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經常打父母是什麼問題

經常打父母是什麼問題

發布時間:2022-05-07 02:10:01

Ⅰ 兒子總是打罵父母怎麼辦

這樣的兒子必須要狠狠的教育,必要的情況下就要給予各種處罰,比如體罰,斷零花錢,關禁閉等等。如果你不捨得狠下心來處理他犯的錯誤,他會對你更狠,甚至會失去人性。

Ⅱ 初中生打父母是不是有心理問題

初中生打父母怎麼辦

不和孩子對打對罵
這是那些習慣打罵父母的孩子的父母經常做的事情。只要孩子對自己又打又罵,那麼父母馬上和孩子開始了「對打對罵」,就像是兩個有矛盾的外人一樣,他講他的理你說你的理,你給我一巴掌我打你一嘴巴子,整個就是一場鬧劇。如果你和你的孩子有矛盾的時候,千萬不要和孩子這樣,那隻會讓孩子明白,原來父母可以這樣「對打對罵」。

家裡人一定不要「起鬨」
我說個身邊真實的情況啊,有一次春節,我和一家子的兄弟妯娌去給長輩們拜年,走到某一人家門口,聽到裡面傳來對打聲,還以為是兩口子大過年的打架,結果一進門才發現,原來是十歲的兒子和媽媽打在了一起。這家孩子第一次和媽媽這樣打罵的時候,他的家人就像看熱鬧那樣在一邊起鬨,還說看看誰能打過誰之類的話,結果孩子為了爭那個「第一」,對自己媽媽是又踢又打還嘴裡學著說粗話。平日里只要孩子發脾氣一家人就會在一邊看一邊笑覺得孩子長本事了。記住了,當孩子有這種行為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好玩。

在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立刻制止
每一個孩子在某些時期都有過挑戰父母的行為,比如孩子在哺乳期的時候,寶寶會試著去咬媽媽,有些媽媽會覺得很開心,哎呀孩子知道咬人了,可第一次縱容了寶寶的行為,那麼寶寶一定會是一次比一次狠。寶寶年紀再小他們也明白爸媽喜歡自己什麼行為不喜歡自己什麼行為,如果你稍加給寶寶一點小教訓,寶寶一定會明白的。所以你一定要記住,一定要及時制止決不縱容。

