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孩子越大跟父母越不親其中有什麼原因呢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但是我們也會有一個疑惑,那就是當孩子長大以後就會跟我們的距離越來越遠,好像親昵的舉動只會在孩子小的時候才會展現出來。
我們陷入深思,究竟是什麼讓我們與孩子的距離變遠了,變得不親密了?其實也不用思考的太深,因為他們無非是經歷了這些事情,導致我們與孩子的關系變得陌生了。
一、孩子為什麼要逃離父母?
1. 經常被斥責
長大以後不喜歡跟父母走得很近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小的時候總是被斥責。雖然說父母總是覺得如果不能夠教育好孩子的話,是自己的一種失責。
可是我們所運用的方法永遠是極端的,通過斥責和打罵讓孩子永遠記住他們的過錯,以至於今後不會再犯。
其實孩子不會感謝我們,反而會厭恨我們,會覺得我們並沒有給予他們幸福的童年,而他們的童年完全是被一聲一聲的斥責和一次又一次的耳光引導成長的。
因此,只要能夠做到這3點,孩子是很容易跟我們的距離變緊的。切莫以一種冷漠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孩子最討厭的就是父母的嚴厲與冷漠。我們需要讓孩子時時刻刻感受到我們的愛,也只有這樣孩子才願意跟我們相處。
等到孩子長大了,我們依舊可以秉承著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與他們交流,聊聊天,談談心,有什麼事情都叫上孩子,保證彼此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
❷ 為什麼和家人在一起會感到壓抑不自在想躲避
是否家人有做了一些什麼讓你感覺不舒服?不被尊重?或者家人的性格裡面有些讓你感覺自己的個人邊界被打破,被侵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內在邊界感。舉例:一個孩子在家做作業,媽媽一直在旁邊嘮叨,說東說西。孩子內心會有不開心的感覺。因為她感覺到媽媽的嘮叨觸及到他此時此刻的正在行進的事做作業以及他內心的寧靜。所以他的不開心或者孩子的當下升起的不好的情緒就是他內心邊界感被侵犯的正常反應。所以你的提問裡面的「壓抑或者逃離」都是你內心的感受,內心的邊界感被侵犯的表現。所以你需要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我升起這些感受的原因是什麼?去問問自己這個問題的同時,閉上眼睛感受一下,當你和家人在一起時升起的種種感受帶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的?有沒有委屈或者憤怒或者其他。要誠實的回答自己。
當剛剛的問題你問了自己,回答清楚了,你就會明白是什麼讓你升起了這些感受,那麼就可以去進行一個思考和解決。
當然我們說了內在的感受的升起還和自己的對在外刺激做出的歸因有關系。例如:有兩個人去上班,沒帶傘,下小雨了,不過一會就停了。其中一個很慶幸的說到:雖然下雨了不過還好是小雨而且一會就停了,不影響我上班,挺好。但是另外一個人態度就很生氣,覺得淋了雨,很晦氣。帶著很不好的心情去上班,當天工作效率低下。
所以同樣都是淋雨,不同的歸因造成不同的結果。所以你也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的壓抑不自在的感受確實都是家人造成的嗎?如果是那就去溝通解決。不是的話,那就去做一些什麼,能夠讓自己開心放鬆舒服的事。讓自己開心,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總結一下,一般情況下我們升起了壓抑,不自在多少是由於身邊人的刺激。感覺被壓抑那麼可能在你的家人裡面有人沒有尊重你的感受,理解你的想法,尊重你的心理邊界。所以你會想要逃離。還有看看是不是自己的歸因不對?有沒有自己誤解了家人的地方?當你帶著這些思考去問自己,然後靜下心來和家人溝通,解決問題。我相信,你的壓抑不舒服會少很多。祝福你,擁有一個有愛的有溫暖的舒適的家人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