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孝純賢皇後的父母姓什麼

孝純賢皇後的父母姓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20 00:58:42

① 乾隆的孝賢皇後的父親的簡介

要說孝賢純皇後,不能不提她這個大家族。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是滿洲八大姓的佟、關、馬、索、赫、富、那、郎中的第六個。 《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又作「傅察」,「富爾察」。女真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蒲察。金舊姓「蒲察」,以部為氏。蒲察,乃遼代女真舊部,勢力強大。金朝時期,為女真黑號之姓第二姓,與皇室世代姻親。金元時,曾冠漢字姓李。 該族世居沙濟(遼寧省新賓)、界凡、葉赫、蜚優城、額宜湖(待考)、扎庫塔、長白山、訥殷等地。所冠漢字姓富、傅、禮、石、譚、馬、沙、付、慶、寧、李等。其中,世居沙濟的漢字姓「沙」;世居訥殷的漢字姓「傅」。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有記載: 「富察,本系地名,因以為氏。其氏族甚繁,散處於沙濟、葉赫……長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滿洲鑲黃旗人,世居沙濟地方,後金初年率族眾投歸,清太祖努爾哈赤將族眾編為半個佐領,由其統領。」族眾在女真各部的統一戰爭中,多有業績,史料中立傳之人達十數人之多。 註:佐領即牛錄,為八旗的軍事編制,早先女真人打獵的時候,十個人一個小組,每人一支箭,其中有一個人拿大箭,滿語叫牛錄。這十個人得有一個領導,這個領導滿語叫額真,這個十人長就叫做牛錄額真。努爾哈赤興起之後,借用了女真人打獵的時候這個牛錄組織,加以改造,加以擴編。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整編成四旗,每三百人設一個牛錄,每五個牛錄設一個甲喇,每五個甲喇設一個固山,三級組織,首領叫做就是固山額真,甲喇額真,牛錄額真,這是滿語,後來就把它翻譯成漢語名字了,牛錄額真叫佐領,甲山額真叫參領,固山額真叫都統,就是都統、參領、佐領,三級組織。一個牛錄大約三百人,所以當時半個佐領相當於150多人。 牛錄額真 (佐領) 甲喇額真 (參領) 固山額真 (都統) 300人 1500人 7500人 富察氏的祖先名叫旺吉努,帶著這150多人起家,歷經太祖、太宗、順治、康熙、雍正各朝。如此的一個大家族後來位居顯赫、人才輩出,為大清朝的建立、繁榮建立了不朽功勛。 富察氏早在金朝就有很多著名人物:金肅宗靖宣皇後、睿宗欽慈皇後,蘭陵郡王、東京留守、太祖駙馬蒲察石家奴,平章政事蒲察通,參知政事兼左副元帥蒲察官奴。 富察氏在清朝著名人物有:太祖繼妃,乾隆孝賢純皇後,乾隆哲憫皇貴妃,乾隆太妃,同治淑慎皇貴妃,內務府總管、戶部尚書、議政大臣米思翰,孝賢純皇後之父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傅恆、福靈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長安,都為一時炙手可熱的人物。「龍翰福先生」傅敏家族,大學士阿蘭泰家族,都極有名望。 二、雍正親自指婚給弘歷 孝賢純皇後的父親是察哈爾總管、大學士李榮保的女兒,她的哥哥是大學士傅恆。在這樣顯赫的家族中絕對算是名門望族之女,如此的家庭環境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雍正五年(1727年),富察氏16歲時被雍正指婚給當時的皇四子弘歷。當時的弘歷已經17歲了,早在4年前的雍正元年八月(1723年)弘歷13歲的時候,就被雍正秘密立儲了,將密詔放於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後面。當時的弘歷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立為後任皇帝,但是在雍正眼中,弘歷的嫡福晉就是以後的一國之母、統領六宮的皇後,所以富察氏實際上是雍正為他這個接班人精心挑選的,這是非常富有政治色彩的。 滿人的這個傳統和漢人很不一樣的。漢人傳位、立儲是立長子,而滿人傳位、立儲是選賢能之子。漢人選後是看美貌,而滿人還是選賢能。因而歷史上很多漢人皇帝重美色而輕社稷,就是這個原因。而我們今天看到有些清末的清宮照片上的妃子、皇後不是很美貌的緣故,除了現在和當時審美觀不一樣,其中主要還是滿人立賢能的傳統。 按照清朝皇子的婚禮制度,嫡福晉是指婚的,而富察氏就是嫡福晉。因而她的父親李榮保在指婚那天,要到乾清門前,面向北方聽傳旨大臣的傳旨:「今以富察氏李榮保之女作配皇子弘歷為嫡福晉」,在三拜九叩謝過皇恩之後,就要選擇良辰吉日等待弘歷率領大臣、侍衛到她家行文定禮(民間稱方定),在完婚前一天,富察氏的妝奩(奩:音蓮。古代婦女梳妝用的鏡匣)由她的額娘都送到了弘歷的住所去了。