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怎麼溝通

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怎麼溝通

發布時間:2022-06-23 23:09:33

① 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到底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呢

不好好說話,成了許多中國家庭的日常頑疾,明明是關心,說出來的卻是責備與羞辱.

據統計發現,中國人不好好說話的高發區是親密關系裡、家庭單元內,表現為越是親近的人,越愛不好好說話。

涉及到孩子學習成績等話題更是如此。

有時是暗諷挖苦式的揶揄;

有時是正話反說式的教導;

有時是父母習慣性地打擊和否定;

這些言語很隱性,像一日三餐里放的鹽,又融於日常。

時間長了會發現,我越來越沒自信,遇事總想著過去,一度懷疑我患了抑鬱症。

03 遇到類似的情況怎麼辦?

現實生活中父母還是把「鹽」融入一日三餐。

當我們為人父人母時,也會不自覺的傳承這樣的模式。

這個時候,有兩個方向可以調整。

一、知己知彼

排除一些偏執自戀或暴力傾向的父母外,一些父母在做出惡語相加的行為後,會產生一種內疚自責的心理,會有行為上的補償。

如果我們能用一種成人的心態視角去看待的父母,會發現他們也不是那麼「強大」,他們也有「軟弱」「自製力差」的時候,雖然在物質上控制著你,但他們的內心世界也是極度匱乏的「窮人」。

他們沒有辦法用真誠去面對他人,也沒有體驗過「被支持」「被理解」「被肯定」的體驗,所以他們的人格及脆弱又自卑。

他們拿不出真誠與支持的禮物。

人,也不能給出自己沒有的東西。

這樣去理解不是去消除他們對你惡語相加的結果。而是,可以讓我們在糾結、掙扎、難過、痛苦的境遇中有一些松動的空間。

二、行動起來,為自己做些事。

比如,用行動劃清界限,劃清界限不是一刀兩斷,我們可以逐步完成分離。

哪些事自己該做?哪些事父母該做?

這是自己的情緒,還是父母的情緒?

是自己的想法,還是父母的想法?

在認知、情緒、行為上一一地做出明確的區分和澄清。

比如,主動修復被拉低的自我價值

當能意識到那些惡語相加的聲音出現時,你會發現背後是"窮人"的父母,他們也同樣匱乏,那我們可以更有力量不去認同出現的聲音,拋棄掉「我不好」「我不配」的想法。

並且,重新找一面清晰的鏡子,去了解真實更好的自己。

再比如,無畏地對工具化說,「NO」。

生而為人,我們都是一樣的,你是人,你的父母是人,你生的孩子也是人。

沒有人可以自上而下的可以使用道德的特權,來奴役控制自己。

著名作家伏爾泰曾說,「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每個人都應被真誠的對待,

人人都應有正確表達的機會,

你,你的孩子,你的父母,都是一樣。

② 如果自己父母很難溝通,比較固執,聽不進去話,總覺得自己對,該怎麼辦

你好。按照你的描述來看。感覺父母很難溝通,固執聽不進去。那一定要按實際情況而言。
為什麼這么說?現實是你和父母之間是有代溝的。你受的教育和父母受的教育是不一樣的。這樣造成了你們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思考的方式不一樣,得到的結果也不同。這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事論事。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怎麼以事論事呢?當父母出現固執,聽不進很難溝通的時候。你能做的就是擺事實,講道理,把你的理由說出來。要是他們能接受,那說明你以前,表述的方式有問題。
要是你的觀點和判斷是對的,他們並不能接受你的解釋,那說明是觀念的問題。那你能做的也只能讓事實來說話,讓時間來證明你的思想。在眼光狹隘和思想固執的人面前,只有現實,才能讓他明白自己有問題。
其實你在與父母溝通的時候,一定要試著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就能理解他們的想法和堅持。因為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有不一樣的結果。你只站在你的角度,他只站在他的角度,那樣是無法去溝通相處的。
作為一個人,一定要學會認識自己,認識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也了解父母的優缺點。這樣才可能很好的相處。面對十分固執的人,你只有堅持自己,做好自己就行了。去改變你父母的觀念,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個人建議,謝謝!

