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離婚如何避免對孩子的傷害

父母離婚如何避免對孩子的傷害

發布時間:2023-05-06 01:23:07

1. 父母離異如何減少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離異要想做到對孩子的影響,最小就要做到「離心不離德」。

雖然父母已經分開,但是在照顧房子方面雙方都不能疏忽,要像在生活在一起。讓孩子感覺到家的溫暖。在孩子問題上多進行溝通。無論監護方是誰,都要允許對方來經常來看孩子。

除了夫妻外雙方以外,老人也要對孩子同樣進行關愛。讓孩子不僅感覺到父母的愛,也會同樣感覺到長輩的愛。

還有在新組建的家庭當中,不能對原來的孩子產生分別對待,這點在離婚夫妻尋找新的伴侶時,一定要事先說明。穩固和諧的家是對孩子最好的心理安慰。

2. 離婚後怎麼做不傷害孩子

1、離婚後告訴孩子實話,而不是欺騙孩子

如果是大孩子可以懂液飢得離婚的意思,就告訴父母的離婚的事情。如果孩子小還不能理解,就和他說:」 我和爸爸/媽媽都很愛你,現在我們在一起不開心,但是不是因為你,我們要分開住,但是,無論我們是否住在一起,我們都是愛你的。

2、離婚後依然像朋友一樣自然和諧相處

如果夫妻離婚後還能做朋友,這對孩子來說的最好的。因為你們還可以在周末一起帶孩子出去玩。孩子仍然可以享受父母的天倫之樂。假如,再婚後,緩納考慮繼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首先看看他能否接受這句話:「我永遠都不會離開我的孩子,為了我的孩子我還會和前妻或者前夫有些接觸,你能愉快地接受嗎擾埋沒?」如果看到對方遲疑,乾脆換一個吧,為了孩子。因為這樣也是為對方好,他遲疑,說明他比較敏感,對於感情的要求也比較專一,這本來好事,但是,作為孩子的繼父母是不適合的。

3. 夫妻離婚怎樣才不傷害孩子,

並不是說要父母勉強在一起,如果真的不適合生活在一起,不讓孩子生活在這種爭吵聲中是對他們的保護。

事已既此,正確地去處理,降低對孩子的傷害,這些辦法或許有所幫助。

1、別讓孩子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有一些父母會和孩子講家庭的事情,讓他們快點成熟長大,好像這樣可以讓這個小家更獨立。我不建議家長這樣,如果我們不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那我們就賦予孩子一個健康的心理吧!平時不要和孩子說類似的話,如「咱們家沒有爸爸,所以你要自己勇敢」,「我們娘倆很可憐,以後相依為命」。

離婚本身對孩子有傷害,但老是這樣說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孩子會隨著時間推移接受這個事實,不管大人發生什麼,都盡量多給孩子愛,別讓他覺得自己可憐,容易產生很強的自卑心理。

2、不妨用簡單的語言給孩子解釋家庭現狀

遇到這種情況,大多數父母都會選擇用升臘這句話給孩子講解:你長大就明白了!這樣一句空泛的話又能帶給孩子什麼呢?全家人都處於一種負面情緒當中,孩子有些懵,他們似乎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孩子慢慢會長大,會懂得更多。

孩子心中會有疑問,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去給他解釋,用一種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溫和的態度告訴他們,這樣坦白對孩子有好處,孩子知道父母在意自己的感受。

3、別跟孩子說對方的不好

爸爸媽媽有矛盾,這並不會影響孩子對父母任何一方的愛與依賴,千萬別去破壞這份美好,讓他仍然有熱情去愛。如果總是跟孩子抱怨,說對方種種缺點,對於矛盾沒有任何益處不說,會使孩子覺得父母是一種對立的關系,對親情產生不正確的理解,性格容易變得狹隘孤僻。缺檔

不要做一個不明智的家長,家庭離異對孩子造成了一定影響,我們就要學會盡量彌補呵護孩子,讓他擁有健康的心理。類似童童這樣的孩子不只一個,讓孩子多一點快樂,父母別因為分開忽略了對孩子的愛,當發現孩子性格發生變化,多跟孩子聊吵扮滑聊,保護他們的內心。

4. 離婚後我該怎麼做才不傷害孩子

離婚後的孩子究竟怎麼辦呢?

