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軒轅的父母長什麼樣

軒轅的父母長什麼樣

發布時間:2022-06-26 01:04:50

㈠ 軒轅黃帝的父親是姓姬嗎

黃帝姓姬,號軒轅,人稱軒轅黃帝,被尊為華夏族的祖先。我國早期的史籍《國語》、《左傳》,都把黃帝說成是神話人物。千百年來,黃帝是人還是神一直是個謎。
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馬王堆三號墓出土了《黃帝內經》一書,這一謎底從此逐漸揭開。《黃帝內經》是幾千年來出土的關於黃帝的第一本書。據台灣93歲高齡的著名史學家、台灣軒轅教會會長王寒生和大陸學者餘明光先生研究,這本書成書於戰國時期,公元前168年作為隨葬品埋人馬王堆三號墓中,距今己有二千多年。兩位老先生部對《黃帝內經》進行了注釋和編譯,並一致認為《黃帝內經》不是偽書,而是一本實實在在的 "治國之本 "的書。他們由此推斷,黃帝不是人們所說的"傳說中人物",而是實實在在的歷史人物。

㈡ 軒轅黃帝的父母是誰

黃帝,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慧。軒轅之時,神農氏衰,諸侯互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戰,黃帝聯炎帝打崩蚩尤部落,殺蚩尤。戰後炎帝恃強,欲侵凌諸侯,黃帝規勸無效,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備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驅虎,以與炎帝發生了「阪泉之戰」,三戰以勝之。此後,黃帝以戰爭手段,制止了各部族之間的混戰,統一了黃河流域的大片土地。而諸侯尊軒轅為天子以代神農氏。

㈢ 黃帝故里在哪裡黃帝的父親是誰

http://www.zj60.com/web/NewsInfo.asp?FirstKind=MT_00002_100011924&KindID=MT_00002_100011927&ID=MT_B0001_100017566

全球華人的夢想孤身一老的努力 尋根
來源:東方今報 作者:姜柯安 趙建中 時間:2005-11-22

黃帝故里在哪裡?即使到現在,還會有不同的說法,包括陝西黃陵、山東曲阜等。但越來越多的華人,漸漸認可了黃帝故里就在新鄭的說法。而引起這種改變的,正是因為一個人的努力——74歲的趙國鼎。
20多年來,他上北京、下山東、到陝西,查閱歷史資料,進行實地考察,提出了黃帝出生、建都在新鄭的說法,並取得廣泛認同。
11月20日上午,精神矍鑠的趙國鼎老人,在參加黃帝故里的規劃方案專家評審會的間隙,給記者講述了自己對黃帝故里考證的來龍去脈。

起因 尋根尋來一場尷尬

趙國鼎1931年生在新鄭市具茨山主峰旁邊的自然山下。他小時候在自然山寺小學讀書的時候,經常聽老師和村裡的老人說起,中華始祖黃帝就生在具茨山附近,那裡是他戰斗建都和發明指南車的地方。古老的傳說,讓趙國鼎從小就相信:黃帝就是在新鄭出生,建國定都。
但真正讓他去考證黃帝故里就在新鄭的原因,還要從海南老鄉來新鄭尋根,結果尋來一場尷尬說起。
1983年,當時在新鄭市城關經濟聯合社工作的趙國鼎到海南考察。三亞市相關部門的一位黃秘書是河南老鄉。他告訴趙國鼎,在三亞市有個河南村,5000多名村民都姓黃。村裡老人說,他們是黃帝的後裔,南宋時期從汴京(開封)南遷的。村裡人都很想回河南尋根,但不知道去哪裡合適。
一聽這,趙國鼎來勁了:「去新鄭啊,我們那裡有黃帝故里,軒轅祠,全世界華人的根都在我們那兒呢。」一個月後,在黃秘書的帶領下,幾十個海南客人真的找到了趙國鼎,要去祭祀黃帝陵墓。
但當趙國鼎領著他們去軒轅祠時,連趙國鼎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軒轅祠現在變成了獸醫院的一個倉庫,廟房、山頂都扒光了,清代立的碑也找不著了。
海南的客人感到很掃興。他們告訴趙國鼎,不管黃帝在新鄭的傳說是真是假,如果放在海南,他們會修葺所有的遺跡,建設很大的祠堂,來祭祀黃帝。畢竟,這是中華始祖。
趙國鼎感覺面子上很過不去。一來,好像自己說了瞎話;二來,黃帝故里到底在不在新鄭,他也開始有些懷疑了。