③ 怎樣才能很好和父母溝通

想要和父母更好的交流就必須和父母多互動,多聊天。不過自己和父母的年齡差距大,相處之間會因為代溝的問題變得很尷尬,而這個時候你就必須要學會換位思考以及主動了解父母的喜好尋找合適的話題。我們和父母相處冷淡或者發生爭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的不同,所以發生摩擦產生矛盾,因此我們要換位思考,諒解父母的出發點,從而尋找妥協的辦法,而不是忽略和爭執。想要增加和父母的交流,就要了解父母的喜好,他們喜歡什麼和討厭什麼,在相處的過程中就可以避開雷區,與父母更好的交流,家庭關系更加幸福。想要和父母更好的交流就要收起自己的小孩性子,很多時候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我們在維護自己的意見的時候也不要忘了諒解父母,只有這樣的交流,我們和父母的關系才會融洽。

④ 父母總是不和我好好說話。怎麼辦

父母總是不和你好好說話,這說明父母對你的態度有問題,可能是你自己某些方面存在問題,但是也需要和父母溝通,畢竟一家人是需要好好說話才可以更好的相處的。

⑤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溝通的父母,父母跟孩子應該怎麼溝通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溝通的父母,我非常贊同這句話。其實孩子成長為為什麼樣子,和父母是有著直接關系的。我們也常說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想要孩子成長為什麼樣子,首先父母就要做到什麼樣子。另外,孩子和父母的相處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溝通。

首先,接納孩子的一切。

如果父母想要和孩子很好的溝通,首先做到的一點就是需要接納孩子的一切。無論孩子是乖巧,還是淘氣,還是總是惹家長上火,我們家長需要無條件接納孩子的一切。因為只有我們家長接納了孩子,我們才能夠以一個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孩子。選擇接納,就是愛孩子的基礎,同時也是建立良好溝通的開始。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溝通的父母。其實有很多父母管教不好孩子,就是敗在了和孩子的溝通上面。我們作為父母需要的是接納孩子的一切,和孩子做朋友,耐心一點,在耐心一點,你就會收獲一枚乖巧可愛的寶貝。

⑥ 怎樣才能和父母好好溝通

需要你自己已經完全經濟獨立,人格獨立,還需要具備較高的經濟水平,和一顆強大的內心。像大多數父母那樣單純通過社會本能行事的人,靠環境對他們的影響來讓他們改變,效果會大大好於言語溝通。

比如,假設,你在一個比較開放文明的大城市,父母還在閉塞落後的小地方,那麼,你說的很多話都會不合理,父母也不會聽。

為什麼我說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父母就是自己的施害者,要原諒自己的加害者並去幫助他們,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內心不夠強大是做不到的,甚至會適得其反,把自己拖下水。

如果內心不夠強大,不如遠離或鎮壓!把自己拖下水得不償失,不要逼自己當道德聖母。如果內心足夠強大,才能進行這一步。多和父母聊天,讓他們把過去的苦難說出來,如果自己有自我療愈的經歷,就能很好地和父母交流,在交流中幫助他們疏解心理問題。

⑦ 父母如何通過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打開孩子的心門

學會傾聽,允許孩子發脾氣。學會傾聽是溝通的第一步。如果一個孩子為某事生氣,允許他發脾氣。父母不妨坐下來,靜靜地等待孩子,靜靜地看著他們,不要打斷他們,用心聽,不要東張西望,停下手頭的工作。這就相當於告訴孩子,你受到了我們的關懷,我們在認真傾聽,關注你的感受或問題。

不要只是責備:為了建立孩子的自尊,父母應該經常表揚孩子的優點,不要總是批評孩子的缺點。很多家長沒時間聽孩子說話,有時間責備孩子,卻不知道過分的責備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允許爭論是平等交流的具體體現。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對外界的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當溝通過程中因意見不同而產生分歧時,與父母爭論能讓他們感到關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他們孩子自我價值的一種體現。家長要耐心理解孩子的反對理由。如果子女的話合情合理,不會造成不良影響,不妨妥協,或者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


⑧ 如何更好地與父母溝通

與父母溝通時。首先要學會尊重,父母是長輩,把我們撫養成人不容易,所以我們平時與父母說話的時候,一定要心平氣和,壓低聲音,千萬不能大吼大叫,要學會控制自己;
其次要學會傾聽,父母大多文化都不太高,可能喜歡嘮叨,或者「多管閑事」,但他們都是好意,要耐心的聽他們說話,千萬不能反駁,要知道他們也是為了咱們好。
最後有心事隨時和父母訴說,他們會給予孩子最大的幫助,千萬不能自己憋在心裡,那是不對的做法。

