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年之後如何面對父母的溺愛
我家不是這樣的,我爸媽都忙於工作,除了學習其他很少管我的。父母希望你以後有個好的未來這個是可以理解的,我們首先理解父母,你可以找個合適的時間先好好的和父母聊一聊,在聊的同時也要把自己的想法和父母說,我覺得父母一般都會理解孩子的。我覺得你也應該改變自己的想法,不能因為就是"為你好"這三個字就束縛自己,你是個成年人了,你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一直這樣的話你會覺得生活很累、沒有意思,你對生活也會變得消極。你喜歡畫畫,這個並不一定要成為你的主業,你可以把它當成副業,閑余時間拿起畫筆不也挺好。你不喜歡你的專業可是你已經走上這條路了而且你都快畢業了,你還在糾結這個問題,你還是現在好好想想解決你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好好想想你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我學的專業也是我母親幫我選的,我同樣也不喜歡,我也快畢業了,但是我沒有像你一樣,你說這世界上讓你如願的事情有多少呢,還是學會把自己的心放寬。我也蠻羨慕你會畫畫,我小時候也學過幾天但是後面也放棄了,所以我覺得你還是得堅持你自己的愛好,不能因為父母覺得不能賺錢就放棄了。你母親沒有誇過你,你自己覺得沒有自信……其實,有些父母的愛是無言的,我的父親從小對我嚴厲,我從來沒有被他誇過,小時候經常被打,但是這些年來我漸漸明白他也是愛我的,在我生病的時候帶我去打針,打完針帶我去吃我愛吃的東西,冬天腳抽筋,幫我按摩腳,發消息告訴他我沒生活費了,他很快就打給我……有很多,除了少數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我父母知道我脾氣倔,認定的事情改變不了,所以他們不會逼我去做我不想做的事情,而你呢是一直順著父母,沒有讓父母明白你已經長大了,可以為自己的事情做決定了,所以最主要的還是和父母溝通,讓父母也了解你的想法,也讓他們知道你其實已經長大了,可以為自己的事情做主了。還有為了面子騙人是不對的,我讀的大學也不好,但是我覺得能上大學挺好的。
⑵ 母親對弟弟心疼又溺愛,作為女兒很難過,該怎麼與母親溝通
母親對弟弟心疼又溺愛,作為女兒很難過,與母親溝通我覺得應該按照以下的這些方式。首先,告訴他溺愛一個孩子會導致他驕縱,並且以自我為中心。其次,溺愛會讓弟弟沒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另外,這種溺愛會讓一個人沒有抗挫能力。
另外,這種溺愛會讓一個人沒有抗挫能力。因為總是被保護,所以比較懦弱,遇到問題全部都是家長幫助解決的,根本沒有承擔挫折和困難的心理素質,生活稍微有一些不順利就會覺得很痛苦,沒有生活下去的勇氣,這樣的孩子將來很可能會因為一些小挫折而傷害自己。
此外,告訴自己的母親,他的這種做法會讓自己覺得被忽視了。你也是他的孩子,如果他只是心疼弟弟,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弟弟身上,其實你的內心是很難過的,把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表達出來,他才會知道。
以上就是我認為你應該和母親溝通的一些內容。
⑶ 假如父母輩特別溺愛自己的孩子,應該如何與他們溝通
要正確對待這個問題,父母輩對孫兒溺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愛,首先不能把老人的一片好心看作是一片驢肝肺,不能說成老人無能無策,更不能看作嬌慣有意危害自己的孩子,如這樣偏見的認識,就容易跟老人挑起矛盾,甚至還會跟老人吵吵鬧鬧,搞得一家人烏煙瘴氣,導制老人灰心喪氣,不但老人不願帶孫子的冷心產生,而且這種噪鬧的不良形象還會傳染給孩子,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現在在中國,這種傳統的家庭還有很多。只是處理起來還是有點難度的,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是很重要的事情。父母輩很疼愛孩子,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你們要很清楚的知道,小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知道不能太寵愛孩子,對於一些一定不能做的事情我們要制止他們,讓他們知道自己這樣子是錯的。我們要跟自己的父母說,有一些時候不能對孩子太溺愛,不能慣著他們。