決定 一步改變他的一生

生性耿直的趙國鼎開始邁出了他求證的第一步。
他先找到新鄭文管所、縣志辦、文化館,但得到的答復讓他有些泄氣:以前這里有一塊清代立的軒轅故里碑,但世事變遷,這塊碑現在也找不著了。
更讓趙國鼎氣餒的是《史記》的漢代注釋。《史記》中記載:「黃帝居於軒轅之丘。」而其注釋更詳細地指出「生於壽丘」,且在魯東門外(今山東曲阜縣東北約六里)。更深入地找尋下去,黃帝故里還有甘肅天水說,河北逐鹿說。
黃帝故里到底在哪裡?趙國鼎決定刨根問底。

找尋 三下山東實地求證

《史記》注釋言之鑿鑿,黃帝生在山東壽丘,趙國鼎要去實地看一下當地有沒有實證。1984年春天,他第一次來到曲阜,但沒有看到任何有關黃帝故里的遺跡,也沒有聽到任何有關傳說。他只在少昊陵,看到一塊復制《史記》注釋內容的碑。
當時陝西黃陵縣的黃帝陵已經小有名氣,許多海外華人祭祖都去那裡。黃帝陵的根據是個神話傳說:「黃帝乘龍升天,帽子埋在陝西,靴襪葬在荊山(今靈寶境內)。」
接著,趙國鼎又去了陝西黃陵。在那裡,陝西人承認,他們這里是黃帝的衣冠冢,連陵墓碑上也是按《史記》注釋的說法:黃帝生於山東壽丘。
這一年,趙國鼎在工作之餘,光山東就跑了3次。讓他感覺迷惑的是,壽丘雖然有《史記》注釋佐證,但根據好像並不存在。因為在新鄭,不僅關於黃帝的傳說眾多,就是黃帝遺跡,也有好幾個。他決定要從歷史記載中,查找黃帝故里的真正所在。

轉機 古籍之中求得結果

趙國鼎想到了北京,那裡專家很多,古籍完備,也許可以找出個所以然來。1985年,趙國鼎十多次往返新鄭與北京,來到北京,他就一頭扎進黃帝故里的考證中。他先來到中國歷史博物館,這里的研究員周爭恰好也是新鄭人。他給了趙國鼎一套《水經注》,上面有一句十分關鍵的話「新鄭城內有黃帝遺祠」。
在中華書局,趙國鼎又碰巧找到了另一個新鄭人,檔案管理員高流水。這次,高流水給了趙國鼎更多的支持:提供了《山海經》、《國語》、《左傳》等大量古籍。趙國鼎慢慢找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在《國語》中有這樣的記載:「黃帝炎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有熊國,今鄭也」。趙國鼎興奮了,「鄭」說的就是現在的鄭州地區,新鄭自然包括在裡面。
在西晉皇甫謐著的《帝王世紀》中有這樣一句話「黃帝生於軒轅之丘,軒轅都曰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鄭」。酈道元的《水經注》也引用了這句話。
一切都逐漸明朗,趙國鼎又來到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和國家文物局。這里的專家說,從新鄭發現的仰韶文化和裴李崗文化來看,可以證明這一帶確實有我們祖先的存在。歷史研究所的一位專家更是告訴趙國鼎,以當時的地理條件,新鄭更符合黃帝故里特徵,因為山東在當時屬於東夷,而不是有熊國。

疑問 《史記》是否記載有誤

考證的結果令趙國鼎十分滿意,但《史記》的注釋是怎麼回事?
北京師范大學一位姓陳的教授,給趙國鼎解開了這個謎團。根據他的考證結果,這個《史記》注釋是漢代人孔安國所為。孔安國是孔子的17代世孫,在當時的社會,大家都對孔子十分崇拜,孔安國就在《史記》的注釋里加上了壽丘的具體地點。
後來在一些出土文物中,也驗證了這個注釋是後人所加。同時,文物考古部門也證實,在已知道的11處黃帝遺址中,新鄭有6處。