⑨ 如何才能更好的和父母溝通

1、首先在和父母的溝通的時候,一定不能擺出一種你們什麼都不懂的姿態。

父母在你生命的大半部分,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一直都是你的老師,一直是他們教自己的孩子一些生活和學習中的技巧,其實很多時候,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很厲害的代名詞,父母對於這種角色也是非常高興的。

⑩ 如何與父母進行有效溝通

當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後,有了自己的思想,希望他人將自己看成大人,特別是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自己。然而不知怎樣與父母溝通,使得這一時期的中學生常常陷入與父母無法交流,產生代溝的煩惱之中。有時一個小小的家庭問題出現時,由於孩子與家長之間缺少溝通,常常使得問題激化,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家庭沖突升級。家庭矛盾的不及時解決,不但不利於家庭和睦,同時也不利於中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健康。作為子女的中學生,不應該和父母「一句起,兩句止」,期望父母單方面改變以往的溝通方式也不可取。自己應該主動與父母溝通。那麼如何與父母溝通呢? 所謂溝通,是讓彼此明白對方的心意及表達自己想法的一種方法。我們與父母進行溝通,其實是辨明是非,尋求最佳結果的過程。有效溝通要掌握以下基本要領:1、了解是前提。了解父母,溝通就有主動權。知道父母怎麼想,怎樣處事,有什麼興趣愛好,是什麼脾氣秉性,對我們有什麼期望,我們與他們溝通就有了預見性和主動權。2、尊重理解是關鍵。尊重是與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連最愛自己、對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碼的道德。與父母正常溝通首先要理解父母,理解其心情,尊重其意願,還要講求基本的禮貌,不能任性。3、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當我們不理解父母、與父母沖突的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替他們想一想,了解他們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想法,有什麼道理。這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冷靜和理智。4、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溝通不要走極端,兩代人之間畢竟存在差異,難免有不同的觀點、動機和行為方式。正因為有分歧,所以才要溝通。這種溝通,不一定非要統一不可,而要求同存異。找到同,我們就有了共同的語言和行動;保存異,就是保存對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另外,我們要克服閉鎖心理,向父母傳遞有關自己的信息和情況,表達自己的心情,說出自己的意見,讓父母了解自己。我們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但不要忽略與父母的交流與溝通。與父母發生矛盾時,要耐心解釋,讓父母聽得進,以得到他們對自己的理解。解釋時說話放低聲調,斟酌詞句,有商有量。即使父母不對,也要就事論事,不對父母本人,更不能遷怒於父母。不管怎麼說,長輩也是從我們這個年齡走過來的,他們也經歷過「疾風驟雨」時期,以他們幾十年的人生經歷,看問題要成熟得多。我們在慢慢長大,應該學著獨立,但獨立和成熟有個過程,不是突然的。要經常坐下來,跟爸爸談談你在學校的情況,跟媽媽談談你遇到的煩惱,這樣父母也會誠懇地與你交談,從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不要認為跟父母談心是「沒長大」,善於溝通正是你越來越成熟、獨立的表現。在交流溝通中,說不定父母也會受到你的影響,接受一些年輕人認可的新生事物,那樣,會無意中縮小代溝,增進家庭親情。父母是愛我們的,只要我們同樣以愛的方式對待父母,溝通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

閱讀全文

與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怎麼溝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的養老保險為什麼一直在虧空 瀏覽:484
黃島開發區體檢多少錢 瀏覽:278
杭州餘杭老年大學報名2019 瀏覽:968
秋天養生男人該吃的蔬菜是哪些 瀏覽:800
長沙老年大學大學五一放假安排 瀏覽:52
父母懷了二胎大寶如何調節 瀏覽:6
養生堂之如何化解腰痛危機 瀏覽:360
湖南退休教師工資演算法 瀏覽:963
拌長壽菜 瀏覽:189
上海男士養生會所哪裡好啊 瀏覽:188
黑龍江退休養老金上調 瀏覽:211
九零後退休是不是更多退休金 瀏覽:647
教師資格證認定體檢掛什麼科室 瀏覽:233
今年個人養老金繳多少錢 瀏覽:269
老年人丘腦 瀏覽:989
總排氣腹瀉是什麼原因老人 瀏覽:412
酒店服務員體檢一般多久 瀏覽:608
怎麼和父母說欠大額外債 瀏覽:595
如何勸退休父母少打麻將 瀏覽:713
和興路50號老年大學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