婚姻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衫旅發展,人們所受到的誘惑越來越多,同時在生活當中也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每一個壓力都會壓的雙方喘不過氣,從而也會有很多的夫妻,難以扛得住生活所帶來的這些瑣碎事情,最終走向離婚這一步。

其實對於一對夫妻來說離婚受到最大傷害的莫過於二者之間的孩子了。如果說是夫妻雙方的感情出現了問題,那麼最無辜的就應該是孩子。孩子在父母之間作為中間人所受到的傷害很大。那麼在雙方離婚之後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不傷害孩子呢?

首先我認為第一要做的就是和孩子進行溝通。當孩子已經到達了一個懂事的年紀之後,父母就應該和他們進行溝通,告訴他們爸爸媽媽,因為什麼事不得不分開。同時也應該向他們傳授一個道理,即便爸爸媽媽分開之後依然不會減少對於孩子的喜愛。

同時我們也希望將要離婚的這些夫妻們可以進行認真地考慮。這件事情並不是雙方的事情,涉及到兩個家庭。這個世界上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沒有必要選擇最為極端的一種方法,如果事情不得不發展到了這樣的地步,那麼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善後工作。這對於離婚後的夫妻雙方以及之間的孩子來說都是最好的結果。祝願所有的孩子都擁有一個好的童年。

5. 父母離婚 怎樣才能降低對孩子的傷害

父母離婚 怎樣才能降低對孩子的傷害

不要彼此的辱罵,
不要刻意的在彼此
損壞彼此雙方的形象,
很多時候要像朋友一樣認真理智的交流,
讓孩子明白,你們仍然是他們的父母,,
你們仍然一樣的愛著
就是不適合在一起生活而已

在生活上還是給與和以前一樣的關懷,父愛和母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

父母離婚,怎樣才能把對2周歲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離婚後,彼此和睦相處,彼此家庭也能夠和睦相處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傷害如何降到最低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是不可避免的。想降到最低,就要讓孩子感到父母的愛,好像沒有離婚前一樣。

很不想回答你這樣的問題,離婚你知道對孩子會是什麼打擊嗎?你有想過他們接觸後爸後媽是什麼滋味嗎?他們的成長你考慮了嗎?人失去了親情真是太可怕了。自己好好想想吧!跟你媳婦兒也說說。

怎樣降低離婚對孩子的傷害

問:我和女兒是03年從武漢到上海的,她爸爸一直在武漢。女兒今年16歲了,在上海讀高一,去年暑假,女兒回老家過了一段時間,她爸爸特地請假在家陪她。有一天,她偷看了她爸放在桌上的手機,看到了裡面有一個阿姨的很多簡訊、照片。這件事對孩子 *** 很大,當時就向她爺爺奶奶訴說,向我表達她的憤怒。出了這樣的事,我倒不覺得奇怪。我們分居這么久,本來就是准備離婚的。只是老家的一套房子牽扯著。但就是這一次,徹底摧毀了她爸爸在她心中的形象,她總說「鄙視他」。一年多來,她爸爸說什麼她都不聽,總是與他唱反調,每次他們都在電話里吵架、大聲叫喊。看來,負面的印象沒有隨時間淡化。張老師,您說這怎麼辦?空告這件事是不是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答:出現今天這樣的局面,你們兩個都有責任,因為你們兩個誰也沒有事先告訴過女兒打算離婚的訊息。在這種情況下,當孩子無意中從其他渠道發現點什麼,對孩子的打擊會非常大。你女兒已經念高一,又是女孩子,按說這種事情她早就應該有所感覺,估計是由於你們分居兩地,你和孩子爸爸戲又演得逼真,孩子一直沒有發現。所以,這件事給我們大家一個教訓:准備離婚,別忘了盡快告訴孩子。那麼,怎麼斗世明和孩子談離婚呢?有幾個要點,第一,強調離婚並非由父母哪一方的過錯造成的,而是由於雙方不再相愛、或是雙方發展的方向不同速度不同等等導致雙方無法再生活在一起,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保護孩子心目中父、母的形象。如果孩子比較大、已經懂事了,還可以借機給孩子上一堂愛情婚姻的課。遺憾的是,在這個方面,中國的絕大多數父母做得不太好、很不好,他們往往貶低對方,拉攏孩子,自己的情緒是發泄了,但是對孩子會帶來不好的影響。第二,告訴孩子未來的生活是如何安排的,解除孩子的後顧之憂。第三,特別對孩子強調,無論孩子和誰住在一起,父母都會永遠愛他/她,他/她隨時也可以到對方處居住和生活。第四,如何和未來的繼父/繼母相處,以及如何應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對離婚家庭、離婚子女的偏見甚至歧視。對你而言,上述幾件事你依然可以做,尤其孩子現在比較偏向你,你的話她也比較能接受,所以你應該盡快向孩子解釋你們為什麼打算離婚。解釋過程中要承認隱瞞離婚的計劃你本人也有責任,關鍵是你要刻意偏向孩子的父親,比如告訴孩子她父親現在認識的那個阿姨是發生在你們計劃離婚之後,所以沒有過錯。除此之外,有兩個特別的補救措施,第一,告訴孩子你自己至今仍認為她父親是一個優秀的父親,盡可能多舉一些例子來證明這一點。第二,回憶一些孩子小時候父親對她的愛,因為人都有一個特點,容易被很小時候發生的事情打動。這兩個建議是我兒子提出的,我相信會有特別的作用。

