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哪些過去的食物,現在還被父母親、老人們念念不忘
老人們都是念舊的,正是這個原因,哪怕是現在的飲食習慣日新月異,他們還是不會去吃那些新奇的食物,有的時候我請我的姥姥姥爺去肯德基吃東西,他們都說不願意吃。
第三個是辣椒醬,小的時候我經常住在我姥姥家,他們那個小村莊冬天的時候就會在石磨上磨辣椒醬,放上花生辣椒芝麻,這個不光我家裡的父母還有老人喜歡吃,每年我都帶回家一些慢慢吃,現在在市場上也有直接賣現成的,每每看到我都會想起小時候的事情。
現在想想還是之前的飯好吃,現在在食堂吃的那些東西還有外賣,能咽下去就行,味道不敢恭維。
Ⅱ 農村紅白事酒桌上吃完飯,有些人喜歡打包折菜往家帶,你怎麼看_百度知 ...
1. 紅白喜事打包是近十多年的事,報紙廣播經常提攴桌上的節約,也配發很多照片,三二個人吃頓飯,點了一桌子的菜,結果吃了一點點,吃飽轉臉就走,不管是公家的錢還是私人的錢,都是極大的浪費,因此提出攴桌上的節約,吃不了包著走,就是打包。
2. 這一提法得到全國人民的響應,漸漸地轉到紅白喜事上,生活水平提高了,紅白事菜餚很豐盛,剩下很多菜,過去都是倒掉,很可惜。漸漸地也有人將剩萊打包帶走,我參加一個婚禮,問事人在廣播里說,菜很多,若吃不了,可打包帶走,為大家准備好塑料包,放在某地。飯後不少人打包,這事家主和客人都十分高興。
3. 好事也有做走樣的時候,我聽一位朋友說,他在縣城參加婚禮,當服務員把菜端到桌前時,一人站起來說,我需上班,拿兩個萊回家吃,說著把一盤牛肉,一盤花生米倒入包中轉身便走。接著又有兩人以相似理由把魚,豬肘子等5樣萊打包帶走,其中一人還倒走多半瓶酒,我朋友說,他們7人在這頓喜筵中總覺少了點什麼,飯後覺得喉嚨中有死蒼蠅存在。
4. 我們這里紅白喜事,吃不完的都會打包。無論是去酒店吃,還是在主家吃都打包。
5. 80.90年代辦紅白喜事沒有人打包的。那個時候是晚上吃了正席,剩下的菜放到第二天早上,搬台搬椅的人吃。那時的枱桌椅子都是隔離鄰舍借的。那裡時都要吃三天,借東西一天,還東西一天,正席一天。
6. 90年代之後,枱椅碗筷都有得出租了。沒有那麼的麻煩了。現在只吃一天了,在農村辦酒席,正席都是中午吃的,正席前一天晚上准備工作的人員吃一餐,正席中午正席。吃完搞完衛生就完成了。租的歺具出租者來拉走。那吃不完的剩菜不打包,又沒人吃了。浪費了。所以大家都習慣吃完就打包回家,晚上熱一下再吃。吃酒席時,主家都准備好膠袋,差不多吃完,就每台發膠袋。自己喜歡那個菜,就打包那個菜。可以吃的不要浪費。在酒店吃酒席也一樣打包。晚上熱一下,百鳥歸巢比正沒做席還好味。
7. 我山東臨沂,以前村裡辦紅白事,都是在家裡辦。紅事在菜桌上有搶菜吃(女桌),但基本見不到往家裡帶的。現在條件好了,大事小事都在飯店裡請客了,於是就偶爾出現吃完酒席打枯李衡包帶走的事,但只限於女桌。男桌(特別是老頭子),菜基本上不怎麼動。因為離孔老二(孔子)家不遠,自古傳下來的酒桌文化嚇人。一頓酒席擾孝喝半天很正常,等喝完酒散客,男桌上菜也動不了多少,但是不能打包(受古文化影響)。
8. 所以我們都那裡吃完酒席打包的只限於女客,但也是極少數人打包,因為會讓人看不起。
9. 在酒席上打包剩菜在我們湖北這個地方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差不多都是8個人維成一桌,各個聊著家常里短,飯菜上桌之後就開始大快朵頤,吃的那叫一個歡哦。不過現在人生活條件都變好了,好像也吃的不夠多了,經常會有大家吃完然後回頭一看就有很多菜幾乎沒有動的情況,一般這個時候我都會讓酒店的服務員給我幾個打包盒,把沒有怎麼動的菜打包回家,一是讓主人覺得他遠的菜還不錯,二是本著不浪費的原則。畢竟浪費是一種很可恥的行為.如果別人也這樣去做,我心裡會對這個人產生好感,覺得很不錯。當然也有邊吃邊打包的人,其實可以大家吃完再打包,畢竟吃酒不是一個人,是全部的人陪著一起的哦!這種行為提倡大家吃完了再打包這樣更好哦!
