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曾仕強講如何看待父母

曾仕強講如何看待父母

發布時間:2022-05-06 16:24:14

① 曾仕強講孝順看哪裡

大家好,我是村頭老王。在生活中有一句話就是三歲看到老。那麼是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孝順呢?從以下這三點就可以看出來,既簡單又直接,不用等到長大。
一、看孩子是不是有善心。如孩子經常會喂養路邊的小貓小狗東西吃,擔心自己的父母會不會辛苦。在生活中,擁有這樣善良之心的人在長大之後一定不會是一個不孝的孩子。

二、是否能夠看得起自己的父母。在生活中,孩子將自己的父母看成自己的驕傲,崇拜父母。這樣的孩子及時長大以後也會非常的尊敬自己的父母。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也會非常孝順自己的父母。因此家長們也一定要做一個讓自己孩子看得起的父母。
三、看孩子是不是有感恩之心。有感恩之心的孩子在從小就知道自己的父母不容易,自己的幸福都是父母依靠辛苦換來的。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也是非常孝順父母。

俗話說得好,孩子三歲看到老也是有道理的。在生活中,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自己能夠做到孝順自己的父母,那麼自己的孩子以後也會孝順。不知道廣大網友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② 《曾仕強告訴你在中國如何當父母美滿的親子關系》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曾仕強告訴你在中國如何當父母》(曾仕強,劉君政)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_bnpKZCBlw7u3BHOtEvhNQ

提取碼:CYOH

書名:曾仕強告訴你在中國如何當父母

作者:曾仕強,劉君政

出版社:鷺江

出版年份:2013-1

頁數:237

內容簡介:

《曾仕強告訴你在中國如何當父母》內容簡介:有教養的孩子受人尊重,也更容易走向成功,而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礎。《曾仕強告訴你在中國如何當父母》立足中國傳統人倫,結合現代家庭問題,告訴你最具智慧的教養子女方法。

作者簡介:

曾仕強,教授,中國式管理之父,當今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與培訓大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曾任大學校長、教授多年,研究中國管理哲學近三十年,首倡中國式管、理,名動政、商、學界,享譽海內外。同時還是家庭美滿、教育子女成功的父親。他專研中、西管理思想比較,並和夫人劉君政伉儷情深,以自己的家庭經驗為基礎,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現存問題,積極與國人分享教養子女的寶貴智慧。劉君政,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教育行政碩士,美國東北密蘇里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中國台灣師范大學教育學士。歷任大學教授、胡雪岩教育基金會理事。

③ 曾仕強:為什麼死亡基本都是好事講下我父母的事,各位做參考嗎

死亡,從古至今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它有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也有著“誤落人間七十年,今朝重返舊林泉”的釋然。

但對於普通人而言,死亡意味著恐懼與悲傷,令無數人煎熬不已。可面對死亡,曾仕強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表示:為什麼死亡基本都是好事?講下我父母的事,給各位做參考!誠然,死亡是每個人最終無法逃脫的命運。但若能夠坦然地面對死亡,人們就能擺脫對於未知的恐懼。與此同時,活著的人也能夠免於沉湎在痛苦之中,及時享受當下的幸福生活。