怎樣減少因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傷害

在子女面前可表現夫妻未離的事,仍然象過去一樣關心愛護子女。必要時可與子女談下離婚原因,讓其理解。

父母離婚,如何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如果兩個人婚姻老是吵架,不幸福,離了反而是對孩子的負責,在一個充滿爭吵的家庭,孩子心裡希望有陰影,離婚後不管是誰接手了孩子撫養權,都不要再孩子面前說對方的不是,盡量多給給孩子傳達正能量的東西,也不能因為孩子單親家庭,就對孩子百般溺愛,這樣會害了孩子。

給予孩子正確的思想觀念,並告訴孩子你們是愛他的,給予關心和幫助,多溝通,多帶孩子去散心和遊玩,可以參考王菲和李亞鵬的做法

父母離婚返激後怎樣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奧一網父母要離婚,這件事勢必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會使孩子的世界變得混亂。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將孩子受到的傷害減到最低,並盡快讓孩子恢復正常生活,家長們不妨聽聽專家的觀點。觀點1:與孩子進行一次談話對於年齡大一些的孩子來說,父母離婚並非是禁忌話題,哪怕孩子思想上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個事實。需要注意的是,在談話中父母應讓孩子清楚一點:「爸爸媽媽是一直在你身邊的,孩子對於父母來說很重要。」在談話中不要牽涉父母之間的矛盾,也不必對孩子解釋其中的原因,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必要讓他們了解每個細節。有的孩子一開始會表現沉默,而有的孩子會提出非常具體的問題,對此,父母應盡可能客觀、真實地給出答案。同時,父母還應經常與孩子談論日常生活將會出現哪些變化,例如搬家或轉學等,同時告訴他哪些活動會保持下去,如定期去爺爺奶奶家玩,或是固定的運動時間等。提示:談話中應多提另一半的優點,這樣會讓孩子感到溫暖,這樣的尊重會讓孩子增強自我價值感,因為在孩子身上肯定存在著父母的印記。此外,要允許孩子保留部分過去生活中養成的習慣。觀點2:將未來預告給孩子當父母中有一位要搬出去住時,應事先告訴孩子自己將搬到什麼地方去、接下來的日子裡如何生活等情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對父母也有關心的責任。同時父母還應告訴孩子,盡管父母中有一方不能與他一起居住了,但是仍會一如既往地愛他。開始新生活,對父母來說意味著新的挑戰,如搬家、獨自養育孩子等,在壓力中,父母絕對不要任由壞情緒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來,否則孩子會產生不安的感覺。提示:父母離婚的事暫時沒有必要告訴學校或幼兒園的老師。有時,當老師得知孩子的家庭變故後,可能會格外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其他方面的變化,這樣做反而會給孩子帶來額外壓力。觀點3:關注孩子的異常表現有些父母離異的孩子會表現得特別敏感,他們一旦感覺到周圍人際關系緊張,就馬上會採取息事寧人的舉措;但有些孩子會表現出極端的態度,如特別憤怒,出現很強的攻擊性等。當父母發現孩子表現異常時,應專心傾聽孩子的話。更重要的是,盡量不要將剛離婚後的傷心、易怒等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應該對孩子解釋清楚父母現在的關系,但要採取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理解能力也不一樣。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無需將細節和盤托出。提示:如果父母在離婚後仍能做到互相尊敬,友好往來,同樣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讓孩子從中學到如何以妥善的方式解決問題,也應讓孩子明白,大人也需要外界的幫助。觀點4:選好見面時間很重要父母的分手往往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一次危機。對於孩子年齡較小的家庭,通常離婚後爸爸會離開家,之後只能在周末或一些固定的時間段來看望孩子。如讓孩子繼續與父親往來,那麼他們就比較容易度過這個危機。所以,不要讓孩子局限在和媽媽的二人生活中。爸爸應安排好時間與孩子一起共度美好時光,例如可以帶孩子去動物園、看電影、郊遊、游泳或滑雪等;平時多花些時間和孩子交談,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成績等,因為每個孩子都希望感受到父親的關愛。提示:在孩子與父親交往中,媽媽應該為孩子創造必要的條件允許爸爸來訪。當孩子取得進步時,應鼓勵孩子給爸爸打電話;當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要讓孩子能及時與爸爸取得聯絡,以獲得安慰。長假中,應盡量讓孩子與爸爸一起度過,這樣孩子也能感受到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常生活。因為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

