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和孩子意見發生分歧,怎麼辦
當我們與父母起了分歧,就是要冷靜下來,爭吵只會讓事情越變越糟糕。父母不會害你,先冷靜下來想想父母的想法有沒有道理。如果父母情緒很激動千萬不要出言頂撞,無論父母的說法是對是錯千萬不要在他氣頭上跟他理論,看情形不對,打個哈哈,賠個笑,先穩住局勢。
『貳』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分歧都有哪些
我覺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分歧其實還蠻多的,就像是在早戀這方面的事情,父母是不贊成的但是孩子覺得沒有什麼,還有就是孩子處在叛逆期的時候父母要求孩子努力學習,但是孩子只顧著玩
『叄』 中學生與父母的矛盾有哪些
青春是快樂的,也充滿了煩惱和壓力。調查表明,我國有情緒障礙的青少年達3000萬人。而只因小小的挫折而選擇輕生者也時有耳聞。心理咨詢和疏導正越來越受到學校和家長的重視。
調查統計表明,中學生與家庭的矛盾高於師生矛盾:61%的中學生認為自己與父母存在矛盾;82%的中學生認為家中有一個人最啰嗦;認為自己在家得不到尊重、父母經常不與自己交流的中學生有15.2%,遠高於學生認為與教師有矛盾的1.7%。
如學生小高,本來臨近高考學習壓力就大,可母親還在強迫他學習,每天都詢問他的考試和作業完成情況,使小高思想壓力日漸增大。這位母親因為看到周圍同事的孩子都考上了好大學,心裡非常著急,怕孩子考差了沒面子……小高已對母親的說教有了厭煩感。
心理專家說,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態度決定一切」。只要是家長和學生雙方的態度好,溝通所有的矛盾都是可以解決的。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不要被好奇心、猜疑心所左右,更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身上;而子女則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即使父母在某些方面令自己反感,也不要出言不遜,激化矛盾,雙方可用心設計一些輕松、有趣的話題加強溝通。
親子矛盾源於家長普遍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
心理專家曾對學生家長做過深入調查:反應出家長普遍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有76%的中學生家長沒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籍。雖然時代在進步,可家長更多的還是繼承上一輩的教育方式,結果現在親子矛盾愈演愈烈,學生的問題越來越多,這恐怕也是社會長期忽視心理科學所付出的代價。
在與學生、家長的直接接觸中,石家莊心理咨詢心理治療中心的專家發現學生與家長之間的矛盾最為集中地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是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期望值過高,讓學生感到太大壓力;忽視孩子其他素質的提高,特別不注重孩子情緒、情感的變化。
二、是家庭不和睦,孩子與父母一方感情疏遠,長期不說話,甚至產生反感。
三、是父母對孩子的交往,尤其是與異性同學的交往干涉較多,習慣於盤查對方的情況。
四、是家長對孩子過分關愛或者對孩子評價不妥,從而引發親子矛盾。
五、是家長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干涉,比如限制外出和活動,家長往往是害怕孩子學壞了,但孩子認為自己要出去接觸社會,增長見識。
六、是家長與孩子缺乏溝通,有的甚至是把雙向溝通變為父母單向的訓斥。
同時,還得出一個有意思的結論:高學歷、知識水平高的家長與文盲家長更懂得怎樣與孩子相處。前者接受過高等教育,明白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性;後者因為缺乏知識而十分尊重知識,更能理解孩子。而初等文化程度的家長最不易與孩子進行交流,總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要求孩子,結果就會產生分歧。這樣的家長更需要關注,這些家長普遍存在對孩子施教方法簡單粗暴的現象,命令式多於商量口氣;加上學校對學生與家長的教育指導滯後也是產生矛盾的主因之一。
針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石家莊心理咨詢心理治療中心的心理專家呼籲學校和家庭應給與足夠的重視。尤其是作為家長,除了平時注意多了解教育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必要時還要與有經驗的心理咨詢師共同去探討如何與孩子愉快相處,並成為孩子信賴的掌舵人,讓孩子在愛和支持的氛圍中健康成長,並具備足夠的能力去承擔責任和承受挫折。
『肆』 列舉學生與父母之間存在的各種分歧、矛盾或沖突,並分析其原因
學生與父母的分歧表現在方方面面,像是衣食住行都會涉及到的。
原因一、雙方互不理解,父母沒有以身作則,學生沒有尊重父母。
原因二、父母拿自己經歷的經驗告訴學生,但是學生沒有經歷過,是體會不到的。
『伍』 在傳統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容易有哪些隔閡
在傳統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容易有哪些隔閡?如果父母被迫從其道德教育程度只會殺死孩子的思考。我想清理答案,這是所有成年人的常見問題,也是一種限制道路的道路進一步發展的方法。這種阻止的老虎是缺乏包容性的特徵。父母總是對孩子們做規則,但孩子需要自由增長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切割書會生氣的尖叫,這是無法接受的。
『陸』 在孩子的問題上跟父母有分歧怎麼辦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一旦有了分歧,意見不一的情況,該怎麼辦?這里整理了幾條方法,父母可以閱讀參考一下:
3、以最重要、最終的目標討論。
說到底,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所以在私下爭論的時候,不必從細枝末節的瑣事計較,惹來彼此的糾結,應該從最終的那個目標討論,從而達成一致的觀念與意見。
『柒』 你和父母最大的分歧是什麼如何解決
我和父母最大的分歧,就是當初高考後報志願的事。為了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和父母爭執了很久,最後被父母成功洗腦,不得不妥協。
我的家裡有很多人都是做老師的,小學的時候爸爸是我的數學老師,初中的時候我的班主任是我叔叔,到了高中我哥哥是我們學校的主任,而我的班主任是我哥哥的朋友,對我也是嚴加看管。從小到大上學都讓我有一種被監視的感覺,我覺得沒有自由,所以從小就很討厭教師這個職業。
小時候別人考完試就解放了,而我還要回家再做一份同樣的試卷給我爸爸檢查。因為爸爸是老師,所以從小別的同學就覺得我有特殊待遇,其實除了爸爸對我要求更嚴格一點,並沒有他們想的那些好處。初中高中的時候我乾脆不讓同學知道我爸是教師,也不讓他們知道班主任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父母的見識確實比我們多,想法比我們成熟,有些事如果和父母意見不一,真的要多多聽聽父母的意見,自己想的難免不周到。
『捌』 你和父母最大的分歧是什麼,是如何解決的
對於我自己來說,我與父母之間其實存在著很大的分歧,因為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忽略的父母的感受,所以很容易引發爭執,甚至是與自己的父母冷戰。
除此以外,在我創業的時候,我也遇到了父母的反對,因為那是自己剛剛大學畢業沒有多久,而自己又不喜歡給別人打工,所以就想自己創業做事情。但是我的父母認為我的社會經驗少,並且具有很大的風險,所以一直都阻礙著自己做事情。不過後來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訴給父母以後,才換來了父母的認可,並且輔導自己一起做事情。
『玖』 父母教育孩子都有哪些分歧
1.教育觀念不同。
老公的教育觀念是:孩子是上學那塊料不用管也能學好,不是那塊料怎麼費勁都白費。所以,人家是我行我素,晚睡晚起看電視打游戲說話帶口頭語,從來不會顧及自己行為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我的觀點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就像一張畫紙,全在家長的不斷描畫。畫家畫的是名畫,一般人畫的叫塗鴉,我不是畫家,但我得學習畫畫技術,盡力畫的對得起自己當媽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