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想知道大家是怎麼克服即將離開家去學校難過的心情。
非常能夠理解你的這種心情,即將離開家,不止意味著要開始學會自立,一切事情都要自己扛下去,更重要的是,離開家也離開了與親人的羈絆。從此以後要一個人面對未知的局激陪世界,要和其他人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不會再有人寵著自己,吃飯的時候不會有人給自己夾菜,衣服臟了不會有人主動給自己洗,生病了也不會有人帶著自己去看,一下要面對的東西太多太多,有點不知所措。
更重要的是,家人之間的距離感增加了,不止自己收到的關心少了,也慢慢開始擔心起家人來,媽媽是否每天還跳廣場舞,爸爸是否每天按時上下班,狗狗是不是有人定期去溜,自己的妹妹是不是已經慢慢長大。如果想到這里,其實你會發現,你已經不再是那種小孩子,雖然有些心理上的不情願,可還是在成長,這也是一種復雜的心情。
與其說是要客服這種感情,倒不如說要學會接納這種感受。離家的心情是每個人在成長中必定會面對的,離家代表著自立,離家代表著責任,雖然說現代社會讓交流溝通變得順暢,可以打電話、視頻、發語音,但是空間的上距離感仍然會產生疏遠。如果條件好的話,現在的見面也很方便,買一張機票,或一張高鐵票,家彷彿就在眼前,但是又離得很遠。
換一個角度,能夠離開家也是一種榮幸,是對自己的肯定,是父母度自己的信任,雖說有點不得已,但是總是會在內心產生一個慢慢保護別人的感覺,我的能力還很有限,只是剛剛離家自立,但是未來鉛臘的生活中,我就不再是那個被保護的人了,我也可以逐漸保護我的家人了。目前邁出的知識第桐蠢一步,後面的路還很長,到了學校就走入了半個社會,我會開始增長自己的能力,為的就是將來有一天能夠像家人保護自己一樣保護他們。
成長帶來的疼痛總是那麼刻骨銘心,那是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看著媽媽不舍的送別,總會有一種不是滋味在胸中涌動。如果想哭那就哭出來,然後大步的向前走,然後給他們一個擁抱,頭也不回的酷酷的離開家門,當著他們的面可以開心,轉過頭才能哭,給自己加個油,打打氣。學校不再有媽媽做的好吃的,但是有更廣闊的天空去施展自我。
即使到了學校,也會有那麼一兩天不太順利,想家想親人,但是不必自責,越是想念說明羈絆越深,家裡的人也一樣每天都會看你所在位置的天氣預報,提醒你加衣服喝熱水。隨著時間的流逝,伴隨著忙碌的學習,慢慢的就會度過這段時期。痛苦只是暫時的,要相信更美好的事情在未來等著自己。
多和朋友們在一起,盡量彌補家人不在帶來的困擾,多和同學們聊天,多去做一些事情,好好照顧自己,好好吃飯,好好運動,爭取不讓他們擔心。
離家的日子很不容易,相信在客服了這段時期,在心理上一定會有一個較大的成長。
B. 如何克服離開家想哭的心情
這個就是時間的問題了。隨著時間過去自然好轉。
1,你可以轉移注意力,在離開家時下載幾部電影,路上你就可以看電影了,就不會想著離開家這件事情
2,找一個夥伴和你一起離開,在路上你們有說有笑的不至於還想著家裡面的事情。
3,明白自己遲早都是要獨立的,不管是在哪,家人都會和你在一起,你是暫時離開他們,這樣培養你獨立的能力,你是在學習。
4,實在不行的話,就讓自己的爸爸媽媽陪自己去吧,把你送到之後他們在自己回來,可能你會不那麼難過。
C. 一個人去外地上大學總是想家想哭怎麼辦
我記得我剛開始去上帆鋒大學的時候也是因為想家,經常一個人偷偷地哭。其實這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現象,因為以一次離家外出,離開父母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要熟悉新的環境,認識新的人,基本是都是從頭開始。或許對於性格外向活潑的人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內向的同學來說,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但是我們其實可以採取一些有效的方式來緩解這種情緒。