次日,就是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十八日,在紫禁城內的乾西二所(今天的故宮西北側的重華宮,一部分是現在漱芳齋)與弘歷成婚,史稱「賜成大婚禮」,至此富察氏正式成為弘歷的嫡福晉。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大行皇帝雍正去世27個月孝期已滿,而弘歷已成為了大清國第六任皇帝——乾隆皇帝,富察氏隆重舉行了冊立皇後大典,冊文稱:「朕聞乾坤定位,爰成覆載之能。日月得天,聿衍升恆之象。惟內治乃人倫之本,而徽音實王化所基。茂典式循,彝章斯舉,咨爾嫡妃富察氏,鍾祥勛族,秉教名宗。當親迎之初年,禮成渭涘;膺嫡妃之正選,譽藹河洲。溫恭嫻圖史之規,敬順協珩璜之度。承歡致孝,問安交儆於雞鳴;逮下流恩,毓慶茂昭於麟趾。允賴宜家之助,當隆正位之儀。茲奉崇慶皇太後慈命,以金冊金寶,立爾為皇後。爾其祗承懿訓,表正壼儀,奉長樂之春暉,勗夏清冬溫之節,布坤寧之雅化,贊宵衣旰食之勤,恭儉以率六宮,仁惠以膺多福。螽斯樛木,和風溥被於閨闈,繭館鞠衣,德教覃敷於海宇;永綏天祿,懋迓鴻禧。欽哉!」 封後第二天,皇太後在慈寧宮升座,乾隆著禮服,率諸王公大臣行慶賀禮,行禮畢。皇太後還宮。乾隆又御太和殿,以冊立皇後禮成,頒詔天下。詔書強調「壼政與朝章並肅」,同時重復頌揚這位富察氏出身「秀毓華門,禮嫻內則」,品德「柔慎秉於粹性,溫恭著乎令儀,殫誠敬以事庭闈」,作風「孝同孺慕,抒恪勤而持禁掖,德懋純修,和平敷芣苢之仁,澣濯比葛覃之儉」。以此種種美德,允宜冊立為皇後,並謹告天地宗廟社稷。然後藉此機會宣布了六項大多數和婦女有關的「恩施」。 三、富察皇後的子女們 富察氏共為乾隆生下了2個女兒和2個兒子,但是有三個不幸早亡。 1、皇長女 雍正六年(1728年),富察氏為弘歷生了他的第一個皇長女,可惜這個皇長女於雍正6年12月夭折。 2、皇二子永璉 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日,富察氏生下了皇二子永璉(即端慧皇太子),永璉這個名字是他的祖父雍正給起的,這個「璉」字,就是 寓意著有將來能夠繼承皇位之意。清朝入關後,前四個皇帝都是由妃子生的,沒有一個是皇後生的。弘歷立志從自己的下一代開始,皇帝均為嫡出。永璉為孝賢皇後富察氏所生,屬於嫡子,又「聰明貴重,氣宇不凡」,於是弘歷在乾隆元年遵照雍正帝首創的秘密立儲的方法,把永璉密定為皇太子,把諭旨用一個精緻的匣子鎖起來,放到乾清官「正大光明」匾的後面。未想到剛過了兩年多,永璉就因「偶感風寒」,一病不起,竟於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夭亡,年僅9歲。乾隆傷心極了,把密定諭旨公布於眾,諭曰:「永璉乃皇後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皇考命名,隱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 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禮用皇太子儀注行。」旋冊贈皇太子,謚端慧 。 按皇太子之禮為永璉隆重舉喪,弘歷多次親臨祭奠。 永璉死後,首先要辦理的後事就是選擇園址,營建園寢事宜。大臣們提出了幾個地方,乾隆都不同意。為什麼呢?原來乾隆想把永璉葬在自己的陵寢附近,使驕兒長倚膝下。而這時乾隆的萬年吉地還沒有派人卜擇,這樣永璉的葬地自然不能確定。所以只好把他的金棺暫安於京西田村殯宮。 據史記載,清王朝共建有十二座皇帝陵、七座皇後陵及大量的皇室園寢,唯獨皇太子陵只建有一座,即朱華山下的端慧皇太子永璉的園寢。朱華山,坐落於孫各庄滿族鄉朱華山村,村以山名。直到清道光年間,此山才載於《薊州志》:「在州東三十里,內有端慧皇太子園寢。」 乾隆七年(1742年),他的萬年吉地終於確定在東陵的勝水峪(勝水峪在嘉慶四年(1799年)定名為裕陵)。隨後,乾隆派大學士納親、戶部尚書海望會同欽天監官員帶領風水人員到東陵一帶為永璉相度園址,先後相看了馬蘭峪、七星山等地,因這些地方垣局狹窄,下砂稍低,規模未備而落選。後來,相中了黃花山之南鞍子嶺前的朱華山。朱華山來龍秀麗、穴情明確,水口交鎖、羅城周密。考之理氣,龍自天皇左旋入首,水從辛酉右轉歸辰,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乘氣消納,最為合局。又刨驗土色,至一丈有餘,俱系純黃嫩色,且堅而細,實為上等佳土。經風水官反復詳加相看,以朱華山地方山勢整秀,垣局實屬嚴密,公同酌議,定下了在朱華山建造端慧皇太子園寢,並繪圖呈請乾隆御覽。經過反復挑選,最後朱華山以「來龍秀麗,穴情明確,土色純黃」而中選。經乾隆欽定,欽天監選擇吉期,於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初二日破土興工,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園寢正式竣工,共耗銀十六萬八千二百三十五兩,葉子金三百七十八兩九錢九分二厘。永璉的葬期選擇在乾隆八年(1743年)十二月十一日,當時園寢的大殿還未建成,仍如期葬人了園寢。