10. 地方風裕不一樣吧,像我那裡是這樣的,喜事的喜事方通知你幾號過來吃喜酒,你隨了禮,吃不完的,可以打包帶走。那天你有事沒去,也可以叫人幫你打包帶回來,全部的。白事的話,我們那邊就沒有。只過去幫忙,吃完飯就走人。
11. 謝謝悟空老師,農村紅白事,吃完酒席有人打包往家帶,我個人決的是件好事。
12. 在農村誰家有紅白喜事都要請客,白事基本上都是大人去,請客有去大酒店的,也有為了方便雇廚師自己做,也是為了節省嗎!但是在白事上,吃完酒席基本上沒有打包。
13. 誰家有喜事那就不一樣了,趕上禮拜天,全家老少都去,圖個熱鬧,喜慶,基本上都去酒店,吃完灑席後,.有人便開始打包,把剩菜,飯都裝起來,帶回家去放好,吃飯時把剩菜,飯加熱就能吃,也有人把剩菜飯,骨頭之類的帶回去喂狗狗。
14. 可能有人會說,這種現象不好,說一些不好聽的話,看不起農民,農民不衛生之類的話。
15. 農村紅白事桌上吃完飯,有些人喜歡打包往家帶,你怎麼看?我感覺可能是地方風俗人情不同,為人處世方面也不一樣吧!
16. 我們這里過白事,坐席比紅事簡單多了,八個冷盤八個熱菜,再有八個蒸碗,後面上米飯面條,基本上就算沒事了。八個人坐一桌也吃的剩不下什麼,再說人家有人剛去世,都在悲痛之中,外面吃飯的再去打包也說不過去吧?所以直到現在我們這都是吃完飯就跟著出殯去了,沒有人打包的。
17. 在早幾年,農民生活水平低,這里誰家要是娶媳婦,做滿月的,一般都是在快要過年,臘月二十幾左右辦喜事。就是為了過完事以後,能折一些剩菜,或者是廚師沒用完的肉,和一些新鮮蔬菜。因為剛辦完事,家裡也緊張,過年就用這些剩菜湊合了,這時候誰也知道人家過事不容易,也沒有吃完飯打包一說。
18. 現在一般也是去飯店,吃完飯以後,東家自己就出來問一下,誰家要打包給你塑料袋,東家也不在乎這些東西了。我們這一般打包也是婦女們,把桌上沒怎麼吃的雞魚肘子或者沒人動過的蒸碗打包一些,老爺們都愛面子,吃完就走,沒一個老爺們去打包東西的。
19. 地方風裕不一樣吧,像我那裡是這樣的,喜事的喜事方通知你幾號過來吃喜酒,你隨了禮,吃不完的,可以打包帶走。那天你有事沒去,也可以叫人幫你打包帶回來,全部的。白事的話,我們那邊就沒有。只過去幫忙,吃完飯就走人。
20. 不但農村紅白事酒桌上沒有吃完的飯菜,會有人打包帶回家,就是城裡人在飯店沒有吃完的酒席飯菜也會打包帶回家,這叫「勤儉節約、不浪費」,很正常,我也打包過飯菜!
21. 每一個家庭都會有喜事、白事,都可能會「招待客人」,農村招待客人喜歡在自己家裡請大廚來做,因為自己家做的價格便宜。農村的桌子常見的是「八人桌」,也有「十人桌」,如果桌子上小孩多,那麼這一桌的飯菜可能會出現吃不完,吃不完的飯菜如果沒有人打包,就有可能被「倒掉」。農村人勤儉節約習慣了,深知糧食的來之不易,往往都會把剩下的飯菜打包回家,就連骨頭都要打包,因為家裡養的有看家狗,主人吃肉喝酒了,看家狗也要過過年。
22. 小時候家也是農村的,隨父母坐桌吃席時,我們家人從來不打包飯菜,同桌的人也不打包飯菜。後來到2000年前後,我們家周圍出現了很多婚宴包桌的大型飯店,從此,村裡人紅白事待客時,漸漸地開始在飯店裡進行。
23. 在飯店待客時,剛開始也沒有人打包食物。後來慢慢發現,飯店服務員在客人離席後,把沒有吃完的飯菜全部倒掉了,有些都是沒有動過的飯菜,這太浪費了。從此之後,人們漸漸地開始在飯店吃完飯後,把沒有吃完的飯菜打包回家。
24. 現在,親朋好友在飯店待客時,酒席的飯菜剛上完,服務員會很主動的給每一桌送幾個「打包袋」,讓客人把沒有吃完的飯菜打包!
25. 打包,是勤儉節約不浪費的好習慣,我們應當提倡。
26. 農村酒席打包沒有吃完的飯菜,我認為很正常。與其把沒有吃完的食物倒掉,還真不如讓親朋好友打包拿走!
27. 河北唐山的,我們這里喜宴酒席臨散了主人家都准備好塑料袋,讓大家把沒有吃完的飯菜帶走,尤其年長的沒有到,都會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