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生活中,應該如何改善與父母的溝通
在生活中,應該如何改善與父母的溝通?
每個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經驗和方法,信息時代父母的經驗已經落後於我們。他們總是用自己的語氣和我們說話,我們需要的是平等的對待。我們需要父母把我們當成成年人,而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
兩代人的差距越來越大,矛盾越來越多。他們說我們工作不正常,我們說父母守舊。面對不可逾越的鴻溝,如何才能更好地與父母溝通,讓父母知道我們做的也是一件正事,有意義的事。
1、多主動和父母溝通,溝通是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
4.帶父母一起旅行,開闊視野,增進雙方的關系。
父母一生忙碌,生活圈子小,思想保守。當他們有時間和條件的時候,可以帶著父母去旅遊,去玩,讓他們開闊眼界。和父母一起旅行也有助於增進親子關系。
❷ 怎樣才能不讓父母生氣
和父母,就坦誠面對他們,即使是你不好的一面也沒有關系,相信他們都希望了解真正的你,有好事情和他們一同分享,不開心的事業可以和他們講,對他們你可以撒嬌,可以尋求保護,有時甚至心情不好,你也可以同他們吵架,呵呵 我認為就是盡量的作個好的聽筒,他們又不開心的盡量聽他們傾訴,幫助他們,可這幫助也要有個限度,適可而止,不要管得過多,要讓父母有他們的自由,如果和父母鬧矛盾,那也沒有關系,第二天主動和父母說句話就會好了,多體諒你的父母,他們有他們的道理,畢竟他們的經歷是你沒有的,即使是很煩,也要平心靜氣。同時多與你父母溝通,讓他們明白你的想法,不要隨便說:「你們不懂我,你們落伍了。」(雖然這是事實)但你也同樣不懂你的父母。多陪陪父母,多告訴他們外面的資訊,那樣你們溝通就很比較容易。
❸ 跟父母交流時,如何控制情緒
父母是長輩,我們一定要切記百善孝為先,也許父母有些時候與我們的觀點相悖而論,他們總說著他們認為是正確的,可是在我們心中或許是不對的,但是我們一定要耐心的去聽,不能與父母頂撞,畢竟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有些時候我們不能讓父母寒心。
我們做子女的在與父母交流的時候一定要理智,就算是與父母的觀點不一樣,將要有情緒發生爭吵的那一刻,一定要努力的剋制住,想一想,如果說你的子女和你頂撞,你是什麼樣的心情,要設身處地的去考慮,也許你的火就會消一下,也許你的情緒就會安穩一些。
我們做子女的想和父母交流的時候,可以買束鮮花,也可以放點輕緩的音樂,讓雙方之間的心情都安慰一下,當然了,在與父母交流的時候,盡量要學會與父母循序漸進的去交流,千萬要注意用平緩的語氣學會微笑,切記莫急躁!
我們要學會多傾聽,多與父母去交流,了解父母內心真實的想法,然後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告訴父母,想一想父母的意見值不值得參考。
❹ 心理咨詢,如何與父母溝通
如何更好地與父母溝通?
--兩年多了,這個問題也已經成了故事(畢竟多數人都愛聽故事)。題主提問時剛剛步入社會,疑惑頗多,同時拯救世界的心不滅。想借博學多才的知友解決家庭也是社會性的問題。也得到了知友門的熱情幫助。現在題主小家已成,工作繁忙,無暇再與父母促膝長談。也欣慰父母身體安康,仍願意與兒電話長扯瑣碎。每次回看親們的答案都感慨萬千有不同的理解更多的收獲。在這里以頭搶地感謝大家,也祝福更多的人不被困難蒙住眼睛過得美滿幸福。
另外「不溝通」不代表放棄,而是更多的包容。
如題,如何更好的與父母溝通?