人總要有離開家門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生活的能力,大學是一個很好的過渡期,大學的生活對自己獨自生活的能力都是很好的一種鍛煉。另外大學的假期也挺多,如果非常想念家的時候,可以選擇回家過假期,這也是一種不錯的釋放思念的選擇。
D. 因為家庭的原因,一年只能見一次媽媽,要開學了,要和媽媽離開,特別想哭怎麼辦
想哭就是對不嫌尺頌願與媽媽分別的芹鄭情感流露,不用壓抑,哭出來就好,另一方面,自己也要知道,隨著自己的成長,自己也是要早晚離開家人獨自面對社會的,心懷對家困差人的熱烈情感,也就更有力量面對外面的社會。
E. 自己去外面讀大學,感覺自己好害怕 離開父母 們每天都想哭 好很怕 感覺好不適應
初次離家寄校的學生都會經歷這個過程,所以你的想法很正常,這也預示著你在走向獨立、成長的道路,你應該高興才是,如果你一輩子在你父母身邊,永遠都受到他們的保護和照顧,那怎麼去適應未來的社會和人事。
首先你要明確一點喊森,在這里沒有人能告訴你確切的解決辦法,只能在精神上給你一定的支持和理解,最終得你自己去適應,學著長敬談大。
其次你要知道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想家而有放棄讀書的念頭,凡事有第一次,你要成長就得經歷這個。
再次,你可以適當的給家裡打打電話,和爸媽聊聊天,這鄭稿畝樣可能會減少對家裡的一點思念;
最後你要把身心投入到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去,這樣你才能融入這個集體,你才能找到新的家的感覺。例如,多和同學一起參加活動、一起吃飯、一起學習、一起逛街等。
F. 在外地上學不習慣,離家很遠,總是想哭怎麼辦
外地上學剛開始都不是很習慣,而你自納櫻己獨立生活的經歷肯定很少,所以一想到離家遠,又人生地不熟的,就會想要哭來鉛茄帆緩解壓力,你可以嘗試去交個新朋友,這樣做什麼事都有伴了,就不會有強烈的孤獨感,這樣待在外地就不會槐雹那麼孤獨了。
G. 要離家讀書了 心裡空落落的 不管對未來還是家 好想哭怎麼辦
這種情況很正常的,我也會,但是你也別太擔心,你還是要想好模伏以後畢業要做什麼,明確你離家逗老讀書的目的,在學校要好好讀書山碼升,在外面想哭的時候就找個地方讓自己好好的哭一下,不要憋著,哭出來心裏面會更舒服一點
H. 離開父母,很想哭,怎麼辦
想念父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其實父母在外的也一定想你,但為了生活或者某些原因沒在你的身邊或者不能把你帶在身邊父母是有不得以的苦衷,哪有父母不喜歡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的;學會理解父母,想他們的時候可以通通電話,上網視訊,書信溝通等等,把思念父母的心情變成動力把學習搞好向父母匯報不是很好嘛!這也是一種思念的表現。堅強起來。
才10歲,不能離開父母,太小了,沒有自理能力,還可能受害。
朋友,看了你的提問很令人感動啊!你的敘述讓我們看見了一個懂感情、重感情,並且充滿感恩心情的人,所以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覺得首先你自己要認識到你的這一特性是非常讓人贊許的,明白這一點,對於解決你的提問會有很大幫助。
下面回答你的提問:
一、你該怎麼辦?