⑷ 家裡爺爺奶奶十分溺愛孩子,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前幾天跟我同事一起聊天,聊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她便像剎不住的水龍頭一樣猛地向我抱怨:她和她老公平時都很忙,於是他們的孩子便委託給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也十分樂於照看。然而時間一長,她便發現了事情的嚴重性。
原來是因為爺爺奶奶過分溺愛孩子,養得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都不會做就算了,還十分任性。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她決心好好教育孩子,但更讓她頭疼的是,每當她要好好教育孩子時,爺爺奶奶便出來阻攔,對我們大聲呵斥,事情也就只能一次次不了了之。
一、 爺爺奶奶溺愛孩子的表現方式:隔輩教育容易出現的問題便是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將疼愛變成了溺愛而不自知。溺愛孩子的表現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過度保護
過度保護來源於祖輩們對這個社會的過激反應。他們的經驗或者從周邊、電視里接受到的社會不良信息告訴他們這個社會存在危險性,這樣的危險性會帶給他們不安感。當他們預設危險性事件發生在自己的孫子孫女身上時會讓他們產生恐懼與慌張。為了不讓孩子受到傷害,於是他們經常剝奪孩子接觸真實世界的機會和體驗,甚至限制孩子的出入自由。
法國健康雜志《TOPSANTE》有過這樣的報道,國外的兒童專家對這個話題進行了長達8年的跟蹤調查,研究結果認為,父母過分保護孩子會引發孩子行為問題和情緒問題,會讓孩子缺乏面對挑戰的勇氣、多疑與不自信。
其次應向他們說明情況。有些長輩是溺愛孩子而不自知,而且身處其中,不知道會造成那麼大的後果,因此父母們應耐心地向他們說明情況,可以舉孩子生活中的小例子向他們說明這樣做的後果,也可以列舉一些社會上較為嚴重的事件讓他們知道溺愛孩子的嚴重性。當然祖輩們的思維長時間固化,想要一時改變會有些困難,因此要多些耐心與恆心。
最後可以雙方探討教育方式並確定規則,以後在教育孩子時盡量按規則來。
3.祖輩要加強學習,吸取新知識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更新換代迅速,祖輩們的觀點難免落伍,過往的經驗也已經不適用了。爺爺奶奶容易溺愛孩子也正是因為他們接觸新的教育理念的機會少,因此孩子的父母可以多帶老人去學習,參加一些教育講座,適當藉助權威支持,多去體驗多去接觸,以此開拓祖輩們的視野,增長新的知識。
養育孩子就像養花,花朵需要水分的滋潤,但是過度澆水也會讓花朵死亡。養育孩子也一樣,少不了愛的滋養,但是過多的愛也會讓孩子"窒息"。爺爺奶奶的溺愛確實可以給孩子帶來充足的幸福感,但這幸福只是一時的,而傷害卻可能是一世的。不要讓溺愛成為孩子成長的絆腳石,不管是祖輩還是父母,都應該加以重視。
⑸ 幼兒園如何面對溺愛型家長
有些家長,對孩子不是嚴格要求,而是一味溺愛, 那麼,只會害了孩子。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 「父母對子女的愛如果不夠,子女會感到痛苦,但過 的溺愛,雖然也是一種偉大的情感,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溺愛型教育的表現為:家長無原則地嬌慣子女,對他們百依百順.有求必應,盡量滿足其物質上的各種需要。至於對子女的錯誤行為,則採取姑息遷就,甚至包庇、袒護,而不注重說服教育。在日常生活上,不注意培養子女的勞動習慣,一切事情都替子女安排好,讓他們坐享其成,只會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溺愛型教育的表現為:家長無原則地嬌慣子女,對他們百依百順.有求必應,盡量滿足其物質上的各種需要。至於對子女的錯誤行為,則採取姑息遷就,甚至包庇、袒護,而不注重說服教育。在日常生活上,不注意培養子女的勞動習慣,一切事情都替子女安排好,讓他們坐享其成,只會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溺愛教育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它只會造成兒童心理發展上的扭曲,形成許多不良個性品質和不健康思想,如自私自利、稱王稱霸、任性貪婪、冷漠粗暴,同時又缺乏獨立生活、適應社會的能力。