② 乾隆的孝賢純皇後她的父親叫李榮保,怎麼她卻是富察氏,不姓李

姓富察名李榮保,滿人。好比,和珅姓什麼,姓「和」,錯,和珅姓「鈕祜祿」

③ 孝賢純皇後的母親是誰

端慧太子抄永璉的母親。

孝賢純皇後(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2日),乾隆帝原配妻子,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太保大學士公贈郡王傅恆姊。皇後姿容窈窕卻性格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御珠玉。乾隆對其「每加敬服,鍾愛異常」。乾隆十三年,隨帝東巡,崩於德州舟次,乾隆深為哀慟,作《述悲賦》悼之。皇後的去世對乾隆的情緒及個性造成相當大的影響,繼而引起朝廷內外一場不小的風波。

④ 孝賢皇後的家世

我家和傅恆他們家有親戚關系,他家家譜的副本我這里也有。

李榮保 家實際姓『薩濟富察氏』始祖名檀都,三世高祖名旺吉努。他們家與建州女真名酋王杲、努爾哈赤繼妃袞代、康熙朝刑部尚書尼滿、均同宗。李榮保是傅恆的父親,但傅恆並不是孝賢皇後的哥哥,傅恆是李榮保最小的兒子,實際是孝賢皇後的弟弟。

我們滿族的姓與漢族的姓不一樣,滿族的姓(哈喇)實際是一個家族的徽號,如果不是為自報門第,滿族人通常不使用姓。李榮保並不姓李,李榮保只是名字中用了李字而已。傅恆也不姓傅也是個名字。如果加上姓李榮保就得稱作「富察.李榮保」傅恆就得稱作「富察.傅恆」。

.

⑤ 孝賢純皇後

孝賢純皇後(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乾隆帝原配嫡後,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太保大學士公傅恆姐姐,清代唯一一位富察氏皇後。

皇後與乾隆帝少年時成婚,她不僅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還深受乾隆帝寵愛敬重,是清朝歷史上非常得寵的一位皇後。

乾隆十七年(1752年),葬於勝水峪裕陵地宮。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謚,全謚「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後」。

(5)孝純賢皇後的父母姓什麼擴展閱讀

孝賢純皇後人物生平:

雍正五年(1727),一次選秀女中,16歲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帝選中。雍正帝決定將這位名門之女指配給早已秘定為皇儲的皇四子弘歷為嫡福晉。

乾隆帝即位後,立她為中宮皇後,於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日舉行了冊立禮。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後,偕孝賢皇後東巡,謁孔廟、登泰山。

⑥ 古代妃子名字到底怎麼看姓氏,如孝儀純皇後魏佳氏,他到底叫什麼啊

孝儀純是皇後的謚號,也就是皇後死後給的名稱,皇後生前是不會有這種名稱的,因此許多電視劇里太後皇後自稱「我孝X皇後」這是十分不正確的。孝儀純皇後魏佳氏身前只做到了皇貴妃,因此她身前只能被稱作「皇貴妃」「令貴妃」「令皇貴妃」,她死後被追贈皇後以後才能被稱為孝儀純皇後。
魏佳是她的姓氏,魏佳氏的意思就是指皇後姓魏佳。