欣慰 成果終被逐漸認可

1990年,趙國鼎的第一本論述黃帝故里的專著《中華文明始祖黃帝》出版。1991年,第二本專著《黃炎二帝考略》出版。
為了讓更多的專家認可新鄭就是黃帝故里的所在,新鄭市有關方面和趙國鼎利用各種機會,召開專家論證會。1990年7月,在鄭州召開的一次論證會上,專家基本上認同了「黃帝生於軒轅,建都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鄭」的說法。
1992年,在北京召開的「華夏文化與中原文明」國際文化研討會上,來自海內外各地的100多名華人專家,也基本上認同了這一觀點。
1992年,新鄭開始舉辦「炎黃文化藝術節」,到今年已經舉辦了11屆。
與此同時,新鄭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對黃帝故里進行開發與建設。1991年,修葺一新的軒轅故里對外開放,隨後的幾年,新鄭黃帝故里的其他各個遺址都經過修繕,向遊人開放。

願望 妥善保護祖先痕跡

2005年10月,新鄭市政府對外宣布,要用100萬元重金,在全球范圍內徵集黃帝故里的規劃方案。已經74歲高齡的趙國鼎老人,成為專家評審組的一員。
2005年11月6日,在北京召開的第17屆聯合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大會上,趙國鼎應邀參加,因為對黃帝故里的考證成果被廣泛認可,他被授予了榮譽獎。趙國鼎在大會上發言,再次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黃帝出生、建都在新鄭;從黃帝建國立都到現在,歷史已經越過了5002年。
對於剛剛揭曉的黃帝故里規劃方案,作為專家評委的他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不管如何進行規劃,不能漏掉對黃帝遺址的保護,更不能有所破壞。我們祖先留下來的痕跡,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
http://www.ggdj.com.cn/wsdx/fyrw/200512/2715.html

人文始祖黃帝

作者:-- 網上黨校文章來源:-- 點擊數:18 更新時間:2005-12-23

黃帝,是少典的次子,生於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西北),故稱軒轅氏。黃帝幼時聰明異常,既長見識淵博,才幹出眾,遂繼承父親少典被擁立為有熊部落首領,故又稱為有熊氏。他所生活的時代,正是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轉變的前期,社會變革十分激烈,因此史書中留下了一些關於他南征北戰的生動記載。

相傳炎帝擾亂各部落,黃帝得到各部落的擁戴後與炎帝大戰於阪泉(今河北涿鹿東南)之野,並取得勝利。此後又討伐蚩尤部落,統一了中原華夏地區。黃帝時代,發明創造繁多,成就輝煌,遂使中國躋身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因而被尊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
http://free.dns2008.cn/bbs/ccb/topic_view.cgi?forum=2&article_id=0202051002145840&publishtime_id=0202051011153140&t=0&class=2&page=30

少典——軒轅- ...

xue
發表時間 2005-10-11 15:31

欄目版主
積 分:34140
貨 幣:15348
總數第:1777 貼
來 自:吉林 少典——軒轅- ...
摘自 萬勝網路 xue 2005-10-11 15:31
http://free.dns2008.cn/bbs/ccb/index.cgi
少典——軒轅- -

少典——軒轅
(黃帝)—少昊——喬極——嚳——棄——不窟——鞠—— 公劉——慶節——
朴——差弗——毀喻——公非——高圉——亞圉—— 祖類...
是衛國公族,清人陳厚耀《春秋世族譜》和顧棟高《春秋大事表》等書,根據左傳杜注等資料,都對衛國石氏傳承關系有所介紹,據此可以列出衛國石氏的大致世系:

┌—○—石駘仲—石祈子

衛康叔(姬封)—康伯—考伯—嗣伯—疌伯—靖伯—○—┴石碏—石厚——○—┐

┌——————————————————————————————————┘
└—石稷—石買—┬—石惡—(?)石曼姑——石魋

└—○—石圃

?
在目前已經掌握的資料中,這個世系應該說是比較可信的。
宋人鄧名世在《古今姓氏書辯證》中說:"石,出自衛大夫石碏,其先以王父字為氏。碏生石厚。碏孫駘仲,生祁子及庶子五人。駘仲孫曰成子稷。稷生共子買,買生悼子惡。惡生曼姑,曼姑生魋。又有石圃、石乞。"
鄧的說法有二點值得注意:(1)肯定石駘仲為石碏之孫;(2)石稷為石駘仲之孫,據此石稷則為石碏五世孫。
宋人石介在《石氏墓表》一文中對衛國石氏早期世系又有另一種不同的表述:"石氏之先出於衛康叔之後。......按《本紀》雲:衛,靜伯生公叔,公叔生顯伯,顯伯孫摯生何為石氏。"(《徂徠石先生文集》)
據此可列出以下世系:
衛靜伯——公叔——顯伯——○——摯——石何
石介所引《本紀》不詳何書。所涉人名均不見史傳,姓氏資料和石氏宗譜亦未見提到。靜伯疑即靖伯。錄此姑存一說。