6. 父母離婚,怎麼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第一,好合好散,別撕逼,都是成年人了,當初在一起因為愛,現在離開是為了各自更好生活,和平分手。


第二,告訴孩子以下的話:「爸爸媽媽在一起生活很不開心,我們需要分開生活了,但我們依然愛你,依然是你的爸爸媽媽,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和任何一個生活。」


第三,離婚後,要允許對方的探視權。


第四,離婚後,不要說對方的不好,尤其當著孩子的面。


第五,離婚後,應該更積極的生活,而不是愁眉苦臉;要相信愛情,努力期待著下一段感情的到來。這樣做,是給孩子傳遞一個積極的信息:生活很美好,我從不曾對它失去信心,婚姻對我也很重要,因為它帶給我的感覺太棒了,所以,我努力追求。


第六,如果另一方准備開始新的感情,請祝福。同時,不要因為孩子這個感情紐帶,介入到對方的感情生活中,盡量把這種打擾程度降到最低,甚至0。


最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上是幾乎是每個離婚夫妻通用的部分。



@百變爸媽 心理向 育兒 路上的 探索 者和踐行者,懂點心理學,生活更美好!


很多夫妻因為在婚姻中感覺孤單,總感覺螞數對方不能理解自己,所以到最後,就算離婚再痛苦,對於他們也是一條可以走的路。但那對於孩子來說,如果父母讓孩子感覺到心靈的孤單,孩子能夠去向哪裡?就算離婚是扒層皮,但是終究你是可以重新選擇伴侶的。孩子可以重新選擇父母嗎?


根本不可能。他從出生起,他有怎樣的一個爹,怎樣的一個媽,這就是他的命,他的運。你能給她給,就是他的福氣,你不能給他給,他也只能受著。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不是其他,而是高質量的陪伴!


一個沒有獲得過父母高質量的陪伴的孩子,他的心靈世界是非常孤單的。父母即便每天都在他的身邊,他可能依然感受不到被理解和被支持。


所以,如果我們父母真的最後離婚了,那麼你對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是會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的。


那什麼叫高質量的陪伴,是心與心的交流,是精神 情感 上的共鳴。是平和的,是安靜的。是專注的,全身心的。這樣的陪伴哪怕就是半小時,孩子也會感覺非常非常的滿足。


真正的陪伴不是一定要干什麼,而是不管你在干什麼,我都願意耐心地陪著你。


另外,高質量陪伴首先最關鍵是,需要定期進行,就好像銀行存款,平時的高質量陪伴就是存錢,遇到矛盾和沖突就是取錢。如果平時不存錢,到了關鍵時刻,你取也取不出來。對孩子是這樣,對愛人也是如此。


在把孩子傷害降到最低之前,先把這份傷害對父母自身的傷害降到最低,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護孩子。

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看到一些感情不好的夫妻,會以「為了孩子」為名而勉強一起生活,但實際上這反而對孩子並不好。

孩子固然需要一個完整的家庭,但倘若這個家庭的氣氛是冰冷的,他最重要的父母的關系是冰冷的,那麼對孩子來說才是真正的傷害。

尤其是那些等到孩子中考完、高考完再離婚的父母,可曾想過孩子的負罪感-- 原來你們是為了我而相互忍受,而不是因為愛對方而在一起,我的存在就是你們的痛苦而不是你們的愛

所以在夫妻感情確實破裂,無法挽回、無法忍受的時候,分離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最 健康 的選擇。