再解釋一下清朝皇後的謚號,孝是清朝所有皇後開頭第一個字都有的;中間這個字是皇後死了以後皇帝和朝廷根據她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類似評價的形容詞,比如孝儀純皇後中間的儀就是她死後皇帝對她評價的形容詞。第三個字就是特指這位皇後是誰的皇後,比如乾隆的皇後最後的謚號都要有「純」,康熙的皇後都要有「仁」,雍正的皇後都要有「憲」等等等,清朝每一位皇帝的皇後這個字都不一樣,有興趣你可以去查一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一邊簡練的就稱前兩個字,比如孝庄皇後等等。
但全名里這三個字不全的皇後,比如孝獻皇後(順治的董鄂妃),再比如乾隆的繼皇後,這都是不被清朝皇室和朝廷認可的,是不能入太廟的,不能算是正式的皇後。

⑦ 清朝皇後姓氏大普及,皇後幾乎出自固定的幾個家族

博爾濟吉特氏(人)、鈕祜祿氏(4人)、佟佳氏(2人)、赫舍里氏(1人)、烏喇那拉氏(1人)、富察氏(1人)、輝發那拉氏(1人)、喜塔臘氏(1人)、阿魯特氏(1人)、那拉氏(1人)。

一、博爾濟吉特氏

1、孝端文皇後

孝端文皇後(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清朝開國皇帝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皇後,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後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的姑姑。

清朝首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後(冊封)。首位皇太後。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後金逐漸重視與蒙古的聯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視,地位逐漸上升,清太宗時為國君福晉、中宮皇後。崇德八年(1643年),順治帝即位後,為母後皇太後,無徽號。

順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歲,葬清昭陵。全謚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庄敏輔天協聖文皇後。

2、廢後

清世祖廢後,生卒年不祥,清世祖順治帝第一任皇後,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後侄女。清朝第三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後。首位廢後。

博爾濟吉特氏貌美秀慧但好奢華、性善妒,又無法忍受順治移情於其他嬪妃,再加上她是攝政王多爾袞為當時尚年幼的順治所迎聘的皇後,因此順治十年,順治帝不顧滿朝文武,及昭聖皇太後的反對,降皇後為靜妃,並令其改居側宮。

被降為靜妃後,就從典籍史料中消失了,卒年和葬地不詳,於康熙二年與孝康章皇後佟佳氏(康熙帝生母)、孝獻皇後董鄂氏合葬入清東陵中的孝陵。

3、孝惠章皇後

孝惠章皇後,(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爾濟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清世祖順治帝第二任皇後,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孝庄文皇後之侄孫,一妹淑惠妃。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上謚,葬孝陵之東(孝東陵),祔太廟。全謚曰: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後。

順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選察罕(孝庄二哥)孫,孝庄文皇後之侄孫女入宮,冊為妃;六月,繼立為世祖的皇後。

順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即位後,與生母孝康章皇後兩宮並尊,稱母後皇太後,上徽號曰:仁憲皇太後。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歲。有清一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後。

二、鈕祜祿氏

1、孝昭仁皇後

孝昭仁皇後(年-1678年3月18日),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康熙帝第二任皇後,清朝開國名將額亦都孫女,輔政大臣、太師、果毅公遏必隆之女,鰲拜義女。

清代最後一位居住在坤寧宮的皇後,同時也是坤寧宮的最後一位主人。清代首位鈕祜祿氏皇後。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入宮為妃(未有賜冊封號)。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立為皇後。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二十六日已時,駕崩於坤寧宮。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月初八,入葬景陵地宮。全謚曰: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後。

2、孝和睿皇後

孝和睿皇後(1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 ,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 嘉慶帝第二任皇後,禮部尚書、三等承恩公恭阿拉之女。

嘉慶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第二任皇後。乾隆五十五年入潛邸為嘉親王側福晉。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生皇七女,幼殤。

乾隆六十年生皇三子綿愷。嘉慶元年冊封為貴妃;嘉慶二年五月二十晉封皇貴妃,攝六宮事;嘉慶六年正月初八冊立為皇後。

嘉慶十年二月初九生皇四子綿忻。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尊奉為皇太後。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薨於壽康宮,終年七十四歲,葬於昌陵西面三華里處昌西陵。全謚曰: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欽順仁正應天熙聖睿皇後。

3、孝全成皇後

孝全成皇後(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道光帝第三任皇後,咸豐帝生母。

曾祖父為乾隆朝駐藏將軍成德, 祖父為穆克登布,父親為清朝蘇州駐防將軍、乾清門二等侍衛、世襲二等男爵、贈一等承恩侯、晉贈三等承恩公頤齡。

鈕祜祿氏不管生前死後都極受道光帝的寵愛及重視,從全嬪,3個月後升全妃,一年後以17歲稚齡超越所有老資格嬪妃成為僅次於孝慎成皇後的全貴妃,而後皇貴妃,直至母儀天下的皇後。