在一些石氏宗譜中,也涉及衛國石氏的世系。我所見到的民國丁丑修《南明石氏宗譜》(以下簡稱南明譜)中,有《石氏受姓源流世系》,列出從衛靖伯到石奮共18代的世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買
┌厚 ┌惡 ┌楚 ├署
靖伯—還清—材—元燮(衛武公)—石碏—┴積—駘仲—┼惠—┴制—┴蜀(即作蜀,孔子弟子)
└圃
┌章
蜀┬楨生 ┌敬 ├美 ┌建
└祺生—┬韜—┼忠—┼耀 ┌英 ┌無黨 ┌毅 ├甲
└淑 └信 ├輝—┼俊—┴無偏—┬興序—┴奮—┼乙
└光 └彥 └興庠 └慶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上面的第11世以後的人名不見史籍記載,無從查考,但第5世至第10世的人名大多見於《左傳》等史籍。根據《左傳》杜注等資料,這個世系是大有問題的。
(一)先說石碏。石碏為衛靖伯之後,許多資料是一致的。但石碏是靖伯的第幾代子孫,有不同的說法。杜預《春秋釋例·世族譜》雲:"石碏,靖伯孫。"這一說法為今天的姓氏學者所採用。 而這里說石碏為衛武公之子,靖伯的五世孫,與傳統說法不同。
(二)石碏有子石厚,這在《左傳》中有記載,但另一子石積不見史籍。駘仲是石碏之孫,這與宋鄧名世的說法一致。但《禮記》鄭注說石駘仲是石碏之族,陳厚耀《春秋世族譜》說石駘仲是石厚從弟,均與此不同。
(三)這里記石駘仲有三子:石惡、石惠、石圃,這肯定是不對的。《禮記》:"石駘仲卒,無適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為後者,石祈子兆 "據此,石駘仲有六個庶子,其中一個叫石祈子,繼石駘仲為衛大夫,見於《左傳》,但《南明譜》卻說是三個兒子,而且無石祈子。《左傳·襄二十八年》:"石惡出奔晉,衛人立其從子圃,以守石氏之祀,禮也。"可見石圃為石惡從子,而不是石惡之弟。此外據杜註:石惡為石買子,而不是石駘仲之子。石惠史籍無記載。
(四)記石楚、石制為石惠之子,石駘仲之孫,這也是有問題的。一般認為,石楚、石制為鄭公孫段(字子石)之後,並非屬於衛國石氏之族。另據左傳杜注,石買為石稷子,石惡之父,而不是石惡之孫。
總之,南明譜關於衛國石氏世系的記載,核之史籍,多有出入,不太可信。那麼其它石氏宗譜又如何呢?

前年,《人民日報》曾報道南京發現一部記載歷史長達2700年的《武威石氏蚺城宗譜》,這部家譜是著名書法篆刻家石學鴻老人保存下來的,從公元750年石姓始祖石碏開始記載,石碏以後歷代子孫均有名錄,歷時2700多年。我沒有見過這套宗譜,不知道在這套宗譜中,石碏以下的世系是如何記載的。
2004年9月8日,廣東興寧的石卓欣告訴我他手裡有一部2000年修的《廣西玉林市興業縣沙塘石氏族譜》,其中有《軒轅黃帝至衛武公、石碏公世系表》和《石氏歷代先祖名人簡介》二篇資料,並把這二篇資料用電腦傳送給我。
在《軒轅黃帝至衛武公、石碏公世系表》中,列有從康叔至石碏的世系如下:
康叔(武王弟,建衛國)—牟伯(又名康伯)—孝伯—嗣伯—總伯—仁(又名靖伯)—貞伯—顧侯—┬武公
└石碏(武公弟)

