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給父母買保險
怎麼給父母買保險,首先我們要清楚哪些險種適合父母?推薦您先閱讀這篇文章:《中老年人保險怎麼買?能給父母買的保險有哪些?一看就懂 》『貳』 怎麼幫父母代繳社保
可以用微信幫父母代繳社保。
社會保險是指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是一種再分配製度,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
社會保險主要是通過籌集社會保險基金,並在一定范圍內對社會保險基金實行統籌調劑至勞動者遭遇勞動風險時給予必要的幫助,社會保險對勞動者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只要勞動者符合享受社會保險的條件,即或者與用人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或者已按規定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即可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中的核心內容。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社會保險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國家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險資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社會保險事業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
國家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社會保險事業。
『叄』 獨生子女怎麼為自己和家人買保險
1. 意外險要放到首位 ,因為意外誰都預料不到,突發的,不可控的,也行這專一秒還沒事呢,屬可能下一秒就發生了意外。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這句話,是對意外險最好的解釋了。
2. 第二是健康類的,比如大病險,這也是必須要買的,對於大病險,保費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多。大病險是提前給付的,也就是只要確診是合同里約定的病種,就賠付,只要賠付完後,客戶治病與否完全根據客戶的意願,大病險的理賠金還有一個功能就是作為一個工資補償,得一場大病,3,5年的不可以工作,那麼這部分錢可以用來給孩子上學,養父母,還貸款等。
3. 第三就是住院醫療保險(這是對社保的一個補充)
4. 給父母置辦養老金,比較一共孩子,以後照顧父母的重任都會落在你身上。趁現在有能力的時候,給父母得養老做准備。
關注您了,私信了。隨時咨詢。
『肆』 子女該如何給父母購買保險
隨著父母歲數增大,給父母買份保險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年齡以及身體狀況不佳的話,實際操作起來發現困難重重。投保前,保險公司會先讓投保人經過體檢,如老人患有常見的老人疾病,比如輕微高血壓、血脂嚴重超標,一般保險公司要麼選擇拒保,要麼會提出承保時需提高保費的要求。養老險的費率又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大,購買不及時則會出現保費超過保額的「保費倒掛」。這種情況下還有必要為父母投保嗎?父母的保險到底該如何買呢?
子女長大成人後,不僅經濟收入超過了父母,也有了自己獨立的決策能力。孩子們開始擔心父母未來的健康和養老條件,覺得需要一份保險。在孩子未成年前,保險代理人一般都建議父母先為自己買足保險,因為他們是家庭的重心,一旦發生意外,尚未成年的孩子很難獨立生活。而隨著子女經濟獨立,再投保時保障的重心就要漸漸轉移到孩子身上了。因為萬一他們發生了意外,不僅經濟上有很大損失,還無法負起贍養父母的責任了。因此,投保時需謹記先保家庭經濟支柱的原則。