她生前完全不用憑借子嗣的晉封速度堪稱清宮罕見(整個清朝即使有皇子的嬪妃也未有晉封速度如此誇張的)。

她死後其子奕詝(後來的咸豐帝)能順利擊敗其他皇子最終繼承大統,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道光對她愛屋及烏,也因為孝全成皇後與道光帝感情極深,自她去世後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後。

4、孝貞顯皇後

孝貞顯皇後(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鈕祜祿氏,咸豐帝皇後,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揚阿之女。嫡母為宗室覺羅,生母為姜氏(後抬入旗籍,改稱姜佳氏)。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後暴崩於鍾粹宮,死因成謎。葬於普祥峪定東陵,上謚,經宣統加謚,最終謚號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後」。

三、佟佳氏

1、孝懿仁皇後

孝懿仁皇後(?-1689年),佟佳氏,滿州鑲黃旗人,康熙帝第三任皇後,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國舅佟國維女,世祖孝康章皇後親侄女,因此也是康熙帝的嫡親表妹,同父異母妹妹愨惠皇貴妃。

康熙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非攝六宮事)。第三任皇後。清代第二位佟佳氏皇後。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冊封為貴妃。康熙二十年(1681年)晉封為皇貴妃,代行皇後之職。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八女,閏六月殤。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初九日立為皇後,時已病亟,翌日崩逝於承乾宮,十二月二十日,葬景陵。全謚曰: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後。

2、孝慎成皇後

孝慎成皇後(1792年7月5日-1833年6月16日),佟佳氏,滿洲鑲黃旗人,道光帝皇後,世襲三等承恩公、追封一等公舒明阿之女。清朝唯一一位由繼福晉冊封的皇後。

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十七日(1792年)佟佳氏出生。嘉慶十三年(1808年)封為二阿哥綿寧繼福晉。嘉慶十八年(1813年)生綿寧長女。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帝駕崩,綿寧繼位,改名旻寧,為道光帝。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冊立為皇後,追封皇長女為端憫固倫公主。道光十三年(1833年)四月二十九日逝世,時年42歲。

七月,道光帝上謚為孝慎皇後。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乙丑,葬入慕陵龍泉峪地宮。全謚曰:孝慎敏肅哲順和懿誠惠敦恪熙天詒聖成皇後。

四、赫舍里氏

1、孝誠仁皇後

孝誠仁皇後,(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滿洲正黃旗人,輔政大臣索尼孫女,領侍衛內大臣赫舍里·噶布喇之女,一妹平妃。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大婚,時年11歲。康熙八年生嫡長子承祜,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夭折死,四歲未序齒。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誕育嫡次子胤礽時因難產崩逝,是年僅有21歲。

皇後與康熙帝感情深厚,康熙帝非常思念她,加上太皇太後的恩准,立兩歲胤礽為皇太子(清朝祖訓生前不事先預立皇太子)。康熙賜謚號為仁孝皇後。

後因原謚號與聖祖謚號出現重字,於雍正元年改謚,及後乾隆、嘉慶年間累加謚,曰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後。

五、烏喇那拉氏

1、孝敬憲皇後

孝敬憲皇後(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生於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三日,烏拉那拉氏,雍正帝原配皇後,滿洲正黃旗人,內大臣步軍統領雲騎尉費揚古之女。

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康熙帝賜封給當時的皇四子胤禛為嫡福晉。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嫡長子弘暉。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弘暉不幸過世,過世那年只有八歲。

雍正元年(1722年)冊為皇後。雍正九年(1731年)戊戌九月二十九日崩逝。乾隆二年,與雍正帝合葬於清泰陵。謚號:孝敬恭和懿順昭惠庄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後。

六、富察氏

1、孝賢純皇後

孝賢純皇後(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乾隆帝原配嫡後,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太保大學士公贈郡王銜傅恆姊。清代唯一一位富察氏皇後。

皇後姿容窈窕卻性格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飾珠玉。乾隆對其「每加敬服,鍾愛異常」。乾隆十三年(1748年),隨帝東巡,崩於德州舟次,乾隆深為哀慟,作《述悲賦》悼之。

皇後的去世對乾隆的情緒及個性造成相當大的影響,繼而引起朝廷內外一場不小的風波。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勝水峪裕陵地宮。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謚,全謚「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後」。