這里說石碏為衛武公之弟,衛靖伯四世孫,也與傳統說法不同。另外有些人名不見於《史記·衛康叔世家》,不知何本。

在《石氏歷代先祖名人簡介》中,有石碏(1世)、石駘仲(2世)、石稷(4世)、石惡(6世)、石作蜀(6世)、石圃(7世)和石奮(17世)及其四子,並標明世序。
這雖然不是一個完整的世系表,但其列出的世序應該是有所根據的。從沙塘譜中得知,石學鴻先生曾在1997年5月贈給廣西容縣石蔭塘《武威石氏蚺城宗譜(摘錄)》一冊,廣西《沙塘石氏族譜》的編修者應該也看到過這本摘錄本。故猜測這本《沙塘石氏族譜》中的先祖資料很可能是從《武威石氏蚺城宗譜》摘錄下來的,而在《武威石氏蚺城宗譜》中應該有從石碏到石奮更完整的世系表。
?
既然《武威石氏蚺城宗譜》中完整的世系表不可得,因此我根據《沙塘石氏族譜》中的有關資料,擬定一個從石碏到石奮的粗略的世系表:
1 2 4 6 7 17 18
石碏—(?)石駘仲—○—石稷—○—┬石惡(其後裔居趙邯鄲)—......—石奮—┬石建
├石作蜀(?) ├石仁
└○(?)———石圃 ├石衍
└石慶

這個世系表顯然是十分粗略的,但從中還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來。
(一)以石碏為第一世,石駘仲為第二世。這有二種可能:(1)石駘仲為石碏之子。(2)石駘仲為石碏從子。如果第一種,那很可能是錯誤的。而第二種與陳厚耀《春秋世族譜》說法是一致的,而且與《禮記》鄭注以石駘仲為"石碏之族"的說法相合。
(二)以石稷為第四世、石惡為第六世,這與《左傳》杜註:"成子石稷,石碏四世孫"、"(石買,)石稷子"、"買之子石惡"的說法都是一致的。
(三)以石圃為石惡的侄子,也與《左傳》記載相符。

(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史記·石奮傳》記石奮的四個兒子為石建、石甲、石乙、石慶,其中石甲、石乙應該不是真名,而這里列出的石奮四子,除石建、石慶外,還列出另外二個兒子叫石仁、石衍,應該是真名了,可以補史記之缺。
由上述來看,沙塘譜記載的衛國石氏世次與《左傳》及杜注等資料基本上是一致的,並可推測《武威石氏蚺城宗譜》的有關記載可信度應該比較高。希望有一天能夠看到這本《武威石氏蚺城宗譜》。也希望石氏宗親能夠提供這方面的資料,一起研究。

2004.9
【附】衛國君侯世系年表(據淇縣石同勛《衛國國君世系政要紀年初考》一文附表)
康叔:武王同母弟,名封。公元前1042年在朝歌建立衛國。衛國始祖。
康伯:康叔之子,二世君。
考伯:康伯之子,三世君。
嗣伯:考伯之子,四世君。
疌伯:嗣伯之子,五世君。
靖伯:疌伯之子,六世君。
貞伯:靖伯之子,七世君。
頃侯:貞伯之子,(公元前867——前855)八世君。
厘侯:頃侯之子,(公元前855——前813)九世君。
武公:厘侯之子,名和(公元前813——前758)十世君。
庄公:武公之子,名揚(公元前758——前735)十一世君。
桓公:庄公之子,名完(公元前735——前719)十二世君。
州吁:庄公之子,(公元前719——前717)十二世十三位君。
宣公:桓公之弟,名晉(公元前717——前699)十二世十四位君。
惠公:宣公之子,名朔(公元前699——前695)十三世十五位君。
(公元前687——前668)
黔牟:宣公之子,(公元前695——前687)十三世十六位君。
懿公:惠公之子,名赤(公元前668——前659)十四世十七君。
以上都朝歌。
戴公:昭伯之子名申, (公元前659——前658)十四世十八位君。
以上都漕邑。
文公:昭伯之子,名毀 (公元前658——前633)十四世十九位君。
成公:文公之子,名鄭(公元前633——前630)十五世二十位君。
(公元前628——前598)
公子瑕(公元前630——前628)十五世二十一位君。
以上都楚丘。