1、我認為你對於離開自己親愛的父母要有正確的認識,你要明白:離開他們既是你成長的必然,也是你父母內心的意願。因為人都要長大,都遲早要獨立面對社會,而所有的父母都會很樂意看見自己的孩子能堅強起來,能成熟起來,所以,離開父母既是你的必然,也是父母所樂意看見的。你只看見了分別的痛苦,卻沒有發現這種分別是一轎滲種必然,如同人飢餓了就需要吃飯一樣,你長大了就需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這既然是一種自然規律,那麼你為什麼企圖想要要去違背規律呢?所以,有了這個認識,你首先就要從內心深處服從這個事實,順應這個事實,而不要企圖去抗拒或是逃避。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2、你「太愛我的父母,太愛父母帶給我的這個溫暖的家」卻從另一個方面反應了你內心深處懼怕困難,害怕與陌生事務打交道的思想傾向,這種思想從感性來說是人之本能,從理性的角度來考慮消極的,你自己仔細體會一下「太愛父母」源自於什麼?是溫馨的親情?是無微不至的關懷?是衣食無憂安適愜意的生活環境?相信你會說都有的!是的,肯定都有,這些特性都有一個共性就是你無需直接面對生活中的壓力或者危險,因此你現在要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要鼓勵自己,相信自己有挑乎慎戰新環境的能力,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對新生活充滿 *** 和充滿期待的情緒,這種情緒對於你獨立面對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幫助。
3、擺脫錯誤的思想壓力:首先,與親人離別的時候,人會傷悲,這是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表現出來的一種行為,這時候的哭泣並不表示「不爭氣」,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絡。相反,前面已經說了這表明你充滿感情,重視感情,是一個值得交往的人。其次,哭泣是人表示傷悲的一種自然形式,哭泣是否表示軟弱或者「不爭氣」這與性別無關,只與文化有關,因此,男人一樣有表達傷悲的權利,當你覺得傷悲的時候,為什麼不可以哭泣呢?所以,第三件事情就是:當你覺得有必要哭泣的時候,請隨意哭泣,無需考慮其他的文化因素(比如性別)。
二、怎樣才能不哭?
如果你認真領會了我上述三點回答,我相信,這個問題你已經無需我的解答了。只是友情提示一下就是:對生活充滿快樂的情緒、對未來充滿期待的情緒是有益你的生活和心靈的。而要保持「對生活充滿快樂的情緒、對未來充滿期待的情緒」需要你樂觀的看待每一件事情,比如離開父母這件事情,除了離別的悲傷外,難到沒有讓你感到期待的事情嗎?多分析一下,一定有的!
^_^
小孩子得學會獨立,不能依賴著父母的,或者你也可以和你父母一起去要去的城市。。。
可能沒有獨立生活的經歷和能力,適應一段時間就好。
有一句話我很欣賞。
你連死的勇氣都有了,為什麼不能好好活著?
要知道死也要很大勇氣的。
既然你遇到了種種不順,為什麼不把它當作一種經歷,等到你安定了,等到你老了,相信是很不錯的回憶。(當然我不知道是什麼事情)
要知道,來到這個世界是多麼的不容易,歲帆敬何況你沒有生在乾燥的非洲、往好的方面想么。
想傾訴的話可以加Q243436847(我小號),我比較喜歡聽故事。
祝你快樂。
想就打電話問候問候, 多和他們說說話, 他們不會不理你的, 自我簡紹下.多認識點人你就不會感覺那麼孤單了,. 你應該是有點內向吧,
可以打電話交流,不行的話,和閨蜜,或者哥們聊聊,談談心
孩子自小便對父母有著很強的依賴,尤其是二-陸歲的孩子,一旦父母上班或是因為其他事情離開一段時間,哭鬧等不安的情緒便會愈發強烈,如若不加以重
找理由說出去散散步,如果太晚了就自己在一個屋子裡
1.哭泣宣洩
2.書寫宣洩
3.運動宣洩
4.唱歌宣洩
5.轉移注意力干點別的
6.看點有趣的東西
I. 每次從家裡回學校都會很想哭,很想家怎麼辦
最好的緩解思念的方式,就是讓自己變得忙碌起來。其實在大學里還是有很多橘拆要忙的事情。
除了日常的上課學習之外,還有社團的事情要忙,還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活動,比如輪滑,街舞,書法等等。很多人在大學里變得非常頹廢,打游戲泡吧熬夜。
