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公共場合孩子出現不雅的行為,家長該如何糾正
許多家長們都會有一個小小的煩惱,那就是孩子平時在家時也挺乖挺懂事的,可是一旦出去到公共場合,在這些熱鬧的地方就像是脫了韁的野馬似的,一刻都安分不下來。如果還有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他們就會又跑又叫,吵吵嚷嚷,大人們完全看不住。一方面是孩子的安全存在隱患,另一方面孩子這樣吵鬧,是一種很你不禮貌的,也影響其他人,這讓家長非常尷尬。
在公共場合孩子沒有禮貌,做出不雅的行為。這些事情可愁壞了家長。而家長們的處理方式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
孩子在公共場合胡鬧時,家長不能不管不顧,也不能粗暴的進行制止。實際上有許多家長們並不知道怎麼很好的去處理這種事情。那麼公共場合父母應該怎麼教育胡鬧的孩子呢?家長主要要做好以下幾點。其實,孩子沒有想像中那麼不聽話。
孩子的教育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是毫無理由就蠻不講理,亂發脾氣的。家長在公共場合管教孩子的時候,最應該注意的不是自己的面子,而是要讓自己足夠的冷靜。找到合適的方法和孩子溝通,孩子會理解父母,而且在這樣溫柔又合理的教育下,孩子也會成長為一個冷靜而有教養的好孩子。
② 孩子成年人了對父母及不禮貌,父母應該咋辦
孩子成年之後,對父母不禮貌,說明他可能心裡對父母有怨恨或者不滿的情緒,不然不會無緣無故就不禮貌的。首先不能一昧地指責孩子,要了解他為什麼這樣。然後,再和他好好溝通一下,解開誤會,畢竟一起生活了那麼多年,難免有一些誤會。有問題就解決問題。溝通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千萬不能一昧指責或者說一些讓孩子感到難受的話,不然只會把關系弄得更加糟糕。
③ 孩子對家人很不禮貌,要如何進行教導
培養孩子禮貌待人不是小事禮貌反映著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文化涵養和文化素質,是一個人心靈美、語言美和行為美的和諧統一。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幼兒階段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們應抓住幼兒養成教育的關鍵期,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使幼兒終身受益。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重要的事情都要認真對待,不得馬虎,但是唯獨禮貌待人很容易被父母誤解為是一樁小事。
禮貌是人的一種基本修養,是從小培養起來的,如果小時候不培養,孩子長大之後就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是不禮貌的,即便是別人憤怒了生氣了,孩子還會莫名其妙的想:這是怎麼啦,幹嘛生氣呢,我怎麼啦就這么生氣。
平時在生活中我們要教會孩子基本的禮貌用語,比如「請」、「你好」、「謝謝」、「對不起」等。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能過分溺愛孩子,要讓孩子懂得分享、學會照顧別人,防止孩子自私心理的形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
雖然禮貌教育看起來簡單,既沒有難以理解的深刻道理,也沒有操作太復雜的技術要領,都是一些舉手之勞、順手顧及的小事。但是,要培養孩子禮貌待人的良好習慣,養成文明禮貌的美德,父母就要把禮貌待人當成一件「大事」來看待,而且要長期不懈地堅持下去。
2、多誇獎孩子的禮貌行為
當孩子有了禮儀意識,比如家裡來了客人,孩子主動給給他們倒水喝等,這時父母應該及時多誇獎孩子,讓孩子有繼續表現的慾望了。
3、父母做好榜樣
孩子不僅會尊敬父母,而且還會仔細觀察他們,本能地把父母作為他們的榜樣。
在家中建立了有禮貌的互動模式後,父母更要以身教示範,並非只和孩子互動時有禮貌。當父母帶著孩子拜訪親友時,也要主動和親友打招呼,並且鼓勵孩子向大家問好。
孩子的禮貌語言、禮貌行為都是來自對父母的模仿和學習。所以培養孩子有禮貌也必須由父母做起,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言行就會有禮貌。
④ 孩子在公眾場合中犯錯,父母該如何正確應對
孩子犯錯是不分場合和地點的。可是父母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呢?父母是否也該像孩子一樣,不分場合和地點的教育他們嗎?