穆公:成公之子,遬名(公元前598——前587)十六世二十二位君。
定公:穆公之子,名臧(前587——前575)十七世二十三位君。
獻公:定公之子,名衎(公元前575——前557)十八世二十四位君。
(公元前547——前542)
殤公:定公之弟黑肩之子,名剽(公元前557——前545)十八世二十五位君。
襄公:獻公之子,名惡(公元前542——前533)十九世二十六位君。
靈公:襄公之子,名完(公元前533——前491)二十世二十七位君。
出公:靈公之孫,蒯聵之子、名輒(公元前491——前479)二十二世二十八位君。
(公元前479——前466)
庄公:靈公之子,出公之父,名蒯聵(公元前479——前476)二十一世二十九位君。
公子班師: (公元前476——前475)二十二世三十位君。
公子起: (公元前475——前474)二十二世三十一位君 。
悼公:出公之弟,名黔(公元前466——前461)二十二世三十二位君。
敬公:悼公之子,名弗(公元前461——前442)二十三世三十三位君。
昭公:敬公之子,名糾(公元前442——前436)二十四世三十四位君。
懷公:亹名(公元前436——前425)二十四世三十五位君。
慎公:敬公之孫,名頹(公元前425——前383)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
聲公:慎公之子,名訓(公元前383——前372)二十六世三十七位君。
成侯:聲公之子,名遬(公元前372——前327)二十七 世三十八位君。
平侯:成侯之子(公元前327——前319)二十八世三十九位君。
嗣君:平侯之子(公元前319——前277)二十九世四十位君。
懷君:嗣君之子(公元前277——前246)三十世四十一位君。
以上都帝丘
元君:嗣君之弟(公元前246——前221)二十九世四十二位君。
君角:元君之子(公元前221——前200)三十世四十三位君。
以上都野王。

- 作者: 飄廟認生 2005年02月25日, 星期五 03:19 加入博採
--------------------------------------------------------------------------------------------------
http://zhang.she.com.cn/zszp/zssq/yandi/shaodian.htm

http://www..com/s?ct=0&ie=gb2312&bs=%BB%C6%B5%DB%B5%C4%B8%B8%C7%D7%CA%C7%CB%AD&sr=&z=&cl=3&f=8&wd=%C9%D9%B5%E4

http://www.zzwb.com.cn/lvyou/2005-10/11/content_288260.htm

㈣ 黃帝軒轅的父親是誰

傳說黃帝是
少典

附寶
之子,本姓公孫,居
軒轅之丘
,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
有熊氏
。史載炎帝以姜水成,因有火德之瑞,故號炎帝

㈤ 黃帝的父母是誰

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紀·第一》說「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可見,黃帝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其出生是何等的非凡!黃帝是少典國君的兒子,他的出生具有神異的色彩,他的母親名字叫附寶,到了一個叫祁的原野,見大電繞北斗樞星,感應而懷孕了,她懷孕的時間很長,有24個月,最後在壽丘這個地方生下了黃帝。照這樣的出生傳說,似乎與他的父親又沒有什麼血緣關系。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以為,從時間來說,24個月的懷孕時間決不可信。但有一點值得思考,那就是黃帝他媽在懷孕前後的生活環境非常好,無邊的曠野,廣袤的森林,山水被綠色所籠罩,空氣絕對新鮮,環境絕無污染!她可能是有一次到原野中有事,突然遇到雷雨,在驚動之下有所感應,小腹上下空靈順暢,如有神靈化入肉體,所以回去難免與老公匯報一下,於是慢慢神異傳說開去。實際上那並非是懷孕,又過了14個月左右,少典與黃帝母親在做愛時正好懷上了黃帝,到了那次神靈感應以後的24個月,黃帝正常出生了,便以為是懷孕了24個月。究竟是有意還是無意認為24個月的懷孕,現在很難考證了。

㈥ 軒轅巧巧的父母介紹

身份:軒轅三光領養的女兒
雙親:軒轅三光(生身父母為諸葛智和苗氏,巧巧原來姓諸葛)

