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遇到自私冷漠的親人該怎麼辦
1、減少期待,各自安好。
小時候,我們在走親訪友的時候,常常聽長輩說:「以後,有困難,就來找我。」於是乎,你就記住了長輩的話,認為自己的未來,有了靠山。
比方說,某個親戚在某單位當大官,有權有勢。你想要創業,立馬就會想到這個親戚,讓他向某些要害的單位,打聲招呼,問題就解決了。
事實上,你去找親戚幫忙時,對方就把之前說的話「收回去」了。支支吾吾老半天,也不會答應幫忙,你不得不另謀途徑。俗話說:「沒有期待,就沒有失望。」
如果你做任何事情,都不期待親人幫忙,你不僅不會失望,還會有意外的驚喜。總有一些親戚,過問你創業的情況,給你指點迷津。即便沒有,也沒有關系,畢竟你一個人也會好好的。
2、少談錢財,不借不還。
「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你能對親人敬而遠之,那是你的想法,親人不一定會這樣想。
因此,你要學會拒絕「談錢」,借錢的事情,要盡量減少,實在要借錢,也應該有理有據,別變成糊塗賬。
作家三毛說:「向人借錢,總恨不得對方慷慨解囊;歸還欠債,偏偏心疼不樂的居多。」
把親人的錢,當成自己的錢,花起來毫不費勁。至於歸還的事情,那就根本沒影。這樣的行為,最傷人,也很常見。
親人之間借錢,急事可以幫一幫,大手大腳花錢的事情,還是算了,委婉地拒絕一兩次,是沒有關系的。
你無情無義,憑什麼要我有情有義?有些情分,從物理上不能刪除,但是你可以從心底刪除。
3、各奔前程,不談合作。
如果兄弟姐妹找你,一起辦廠。你肯定會認為,這是賺錢的好機會,畢竟,肥水不流外人田。事實上,兄弟姐妹一起創業,後來鬧得不可開交,功虧一簣的事情,比比皆是。
礙於血脈之情,在創業過程中,大家都不分「主次」,能者多勞;分紅的時候,都認為自己付出最多、功勞最大,應該多得。之前建立的制度,到了最後,也無法執行到位了。
如果你和一般人合作,就可以隨時黑臉說話了,可以用制度管人管事。對比一番,你就知道該怎麼去做了......
4、廢話少說,沉默是金。
讀者「魚戲晚風」說,她的婆婆最喜歡插手兒子的小家庭,恨不得24小時跟著兒子。兩代人之間,毫無邊界感,導致小夫妻常常吵架。
隨著時代的發展,兄弟姐妹多半會外出打工、創業,也只有逢年過節才能聚一聚。但是大家在微信群里可以聊天,並且隨時隨地可以打電話。你要知道,真正的距離,不僅僅是彼此相距幾百公里,還要「不聞不問」。大家的感情淡一些,冷漠的表情,就不會常常浮現在你的腦海里了。
「禍從口出」,很多矛盾都是大家平時在說三道四的時候,引發出來的。以後,不管親人說什麼,你不接話,他們自然就顯得很無趣。哪有人,會天天對著一堵牆吼來吼去。
5、尊重父母,問心無愧。
很多人以為,親人之間,變得自私冷漠,是父母造成的。比方說,父母心疼那個游手好閑的兒子,其他的兄弟姐妹自然就有了怨氣。
換一種角度,父親非要把你們以前買的房子(父親名下)給跟弟娃,你再氣也沒辦法(因為目前法律尊重遺囑)。畢竟父母已經把所有的孩子都養大成人。成年的兒女,又何必去計較、去干涉父母的行為呢?
最可惡的是,有的人不知道感恩,父母自己受罪還再擔心他一家貧窮,且時時處處為他爭取考慮.....
哎,「百善孝為先」,當你遇到偏心的父母、自私的親人的時候,你就把親情轉化成「孝心」。只要父母自己覺得過得好,你的責任就到位了。
友友們,當你做到了問心無愧,那麼疏離親人,不幫忙親人,不理會外人的評價,也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