在痛苦中生活的父母,不能給孩子帶來快樂的光明。離異之後,關系的雙方才有機會氏物襪重新找到自己的快樂。

實際上,當夫妻感情破裂、離異的時候,對對方是充滿了負面情緒的,這份負面情緒會讓我們難以承受,無法解決而想要逃避。而這份逃避,最終就會讓孩子承擔上他不該有的責任。

我說一個實際例子,我母親的閨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丈夫出軌了,離異了,丈夫和小三結合成新家庭,孩子歸丈夫撫養。

因為痛恨前夫,所以她根本不想見到前夫和那個女人,為了逃避這份痛殲激苦,最後她找了個香港的男人嫁了,遠離家鄉,同時也遠離了孩子。

直到最近幾年,她真正放下了那份痛的時候,孩子已經毀了。

我們來理一理離異這件事情中的責任關系:

離異,是夫妻關系的終結,但這是兩個大人的關系破裂,而不代表親子關系破裂,並且這也是大人應該肩負的責任。

無論從法律上還是血緣上,都不支持親子關系斷裂,父親還是孩子的父親,母親還是孩子的母親。

孩子需要知道父母親關系的模式,但不代表他需要為此肩負一絲半點的責任。

而無論這段夫妻關系因何而破碎,離異,已經是關系中的雙方為此負責、面對問題的一個終結方式---你們已經為這段關系做出了決定,為這份痛苦做出決定,事情止於此。

情感 上放不下,可以理解,但這個事情已經隨著離婚證簽字而完結了,沒有人需要再為這段 情感 付出任何代價,請認清這一點。唯有如此,你才能有減低對孩子傷害的機會。

在夫妻的雙方可以認知到第二點的情況下,和孩子坦白這件事情是最好的選擇。

孩子必然會傷心,尤其是幼兒,自戀的他們總是希望父母永遠都在他們身邊,也知道自己是父母的愛情結晶,這份傷心源自於他們不理解「離異」的概念,這一點和孩子好好解釋,用他能理解的話(題主描述的孩子知道不能和爸爸媽媽一起睡了,就是其中一種他能明白的解釋)

而真正要做的,是保持對孩子的關心,保持對孩子的 情感 聯系。

再次強調,夫妻關系破裂,離婚已經是一個終結,與孩子無關。

你再放不下,再痛恨,再不想見到對方,但你仍然可以見孩子,可以給他他應得的母愛、父愛。

用語言告訴他,爸爸媽媽沒有拋棄他,同時用行動證明給他看,爸爸媽媽還是那麼愛他。

當今 社會 ,離婚率居高不下,不再像以前,父母離婚還算是另類,擔心孩子受到同學嘲笑,或其他異樣的眼光。所以來自 社會 環境的傷害,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條件允許,其實更建議孩子跟著媽媽生活。畢竟孩子小的時候,更需要媽媽,而且,現實點考慮,雙方很可能再婚,繼父對待繼子很大程度上會比繼母做的更好,當然,這需要媽媽擦亮雙眼,再婚時一定要考慮孩子的因素。


孩子還小,說太多道理他也不會懂,他現在認為不能和爸爸媽媽一起睡了那就先讓他這么認為,不管孩子跟著誰,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不好,告訴他爸爸媽媽依然愛他,周末一起陪孩子,長大了在慢慢告訴他

1.爸爸還是爸爸,媽媽還是媽媽,對孩子的愛不變,照常

2.不說彼此的壞話,讓孩子覺得他有很糟的父母

3.不要把自己的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給她很大壓力,多關心孩子

大部分的父母,當他們爭吵時,他們仍然深愛孩子。就算他們決定分居甚至離婚,他們仍然是深愛孩子的,只不過他倆之間的問題已經大到超越一切,包括對孩子的愛。

父母之間的感情關系是他們兩人的事,他倆已經成年,有權決定自己的人生該怎樣過,當然亦有責任承受自己決定的後果。若他們仍深愛孩子,他們可以做一些事將兩人的沖突和分手給孩子造成的傷害和痛苦降到最低。

1 盡量對孩子坦白

坦誠地告訴孩子,父母有意見不一致的時候,這是正常的現象,沒有兩個人能夠在所有的事情上保持意見一致。坦誠地告訴孩子與另一方爭吵後自己的不開心,但是絕對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責罵另一方。你可以對孩子說:「這次爭吵使我感到很累,有些失望。」但是你不可以說:「你爸爸很不講理,他使我很累。」如果可以,你這樣說會對孩子有幫助:「爸爸有他的看法,那也是為了我們好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不能同意。」這就是在孩子面前給予另一方肯定。

