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公婆四個人怎麼稱呼

父母公婆四個人怎麼稱呼

發布時間:2023-06-04 07:00:37

❶ 公公婆婆書面稱謂叫什麼

公公婆婆書面稱謂即為公公婆婆

公公這一詞語,是一種稱謂名詞,廣泛應用於多種情景,例如妻子對自己丈夫的爸爸的稱呼。以及外祖父和外公等稱謂通常也可以使用此稱謂,對於年齡比較大的人的尊稱,例如晚輩稱呼年齡較大的老人,通常稱為老公公。還有神話人物中常見的土地公公,太陽公公等。

而婆婆是一種稱謂,通常用於稱呼老年婦女,包括丈夫的母親、外祖母(外婆)、祖母(奶奶)、曾祖母。

丈夫的母親也可直稱媽媽,廣東地區稱「奶奶」。又因丈夫的父親被稱為公公,兩者合稱為公婆。 英文中的「公公婆婆」二詞是:「father-in-law、mother-in-law」。按字面理解,「公公婆婆(包括岳父岳母)」是我們法律意義上的父母,因為合法的婚姻你才稱配偶的父母為父母,這種解釋倒也合理。

血親長輩尊稱

女男稱母父雙親

當面口頭叫「媽爸」、「二老」、「娘爹」等。書面或對外人時稱「雙親」、「二老娘爹」、「二老」「母父」「娘爹」等。

女男稱母親

口頭上當面叫「媽」、「娘」、「媽媽」。字面上或是對外人說時稱之為「母親」、「家母」、「我媽」「老母親」「老娘」「老太太」「老媽」、「高堂」等。

女男稱父親

口頭當面稱呼是:「爸爸」、「爹」、「大大」,「爸爸」的稱呼在城市中普遍,而「爹」、「大大」在山西的農村中普遍,少數地方還會稱呼爸爸叫「父」。字面上或對外人稱父親為「爸爸」、「父親」、「家父」、「高堂」、「老爺子」、「老爹」、「老人家」、「老頭子」等等。

❷ 家庭成員的稱呼

爺爺:爸爸的爸爸。 奶奶:爸爸的媽媽。 姥爺:媽媽的爸爸。(有的地方稱:外公) 姥姥:媽媽的媽媽。(有的地方稱:外婆) 太太:爺爺的媽媽,奶奶的媽媽。 太爺:爺爺的爸爸,奶奶的爸爸。 太姥姥:姥姥的媽媽,姥爺的媽媽。 太姥爺:姥姥的爸爸,姥爺的爸爸。 姑奶奶:爺爺的姐妹。 姑爺:姑奶奶的丈夫。(「爺」字重讀,與表示女婿的「姑爺」不同。) 爺爺的兄弟分別根據他的排名稱呼,比如:大爺(「爺」字重讀,與表示伯伯的「大爺」不同。)三爺。他們的妻子稱呼為:大奶奶、三奶奶等。 姨奶奶:奶奶的姐妹。 姨爺:奶奶的姐妹的丈夫。 舅爺:奶奶的兄弟。 舅奶奶:奶奶的兄弟的妻子。 姑姥姥:姥爺的姐妹。 姑姥爺:姥爺的姐妹的丈夫。 姨姥姥:姥姥的姐妹。 姨姥爺:姥姥的姐妹的丈夫。 舅姥爺:姥姥的兄弟。 舅姥姥:姥姥的兄弟的妻子。 姥爺的兄弟分別根據他的排名稱呼,比如:大姥爺,二姥爺。 他們的妻子稱呼為:大姥姥、二姥姥等。 伯伯(有地方稱呼為「大爺」):爸爸的哥哥。 伯母:爸爸的哥哥的妻子。 叔叔:爸爸的弟弟。 嬸嬸:爸爸的弟弟的妻子。 姑姑:爸爸的姐妹。 姑父:爸爸的姐妹的丈夫。 舅舅:媽媽的兄弟。 舅媽:媽媽的兄弟的妻子。 姨:媽媽的姐妹。 姨父:媽媽的姐妹的丈夫。 堂兄、堂弟:叔叔、伯伯的兒子。 堂姐、堂妹:叔叔、伯伯的女兒。 表哥、表弟:姑姑、舅舅、姨的兒子。 表姐、表妹:姑姑、舅舅、姨的女兒。 (也有地方把姨的兒子、女兒單分為一類,稱呼為:姨哥、姨姐、姨弟、姨妹) 嫂子:哥哥的妻子。(表嫂:表哥的妻子。) 弟妹:弟弟的妻子。(表弟妹:表弟的妻子。) 姐夫:姐姐的丈夫。(表姐夫:表姐的丈夫。) 妹夫:妹妹的丈夫。(表妹夫:表妹的丈夫。) 侄子:兄弟的兒子。 侄女:兄弟的女兒。 外甥:姐妹的兒子。 外甥女:姐妹的女兒。 以上如果是表親,都可以在稱呼上加「表」字。不過如果是現實當中稱呼,為表親切,都可以不加「表」字。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口語稱呼叫大哥即可) 大伯娘:丈夫的大嫂。(口語稱呼叫大嫂即可) 其餘哥哥以此類推。 小叔子:丈夫的弟弟。 小嬸子:丈夫的弟媳。 妯娌:丈夫的兄弟的妻子之間的關系。 大姑子:丈夫的姐姐。 小姑子:丈夫的妹妹。 大舅子:妻子的哥哥。 大妗子:妻子的嫂子。 小舅子:妻子的弟弟。 小妗子:妻子的弟媳。 大姨子:妻子的姐姐。 小姨子:妻子的妹妹。 連襟:妻子的姐妹的丈夫,也叫:擔兒挑、一般沉。 公公:丈夫的父親。 婆婆:丈夫的母親。 岳父:妻子的父親。(也叫:丈人、外父) 岳母:妻子的母親。(也叫:丈母娘、外母)