人需要坦然面對自己的死亡

④ 曾仕強:親子關系的3種類型,看看您是哪一種

第一種類型,朋友關系。
西方人的父母和子女朋友關系佔得成分相當高。所謂朋友關系,就是重誠信,講義氣,彼此之間也很客氣,屬於一種感情主義。如果志同道合,當然其樂融融。但是萬一意見不合,也很容易離散。想想看,西方的父母把孩子撫養到十八歲,之後就要他們獨立,自己養活自己。而且很多西方年輕人,連結婚的時候都不請自己的父母參加,說是不熟悉自己的朋友圈,這是一種典型的朋友關系。現在很多中國人也十分贊同這種方式,要跟自己的孩子做朋友,殊不知變成朋友關系之後,子女只是在眾多朋友之中,又增加了一對大齡的朋友,卻失去了唯一的父母;父母也只是多了一個年紀輕的忘年交,除了法律的義務和權利之外,不必對子女負起其他的責任。
第二種類型,血緣關系。
過去我們比較偏重於血緣關系,重倫理,講和氣,親疏有別,認為子女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大家都以為家庭不應該自私自利等等。但是太偏重血緣關系,往往不一定重視品德,很可能是非不分,逐漸趨向利害主義。因為胳膊總會向內彎,常常父為子隱,子也為父隱,一旦有人受到傷害,全家人也會團結一致,非要討回「公道」不可。而且受利害關系的驅使,當我們看到兒子比較強壯,比較有力氣做事情的時候,就會重視兒子而不重視女兒,女兒反正要嫁出去,這樣很容易重男輕女,搞得家人不像家人。
第三種類型,教養關系。
對於親子關系,感情用事不好,講利害也不好。所以我們提倡,親子關系,應該是一種教養關系。生而不養,很不對;養而不教,更糟糕。一方面,父母就是父母,不是子女的朋友。父母可以站在父母的立場來做子女的朋友,子女卻不應該因此而把父母當做朋友,以致心目當中沒有父母。另一方面,教養關系非講是非不可,而且一定要重視品德,一定要教會子女基本的為人處世的道理。說得更清楚一點,教養關系也就是用中國人的精神來調整西方式的方法,這應該是現代家庭所需要的親子關系。

⑤ 曾仕強:父母究竟應該怎樣養成子女良好的生活態

要灌輸子女不正確的生活態度和習慣,恐怕比養成正確的生活態度和習慣,更加容易得多呢!

—— 引言

⑥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你怎麼看

曾仕強( 1934年8月28日—2018年11月11日),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 。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國立台灣師范大學教育學學士。

曾任台灣智慧大學校長,台灣交通大學教授,台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著有《胡雪岩的啟示》、《易經的奧秘》、《家庭教育》、《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等。2010年11月15日,"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曾仕強以78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5名。

我們常說一句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並不是說父母永遠是對的,而是父母也是人,凡人皆有錯誤,父母也不例外。但是身為子女,沒有資格議論父母,更不應該頂撞或教訓父母。這才是正確的理解。

現代的子女,普遍認為有機會受教育與父母無關,完全是自己奮斗的結果。於是受了教育就開始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將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的教導態度,反過來施與父母。經常把父母當做糾正的對象:這樣不對,那樣會惹人笑話。這樣的子女是不孝至極。

時代背景不同,人的立場、認知、看法就不一樣。【父母的話有道理,子女當然要聽從,因為沒有父母會存心害自己的子女:父母的話不合理,也不可以講一大堆 道理駁斥他們,因為你沒有資格這樣做。】如果父母因為子女而被迫改變,完全沒有尊嚴,就是不孝。人活著是需要尊嚴的,否則是沒有意義沒有價值的。

老實講,【從我們與親人結緣的那一刻起,相處的時間永遠在不斷減少,】這句話值得大家深思。子女長大以後盡孝都來不及,怎麼能讓父母感到很慚愧、感到很不如你、感到不長進呢?

我拿的學位比我爸爸高,我會笑我爸爸嗎?當然不會。我拿到博士學位的時候,爸爸很高興,他說了一句從來沒有說過的話:「你真有辦法,這么困難的事情都能突破。」我說:「爸爸,不是這樣,如果沒有全家人支持的話,我想都不要想。」如果我跟我爸爸說「我拿了博士學位,你有嗎,」那我算什麼兒子呢?我一直從心裏面認為,如果生在我爸爸的那個時代,我一定不如他,因為我沒有他那麼堅強的毅力,所以我一輩子都不會講「我比我爸爸成就高」這種話,這才是懂得什麼叫做「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後來我的兒子拿到博士學位的時候,他只是打電話告訴我說論文通過了,其他的什麼也沒有講。因為弟弟還沒有拿到,他不能傷弟弟的心。【中國人始終都很謙虛,不敢把內心的話完全說出來,就是因為要顧慮每一個人的感受,這根完全欺騙沒有關系。】中國人講求的是周全,講求的是圓滿,講求的是面面俱到,而不是只要高興愛怎樣就怎樣。