如果你哭了,不要在孩子問你時否認,坦白地承認好了。哭泣不是一件見不得人、罪惡,或錯誤的事,也不是只有軟弱的人才會做的事。所有人都會有哭泣的時刻,甚至當所有情緒達到一定程度時,都會有眼淚流出來。

2 絕不把痛苦歸咎於另一方或孩子

無論你有什麼情緒或者痛苦,都要明白這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責任,事情中都有自己的決定引起的後果。絕對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另一方,更不要說這些問題是孩子的錯,或者是孩子引起的,就算是說笑都不可以。

你可以對孩子說:

每個人都會有煩惱和不如意,我現在就處於這樣一個狀況。

有一些事情,我與你的爸爸/媽媽的意見不一致,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沒有兩個人能夠在所有事情上都看法一致。

事情與你(孩子)完全無關。爸爸媽媽對你的愛也完全跟以前一樣,絕對沒有改變。

假如孩子較年長,能夠與你像朋友般傾談內心的感受,你可以把內心的一份情緒帶出來與孩子談談。前面說過的原則必須遵守(不批評另一方),若不能做到這點,則不應與孩子談論。

3 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父母對孩子的愛都不會改變

假如父母雙方都能按照上述的做法,在沖突爭吵的過程中與孩子保持溝通,孩子心中雖然難受,但是會感到父母懂得處理他們自己的問題,便會減少製造問題,也會減少對自己的責怪。更重要的是,當父母願意與孩子探討內心的感受時,孩子也會願意對父母坦白說出內心的感受,並且接受父母在談話中的引導。

如果父母的感情關系繼續惡化,直至發展到需要分居或離婚的地步,有了上述的親子關系,孩子的心理困擾可以維持而不再惡化。當分居與離婚已成定局,父母都分別能夠與孩子建立一個更緊密的關系,互相支持。

這樣,除了在整個過程中父母分別用語言去給孩子保證,他們對孩子的愛仍和以前一樣,無論什麼事情都不會改變這份愛,在實際的接觸相處里,孩子會真正感受到這點。這樣,孩子能夠接受父母已經分開的事實,內心雖然有份惋惜、無奈,但是,由於他仍享有父母的愛和支持,他仍然可以繼續成長。

4 與孩子同住及見面的權利

分居或離婚所引起的問題之一是哪一方擁有孩子的撫養權,而另一方獲得探視孩子的權利。很多失敗的婚姻關系都以憎恨、報復的心態結束,往往以孩子作為傷害對方的工具。憑著愛而開始的一份關系,過程中兩個人對這份關系的發展負有完全同等的責任,因為不能相處而要分手,這的確令人感到惋惜,但不應該以憎恨、報復的心態結束。因為配偶的問題而利用孩子去傷害對方,這是完全漠視無辜的孩子,無視身為父母的責任了。

法院會考慮父母兩方的經濟能力、生活模式、心理狀態等因素,從而去判決哪一方擁有孩子的撫養權,而另一方獲得探視孩子的權利。但這是從法律的角度去看事情,而不是從身為父母的角度看。兩人之間因為有愛而結合,現在假如對對方的愛已經完全消失,甚至要用法律的手段去處理事情,是很可悲的事。用這件事去傷害另一方,孩子受到的傷害比另一方的大得多。這簡直是以損失孩子的幸福人生為代價去對另一方的報復,每一次使另一方感到痛苦,都同時使孩子獲得幸福的可能性失去2%。

對於已經分居或離婚的夫妻,最好保持這樣的一個心態:「我的婚姻已經失敗了,我應該做點事來減少帶給孩子的傷害。另一方是孩子的爸爸/媽媽,孩子希望多與爸爸/媽媽見面,我應該盡可能地滿足他這個願望。」用這個態度,盡量從符合環境條件和照顧孩子需要的角度去與另一方就什麼時間、每次多長時間見孩子最好等方面達成協議。

5 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

已經分居或離婚的夫妻仍然是孩子的父母,這是不能改變的事實。父母有責任與孩子在一起,孩子亦有權與父母在一起,所以,應該安排一些時間三個人在一起。三人在一起並不代表夫妻聚合,而是父母與孩子團聚。如果三人住在同一個城市,每周一次並不算多,而最少也要每月一次。若夫妻分手後身居異地,每年兩次利用長假期去探望另一方,順便 旅遊 ,對孩子是很有意義的事。