補充: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但是太絕對。有些父母固然不適合溝通(假設這個觀點成立),但不能否認,只要掌握溝通技巧並且稍微努力,很多父母是可以溝通的。自認為我的父母就屬於能夠溝通的。我也不願意現在能解決的事情推脫到以後,關系更加矛盾再去解決。很多事情不能拿結果說事,有些結果是我們承擔不起的。父母的確越來越像孩子,有很多辦法讓孩子聽話,但有些父母永遠不可能屈服,尤其不會向孩子屈服。但我覺得沒人不願意相信真理。
(劇透:我父親是一名農村中學的人民教師,自認為在有些方面永遠也達不到父親的高度,但也有一些方面,父親早就表現出來頑固保守的一面。我在家一個多月了,給家裡添了幾件家用電器,母親從開始的抵觸,覺得浪費錢,到現在也覺得買這幾件電器的錢花的值得。通過我一個月的努力,父母也由抵觸,慢慢願意與我溝通,雖然很多觀點永遠無法統一,但父母接受了我的一部分行為邏輯,我也從母親的抱怨和父親的堅持講解中得到了很多前輩的經驗教訓。我自己的溝通技巧也得到了提升。我想,如果時間足夠,我可以通過不斷改進的溝通方式,讓我的家庭達到更高的幸福層次。明天就要上班了這里未免有點兒遺憾。)
(這些天的實踐,離不開知友們的出謀劃策,感謝知友們不吝指教。祝福大家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知友的回答:一、「讓自己有足夠的權利,約束父母」當然是個好辦法,但我就是在父親的絕對權利中長大,深知權利的害人之處,如果能通過溝通讓家庭關系和睦,何樂而不為呢?二、「幫父母解決生活中的矛盾」,但這又像知友說的,有時間成本的問題,我不能窩在家中解決父母雞毛蒜皮的小事。三、「通過自己的成熟穩重表現讓父母放心」,這個我完全同意,本人也是這么做的,同時也得到了其中的益處。只是偶爾承受不了過多的責怪,心情極度低落。我相信自己能挺過去。
ps:後邊是我提問的本質原因。
到了今天,我想付出一定的精力,適當的代價,孝順父母,孝的最高境界,就是順。讓父母心情舒暢。但是怎樣讓父母心情舒暢,是一味的逢迎嗎?不計代價嗎?我認為不是,我所能想到的就是通過溝通,讓父母心情舒暢。向父母更多的展示我們光彩的一面,和我們處理問題的邏輯道理。也讓父母稍微接觸一下當今的科技,了解我們的生活方式,甚至知道我們未來的發展形勢,我們最求什麼,也讓父母掌握一定的防禦忽悠詐騙等社會陰暗面的能力。
如果從本質上解決了矛盾點,就能事半功倍的讓父母順心,中華兒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如何孝順,體現了現代人的行為能力,體現了我們的人生價值觀。
剛剛也看了知友們的類似提問,相當一部分知友對待父母採用強硬手段,我認為這是沒必要的,父母那個年代,可能為了奔波,也可能他們想法不夠成熟(不只可能,而且可能性很大),單憑他們養育我們這么大,我們就該孝順,不必跟歐美等國家比,他們的社會給了成長中的孩子很多照顧,而父母拉扯我們這么大靠過誰(這里適當忽略我們的學校)。所以我們要一定要「孝」還要盡力的「順」。
這是我在知乎發出的第一個提問。謝謝知友們。
[題主也把努力半年之後的感悟寫了下來】現象舉例:一、我這人愛刨根問底,父母很同情達理。可每當談起如何教育下一代時,父母就以為我在埋怨他們,但是將來孩子或多或少要讓爺爺奶奶來帶些日子,難道就只能那麼糊里糊塗的嗎?我不想我幼年時的痛苦在下一代身上重復。二、父母出生在60年代,跟大多數哪個年代走過來的人一樣,父親與母親之間積累了不少的矛盾,憑借忍耐走過來還算不錯。但是每當矛盾發時,作為子女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其實每次都是因為雞毛蒜皮點兒小事情。我想試著解開一點兒他們的心結。不說還好,一提這事兒他們一堆沒有道理有不符合邏輯的話,就跟氣糊塗了似的。難道只能讓他們在心底窩著嗎?降低她的健康風險對我來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吧。三、父母從小溺愛我,我已有了工作,有自己的主管見解與生活能力。可每次回家都會遭到父母的嫌棄,和沒完沒了的擔心。我也不能不陪伴他們啊。四、有效的溝通,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父母的價值觀,從而吸收其中的精華與有價值的經驗。
❺ 在生活中,怎樣正確的與父母溝通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體驗提示,父母他們的體驗提示在信息時代已經落後於我們。他們總是用自己的語氣和我們說話,我們需要的是平等的對待。我們需要父母來把我們當成大人,而不是飢餓的孩子。
我們如何用父母溝通讓他們理解我們
所以兩代人的差距越來越深,矛盾也越來越多。他們說我們不誠實地工作,我們說父母過時。面對不可逾越的鴻溝,我們如何與父母競爭更好的溝通,讓他們知道我們所做的也是一件有生意、有意義的事情。
1、多主動,溝通是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
