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孩子沖父母咆哮時父母該怎麼做

孩子沖父母咆哮時父母該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5-08-28 12:32:56

『壹』 敢對父母大吼大叫的子女要怎樣改變

敢對父母大吼大叫的子女要怎樣改變

敢對父母大吼大叫的子女要怎樣改變,相信有很多家長都有遇到孩子大吼大叫的時候,覺得很是困擾,那麼你們知道敢對父母大吼大叫的子女要怎樣改變嗎,一起來看看吧。

敢對父母大吼大叫的子女要怎樣改變1

1、主動溝通、不要強迫孩子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要去強制性的命令孩子去做他不願意做的的事情,如果遇到孩子不願做或者討厭的事情,父母應該主動地去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後再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父母和孩子溝通時,注意自己說話時的語氣,不要過多的去打斷孩子,認真地去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可以適時地給出意見,讓孩子在內心深處感覺到被信任和理解,這樣遇到事情,孩子也會第一時間告訴父母,這也是親子關系建立的基礎。

2、給孩子說「不」的權利

在很多家長的意識里,孩子有不同意見,總是愛頂嘴就是不聽話、不懂事,常常會為此去將孩子教育一番,批評的多了,就會變得膽小、怕事,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就如同一個提線木偶一樣,家長說東就往東,說西就是西,這樣的孩子自然不可能長成自信、開朗的人。

所以,家長要給孩子說不的權利,當遇到事情,孩子有不同意見時,家長要像面對成年人一樣的給予孩子平等和尊重,讓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即使有些荒誕離奇、天馬行空,也要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意見是被尊重和認可的,這樣孩子也會受到鼓舞,慢慢的也會變得自信、有想法,也會慢慢的喜歡上和人交流,主動地去發表意見。

3、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安全感

長期被父母大吼大叫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缺乏安全感的,父母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這一現狀,就要多一些時間去陪伴孩子,和他一起做游戲,多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和人接觸,當孩子做得不好時也不要對孩子發脾氣,盡量多些鼓勵的話,告訴孩子沒關系,你一定可以的,爸爸媽媽也會幫助你的,讓孩子慢慢的重拾自信,時間長了以後,孩子也會有所改變。

敢對父母大吼大叫的子女要怎樣改變2

保持冷靜

似乎無法做到對嗎?當自己的孩子表現無禮時要做到保持冷靜確實不容易。如果我們不尊重他們就會發出錯誤的信號。我們需要照顧好自己,給孩子做個榜樣,例如深呼吸,數到20或者反復對自己說,「這不是什麼緊急的事情。」

解碼行為

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你是否給了孩子一個措手不及?你讓他們做的事是否不方便?他們感到無能為力嗎?他們的回應反應了內心的感覺。很不幸,這個時候他們還無法用更恰當的語言來表達。

有同理心

富有同理心地回應他們,以此來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比如「我們現在就要走了,感覺不公平對嗎「 或者」我知道你玩兒得很高興,現在要走了感覺很難接受!「 你不必同意孩子的情緒,這樣做意味著你在嘗試理解他們所經歷的。

檢查時間

有些孩子受低血糖、飢餓或者口渴的影響而有情緒。還有些孩子對環境的刺激敏感或者睡眠不足。孩子很久沒吃東西了嗎?喝水了嗎?能從喧鬧的環境中離開一會兒嗎?用一種不帶威脅的方式跟他們說,「我要去吃塊兒餅干,你要嗎?」

慢下來

被載有憤怒、挫敗的言語和情緒的「逃跑列車」牽制很容易。不要跳上車,不要回應孩子對你說的每一句指責或者抱怨,而是嘗試去踩剎車,「哇奧!好多信息啊。我想好好聽,可是你說得太快了。讓我們平靜下來,這樣我就可以明白你想說什麼了。」

隨它吧

有時候不做任何回應是最佳選擇,特別是如果你知道孩子是餓了或者累了,是用「生存模式」的大腦在跟你說話時-或者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不用諷刺、憤怒或者不尊的方式來回應時。你不用一直視而不見。等大家都平靜下來,你再跟孩子談談發生的事情以及下次如何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

親子聯結

如果你的孩子行為無禮,那麼你最不想做的事就是抱抱他/她。但是,對很多孩子來說,連結恰恰是他們所需要的!如果你能越過孩子的行為,忽視所有「逃跑列車」的信息,就能看到孩子受了傷,需要你的支持。有時一個擁抱勝過任何言語上的回應。

教導稍後進行

等待或者延遲做出反應並不意味著你就是消極家長或者你姑息不尊行為。這意味著你在等待直到你的大腦、孩子的大腦能夠接收信息並且繼續思考,而不是以無禮、憤怒或者不尊的方式來處理。