三個人可以去公園走走,或者游山、游泳、購物、喝茶、去動物園等。最重要的是,三人在一起的全部時間里,都應該保持一個和諧愉快的氣氛。假如不能的話,不安排三人聚會比爭吵緊張的三人聚會更好,因為沒有三人聚會,孩子尚可保有一個憧憬,父母在孩子面前爭吵,孩子連憧憬都沒有了,因而會感到絕望。

已經分居或離婚的父母,兩人之間雖然已沒有夫妻的關系,但是在見面時仍然可以憑對方的兩個身份而給予尊重:①對方是一個人;②對方是自己心愛的孩子的爸爸/媽媽。

6 再婚引起的一些情況

一位父親離婚後帶著女兒再婚,他強迫女兒稱呼新的妻子為「媽媽」。女兒反抗,父親認為女兒沒有尊敬後母,痛打了女兒一頓,女兒自殺身亡。這樣的例子很多,也許大部分不是以孩子自殺收場,但是孩子與父親的關系、在家裡的生活都會出現很多問題。這樣的例子當然也只限於父親這邊,母親帶著孩子再婚的情況在中國比父親帶著孩子再婚的多。此外,後母或後父不接受隨著新婚而來的孩子,也是常事。

父母的位置在孩子心中高於一切,任何人都不能夠替代。所以,正確處理再婚伴侶與孩子關系的方法是:

不要逼孩子稱呼新的伴侶為「爸爸」或「媽媽」,可以用「阿姨」或者「叔叔」等稱呼代之。就算孩子願意,也不要讓孩子這樣做,要告訴孩子他只有一個「爸爸」或「媽媽」,什麼人都不能替代,以此來表示對已分手伴侶的尊重。這樣,孩子的內心會有良好的感覺,心態亦會更穩定。

新的伴侶應該對孩子這樣說(假設是繼母對兒子):「我不是你的媽媽,我也沒有辦法做到只有你的媽媽才可以為你做的事。但是,我會盡我的能力去為你做一些事,讓你感受到這個家庭的愛、溫暖、保護及和諧。我希望與你有好的、愉快的溝通。我會尊重你在這個家庭中的位置和權利,就如同我尊重你媽媽在你心中的地位一樣,我希望你也能同樣地尊重我。」

這樣,新的伴侶沒有侵佔孩子媽媽在家庭系統中的地位,能夠與孩子建立融洽的關系。若孩子的媽媽願意的話,新的伴侶可以參加一次丈夫、孩子與親生母親的三人聚會,讓孩子看到四個人之間的和諧和接受,孩子便會更安心了。

新的伴侶可以對孩子的媽媽說:「謝謝你給我機會照顧你的孩子。我不能給他只有你才能給他的東西,但我會盡我的能力去為他做我可以做的事,使他得到最好的成長。」

孩子才三歲,雖然他看似什麼都不懂,但是單單這不能和爸爸媽媽一起玩、一起睡都已經給他的心理帶來了失落感。父母離婚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不可避免都是會有的,但是如果夫妻兩個的感情真的走到盡頭,那隻能盡量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夫妻倆雖然夫妻情分沒了,但是為了孩子,兩個人還是應該保持友好的往來,扶養方不剝奪另一方扶養孩子的權利,雙方都應該一如既往地關愛孩子、給孩子陪伴,不讓孩子因父母離婚而失去父愛或者母愛。另外,父母的情緒也應該保持平和,如果父母情緒起伏大,愛對孩子發脾氣,就容易讓孩子陷入陰郁的情緒中。

我認為,孩子最怕的就是父母不愛自己,只要讓孩子知道不管怎麼樣,父母都在。這樣,父母分開就不會讓他過分受傷了。

父母離婚,本來就是對小孩子的傷害大,在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背負著一個單親家庭的陰影,都無法降低對孩子的傷害。

父母離婚這種事情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大很大的傷害。 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用心呵護和陪伴。 怎麼才能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呢?這個首先應該父母的關系要保持良好,雖然說離婚,但是離婚是情非得已,但是有孩子這個是一個事實。雙方父母的探視權要有,也要去執行,因為離婚對孩子本來已經是一種傷害了,但是在後期應該用彼此雙方的時間去陪伴去抑制療養孩子的心理和各方面,這樣子孩子在後面的成長才不會扭曲。心裡也才不會有自卑。