❸ 媳婦對公婆的官方稱呼是什麼

媳婦應該稱我公婆為爸爸媽媽,如果有了孩子,也可以稱爺爺奶奶。

媳婦在與夫家親屬的關系中,與公婆的關系是最重要的。在封建文化中,孝順公婆是最重要的婦道之一。《禮記內則》中說:婦事舅姑,如事父母。並規定了媳婦侍奉公婆的各種細微的禮節。同時公婆有管教、監督和處理媳婦的權力。

他們甚至可以不理會兒子的意見將媳婦休掉。由於男不言內,女不言外的傳統,媳婦接觸最多的是婆婆,因而婆媳關系往往是人們關注的家庭問題的焦點。

最初對公婆的稱呼是舅姑。《爾雅釋親》說:婦稱夫之婦曰舅,稱夫之母曰姑,這是由交表婚造成的一種基於血緣關系的姻親稱謂,是來歸之婦的從己稱。她在婚後稱夫之父母為舅姑是婚前稱同一對象為舅姑的自然延續,因而可以推斷姑舅是對夫之父母的面稱。

這種稱謂最初實際是血親稱謂與姻親稱謂的合一。在交表婚制衰退之後,舅姑作為夫之父母的稱謂仍保留了一段時期,後來演變為公婆稱謂。

「公婆」在古代曾是對祖父母的常用稱謂,約在隋唐時期用以稱呼夫之父母。這種語義的轉換最合理的解釋是歸之於從兒稱。「公婆」在現代只能做背稱,而在古時它可作為當面稱呼,如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並然不要女婿。明代高明《琵琶記-糟糠自厭》:公公婆婆,我不能夠盡心相奉事,反教你為我掃黃土。

對公婆使用「爸爸」、「娘」這種從夫式的面稱,尚無充足資料證明始於何時。這種稱謂是切合孝順公婆「如事父母」的道德及禮儀的規范的。媳婦在婚前習慣了用「爸爸」和「娘」稱呼自己的親生父母,在她個人意識里,這對稱呼是有特定含義的。

它們所指稱的是賦予自己生命並把自己養大的人。婚後要將這種稱呼用於另一對於自己沒有養育之恩的人,當非易事。她是在禮俗的規約下發生這種稱謂行為的。



閱讀全文

與父母公婆四個人怎麼稱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博愛孝敬鎮 瀏覽:749
火龍果為什麼被稱作長壽果 瀏覽:947
老人去逝七周年如何紀念 瀏覽:343
長壽菜包子 瀏覽:635
70歲老人婦科出血 瀏覽:799
老年策劃活動的得與失 瀏覽:981
周口養老金補繳 瀏覽:957
坐立前屈怎麼養生 瀏覽:109
有關重陽節的卡片 瀏覽:366
西安養老忘申報怎麼辦 瀏覽:171
2015年鎮江平均養老金 瀏覽:631
老年人膝關節酸損如何治 瀏覽:939
街道辦事處的退休年齡規定 瀏覽:288
巫溪到長壽 瀏覽:314
敬老院表演什麼好 瀏覽:327
王陽明其實活了80歲 瀏覽:794
50幾歲的人如何鍛煉養生 瀏覽:791
長壽的壽的組 瀏覽:442
怎麼算養老金上漲 瀏覽:977
春節體檢提前准備多久 瀏覽: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