母延壽,去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