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已婚的兒子與父母發生家庭矛盾怎麼辦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問題。成家立業的兒子與父母發生了矛盾,應該尋求以下的方式解決。
一,作為父母應該:
1、不要擺「長輩架子」,平等對待子女,中立地看待矛盾;
2、平復負面情緒,保證心平氣和,再去擺事實、講道理;
3、忘掉不愉快,學會放手,重新定義與子女的相處方式。
母親和子女之間沒有什麼化解不開的矛盾,如果存在那麼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淡化。我們需要的是在我們人生路上不留遺憾,面對家庭矛盾,我們並非束手無策,你缺乏的恰恰是心中的那份倔強罷了。
『貳』 家庭關系:已婚兒子與媽媽發生矛盾,母親該怎麼辦
已婚兒子與媽媽發生矛盾多數出於家庭瑣事,這樣矛盾點很容易則明影響到母子之間的感情,假如不想辦法化解,很有可能影響孩子的婚姻生活以及自己的養老生活。
那麼,已婚兒子與媽媽發生矛盾,母親該怎麼辦呢?建議如下:
1、不要擺“長輩架子”,平等對待子女,中立地看待矛盾;
2、平復負面情緒,保證心平氣和,再去擺事實、講道理;
3、忘掉不愉快,學會放手,重新定義與子女的相處方式。
當我們與子女發生矛盾的時候,一定不要擺“長輩架子”。一般愛擺架子的長輩看待問題很偏執,喜歡強加於人,這樣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激化矛盾。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與子女相處更應該平等相待。尤其當子女成家以後,更不應該把他當“孩子”看待,他已經是“成年人”。父母之所以把子女當作孩子看待,更多的是一種“人設的固化”,很多父母不明白,這個“孩子”已經成為一個在思維與行為上獨立自主且負責的“成年人”。
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說這么多,就是因為矛盾的核心點便在於此。也唯有用平等的視角去看待你們之間的矛盾,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中立。母子之間的矛盾有很多,可以是家庭的瑣事,也可以是言行舉止的偏頗。不管是哪一種,都要去找出矛盾的起因,從自己到兒女都去反思一下整個矛盾從開始到激化的過程。當你找出引發矛盾的真正原因時,你需要去正視它,且不偏不倚的去解決問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當你給他人“擺事實、講道理”的時候,對方往往並不領情。對此你非常的苦惱,你會想:“我說的道理,難道不對嗎?為什麼他就不肯聽呢?”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往往是不理性的,想要讓對方信服的因素並不是信息本身,而是這些信息所呈現的背景或情境。這就需要你平復負面情緒,保證心平氣和,去營造一種平穩舒適的情景,再去擺事實、講道理。
舉個例子:當你和已婚兒子因為家庭瑣事起了爭執,你不要喋喋不休地去說他,更不要當著他妻子的面進行訓斥。如果這時兒子和你爭吵,只需要不發一言,轉身離去。等一段時間後,雙方都沒有了火氣,再用開玩笑的語氣笑罵兒子的不懂事,和他說出你的顧慮,這個時候兒子會聽你的話。當你們雙方都處在憤怒的情緒時,任何的道理都不再是道理,就算你掏心掏肺也沒用。
父母與孩子之間不應該相互記恨,當你們嘗試完成矛盾化解之後,就忘掉這次的不愉快。同時,在以後的生活中也不要提及此事,在中國這樣的做法叫做“翻舊賬”。相信大家對於“翻舊賬”都會感到反感,其實這樣的行為更會起到“火上澆油”的效果。做父母的更應該去知曉這些道理,忘掉不愉快,不翻舊賬,更不要去過度的干涉兒女的婚姻生活。
相對於兒女,我們更應該關心自己。當孩子成年之後,他的人生路需要他自己走,對此父母更應該學會放手,不要再去傾指盯伍盡心力的付出。重新定義與子女的相處方式,做到少管少問,孩子自己選擇的路,你不能替他走,他要自己負責。
總之,當孩子唯或成家立業之後,父母更應該去過自己的人生,去規劃你們未來的養老生活,怎麼活的出彩,怎麼樣有意義?沒有人能替你養老,唯有靠你自己。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釋義:敬愛自己的長輩,進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愛撫自己的孩子,進而也愛撫別人的孩子。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隨意轉動,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伴隨著諸多瑣碎的家事。雖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假如大家都可以多一些冷靜少一些暴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爭執的話,那麼這個難念的經將會變得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