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親家暴孩子應該怎麼辦
父親家暴孩子的,首先孩子的母親盡量讓鄰居以及居委會知道父親在孩子實施家暴,最好可以在居委會留存相關文件證明;同時孩子的母親要具備報警意識,一旦孩子遭遇家庭暴力,要及時報警,並可以讓警方對男方進行治安處罰;此外還應當及時帶孩子去醫院,保留下驗傷報告、傷殘鑒定等,以便日後向對方提出賠償。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條
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
2. 如果父母家暴孩子,法律一般會怎麼處理
一般來說法律的處理方式就是對父母進行批評教育,而且必須要讓父母簽訂保證書,如果下一次繼續家暴孩子的話,肯定是會涉嫌犯罪的。
這個社會當中家暴孩子的父母其實是少數的,每一個家庭對於孩子的溺愛程度都是超過很多人的想像的,家長在一家抱孩子的時候必須要被整個社會所譴責以及懲罰。我們都知道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必須要把孩子保護好。
孩子遇到家暴的時候應該尋求社會的幫助。在孩子遇到家暴的時候,應該尋求整個社會的幫助,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在青少年的時候成長是非常關鍵的,這個時候身心健康必須要得到家長的關注,如果家長對孩子進行家暴的話,那麼孩子尋求必要的幫助,也是為了能夠讓自己更好的成長的。
在目前這個社會當中,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家長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錯誤的,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夠利用暴力的方式,暴力的方式不解決會讓孩子的身心受到影響,而且教育的目的也不會達到的。
3. 父親長期家暴,怎麼辦
您好,可以向父親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家庭暴力簡稱家暴,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心理、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暴力」不單單指身體暴力,還包括侮辱謾罵等精神暴力、限制財產使用等經濟控制。根據《民法典》規定,家庭暴力是法定離婚理由之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實施者承擔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對實施家庭暴力尚未構成犯罪的可處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嚴重的家庭暴力會構成刑法中虐待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侮辱罪等罪。其中,家庭暴力實施者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經常以打罵、捆綁、凍餓、強迫超體力勞動、限制自由等方式,從肉體、精神上摧殘、折磨,情節惡劣的,構成「虐待罪」,應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引起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家庭暴力只有第一次和無數次,在面對家暴時,要勇敢的拿起法律的武器進行維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條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應當給予幫助、處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4. 父母對成年子女家暴怎麼辦
法律分析:可以通過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門以及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團體進行維權。家庭暴力簡稱家暴,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家庭暴力直接作用於受害者身體,使受害者身體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損害其身體健康和人格尊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三條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應當給予幫助、處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5. 家暴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一方對孩子事實家庭暴力的,另一方應當及時制止,並向公安部門報警。或者向加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如果家暴嚴重的,將會對其進行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
《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條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
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應當給予幫助、處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6. 如何對待父母對子女的家暴
摘要 如果家長經常家暴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孩子會形成膽怯懦弱的性格,變得極度不自信。性格對於孩子而言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長在孩子在養成性格的階段依舊對孩子不停的打罵,這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懦弱,會傷害到孩子的內心。
7. 父親家暴女兒怎麼處理
如果出現這種問題,要看你自己想要出現什麼結果,首先如果你要是想讓她受到懲罰的話,那我們就通過新聞媒體把這個家暴的事實進行錄像,然後呢?取證把它傳到網路上,很簡單,一個網路上的視頻平台,就可以讓他家喻戶曉。
如果你倆讓他受到處罰,或者是想讓你的家庭出現一些問題,或者是不可挽救的後果,那我們可以把這個視頻通過新聞媒體進行曝光,或者是向派出所進行舉報。這樣子會有一些管理他的人,把他帶走進行教育。
所以事態的發展預期要達到什麼效果,由你來決定,現在網路這么發達,手機呢?也非常的簡單,錄個像,或者是拍個小視頻,或者拍一個照片都是一個很好的取證方法。有些事情不可以縱容,有些事情也不可以做的,太沒有退路,所以有些時候要看你自己想要達到什麼目的最重要,有什麼結果?和我的想法相同,就採納吧!
8. 孩子被父母家暴怎麼辦
法律分析:其他家庭成員應當及時制止。如果不能制止,應及時尋求外界幫助:如撥打報警電話,向有關部門(如居住地家庭暴力報警點、派出所、居委會或村委會等)呼救,向鄰居求助等。 法律另有其他規定的,應當依照其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條 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第二百六十條之一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第一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9.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實施家庭暴力會不會承擔法律責任
依據法律規定,父母對子女實施家暴,也是違法的。
作為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子女,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公安機接到報警後會及時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關規定調查取證,協助受害人就醫、鑒定傷情的。
對家庭暴力情節較輕,依法不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公安機關會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或者出具告誡書。
對施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會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會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下面是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三條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應當給予幫助、處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第十五條公安機關接到家庭暴力報案後應當及時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關規定調查取證,協助受害人就醫、鑒定傷情。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體受到嚴重傷害、面臨人身安全威脅或者處於無人照料等危險狀態的,公安機關應當通知並協助民政部門將其安置到臨時庇護場所、救助管理機構或者福利機構。
第十六條家庭暴力情節較輕,依法不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或者出具告誡書。
告誡書應當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實陳述、禁止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等內容。
第三十三條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0.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實施家庭暴力的話,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如果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實行了家庭暴力的話,那麼也是需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情節嚴重就會成為刑事犯罪,例如虐待罪等。其實在很多家庭中都覺得棍棒底下出孝子,認為這樣的教育才能夠讓孩子更加的優秀,能夠成才。但其實並不然,因為在棍棒教育之下會對孩子心裡產生極大的傷害。而且家長錯誤的教育也會給孩子留下很多的陰影,並且在法律上這種棍棒教育其實就是家庭暴力的存在。
也希望每一個家長能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心平氣和,可以去盡最大可能包容孩子的所有好或者是不好。因為孩子其實有好的一面,也會有不好的一面,正如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那樣。因此千萬不要因為家庭暴力而讓孩子走向歧途,也不要讓家庭暴力充斥孩子的整個人生,這樣的話會在孩子長大之後伴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