一些好端端的青少年,最終墮落為違法犯罪分子, 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父母溺愛的結果。據某工讀學校對297名在校學生的家庭教育調查,其中因家庭溺愛而導致失足的.竟達一半以上。
溺愛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這樣的事例多得不勝枚舉。
楊某某長得天真可愛,從小被父母視為心肝寶貝,特別是他的父親,更對他寵愛無比。平時父親一下班. 立刻帶著寶貝兒子去逛商店。只要兒子的手指什麼東西,父親二話不說就買下它.從沒讓兒子失望過。楊某某學會了花錢,一要錢,父親就給,壓根兒不問買什麼。上小學四年級時.楊某某就學會了吸煙.對此,父親不但不制止,反而親自給兒子買煙。當父親的怕兒子在外面受欺負,這樣教育兒子:.打人要狠,不然你自己受欺負。天長日久,小小的孩子在社會上胡作非為,稱王稱霸。為了滿足從小養成的任意揮霍的惡習,楊某某學會了偷盜,終於成了一名少年犯。
這個事例充分說明溺愛的嚴重性。在這里我們呼籲所有父母:教育孩子不能溺愛!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對孩子不溺愛呢?
第一,父母要充分認識對孩子溺愛的嚴重後果,這樣才能避免溺愛。上面楊某某的父母就是事前沒有認識到溺愛的嚴重後果,所以楊某某才會犯罪的。
第二,對孩子事事處處應該講原則.凡是孩子違反國家法律、做人道德、學校守則的事,都不能姑息縱容,而應堅持原則加以制止及教育。
哪怕是一件小事,為了這件小事侵害他人利益,那就應該制止而不能遷就。如果父母能事事處處都堅持 原則,那就能從根本制止了溺愛的產生。
⑹ 你怎麼看待溺愛孩子的父母
這些父母都沒有理智的對待自己的孩子,並且也沒有想過自己孩子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說我覺得那些溺愛孩子的父母都是有一些欠缺考慮的,因為我們一定要為了自己的孩子的未來著想,這樣才是比較正確的。
⑺ 對於溺愛型的家長如何交流
1. 對於有素質、通情達理的家長,盡可能將學生的表現如實向家長反映,主動請他們提出教育的措施,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充分肯定和採納他們的合理化建議,並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學生家長一起,同心協力,共同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
2. 對於溺愛型的家長,交談時,更應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的良好表現予以真摯的贊賞和表揚,然後再適時指出學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使對方在心理上能接納你的意見。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指出溺愛對孩子成長的危害,耐心熱情地幫助和說服家長採取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子女,啟發家長實事求是地反映學生的情況,千萬不要袒護自己的子女,因溺愛而隱瞞子女的過失。
⑻ 父母太過於溺愛自己,受不了這樣的生活,該如何是好
現在父母對於自己家孩子溺愛的程度真的是只有我們不敢想,沒有他們做不到的。很多旁觀者可能會覺得家長在溺愛自己孩子的過程之中孩子是非常享受的。然而實際情況往往並不是如此,生活中很多孩子在承受家長溺愛的時候都是有著很大壓力的,或者換句話說他們根本就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當出現這樣情況的時候,可以要試著和家長及時溝通並且學會拒絕。
2.對於父母溺愛自己的一些行為,要學會拒絕