還有很多人把子女與父母的隔閡,歸罪於代溝,好像兩代人之間有一條橫溝,彼此很不容易溝通。其實【兩代之間會不會有代溝,完全取決於個人腦海里有沒有代溝的觀念。】我爸爸比我大20歲,我60歲時,我爸爸已經80歲了,但一直以來我習慣了任何事情,都要打電話問問我爸爸的意見。很多人都笑我:「你60歲了,還在問你爸爸?你爸爸80歲了,他很少跟外面接觸,你問他有什麼用?」我說:「沒有關系,這表示我做子女的對父母的一種尊重。」

我爸爸告訴我的話,我不一定聽。但是我不請教他,他就會有失落感,認為兒子長大了,什麼都行了,心目當中沒有爸爸的存在了。把老人家當廢物是最殘忍的事情,老人會覺得自己已經不值得活下去了,沒有存在的價值了。所以只要我有時間,就回家跟我父親坐在一起問他很多事情。

家人的樂趣在於溝通良好,只有彼此傾訴,才是真正的親情,才能使家庭中充滿溫暖的感覺。代溝只是一種警示,未必就是事實。把代溝看成可能的障礙,設法加以排除才是正確的態度,而不是當作借口來掩飾自己的失責。人要把握好自己的觀念,而不是讓別人的觀念來控制你自己。

現在很多子女都忙於自己的事業,與父母天各一方。雖說功名事業很重要,但我們也要做到承上啟下。當父母年紀大了,開始生病了,應該把自己的事業暫時放一放,拿出更多的時間照顧父母才是。因為可能功成名就的時候,父母就不在了,再想回來服侍父母已經來不及了。天大的事情,交給別人去做,先把父母陪好,這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父母走了以後再出去工作,也來得及,為什麼非要為了事業而置父母於不顧呢?

現代的子女,說起來只有一個毛病,那就是心中沒有父母的存在。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父母,以自我為中心,一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派頭,實在很糟糕。父母心心念念教養子女,他們努力工作,他們看人臉色,他們忍辱負重,都是為了子女。但父母從來不強求子女要做什麼,只在乎子女心中有沒有自己。

所以,子女長大了,對於父母的年齡,應該時刻放在心上。隨著父母年齡的增加,要加倍關注父母的健康。一方面多多了解老年人的保健知識,從旁調節父母的飲食和勞逸,或者實時對父母提出勸告,使父母保持愉快健康的身心。同時父母生病時,子女更應該用心照顧,盡量使父母寬心,以期早日康復。千萬記住,【無論何時何地,只有心中有父母,他們就在我們身邊。

⑦ 《曾仕強告訴你在中國如何當父母美滿的親子關系》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曾仕強告訴你在中國如何當父母》(曾仕強,劉君政)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xUQ9WoPNEJHQZ-wNdH0k4Q

提取碼:p3j1

書名:曾仕強告訴你在中國如何當父母

作者:曾仕強,劉君政

出版社:鷺江

出版年份:2013-1

頁數:237

內容簡介:

《曾仕強告訴你在中國如何當父母》內容簡介:有教養的孩子受人尊重,也更容易走向成功,而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礎。《曾仕強告訴你在中國如何當父母》立足中國傳統人倫,結合現代家庭問題,告訴你最具智慧的教養子女方法。

作者簡介:

曾仕強,教授,中國式管理之父,當今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與培訓大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