Ⅲ 叛逆期的孩子好吃懶做經常打罵父母怎麼辦

有的在教育過程中有些失誤,導致叛逆期拉長。不過你不要擔心。孩子在罵你,也是你的孩子,在社會道德的約束下,以後他會尊重你的。目前 你要做的: 第一,觀察、分析、溝通。觀察分析孩子,他罵父母的原因。有以下幾個原因: 1、從小聽話,但長大後,發現父母並不怎麼樣,不再是自己心中的「偉大」的人,而覺得自己處處聰明,父母處處不如人,不如他。 2、現在孩子的生活壓力很大,在外面受氣了不敢發出,到家後又受父母的氣,他這時就是發作,就會開口罵父母,這與你們平常教育有關。 3、自己心太高,而能力又不高。家裡又不能滿足他,他覺得很不如人。這樣的孩子很危險,可能會破罐子破摔。 4、孩子沒有事業做,心裡空虛,也會與父母頂嘴,甚至罵父母。 不知道你的孩子屬於哪一種情況。 5、分析一下,你的孩子見到什麼樣的人很客氣,不敢放肆。最後,你要懂得,社會上哪些人很受人們的尊重、客氣之禮。例如:當官的人、有錢的人、德高的人 、敢說敢做的人。無能的膽子小的等不會受到人們的尊重的。我說的這些,不知你明白了不。也就是你們要努力成為這樣的人。 第二、尋找辦法 1、保持冷靜,不要與孩子對罵,甚至大打出手,因為我猜你們小的時候沒有打過他,或者說很少很少打他。這時,你們打他的時候已經過了,也就是說你們錯過 了用「打」來教育孩子的機會。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孩子小的時候,適當的「打」也是很必要的,如果他犯的錯誤很重,就要大。目前,當再孩子罵你們時,不 要與他對罵,等他冷靜了,在心平氣和的跟他講道理。注意只用夫婦兩人,只用一個跟他講道理。他可能還會罵你,但也來保持冷靜。如此這樣的反復三到五次 ,如果他還這樣,夫婦的另一個要站說來,也是心平氣和的跟他講:「你太過份了,你經學把你母親罵得流淚起來。」 「過分」這個詞是社會大眾,約定俗成 的,孩子們也有這個不成文的約定。你說這句話後,一般的孩子就會思考:是不是過分了點。如果他也跟你大罵,對不起了,一個字「打」,打得要狠,不要留 餘地,但不能打出大傷,或者弄出人死。你硬起來了,孩子會怕的。這樣「禮讓三先」的做五幾次,可能你的孩子會體會到父母的愛和持家的苦。 2、自己教育或請親人教育孩子要明確:父母很辛苦,父母是愛你的,父母也需要別人的愛與關懷、理解。要多次的教育。 3、要求孩子做事時,要多徵求意見。如果孩子不願做,要詢問他怎樣做才好,如果按他說的做,成功了,他會高興,他會覺得父母很看重他。如果失敗了更好, 他會覺得可能父母說的是對的。這里要注意,你明知道孩子說的是錯誤是,但為了救你的孩子,還是就著他吧。如果他既不說出他的意見,又不按你的要求去做 ,這就是孩子已經很危險的。他連一點照顧父母的情緒都沒有,不要說尊重了。如此三翻的這樣,一個字「打」。注意要「如此三翻」 4、培養孩子喜歡的,你們又能接受的興趣和愛好。與孩子一起活動,實踐體驗中體會親情。 5、適當的向孩子訴苦,讓孩子將心比心。 6、一定,一定要規定孩子在家的權利與義務。義務就是他非承擔的事情。

Ⅳ 有些人為什麼對自己的父母不好甚至還毆打

有這樣一個家庭,父親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很能掙錢,但就是應酬太多,每天早出晚歸,妻子和女兒很難和他吃上一頓飯,聊上一會兒天。這樣時間一長,寂寞的妻子有了外遇,倆人離婚了。父親的經濟條件比較好,女兒判給了他。女兒認為是父親不回家造成了母親有外遇,是父親的冷漠使她失去了完整的家庭,她恨父親。在家裡,女兒不是摔東西,就是罵父親,罵的話非常難聽。父親打她,招來的是她更惡毒的罵。萬般無奈的父親感嘆:「掙那麼多錢有什麼用,女兒成了這個樣子。」後來,他只好求助於心理醫生。有資料顯示,近年來,像這樣因為罵父母,甚至打父母而被帶去看心理醫生的青春期孩子有所增加。

無奈的父母

當這些孩子最初打罵父母時,父母往往始料未及:怎麼會是這樣?供他(她)吃供他(她)喝,給他(她)創造了那麼好的條件,怎麼一點都不領情?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感到困惑,感到不知所措;有的對孩子進行斥責、打罵,結果導致孩子更加強烈的反抗。最後,不要說實現父母給孩子制訂的各種學習目標,就連正常的生活都難以維持。

許多父母認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無法求助別人;還有的父母覺得被孩子打是不光彩的事,沒臉求助別人。只有在家庭內部尋求不到解決的辦法,被孩子打得遍體鱗傷不堪忍受時,父母才會想到向別人求助。

■孩子的「暴力心」從哪裡來

叢中教授分析說,青春期家庭暴力心理的形成,首先和父母的不當教育有關。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過度地承擔了孩子應該做的一些事情,比如洗衣、收拾屋子之類。在過多承擔責任的同時,父母自然賦予了自己無上的特權。這樣一方面剝奪了孩子應有的成長鍛煉機會;另一方面,父母很容易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來支配(雖然是在愛心下的支配),沒有把孩子當作獨立的人予以尊重,並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孩子身上。比如,父母認為好孩子應該學習好、不早戀,對於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父母恨不得他(她)在智力上達到十七八歲的水平,而在男女生關繫上最好是七八歲的水平。這種希望當然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