這一點是基於上述所說要和父母溝通的延伸。當孩子和自己的父母溝通之後,表達了自己不希望父母再這樣繼續溺愛自己的觀點之後還一定要在生活中的一些行為上做出自己的表示。因為父母對於孩子的溺愛往往不是在短時間內所形成的,他們已經成為了習慣。所以當你發現父母在生活中繼續存在一些溺愛你的行為之後你就要及時的向他們說不,明確的表達出自己的反抗態度,這樣父母的觀點就會自然而然的發生改變了。當然像這種拒絕的行為還一定要注意尺度,不要發展到和父母爭吵的程度,畢竟父母對於我們所有的溺愛都是處在關心這個大基礎上的,我們千萬不能夠傷了父母的心。
⑼ 遇到溺愛孩子的家長,老師該怎麼辦
如果遇到溺愛孩子的家長,老師就不應該參參的管孩子,這樣你會遭來家長對你的不滿。更不應該對孩子管得太嚴。如果管的太嚴的話,家長也會不願意的,並且更不要打孩子。如果你打了孩子,家長會訛你的。
⑽ 您對家長過分溺愛孩子的現象有什麼看法
對於家長過分溺愛孩子,我個人表示擔憂。因為孩子會長大,需要獨立,家長無法陪伴孩子一生,過分溺愛孩子,孩子的獨立性差,過分依賴父母,如果離開父母就會缺乏獨立性,無責任感,不自信,自卑,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成為問題最多的孩子。
我國至從提倡計劃生育以後,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就有相當一部分父母開始過分呵斥家裡唯一的孩子,至少兩代成年人呵斥著一個寶貝。生怕有一點散失,從孩子學步開始家裡安裝防撞角,地上鋪上軟地板,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孰不知,從小沒受過傷的孩子,沒有一點坎坷經歷的寶寶,怎麼走出家門,外面的世界哪有那麼平坦啊。走進學校,所有的孩子都是寶貝,哪裡還有那種像家人一樣的呵護呢。
中國的家長不僅每天要接送孩子,我還經常看到七八十歲的老爺爺老奶奶還要為十多歲的大孫子背書包,這樣的情景,著實另人擔憂,十多歲的孩子,應該是身體最棒,最結實的時候,連書包都不能背嗎?這樣的孩子將來怎麼走出去,難道工作以後還得先找個拎包的?孩子從小所有的事情都有大人包辦,孩子對家庭失去責任,沒有責任感,當老人老了的時候,怎麼能擔當起養家,孝敬老人的重任呢。
經常在新聞里報道一切大學生,住在宿里受不了同學的生活習慣,不會和同學友好相處有的甚至產生心理障礙,無法解脫。這些都是大人的錯,大人的過分溺愛真正害了孩子。當家長的在照顧孩子時一定要把握尺度,既不能打罵,又不能過分溺愛,教育本來就是一門科學,如果不懂得教育,家長應該多找一些教育方面的書籍來學習,多聽聽專家的建議,生孩子容易,教育孩子難啊。
被過度寵溺的孩子,由於長期被父母的溺愛所包圍,根本不知道為人著想,不會將心比心,不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又自利。也許有人會說,這個社會就應該自私一點,這樣才不會吃虧,實在是大錯特錯,自私也許能謀一時之利,但自私之人的事業必定遲早會失敗,感情生活也一樣,所以孩子可以學習不夠好,或者不夠聰明,但絕對不能過於自私自利,否則將來後果難以設想。
孩子被寵溺直接的後果就是驕橫,由於父母一切讓步,也滿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無理要求,其骨子裡就養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聽他的,敢於騎在父母頭上說話做事,不懂得讓步,不懂得寬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驕橫目中無人,行為乖張專橫。
由於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行事專橫無紀律,目中無人,自然無法與人和諧相處,與他人的交流也變得障礙,人際關系是一種互動和互利的交流,而被過度寵溺的孩子總以為自已是皇帝老大,不肯委屈自已,不肯為人著想,總站在不平等的角度來行事,自然沒人願意和他交往,其人際關系必然一塌糊塗,必然成了孤家寡人,學習就業以及愛情婚姻可能都變得困難。
當家長的對孩子的愛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愛孩子,不要害了孩子,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獨立的精神,開朗豁達,善良、禮讓,讓孩子更適應社會,真正成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