當你准備好了, 可以談話的時候,可以這樣說,「之前玩耍時間結束的時候你好像很難過。我們可以想想有沒有其他方式來告訴我你的感覺嗎?」

你也可以提到之前孩子說過的話,「我聽到你說關於午飯時零食的事。你想現在說說嗎?」 你也有感情!表達出這些感情是可以的,讓你的孩子知道他們的言語是如何影響你的。要小心不要以此來指責孩子,重點放在你的感覺上。「當你說我是最小氣的媽媽時,我很傷心。「

如果你在沖突當口失去了冷靜,說了憤怒的話,承認這一點沒關系。你並不完美,讓孩子看到你也在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挺好的。

教導就在此時進行。平靜的大腦才可以學習信息,處理並練習新的技能。你的孩子可以學習下次如何管理主要的感覺情緒並有禮貌地回應

敢對父母大吼大叫的子女要怎樣改變3

解讀你的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伊扎德認為,情緒包括生理上的生理激活、認知上的主觀體驗和表達上的外在行為。理解起來可能有些尷尬。簡單來說,當你遇到不符合自己意志的人或事時,你就開始按照自己的認知去思考,這種思維會支配你的行為,比如快樂、憤怒、悲傷、喜悅、邪惡、愛、恨等。得到家裡的教育,父母的心情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看孩子的表現,心裡會很滿足。如果孩子總是不聽話或者經常犯錯,父母會很不滿意,當不滿意累積到臨界點,就會爆發。比如對孩子大吼大叫,打罵。

父母應該如何化解情緒?

1、選擇合理的方式發泄情緒

每個人都有抑鬱的時候,但作為父母,一定要學會正確的發泄自己的芥蒂,不要因為孩子軟弱就隨意把孩子當成「發泄桶」。父母在情緒波動時要選擇合理的方式發泄。

2、學會按情感暫停鍵

咆哮無疑是父母沖動情緒的產物,但其實每個人都有控制自己沖動情緒的能力。當父母覺得自己的情緒快要爆發時,要有意識地按下情緒暫停鍵,然後用理性去平復情緒。

3、降低對孩子的期望

俗話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不是每個孩子都是智商超群的神童。孩子的身心發展是階段性的,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有成人的能力。因此,父母應該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學會理解孩子。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希望每一位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都能多一點耐心,多了解孩子,讓自己少一點暴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4、在對你的孩子大喊大叫之前,給自己一些時間冷靜下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有時候真的沒有辦法控制,尤其是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怒火直接沖向他的內心。但是,孩子還小,犯錯很正常。在我們生孩子的氣之前,我們應該冷靜下來。平日里要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就是不管怎麼樣,不要馬上發作脾氣,半個小時就能平靜下來。

3招正確表達情感,成為「溫柔的父母」

1、學會接受和處理情緒

了解自己的情緒是管理情緒的前提。父母應該學會感知他們的情緒,比如在他們生氣和難過的時候思考他們的表現。最好在情緒爆發前轉移注意力,比如做10次深呼吸或者冥想來穩定情緒。

2、用溫柔的方式表達你的情感

大家總是很生氣。發泄情緒時,改變語言表達方式可以降低情緒的「殺傷力」。例如,如果千千打破了雞蛋,她的母親應該在第一時間冷靜下來,把責備變成一句關心的話。先關心孩子有沒有什麼,然後表達「因為你的小失誤讓我有點生氣,下次我一定特別。小心!」。

3、實行有意識的「寬容」

通過練習,你可以變得「釋然」,比如學習「慈悲心練習」,不斷告訴自己「做一個合格的家長,現在你努力了,祝福你,祝你早日控制情緒」等等。,讓你在孩子和家人面前保持平和,情緒一來就控制。

閱讀全文

與孩子沖父母咆哮時父母該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泰老年人退休社保怎麼認證 瀏覽:271
養生是怎麼養出來的 瀏覽:527
汕頭敬老院怎麼樣 瀏覽:586
為什麼要稱贊父母 瀏覽:620
香港領取老人金要在香港住多久 瀏覽:306
擁有台灣身份證可以享受退休金嗎 瀏覽:664
長壽好美 瀏覽:967
每年酒店重陽節活動 瀏覽:220
東鳳老人院有多少人 瀏覽:816
重陽節辦活動用語 瀏覽:471
威海鄉村養老院 瀏覽:503
重陽節的重陽 瀏覽:539
吉林省正處級退休金大概多少 瀏覽:223
農行退休金何時到賬 瀏覽:668
養你的父母你該怎麼對待 瀏覽:112
舟山退休工資調整 瀏覽:468
淺談老年大學 瀏覽:400
貴陽駕駛證自助體檢機在哪些地方 瀏覽:744
掌上營業廳查養老金 瀏覽:365
養老金失蹤停發怎麼辦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