如果真的做錯了,當父母訓斥你的時候,不要總是頂嘴父母,要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理解父母的心情和困難。即使有些事情可能你並沒有錯,你也受了很多委屈,也不要急著爭辯。學會體諒父母。可能父母太累或者煩惱會生氣。可以改變時間地點,再加上父母溝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帶著父母去旅遊,開闊眼界,增進雙方的關系。
父母一生忙碌,生活在一個小圈子裡,思緒停留在過去。有時間有條件的時候可以帶父母出去旅遊玩,讓父母開闊視野。帶著父母旅行也有助於改善親子關系。
在生活中,只有多主動,做到換位思考,體諒父母的不易,才能正確的與父母溝通。
❻ 如何與父母進行有效溝通
當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後,有了自己的思想,希望他人將自己看成大人,特別是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自己。然而不知怎樣與父母溝通,使得這一時期的中學生常常陷入與父母無法交流,產生代溝的煩惱之中。有時一個小小的家庭問題出現時,由於孩子與家長之間缺少溝通,常常使得問題激化,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家庭沖突升級。家庭矛盾的不及時解決,不但不利於家庭和睦,同時也不利於中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健康。作為子女的中學生,不應該和父母「一句起,兩句止」,期望父母單方面改變以往的溝通方式也不可取。自己應該主動與父母溝通。那麼如何與父母溝通呢? 所謂溝通,是讓彼此明白對方的心意及表達自己想法的一種方法。我們與父母進行溝通,其實是辨明是非,尋求最佳結果的過程。有效溝通要掌握以下基本要領:1、了解是前提。了解父母,溝通就有主動權。知道父母怎麼想,怎樣處事,有什麼興趣愛好,是什麼脾氣秉性,對我們有什麼期望,我們與他們溝通就有了預見性和主動權。2、尊重理解是關鍵。尊重是與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連最愛自己、對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碼的道德。與父母正常溝通首先要理解父母,理解其心情,尊重其意願,還要講求基本的禮貌,不能任性。3、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當我們不理解父母、與父母沖突的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替他們想一想,了解他們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想法,有什麼道理。這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冷靜和理智。4、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溝通不要走極端,兩代人之間畢竟存在差異,難免有不同的觀點、動機和行為方式。正因為有分歧,所以才要溝通。這種溝通,不一定非要統一不可,而要求同存異。找到同,我們就有了共同的語言和行動;保存異,就是保存對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另外,我們要克服閉鎖心理,向父母傳遞有關自己的信息和情況,表達自己的心情,說出自己的意見,讓父母了解自己。我們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但不要忽略與父母的交流與溝通。與父母發生矛盾時,要耐心解釋,讓父母聽得進,以得到他們對自己的理解。解釋時說話放低聲調,斟酌詞句,有商有量。即使父母不對,也要就事論事,不對父母本人,更不能遷怒於父母。不管怎麼說,長輩也是從我們這個年齡走過來的,他們也經歷過「疾風驟雨」時期,以他們幾十年的人生經歷,看問題要成熟得多。我們在慢慢長大,應該學著獨立,但獨立和成熟有個過程,不是突然的。要經常坐下來,跟爸爸談談你在學校的情況,跟媽媽談談你遇到的煩惱,這樣父母也會誠懇地與你交談,從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不要認為跟父母談心是「沒長大」,善於溝通正是你越來越成熟、獨立的表現。在交流溝通中,說不定父母也會受到你的影響,接受一些年輕人認可的新生事物,那樣,會無意中縮小代溝,增進家庭親情。父母是愛我們的,只要我們同樣以愛的方式對待父母,溝通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
❼ 如何跟自己的父母溝通
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難事,有什麼猶豫不決的事情可以向父母請教,靜下心來哦和父母談一談心裡的想法 讓父母幫你出出主意。
❽ 如何更好地與父母溝通
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但很多時候因為代溝和年齡,常常讓我們感覺與父母很難溝通。作為子女該如何與父母溝通呢?與父母溝通都有哪些技巧?