在進入青春期之前,孩子還沒有明確的自我意識,比較好擺布,他們可以按家長的意願去做一些事情,父母塑造孩子的意願基本上能實現。但孩子十二三歲以後,到了青春期,隨著身體和心理的發育,他們會越來越有自己的主張,他們會堅持按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做出行動。這反映了青春期孩子要求獨立思考的願望,他們想通過這樣的行動來表示自己長大了。而此時有的父母會認為孩子的主張是幼稚的,對事物的看法是不全面的,總要阻止他們的行動。在阻止的過程中,沖突就來了。父母認為孩子不聽話,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按自己意願塑造孩子的信心受到了打擊。於是,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訓的話越來越多,表揚的話越來越少,甚至動手「鎮壓」。這樣做的結果會有兩種:一種是孩子被「馴服」了,變得退縮、聽話,認可父母的價值觀,處事方式;一種是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最初和父母頂嘴,繼而和父母對罵、對打。可以說,父(母)子之間的暴力是互動的,不是單方面的,而最初的發起者則是父母。應該說,父母對孩子的阻止是出於愛護,怕孩子走彎路。但是,他們沒有尊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事實上,如果把阻止改成引導,讓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即使是碰幾回壁,那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應付的代價。

叢中說,父母尤其是父親在家庭里的行為會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一個父親經常對妻子、孩子或其他人拳腳相加,那麼孩子就會認為武力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需要的時候,他(她)就會模仿。

青春期家庭暴力還與親情的缺乏有關。一些孩子在出生不久,因父母工作忙等原因,就被送到奶奶或姥姥家撫養,等到上了中學了才回到父母身邊。這樣的孩子往往和奶奶、爺爺、姥姥、姥爺的感情比父母深。離開老人本來已使孩子感到痛苦,再加上父母往往比老人嚴厲,管得較多,又沒有養育的感情基礎,孩子很難和父母融洽相處,甚至認為父母沒資格管自己,容易和父母形成對立,嚴重的可發展成「家庭暴力」。

還有一種情況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由於對父母一方的怨恨而出現暴力行為。叢中說,像這篇文章開頭講的那個女孩就是這種情況。

■如何解決「暴力」

叢中教授擔憂地告訴記者,產生青春期暴力行為的根源在父母,但所有的父母都不認為自己有問題,他們認為有問題的是孩子,所以他們會帶孩子看心理醫生,而沒想到要去矯正一下自己的行為。

叢中教授認為,父母首先要意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問題,比如父母特權、父母霸權、對孩子不尊重、和孩子溝通方面存在障礙等等。一般情況下,孩子對父母中的一方較為反感,而和另一方相處還可以。在對父母進行心理治療時,叢中教授會告訴讓孩子反感的一方先暫停一切對孩子的管理,讓另一方來管理。然後,再進一步調整親子關系。

需要注意的是,要取得遠期效果,父母要調整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期待。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特點,有自己內心的真理,父母不應該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平時少對孩子訓斥,更不能使用暴力;對待孩子要以表揚為主,表揚要及時、肯定、實事求是,尤其要對孩子的做事態度,而不僅僅是行為結果給予表揚。

一個人感受到的愛越多,他(她)才能付出更多的愛;他(她)得到的尊重越多,他(她)才會懂得如何尊重別人,這在任何人之間都是一樣的。

Ⅳ 孩子不聽話經常打父母是什麼病

欠抽綜合征

Ⅵ 頻繁的給父母打電話,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是一種思念父母的心理。當你在外面的時間過於長了之後,你就會特別想念自己的家鄉,特別想念自己的父母,擔心父母的身體是否安好,所以這個時候會頻繁的給父母打電話。