以前,保險公司幾乎不承保60歲以上的老人,現在隨著產品的豐富,雖然年齡條件有所放寬,但昂貴的保費卻令人望而卻步。絕大多數的壽險產品在保費設計上隨著被保險人年齡的增大而提高,老年人投保就會出現「保費倒掛」的現象--即投保人繳費期滿後,繳納的總保費之和小於被保險人能夠獲得的各項保障以及預期年化收益之和。 按照相關費率推算,50歲以上的人在購買長期壽險時基本上都會出現保費倒掛,45歲以上的人在購買重疾險時也可能出現「倒掛」現象。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倒掛」幅度會越大。 如一名25歲的男性購買了保額為10萬元的壽險,分20年繳費,每年需繳納的保費為3620元,總共需繳納保費72400元。而一名50歲的男性同樣購買保額為10萬元的該險種,分10年繳清保費共需繳112300元;分20年繳共需繳保費150000元;即便選繳費較少的躉繳,也需繳納75030元,而定期存款10年後獲得的本息也在10萬元左右。此時就沒有必要買保險了。 父母進入50歲後,往往兒女都已長大自立,在經濟上對兒女已經沒有多餘的責任。這個階段,如果老人自己有一定的退休金和社保,再加上兒女對父母的反哺,除了預防重病的突襲,老年的生活還是可以的。
但也有這樣的一些老人,自身經濟收入狀況不好,又沒有被納入到社會保障范圍,對此,有保險指出,這些人應該考慮的問題主要有兩點,一是健康問題,主要就是患病的治療費用問題;二是老年生活問題,也就是沒有了工作能力後最基本的生活如何維持。 以上的兩個問題,都是身為兒女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兒女必須考慮的問題。如果兒女拿錢讓父母作為被保險人買保險,一旦兒女發生風險無法繼續給父母繳費,父母自己又沒有能力繳費,那麼保險就會失效。兒女所擔心的父母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成年後經濟獨立的兒女就是父母最大的保險。 那麼,如何更全面地考慮呢?怎麼樣才能為父母設計安心的保障計劃呢?如果父母現在的年齡在53歲至55歲左右,子女每月固定給父母1000元的孝養金,那麼僅僅孝養金這部分資金,到父母七十五六歲,未來20年就是24萬元。除此之外,考慮到年紀大了的健康問題,至少每個老人再有15萬元左右的醫療准備會更好。 對於老人基本生活的問題,由於已經進入養老階段,此時購買養老保險已經沒有意義,這時兒女直接固定每月給一定的生活費用就行。對於這部分費用,對兒女來講不是很大的負擔。最大的負擔是老人一旦患病,醫療費用的開支無法控制。
保障計劃需量體裁衣
對於子女而言,首先一定要自己做被保險人購買一份壽險,比如,終身壽險(萬能型),每年交費在4000元或5000元左右,把未來20年的保額設定為50萬元左右(24萬元+15萬元+15萬元)。這樣在未來20年,也就是父母頤養天年最需要兒女的這個階段,如果兒女一旦發生風險,保額可以直接作為現金給付父母,這樣父母就有充足的資金安度晚年,保額還可以隨著父母年齡的增長做相應的調整。
這之後才可以讓父母做被保險人,購買一定的醫療健康保險。如果父母一旦患病住院,不僅僅只是重大疾病,只要住院了就可以有一定的保險金,減輕兒女的壓力。即使當時兒女自己墊了一些錢付了葯費,那麼當老人離去的時候,保險公司還有一定的補償。無論如何,有了這樣的計劃,就不會因老人上了年紀的健康問題給兒女帶來更大的經濟拖累。 用父母做被保險人購買保險,因為年齡偏大,保費會比較高,並且可能還會體檢,若身體狀況不符合保險公司的標准還可能被加費或拒保。所以,保險還是越早規劃越好,不僅是因為保費便宜而且關鍵是身體狀況比較好,容易承保。 對保險業來說,50歲通常被劃為投保的一個價格分水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購買重大疾病險這樣的險種,繳費期一般只能選5年或一次性繳清,付出的保險費幾乎與能提供的保險金額等同,這對投保人來說失去保險的意義。 因此認為,最好在50歲之前就將所有的醫療險買齊。一般65歲以下的老年人可以通過購買意外保險來規避老年生活風險。至於養老保險,雖然保險公司大多放寬了年齡限制,通常65歲以下的老年人可以投保,但保險費率非常高,50歲以上老人和老人的子女,最好能以自己存錢積累的方式進行,比較劃算。 雖然出現「保費倒掛」,但並不是說老年人就不需要保險了。子女在為父母挑選保險時可以側重意外險。 因為意外險具有保費低廉、人身保障高的特點,65歲以前投保,與年輕人投保的費率大多是一樣的。現在很多公司卡片型意外險,1年100元可以買到20萬元的保額,如果因為乘坐交通工具發生意外,還可得到雙倍賠付,還含有高殘津貼,保障程度很高。 如對於70歲以下的老年人,子女們可以特別購買一些帶有骨折保障的意外險種。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主要是意外和疾病兩方面存在風險,雖然很多老人已經不適合購買健康醫療類保險,但意外傷害還是可以通過購買保險得到保障。老年女性尤其容易因為摔倒等意外事件導致住院花費,含有骨折的意外保險是非常合適的一個產品。 另外市場上也了短期醫療險,如年繳型的醫療補貼險,針對51-60歲的人群,每年繳費500元,一旦被保險人住院,就可以獲得100元/天的住院補貼保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