7. 剛離婚,總覺得對不起孩子,該如何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引言:如果剛剛離婚不想對不起孩子,就要跟孩子做好溝通。孩子如果不能理解父母的做法,孩子就會非常痛苦,家長要適當地幫孩子緩解情緒,不要讓孩子自由這種情緒。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心裏面不舒服,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剛離婚總覺得對不起孩子該如何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8. 父母離婚,怎麼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在孩子面前要盡量減少傷害,首先要盡量減少對父母本身的傷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護孩子。


第一,離婚帶來的傷害比忍受更少。我們經常看到生活不幸福的夫妻,他們不願意為了孩子而住在一起,但這對他們的孩子不好。一個孩子需要一個完整的家庭,但是如果家庭的氣氛是冷的,父母之間最重要的關系是冷的,那麼孩子才是真正的傷害。特別是那些等到孩子高中和大學入學考試之後才離婚的父母,他們想過孩子的罪惡感嗎? 事實證明,你們彼此容忍是為了我,而不是因為你們相愛,我的存在是你們的痛苦,而不是你們的愛。所以當一對夫妻真的破裂,無法挽回,無法忍受時,分離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最健康的選擇。一個生活在痛苦中的父母不能給他的孩子帶來快樂的光明。離婚後,戀愛雙方有機會重新找回他們的幸福。

再說一次,離婚是關系的終結,不是孩子。你不能放手,你不能放手,你不想再見到對方,但你仍然可以看到你的孩子,你仍然可以給他應得的父母。用言語告訴他,他的父母並沒有拋棄他,同時用行動向他證明,他的父母仍然愛他。如果你不能自己處理離婚的事,那麼孩子也不能。如果你不介意,孩子們也不介意。

9. 父母離婚,如何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1.家庭發生變故,及早告訴孩子,是比較合適的方案,而不是等到孩子長大了再說。這種善意的隱瞞就是一種謊言和欺騙,會給孩子造成一種混亂,特別是您對孩子錯誤的思想洗腦,並不會起到正向的引導作用。當孩子發出「以前的爸爸怎麼樣了」的疑問時,您的迴避和解釋讓孩子的內心更加矛盾和痛苦,所以才有了孩子的不耐煩。因為他所關心的是親生父親,而非您口中的「現在的爸爸」,這是不同的,您不願意麵對以前,就想修改孩子的「內存」,可是,有些記憶是永久性的,是不允許被修改和刪除的。

4.得知父母離婚的消息,你的孩子可能會對具體的事情最感興趣。我將住在哪裡?我需要換學校嗎?誰會帶我去參加游泳課?離婚後,試著盡可能地保持孩子的常規生活。

5.離異雙方需堅持一個重要原則:夫妻雖然離婚了,但孩子永遠是雙方共同的孩子,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負有共同的責任。不管孩子隨父母哪一方生活,都不能割捨另一方對孩子的親情。因此,離婚後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雙方需共同合作,不把夫妻之間的怨恨和不滿,發泄到無辜的孩子的身上。

珍惜彼此的邂逅,就是對相遇最好的報答,公眾號:「讓往事隨風而逝」。

閱讀全文

與父母離婚如何避免對孩子的傷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選老年人放大鏡 瀏覽:91
社保處退休去世 瀏覽:916
老年人晚上睡覺老是腿軟怎麼回事 瀏覽:457
幫父母貸款有哪些危險 瀏覽:874
50歲牙齒多少顆 瀏覽:564
老睡電褥子容易得老年痴呆症嗎 瀏覽:343
事業單位體檢復檢怎麼時候通知 瀏覽:880
長壽花開的時間長描寫 瀏覽:178
泰國一個老師帶老年痴呆媽媽 瀏覽:347
老年人有哪些疾病是傳染的 瀏覽:676
去龍崗中心醫院體檢怎麼約號 瀏覽:719
老人晚年如何安排 瀏覽:822
滿族在重陽節風俗 瀏覽:820
2017年50周歲屬什麼生肖 瀏覽:718
老年人簡訊如何保存到電腦上 瀏覽:804
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工作總結 瀏覽:857
凱里恩慶堂養生觀怎麼樣 瀏覽:207
重慶市長壽區新增無症狀感染者 瀏覽:210
陝西企退人員養老金上漲的最新消息 瀏覽:387
長壽到焦家 瀏覽: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