這些可能會一時緩解你的無聊,打發你的時間,但久了你就會發現充滿全身的那種無窮盡的空虛和無力。
每個人都不想長大,每個人都想自己永遠都是那個爸爸媽媽呵護的小寶貝。
但是隨著時光流逝,我們從學生變成了社會人士,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會遭受各種各樣的委屈,會懷念溫暖的家的港灣。但人總要學會長大。
只有使自己變得優秀和強大,才能保護自己所愛的人,我們沒有時間用來傷春悲秋,在奮斗的路上,只要知道,家人永遠是自己最堅強的後盾,這樣就已經足夠。
想家的時候,努力讓自己變得忙碌,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這也是對家人最好的回報。
by IreneeeeWong(湖南科技大學)
曾經也是很戀家的女生。
但人總會成孫輪長。
初中的時候開始寄宿,嚴重不習慣。一周不回家簡直是難熬。整天在電話哭哭啼啼弄得父母隔三差五就跑來學校看我。
想家情緒肯定會有,我是這樣排解的:
1.天天都和父母圓凱棗保持聯系,但不要把戀家情緒表達太過了,這樣父母擔心,自己的情緒也很難平復。
2.多交新朋友,多主動和室友、同學交流。我其實是一個很慢熱的人,雖然到大學已經比以前好了很多。
但是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里,你必須走出你的舒適空間,你才能引導自己快速適應和融入新生活、新環境、新的社交圈子,戀家情緒也會得到舒緩。
不要對新環境抱有潛意識的排斥,這樣你會很難受。
3.選一兩個你感興趣的部門參加競選,或加入一兩個社團。要競選,你就要去准備,就少些時間發獃想家。這道理很容易懂吧。就類似於失戀了瘋狂學習或工作來麻木自己。
以上主要針對大學新生啦,當然對於其他情況導致的戀家情緒,就是和家人保持聯系,然後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讓自己忙起來充實起來,慢慢就會好啦。
如果想家了怎麼辦?
別無他法,只有忍住
畢竟有太多像我們這個年紀的「孩子」,巴不得遠離爸媽的視線,遠離所謂的家庭禁錮,去追尋自己渴望的自由。
說說答主自己離家的經歷吧~第一次離開父母懷抱獨自外出求學是11歲,被家長以希望我獲得更好的教育的名義送出去念書,去了一所封閉式的全日制私立學校
11歲的年紀,我對一切都不知所措,連馬尾都不會梳,更何況是照顧自己。
入學的第一天,躲在生活老師的身後默默地看著父母同老師交代了幾句然後離開,我獨自入住宿舍。
宿舍里的小夥伴都和我一樣年紀,都是初入學的新生,大家都怯生生的,一句話也不說,只是靜靜地坐著。
一直到了晚上,突然有一個人開始抽泣了起來,接著另一個也跟著哭了起來,最後宿舍另外三個孩子哭成了一片,越哭越大聲,直到驚動了生活老師。
那晚,整個宿舍因為思念陷入汪洋的淚海,唯獨我一人沒有哭。其實我也不明白像我那麼愛哭的小孩,當時居然能夠忍住了如洪水般襲來的想家情緒。
大概是因為早已預想到離家會成為我未來生活的常態吧。於是就在第二天,另外三個哭的不能自拔的小孩全被爸媽帶回家了,那是我與她們共度的唯一一夜,甚至還沒來得及互通姓名加個QQ什麼的。
因為我沒有哭,自然沒有人來把我領回家,於是被當成堅強獨立的榜樣留在學校里。
其實有很多很多時候,想家想得恨不得立馬逃離學校,可我還是忍住了,因為說好要獨立,這是我和爸媽的約定。就那樣,每次想家的時候就忍住,對每一個假期充滿期待,一晃就是四年。
後來我回想起那段時間,是沒有記憶的,只有一些憂郁朦朧的情緒隱約地漂浮著。
獨自一人在外求學四年,剋制想家的情緒對我來說已成了習慣啊。也從那以後,不論走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我從來沒有因為想家而覺得難受,因為從此我把家都放在心裡帶在身邊了。
我參加了好多社團,然後結交了好多朋友。並且平時的課業也是很重的,所以都沒什麼時間想家。每天豐富的生活都讓我應接不暇了。
J. 12歲男孩離開父母上學哭怎麼勸
12歲男孩離開父陪頃母去上學還苦的話,那我覺得作為父母一定要狠下心來,跟他勸說去學校可以交很多新的朋友,可以學習到很多有用的蘆大陸知識,但更重要的是父母需要讓自己的心狠一點仿行,趕緊送他去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