七、輝發那拉氏

1、皇後輝發那拉氏

皇後 (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輝發那拉氏(《清史稿》記載為烏拉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後,贈一等承恩公、佐領訥爾布之女。清朝第一位攝六宮事皇貴妃。

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與時為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歷,為側福晉。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1745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冊立為皇後。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後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諭檔》記載)(乾隆後稱其忤旨截發);五月十四日收繳皇後、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貴妃禮葬(實際僅相當於嬪),不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是不廢而廢;九月二十八日,被葬入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中。

八、喜塔臘氏

1、孝淑睿皇後

孝淑睿皇後(1760年10月02日-1797年3月5日),喜塔臘氏,嘉慶帝原配妻子,滿洲正白旗人,總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承恩公和爾敬額之女。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賜冊為皇子永琰嫡福晉,年十五歲。乾隆四十五年,生永琰第二女。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生永琰第二子綿寧(即道光帝)。

乾隆四十九年,生永琰第四女(即庄靜固倫公主)。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永琰,永琰改名顒琰,是為嘉慶帝。嘉慶元年正月,冊立喜塔臘氏為皇後。

二月甲辰,其父和爾經額追封三等承恩公。嘉慶二年二月初七,病逝,得年三十八歲。嘉慶二年五月,謚孝淑皇後。

嘉慶八年十月,入葬昌陵地宮。道光、咸豐累加謚"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肅光天佑聖睿皇後"。

九、阿魯特氏

1、孝哲毅皇後

孝哲毅皇後(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阿魯特氏,清穆宗同治帝皇後,蒙古正藍旗人(後因封後而抬旗入滿洲鑲黃旗),大學士賽尚阿的孫女,顧命八大臣鄭親王端華外孫女。

顧命八大臣肅順是端華的弟弟,也就是阿魯特氏的叔外祖父,三等承恩公戶部尚書崇綺之女,孝貞顯皇後(慈安太後)姑表外甥女,恭肅皇貴妃侄女。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後。

咸豐四年七月初一日生,於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選秀女時指立為皇後。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以惇親王奕誴為正使,貝勒奕劻為副使,冊立為皇後。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子刻,入宮合巹。

同治十三年(1874年)穆宗賓天後,同年十二月德宗光緒帝即位,奉兩宮皇太後命,尊為嘉順皇後。

光緒元年二月二十日寅時崩於儲秀宮,年二十二歲。光緒元年五月,上尊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聖毅皇後。同年九月暫安梓宮於隆福寺,十一月升祔奉先殿。

光緒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奉安惠陵,閏三月升祔太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統帝入嗣穆宗,於宣統元年(1909年)四月加上尊謚恭端,全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後。

十、那拉氏

1、孝定景皇後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緒的表姐。

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後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後,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鍾粹宮。

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後在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上謚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後,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崇陵(河北易縣清西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皇後

⑧ 孝儀純皇後的家族成員

曾祖父:護軍校魏嗣興
曾祖母:陳氏
祖父:總管內務府大臣武士宜
祖母:年氏、晃氏
父親:內管領魏清泰
母親:楊佳氏
兒子:皇十四子,永璐,幼殤,未封。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七月十七日午時,皇十四子永璐生,生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時為令貴妃魏氏。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三月十八日酉時,殤,年四歲。 隨葬端慧皇太子園寢。無嗣。
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即位後,改名顒琰。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十月初六日丑時,皇十五子永琰生於圓明園之天地一家春,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時為令貴妃魏氏。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冬至節,乾隆帝密建皇儲緘其名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冊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九月立為皇太子居毓慶宮。第二年丙辰紀元嘉慶,正月朔月受高宗內禪位,即皇帝位於太和殿,時年三十七,乾隆帝為太上皇,訓政。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親政。
皇十六子,未命名,幼殤,未封。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十一月三十日丑時,皇十六子生,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時為令貴妃魏氏。乾隆三十年乙酉三月十七日戌時殤,年四歲。 隨葬端慧皇太子園寢。
皇十七子,永璘,慶僖親王。乾隆三十一年丙戌五月十一日子時,皇十七子永璘生,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時為令皇貴妃魏氏。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冊封為多羅貝勒;嘉慶四年正月晉封為多羅慶郡王。嘉慶二十五年二月晉封為和碩慶親王。嘉慶二十五年庚辰三月十三日卯時薨,年五十五。謚曰僖。子六人。
女兒: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生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時為令妃魏氏。乾隆三十五年正月,冊封皇七女為固倫和靜公主;七月,下嫁博爾濟吉特氏拉旺多爾濟。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十日卒,年二十。
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時為令妃魏氏。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冊封皇九女為和碩和恪公主;三十七年八月,下嫁烏雅氏札蘭泰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九卒,年二十三。女一。
女婿:額駙拉旺多爾濟(?一1816),博爾濟吉特氏,額駙超勇親王策凌之孫、札薩克和碩親王成袞札布第七子。乾隆二十九年(1764)封為世子。乾隆三十五年(1770)七月,尚乾隆帝第七女固倫和靜公主,授固倫額駙。乾隆三十六年(1771),襲封超勇親王。乾隆四十年授領侍衛內大臣,尋兼都統。嘉慶八年(1803)閏二月,嘉慶帝乘輿行至順貞門時,侍衛成德伏於門側,突出行刺。侍衛丹巴多爾濟急出抵禦而受傷,幸好拉旺多爾濟將成德抱住,其他侍衛一擁而上將成德擒獲殺死。嘉慶帝因其救駕有功賜御用補褂,洊充上書房總諳達,並封其子巴彥濟噶勒為輔國公。嘉慶二十一年(1816)因病乞歸,五月十六日卒。
札蘭泰(?—1788),烏雅氏,父為協辦大學士、一等武毅謀勇公兆惠。乾隆三十年(1765)七月,札。 蘭泰襲父爵,封一等武毅謀勇公。乾隆三十六年(1771)授散秩大臣。乾隆三十七年(1772)尚乾隆帝第九女和碩和恪公主,授和碩額駙。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十七卒。
侄孫:花沙布

