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樣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
一、適當要求。
家長對孩子有要求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要求過高,動不動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考進班級前三。可全班50個孩子,有25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進前三,這僧多粥少,怎麼分都一定會有家長失望,繼而必定將負面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
還有一部分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孩子卻希望家長還能關注些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小歡喜》中,宋倩只關注女兒的成績,明知女兒喜歡天文,硬是不讓孩子「分心」在業余愛好上。
家長在給孩子制定要求時,要秉著「跳一跳就能達到」的原則,不能過高,好高騖遠。更不能動不動就拿「別人家孩子」的成績作為標准,不切實際。
二、適當任務。
早在幾年前國家就發現孩子壓力過大,提出減負,可實際上我們的孩子並沒有真正減負,而是學校里少布置作業了,可家長好像搶白菜似的給孩子搶到各種興趣班和輔導班,或者額外給孩子布置作業。覺得只要自己孩子多做一道題,就能甩掉一個人,成為佼佼者。
六、家風良好。
一個家的家風最為重要,說白了就是家長學校教得再多優良品質都是紙上談兵,真正對孩子的生活習慣、性格養成起到關鍵作用的還是家風。好的家風,不需要家長多說什麼,孩子受潛移默化的影響就能夠學到。比如,尊老愛幼、鄰里和睦、遵紀守法等等。
⑵ 大多數的孩子會喜歡什麼性格的父母
大多數孩子會喜歡什麼樣的家長呢?我覺得孩子應該會喜歡能和自己玩的家長,能和自己打成一片的家長,多數孩子應該不喜歡經常批評自己的家長,和孩子成為朋友我覺得應該是最完美的親子關系,因為好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孩子也是渴望父母可以理解自己,但是大多數的父母都會以自己的思維來考慮事情,並不能很好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
不過這樣的方式也不是說適合所有的孩子的,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就比較頑皮,需要嚴厲的教導,稍微給點好臉色就會上天,也是要對孩子因材施教的,不管是哪個類型的孩子,我覺得最重要的都是交流和傾聽,我們要善於聽孩子們表達,不能說孩子才剛開始說你就一通反對,那以後孩子肯定是不會再和你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