1、要有子女應有的態度,尊重父母
我們跟父母溝通時,首先必須要讓我們感覺到我們對他們的尊重和孝順,這樣話題才好展開。即使談話時他們的意見有錯也不要公開頂撞,而要用溫和、委婉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看法,使他們在得到尊重和心理滿足的同時,平心靜氣地分析並最終愉快地接受自己的意見。
2、多傾聽
父母給的建議或者引導,絕對是為了我們自己好,沒有任何的惡意。可能當時跟咱們的理念不合,或者跟自己的追求不符,而導致讓你不想聽那些建議或者勸告。那你也沒必要當面的跟他們爭吵,稍微陳述一下自己的理念,讓他聽聽你的想法。如果他們不認同,他們會給出理由。我們要將他們的理由記下來,然後好好思考。畢竟那是二十來年經驗的積淀。
3、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都包裝起來
父母比我們多活了幾十年,通常都會因為自己的人生經驗豐富而不願意聽別人的勸告。更何況是比自己小了二三十歲的後輩。想像一下一個小學生跑出來對你說,叔叔/姐姐,我來教你一些人生道理,是不是很想抽他。想要與父母溝通,就先要讓父母願意與你溝通。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想要表達的包裝起來,引誘你的父母來聽。一種比較簡單的做法,就是先把父母誇一頓,例如您的人生經驗豐富,對我幫助很大雲雲;然後在告訴他們,「美中不足的是......」,說出你的真實想法。
4、多理解
在父母的眼裡,我們永遠都是孩子,就跟母親嘮嘮叨叨的囑咐我們多穿衣服多蓋被子一樣,父親會不停的囑咐不吃虧,別上當,處理好人際關系。在他們眼裡,這些事情我們永遠不懂,盡管我們已經懂得。父母養育了我們這么多年,他們是看不得自己這個藝術品收到半點損傷的,所以他們想小心呵護,但他們比較不能天天圍繞在身邊,所以只能通過這種方式。所以,這時候我們要理解他們那份呵護的心。不要嫌他們嘮叨,多肯定他們。說句,老媽老爸你們真好。
5、做子女要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
不要讓父母把你當成一個小孩,需要與父母建立一個平起平坐的地位。誰都不願意跟一個小自己二三十歲的後輩交流。除非你在某方面讓父母折服,讓父母明白你是一個大人,有自己正確和獨立的思考。這需要在平時多下功夫,多與父母聊天,和他們聊他們關心的話題,並且多闡釋自己的觀點;並且在任何可能的機會展示自己靠自己能力取得的成績,讓他們對你感到信任和自豪。
6、多鼓勵父母
子女要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尤其是勸解和鼓勵。這一類老人的特點是缺乏信心,一直感覺自己什麼也做不好,子女在熱情鼓勵老人的同時,要給老人具體分析問題的症結所在,切忌沒有耐心敷衍塞責,因為此類老人多數比較敏感,子女的消極應對會讓他們進一步沮喪憂郁。
❾ 和父母溝通時總是起爭執,怎樣和父母良好溝通
盡量做到保持冷靜的頭腦,保持心平氣和,不要在爭吵生氣的時候說一些傷人的氣話,過激的話會傷了父母的心。
平常多和父母溝通溝通,說說你的想法,讓你們更加了解你的心思和想法。畢竟你們隔了一代,多多少少都會都會有些代溝,平常多談話多交流也是應該的,只有這樣才可以縮小你們的思想代溝。溝通也會讓你多加了解父母的想法,慢慢將你們的距離拉近,不要等到有了問題才去和父母溝通,平常就要多加交流,這樣有事得時候溝通也就沒什麼壓力了。
父母說話的時候不要嫌棄他們煩,對他們耐心一些。想想他們是如何把你從一個六七斤的小嬰兒拉扯到這么大的,父母把你養這么大不容易,所以有時候嘮叨就讓他們嘮叨一會吧。
樹欲止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對他們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愛,你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龍應台《目送》裡面的的一篇文章《雨兒》,講的是她的媽媽老了之後記性不好,一覺睡起來就會忘了很對,每次見她都要問她你是不是我的雨兒。看得我很是感動,趁著父母在世,好好孝敬他們,想想這些,又有什麼非常必要的事情去和自己最親近的父母爭吵呢。
多帶父母出去玩玩,旅遊看電影之類的,拉近你們的關系,更加像朋友似的。
好好對待把你含辛茹苦拉扯大的父母,他們是你最親近的人,是你出事最關心你,能讓你最信任的人,耐心溝通,心平氣和的溝通,會讓你們好很多的。
❿ 怎麼才能不和父母生氣
我覺得要把自己的爸爸媽媽從心底里認為是自己的好朋友,並且用關心自己好朋友的方法試著去關心一下自己的父母,等過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你和爸爸媽媽其實是可以和睦相處的,
當你生氣時不妨換位思考一下,以一個局外人的位置想像這件事到底是誰錯了,自己錯了,替爸爸媽媽倒一杯茶的時候,進行自我批評,這樣他們一定會原諒你的,畢竟他們是你最親的人。如實在來不了口,你也可以寫小紙條,告訴他們你錯了,希望他們原諒你。如果是他們錯了,你也不必太過氣憤,他們對你有了誤解肯定有原因,自己要好好想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