㈦ 炎帝和黃帝的父母是誰

炎帝,傳說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一說即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相傳其母名任姒,一日游華山,看見一條神龍,身體馬上有反應,回來就生下炎帝。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 黃帝,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慧。軒轅之時,神農氏衰,諸侯互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戰,黃帝聯炎帝打崩蚩尤部落,殺蚩尤。戰後炎帝恃強,欲侵凌諸侯,黃帝規勸無效,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備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驅虎,以與炎帝發生了「阪泉之戰」,三戰以勝之。此後,黃帝以戰爭手段,制止了各部族之間的混戰,統一了黃河流域的大片土地。而諸侯尊軒轅為天子以代神農氏。

㈧ 求正上古軒轅皇帝和女魁的父親少典的詳細資料

少典是姓氏不是人名,而軒轅恰好是少典氏族與有轎氏族相互通婚,孕育的後代(炎帝也是)詳見下方 : 前2877年(1歲),弱而能言,不到70天就能發出簡單的語詞,到1歲時,就語言明晰,常提出一些奇特的問題。 

前2876年(2歲),學步,思維敏捷,聰慧過人。 

前2875年(3歲),幼而徇齊,才智周遍,語言表達能力強。 

前2874年(4歲),初學於項先生,授之結繩記事之術。 

前2873年(5歲),初習伏羲卦象「——」、「——」,初識陰陽之理。 

前2872年(6歲),對神農氏以前主要文明成果基本涉列一遍,尤其痴迷伏羲卦象「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 

前2871年(7歲),學習神農所重64卦,精解卦意——對天地萬物現象的記錄和規律性的解釋。 

前2870年(8歲),長於姬水(今陝西黃陵境內環繞橋山之沮水),因而姓姬。長而敦厚聰敏,善於思辯問題,通過游戲,在玩弄卵石、草棍中,發明了杠桿,以後又用繩子相系,用一塊石子在木棍的前後移動,就可以稱起不用重量的物什……這一發現,以後被發明為中國人用了幾千年的桿稱。 

前2869年(9歲),看人們從山上滾下的木頭而發明了車輪,並進而想到,天地陰陽更替,周而復始,不也是車輪一樣旋轉吧見一滾動的木頭帶動縱向搭於其上之木,感而有思,將車輪裝於縱木之下,形成最初的「獨木車」。 

前2868年(10歲),成而聰明。是年少典逝世,因搏技和發明,襲封君之地,代有裹氏為姬王。知神農之弊。 

前2867年(11歲),黃帝元年。初制冠冕,封王師(臣)項先生,調查氏族內部積弊與民情。

前2866年(12歲),黃帝2年。封附寶為王母。

前2865年(13歲),黃帝3年。以土德王,注重農業,革舊弊,施新政,初建宮室。 

前2864年(14歲),黃帝4年。得後土辯乎北方,積弊初治,但氏族實力仍弱小。

㈨ 軒轅黃帝的父親是誰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1-2]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

㈩ 上古君主一一黃帝的父親是少典,母親是誰

黃帝和炎帝是同父同母兄弟。炎帝的父母:炎帝的父親是少典,炎帝的母親是陳附寶(陳鋒氏)。黃帝的父母:黃帝的父親是少典,黃帝的母親是陳附寶(陳鋒氏)。黃帝和炎帝是同父同母兄弟。

閱讀全文

與軒轅的父母長什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與爺爺奶奶過重陽節 瀏覽:344
吃什麼會加重老年痴呆 瀏覽:585
80歲的老人老想哭什麼原因 瀏覽:680
單身以後父母不在了怎麼辦 瀏覽:444
退休金什麼時候領 瀏覽:144
敬老院捐輪椅 瀏覽:997
西班牙什麼地方最適合養老 瀏覽:851
中草葯養生綠植盆栽有哪些 瀏覽:505
養老金計發待遇說明 瀏覽:248
2018年退休幹部工資怎樣算 瀏覽:199
退役軍人養老保險怎麼在網上查 瀏覽:377
如何找父母的醫保電子憑證 瀏覽:996
關於養老院的培訓 瀏覽:841
內蒙古2016退休金 瀏覽:515
中央電視台重陽節節目 瀏覽:663
夏至前後多少天艾灸可養生 瀏覽:37
內蒙古社會養老保險今年上調多少 瀏覽:306
等待體檢結果念什麼經 瀏覽:50
老年人沒牙什麼樣營養餐適合 瀏覽:285
養老如果落下一個月沒交怎麼補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