⑧ 曾仕強教授:你記住作為父母的責任了嗎

第一節 怎樣使子女心理正常?(一)
父母在游戲中,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天底下那裡有童心未泯到把自己也當做小孩一樣的父母?偏偏有很多人就是這樣,和小孩玩到忘記了自己,甚至和小孩玩到吵架的地步,真的是忘記了我是誰?父母自己心理不健康,當然也會影響到子女的心理健全。
游戲的目的,在使孩子有機會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而從不同的角色當中培養出各種不同的興趣,父母父母參與子女的游戲,使子女在快樂的氣氛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有關心理正常方面,至少要注意下面五個項目:
第一,不羨慕他人。
父母認為已經買了很多玩具給子女,但是子女看到隔壁的孩子有一架玩具飛機,就吵著也要有一架。孩子常常抱怨「別人都有,我為什麼沒有?」要求「別人有,我也要有」。一般父母遇到這種情況,多半趕快去買一架以滿足子女的需求。但是不應該老是和別人比,為什麼別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這樣比下去,遲早會比出問題,不如早一點讓子女死心,不要羨慕別人,也不要同別人比來比去。可是又有人說,讓孩子覺得樣樣不如別人,是不是會自卑呢?
孩子的心理,是喜歡新的,喜歡自己所沒有的,有的孩子自己的玩具已經很多很多,卻偏偏要玩別的孩子手中的玩具,父母再有錢,也不可能買盡所有的玩具,一般家庭收入有限,更不可能讓子女要什麼玩具就買什麼玩具。
這時候父母可以鼓勵子女和別的孩子交換玩具,以沖淡子女的羨慕心理,增強他的分享心理。有東西和別人分享,當然不必羨慕別人。

⑨ 曾仕強給中國父母的教子忠告500字讀後感

人格比知識更重要來。深以為然。

「疼愛自孩子必須遵循愛孩子的一定法則,即使在他游戲玩耍的時候,也一定要培養他心底忠厚、待人誠懇的品德,不能讓他為人刻薄、行為暴躁。
門戶太深,身為袛懼。
夫婦關系是一種交互關系,父子關系是一種因果關系,兄弟關系是一種並列關系。
百億財產,往往要辛苦終生才賺得到,甚至幾代人的勤儉努力才累積起來,如果子女沒有好好教養,一下子就會把百億財產敗光。
慎選結婚對象,是教養子女的基礎。
一樣米可以養出百樣人。
教養子女,一方面要有本能的愛,另一方面要有理智的情。
獨立中有依賴,才能夠與他人合作;依賴中有獨立,才不致迷失自我。
把家營造成一個書香家庭。
一個人的自尊心奠基在出生之後8至18個月之間。
愈早讓子女明白「自作自受」的道理,愈容易養成子女自主、自律的習慣。
勤勞是一種習慣,懶惰也是一種習慣。只要習慣成自然,就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每個人都有一個弱點,有什麼好抱怨呢?如果抱怨讓老天知道了,他可能說,既然你不滿意這一種弱點,我把它換成另一種好了。那不是會更倒霉嗎? (哈哈)
子女為父母所生,卻並非父母所有。
歌德:沒有和淚吞下麵包,就無法了解人生的意義。」

閱讀全文

與曾仕強講如何看待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比較凶 瀏覽:107
孝敬與報恩 瀏覽:115
80歲生日壽筵主持詞 瀏覽:32
關於重陽節的通訊報道 瀏覽:863
警察不交養老金 瀏覽:680
重慶長壽輕工業園區在哪裡 瀏覽:946
男士體檢醫院哪個好 瀏覽:563
入黨父母的工作情況有哪些 瀏覽:890
哪些國家也叫對方父母爸媽 瀏覽:185
天長養老金什麼到位 瀏覽:889
重陽節小孩子感悟詞語 瀏覽:111
老人家腦出血之後吐血 瀏覽:73
父母是你什麼親人 瀏覽:551
養生館里喝什麼茶 瀏覽:850
公司沒有交養老保險怎麼維權 瀏覽:434
不想養老了該怎麼辦 瀏覽:688
老人家椎體後移 瀏覽:677
廣州社保養老金月交多少 瀏覽:269
買賣二手房房主年齡大於70歲 瀏覽:242
結婚後怎麼對待女方父母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