⑨ 孝賢純皇後其父李榮保的升遷

李榮保,米思翰子,襲世職,兼管牛錄,累遷至察哈爾總管,卒。乾隆二年,冊李榮保女為皇後,李榮保被追封一等公。十三年,冊謚孝賢皇後,推恩先世,追封米思翰一等公。十四年,以李榮保子大學士傅恆經略金川功,敕建宗祠,祀哈什屯、米思翰、李榮保,並追謚李榮保曰庄愨。

李榮保死於雍正元年,所以孝賢皇後之所以能成為弘歷的嫡福晉,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伯父馬齊的照顧,馬齊死於乾隆四年,享年88歲。

李榮保有九子一女

長子傅廣成 次子傅清 三子傅寧 四子傅文 五子傅寬
六子傅新 七子傅玉
孝賢皇後排第八
第九是傅謙
第十就是傅恆了。

⑩ 孝賢純皇後,富察氏的詳細資料

孝賢皇後,富察氏,生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二月二十二日,滿洲鑲黃旗。滿洲鑲黃旗為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親統,地位很高,在清代皇後中,真正出身於滿洲鑲黃旗的並不多。孝賢皇後不僅旗籍高,而且出身於名門宦家,世代簪纓。富察氏為滿洲八大姓之一,從太祖到世宗時期,富察氏家族人才濟濟,名臣輩出,為大清多建功勛。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她的祖先旺吉努就率族眾歸附了後金,在統一東北、創建帝國的多年征戰中,屢建戰功。她的曾祖父哈什屯在太宗朝以軍功官至禮部副理事官,至順治年間,累官至內大臣,加太子太保。她的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年間任議政大臣,當過7年的戶部尚書,掌管國家的財政大權,曾經大力支持康熙帝的撤藩政策,深受康熙帝的器重。哈什屯和米思翰均於乾隆十三年(1748)五月被追贈為一等承恩公。孝賢皇後的父親李榮保是米思翰的第四子,官至察哈爾總管。她的伯父馬齊在康、雍、乾三朝任保和殿大學士達23年之久,時間之長,在有清一代是罕見的。她的另一位伯父馬武任過都統、領侍衛內大臣,官居一品,位極人臣,多年報效朝廷,深受皇帝的倚重。孝賢皇後出身於這樣一個累世高官的家庭,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統教育,嫻於禮法,深明大義,並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加之天生的端莊文靜,可以說是一位標準的名門淑女、大家閨秀。在雍正五年(1727)的一次選秀女中,16歲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帝選中。雍正帝決定將這位名門之女指配給早已秘定為皇儲的皇四子弘歷為嫡福晉。雍正帝以其獨有的犀利眼光似乎已經看出了這位端莊秀美文靜的少女,具備成為大清一代賢後的素質。這年的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弘歷即位後改名為重華宮)為皇四子弘歷和富察氏舉行了隆重的結婚典禮。婚後,這對小夫妻相敬如賓,感情篤摯,十分恩愛。富察氏不僅聰明美麗,還非常溫柔賢惠,她盡心盡意孝敬公婆,每日殷勤地問安侍膳,恪盡兒媳本分,與公婆的關系十分融洽,深受公婆的喜愛。婚後第二年,富察氏生下皇長女,然而這個公主命薄,兩歲時就夭折了。婚後第四年,富察氏又生下了皇二子,雍正親自為這個孩子命名為「永璉」。據《清高宗實錄》卷78記載,雍正為這個皇孫取「永璉」一名,隱含有讓乾隆以後將此子立為皇儲的意思。婚後第五年,富察氏又生下皇三女和敬公主。乾隆即位後,於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舉行了隆重的冊立皇後大典,立富察氏為皇後。因皇後富察氏謚號為孝賢,故又被稱為孝賢皇後。乾隆帝即位後,立她為中宮皇後,於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日舉行了冊立禮。