小雨是個頑皮的孩子,有一次啊。媽媽帶小雨去火車站坐車回爺爺家。可是小雨卻還在火車站內和媽媽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他東躲西常,媽媽還在手裡拿著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媽媽很著急,小雨卻還讓媽媽來找自己。
隨著人越來越多小雨的媽媽也越來越著急,小雨還是亂跑亂跳。於是小雨的媽媽在火車站那訓斥了小雨。很多人都過來圍觀,說這個母親怎麼這樣大庭廣眾之下,還這樣訓斥孩子,旁邊還有人說,「這個孩子剛才亂跑亂跳,他媽媽估計是很生氣吧,也怪不得,現在的孩子這么調皮」。
月月的媽媽在超市工作,月月每天寫作業的時候都在媽媽工作的超市的桌子上。所以他們母女倆在超市的時間就很多。有時候月月很調皮,不寫作業。媽媽也就會當著很多人來訓斥她。月月原來很害怕媽媽會訓斥她,現在就表現得很乖。
可是就算管孩子,可孩子依舊會有犯錯的時候。月月的媽媽就又會當很多人的面訓斥她,慢慢的,月月也就習慣了。因為盡管月月做的再好,可是也抵擋不住她是一個小孩子,依舊會犯錯。慢慢的,月月變的有一些自卑,也不再願意到媽媽的超市裡去做作業了。
孩子犯錯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有些父母卻把孩子犯錯當做是不可饒恕的事情來看待。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可孩子犯錯,父母應該做的事去教育孩子,並不是去責怪孩子。在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應該找到最合適的方法,這樣就可以讓教育孩子變得更加容易。
⑤ 公眾場合打罵斗毆,孩子「強詞奪理」,父母該讓他謹記哪些事項
爸媽在帶寶寶去公共場合時,難免出現尷尬的現象,比如:亂拿零食,大吵大鬧,更有的寶寶沒有自製力,在公共場合大小便。父母要知道,寶寶還小,許多事情不知道該怎麼做,做家長的,就要從小為孩子糾正錯誤,給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寶寶在公共場合也能“來去自如”。
案例:
對於孩子而言,帶孩子去超市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對於廣大父母來說,去超市不僅要出錢,同時要出力,一個不小心,孩子不是走丟了就是有突發情況,許多家長也表示十分頭疼。雖然帶孩子去公共場所避免不了尷尬的情況,但是只要家長事先做好准備工作,與孩子溝通好相關的注意事項,讓孩子明白在外面玩耍的規則,孩子明白道理後自然會收斂自己。而家長自身也要做好孩子的保護工作,上下電梯一定要拉住孩子,日常購物也最好將孩子放在身邊,以免發生意外。孩子的安全需要家長守護,孩子的教育也至關重要,希望每個家長都能謹記以上注意事項,避免尷尬發生。
⑥ 面對孩子的這些「無禮」行為,家長該怎麼辦
「無禮」行為一:遇見長輩不打招呼。不少孩子碰到鄰居或者父母的朋友時,要麼低下頭愛答不理,要麼躲到媽媽身後。這種情況若偶爾出現,可能是因為當時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了別的地方,還有可能是針對特定人物和場合。父母應該從孩子的表現去觀察,了解他們不主動打招呼的原因。但若是不分場合的普遍性習慣,那就需要特別注意了。年紀越小的孩子,遇見不太熟悉的人,第一反應往往是警戒與退縮,這是自我保護的自然反應。這時,父母可以通過「寶貝,這是住在隔壁的李阿姨」等介紹開始,將孩子自然地拉入大人的社交圈。千萬不要動不動就用「怎麼不叫人?沒禮貌!」這種口氣來責備孩子。
「無禮」行為三:干擾別人打電話。電話鈴聲一響,大多數小孩子就會興奮地搶著接,但剛一拿起又轉身跑了。如果不讓他接電話,他又哭個不停;你正在接電話,孩子突然大喊大叫,或者製造麻煩打斷你的談話。對小寶寶來說,電話是個新鮮玩意兒,他們好奇又好動,所以喜歡搶著接電話。可當他們跟一個看不到、摸不著的聲音說話時,他們又會感到害怕。建議父母可以通過游戲,教孩子基本的電話用語:「請問你找誰?」「謝謝,再見!」「你等等,我去叫媽媽」??7歲以下的孩子接電話時,大人最好在場,因為他們可能無法正確傳遞信息。當孩子大一點了,可以在電話旁放好紙筆,讓他們自己記錄來電者的信息。
⑦ 遇到粗野無禮、家長又放任不管的小孩該怎麼辦
只要能忍的事,我都忍著不管,等著以後讓社會上的人好好教育他們,幫他們管孩子。是在忍不了的,直接找家長,家長不管的,就直接找家長算賬了,孩子不能收拾,家長可以收拾啊,不管怎麼樣起碼很解氣。以前在一個店裡面打工,在賣吃的。當時有個女的帶著孫子(或外孫)來我們哪裡買東西,小孩是在手推車里,就是超市的那種,當時那個人在選東西,然後那個小孩就兩個手用力拍我們那的玻璃,因為本來就不結實,所以玻璃拍的直晃,然後小孩在車里就很不穩要倒的樣子,然後我就說小心點別摔了,然後那個女的就說小孩別弄了,結果並沒用還在那拍,我就不管了,再拍了幾下之後,小孩成功的摔了,就是那種臉著地的,然後就在那哭。澄清一下別說我不去管看著人家孩子摔倒,我是說了的但是家長不夠重視根本沒當回事,而且我是在裡面,隔著櫃台出不去的,就算想扶著也沒辦法。
⑧ 在公眾場合,父母該怎樣維護孩子的自尊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會忽略孩子的面子和自尊心,在公開的場合,給自己的孩子難堪,但是作為家長,一定要明白一點,當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以後,他的自尊心也是非常強烈的,所以作為父母更要好好的呵護自己,孩子的自尊心,好好保護自己的孩子,那麼在公共場合,父母應該怎樣維護孩子的自尊呢?
第三,不要故意用言語傷害孩子,作為家長,首先應該以身作則,放下家長的架子,用朋友的身份去跟自己的孩子相處,家長要做一個會溝通,會說話的榜樣,孩子才會徹底的信任你,願意聽你的話,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也不要一味的去批評和指責自己的孩子,那樣只不過會把孩子的錯誤擴大,家長要學會引導和建議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往好的一方面去引。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都會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要注意自己的方法。
⑨ 孩子不禮貌、不尊重人、講道理屢教不改,家長應該怎麼辦
在公園里散步遇到了同事小劉,帶著5歲的兒子在公園里玩耍,我們互相打了招呼後,我便對孩子也打了聲招呼,可是孩子沒有做出回應,反而害怕的躲到爸爸的身後,這時,小劉催促到孩子對我打招呼,可是孩子也沒有做出反應,我也沒有在意,簡單的聊了幾句就繼續散步去了。
3、經常與孩子溝通
曾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孩子從小在狼群里長大,因為沒人與其交流,從而喪失了語言交流能力。想想也是非常可怕的。我們應該多與孩子交流,一起做一些親子間的游戲,這樣能夠很好的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及情商,讓孩子變得會說話,喜歡上與別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