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業「減負」 家長也可減負,為何家長都不贊同減負呢
看似作業「減負」 家長也可減負,但實則是家長「減負」卻「增壓」。所以家長們是不願意贊同,所謂的作業「減負」的。
每一個孩子出生之後的智力情況都是不同的,學習情況也是不同的。
甚至是家庭的環境和基因都會決定一個孩子的成長速度。
但是作業減負之後,孩子們就沒有了約束。
而接受知識比較慢的孩子,成長起來就更慢了。
對於一些天生就異於常人的孩子來說,減少作業負擔,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對於那些普通的大多數學生來說,作業才是必要的。
不斷重復去記憶那些,他們無法意識掌握的知識,才能讓他們和那些,優於他們的孩子的距離越來越近。
就像一本書里說的。
努力的去達到自己的上限,就算那隻是別人的下限,那至少是最好的自己。
㈡ 父母怎樣做,才能科學地給孩子減負
如果父母發現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已經令孩子產生了抗拒的情緒,那麼,就要看看自己給孩子的任務,是不是超過了孩子的能力范圍了。如果是,父母要及時地給孩子減輕一些“負擔”了。具體怎樣做呢?父母不妨參考一下卡卡媽的建議:
一、多考慮孩子的實際能力
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異,以後能夠考上好的學校,長大後能夠過上美好的生活,這很好理解。但是,如果孩子明確地表示,他對父母布置的任務表示抗拒,覺得壓力大太了,那麼,父母就要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了。
父母疼愛孩子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父母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教育孩子,不顧孩子的感受,那麼,父母的付出不但對孩子的產生不了好效果,而且還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所以,父母不如給孩子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家庭環境,不要給孩子太大的負擔,讓他的身心可以健康成長。
㈢ 教育部稱 97.5% 的家長對新學期減負滿意,雙減工作具體成效如何
校內外有減有增 「雙減」打出「組合拳」
「雙減」新學期一個月以來,記者在全國多地走訪發現,改變正在發生。
——減學生負擔,增教學內涵。基礎教育「雙減」工作監測平台直報信息顯示,截至9月22日,98.2%的學校出台了作業管理辦法,92.1%的學校建立了校內作業公示制度。
吉林省長春市的吉大附中力旺實驗學校,學生作業分為了ABC三張卷,分別面向不同程度的學生。「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於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需要減的是重復性的、簡單低效的作業,但課堂教學質量不能降低。」長春市東北師范大學附屬第二小學校長王廷波說。
——減家長難題,增課後服務。下午放學後,走進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學翠微分校,操場上,冰球社團、田徑社團、啦啦操社團、籃球社團等分別在進行訓練;教學樓里,各個年級均有不同數量的託管班,在各年級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靜靜地寫作業、閱讀、繪畫。少年宮里,舞蹈、手工、書法等各種興趣班正在授課……
文章圖片1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學翠微分校課後服務。新華社記者 周暢 攝
從新學期開始,課後服務在全國義務教育學校進一步推進,解決家長的「三點半」難題。安徽省教育廳要求,堅持課上課後銜接、校內校外互補、線上線下融通,開發拓展課後服務資源。吉林省則構建了「靜態服務+動態社團」的「1+X」多維模式,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綜合性服務格局。
——減違規培訓,增創新舉措。「雙減」政策正式發布以來,教育部密集出台多份配套文件規范治理校外培訓,安徽省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摸底排查工作,湖南省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整治規范月」專項行動……同時,教育部印發多項通知,對學校的課後服務、考試管理進行規定,全國各地也在不斷創新探索相關做法。
如合肥市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引進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進校,為學生提供藝術、體育、科普活動等「個性化課程」;吉大附中力旺實驗學校邀請各行各業的家長、科學家、公安幹警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沈陽市渾南區第九小學實行「5+3+1」(每周五天、每天三小時、周六一天)託管服務……
課外生活多彩 家長焦慮緩解
隨著「雙減」政策落地,許多學生和家長在新學期有了新的感受。
合肥市四年級學生李鑫宇,這學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課後託管,「現在作業比以前少了,作業在託管班上就能完成,然後就在班上看看書、練練字。」
基礎教育「雙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