Ⅶ 小孩總有暴力傾向經常打父母,該如何教育呢

一個生命本身是有其發展需求的。孩子做什麼,做什麼,說什麼,都是自己的發展需要。就像一個處於困難時期的孩子,他必須按他的順序走。他走別的路就發脾氣,因為他需要秩序感。如果惡劣的限制性環境壓抑了孩子滿足自己需求的行為,孩子就會積累大量的情緒,當過多的情緒積壓到無法發泄的時候,就會變成向外攻擊的暴力行為。如果不允許孩子攻擊和發泄情緒,他們將不得不轉向攻擊自己,這將導致抑鬱症或其他心理障礙。家庭是支持孩子成長的,只要不涉及安全,不影響他人行為,為什麼不能包容孩子?每個人都有情緒。為什麼孩子不能發脾氣?更有甚者,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情緒和感受得不到理解,只能通過肢體表達,成為暴力行為。

Ⅷ 孩子打父母怎麼辦 孩子打父母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有果必有因,無語

Ⅸ 30歲兒子經常打罵父母怎麼辦

如果說30歲的兒子經常去打罵父母,那麼這件事情的話如果嚴重一些,那麼是違法行為,法律會對於相應的行為有相應的界定,會給予一定的懲治的,因此的最好法律會對於相應的行為有相應的界定,會給予一定的懲治的。因此的話最好不要發展到這種情況。有什麼事大家坐下慢慢談,打罵的行為傷害的是彼此的感情和彼此的身體。

Ⅹ 打父母觸犯什麼法律

打父母觸犯虐待罪。
實施家庭暴力毆打父母情節惡劣的應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實施家庭暴力毆打父母致使其重傷、死亡的應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這里所說的「虐待」,具體是指經常以打罵、凍餓、捆綁、強迫超體力勞動、限制自由、凌辱人格等各種方法,從肉體、精神上迫害、折磨、摧殘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的行為。虐待行為區別於偶爾打罵或者偶爾體罰行為的明顯特點是:虐待行為往往是經常甚至一貫進行的,具有相對連續性。這里所說的「家庭成員」,是指在同一家庭中共同生活的成員。非家庭成員間的虐待行為,不構成犯罪。
根據法律規定,虐待家庭成員必須是情節惡劣的才能構成犯罪。這里所說的「情節惡劣」,是本罪的罪與非罪的重要界限,具體是指虐待的動機卑鄙、手段兇殘的,虐待年老、年幼、病殘的家庭成員的,或者長期虐待家庭成員屢教不改的,等等。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經常虐待家庭成員的行為。
要有對被害人肉體和精神進行摧殘、折磨、迫害的行為。這種行為,就方式而言,既包括積極的作為,如毆打、捆綁、禁閉、諷刺、謾罵、侮辱、限制自由、強迫超負荷勞動等,又包括消極的不作為,如有病不給治療、不給吃飽飯、不給穿暖衣等,但構成相關罪,不可能是純粹的不作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閱讀全文

與經常打父母是什麼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2017養老金核定表 瀏覽:258
長春老年大學課程 瀏覽:990
吉林省老年大學和長春市老年大學有哪些 瀏覽:677
18和60歲 瀏覽:606
個體戶退休金的計算方法 瀏覽:129
老年大學芭蕾舞蹈我的祖國 瀏覽:126
安徽省阜陽市三區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333
大嶺山體檢是去哪個醫院 瀏覽:282
父母的房產怎麼加兒媳婦 瀏覽:206
歡慶重陽節新聞稿 瀏覽:150
湖北2017退休金上漲 瀏覽:524
台州職工養老保險2015發放 瀏覽:503
退休工資6000多什麼級別 瀏覽:618
公務員會計退休年齡 瀏覽:432
長壽區川維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瀏覽:265
農村輪流撫養老人 瀏覽:178
廣州養老院排名 瀏覽:930
70歲得了肺癌怎麼治療 瀏覽:668
企業職工在管理崗位上如何延長退休年齡 瀏覽:19
蘇州退休社保哪多少錢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