與乾隆的合照孝賢皇後雖出身名門望族,但並不是驕奢任性的女子,相反,她生性節儉,不喜奢華,平時在宮中的裝飾打扮用品不是金玉珠翠,而是簡簡單單的通草絨花。有一次,乾隆對孝賢皇後談起關外舊俗,提及祖上剛剛創建帝業的時候,生活條件比較艱苦,衣物的裝飾都是用鹿尾絨毛搓成線縫在袖口,而不是像現在皇宮中那樣用金線銀線精工細綉而成。乾隆當時不過是隨口說說而已,但孝賢皇後卻將乾隆的一席話深深記在心裡,後來還特地做了一個用鹿尾絨毛搓成線縫制而成的燧囊獻給乾隆,以示不忘滿洲本色。乾隆非常珍愛孝賢皇後親手縫制的燧囊,一直帶在身邊。孝賢皇後的節儉之風和不忘本色之心,深受乾隆的敬佩和尊重。
除了生性節儉之外,孝賢皇後對乾隆感情至深,愛護有加。一次,乾隆帝患上了嚴重的癤瘡,經過多方醫治,才漸漸初愈了,但御醫一再叮囑將養百日之後才能完全康復。孝賢皇後聽說後,雖然每日要侍奉皇太後,處理六宮的繁雜事務,同時還要照顧教育子女,已經十分勞累了,但為了保證乾隆的絕對休養,不受外界的干擾,她就搬到了乾隆寢宮的外屋居住,隨時端茶倒水,親自喂湯喂葯,精心服侍了乾隆一百多天,直到看到乾隆確實康復如初,才搬回到自己的寢宮居住。乾隆病癒後,看到消瘦了許多的孝賢皇後,既心疼又感動,他覺得有孝賢皇後這樣的賢妻,是他最大的福氣。
孝賢皇後辦事很有條理,主持後宮不偏不妒,對待太監宮女寬和仁慈,還把乾隆各位妃子所生的子女都視為己出,因而深得其他妃嬪的敬重,後宮上下都盛贊她的美德。有這樣的賢後與和諧的宮闈環境,乾隆毫無內顧之憂,可以專心地處理國家政務。乾隆認為這一切都是孝賢皇後的功勞,對她十分感激,把她視為難得的賢內助。除了對孝賢皇後的賢惠美德比較欣賞外,乾隆對她最滿意的地方就是她非常孝敬自己的生母崇慶皇太後。乾隆是個大孝子,對母親的孝順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崇慶皇太後出身寒微,和出身高貴的孝賢皇後根本沒法比。然而孝賢皇後生性純孝,把皇太後侍候得十分周到,總是想方設法讓老太太高興,婆媳關系相處得十分融洽,宛如親生母女一般。由此,乾隆對孝賢皇後十分感激,也更加愛護和敬重。
乾隆在當皇子時,就已經娶了福晉、側福晉、格格等十人。做了皇帝之後,又納了不少妃嬪。在乾隆的眾多後妃中,孝賢皇後是和乾隆感情最好的,備受乾隆寵愛。

閱讀全文

與孝純賢皇後的父母姓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給長壽花用營養液 瀏覽:661
有關重陽節的短語 瀏覽:866
50歲換了15個工作 瀏覽:508
煙台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怎麼辦 瀏覽:610
最長壽鵝 瀏覽:52
老年公寓入住人員護理標准 瀏覽:54
太平頤泰康養老社區哪個好 瀏覽:239
老年人再婚為什麼不找離婚女人 瀏覽:75
老輩長壽 瀏覽:93
不照顧父母犯什麼法 瀏覽:186
西藏養老金上調西藏養老金上調 瀏覽:571
50歲女人證件照 瀏覽:251
老年人的好處作文 瀏覽:436
家庭老人床什麼牌子好 瀏覽:175
長壽宮廷花怎麼養 瀏覽:379
四川養老保險領取計算 瀏覽:798
女生的長壽 瀏覽:716
在香港養老保險買什麼養老保險好 瀏覽:316
北京養生堂口苦怎麼治療 瀏覽:839
給父母買二手房離自己家近要考慮哪些 瀏覽: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