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低頭族」父母是如何坑娃的
受訪專家|雷靂(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越來越多的父母成為低頭族――看的是手機,而不是孩子。這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傷害。
01
妨礙安全感的建立
父母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兩個方面不可或缺:一是要有敏感性,再一個是要有反應性。
敏感性是指孩子,尤其當其還是嬰兒時,因為不能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需要父母敏銳地覺察、辨析清楚他在傳達什麼,是餓了,還是病了,還是不舒服,還是有其他心理需求等,這就是所謂的敏感性;
反應性就是及時地幫孩子解決需求,滿足需求。這是孩子安全感建立和良好親子關系形成的重要部分。
但是,在網路的背景下,父母如果過多地沉溺於使用互聯網,就會造成不夠敏感,或者說雖然敏感但是反應延遲了,甚至沒有反應性,那麼可想而知,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也會受到影響,甚至還是一種新的虐待兒童的方式。
02
增加意外傷害的風險
當父母低頭看的是手機而不是看孩子的時候,孩子很有可能出現危險,因為父母的照看疏忽,而觸摸了一些對兒童來講有危險性的物品,或者出現跌落等意外傷害,甚至有時候孩子是故意做出這些危險行為,因為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
03
導致行為問題的增加
如果孩子感到父母不注意自己,不關注自己,可能情緒上也會受影響,會故意做一些吸引父母注意的行為,引發更多的行為問題,破壞性強,或者是情緒激烈,目的就是引起父母的注意。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父母還一直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行為有可能就會變成一種習慣,以後改起來很難。這些行為還會演變為習得性無助,成為孩子心理中消極的部分。
04
損害人際交往的能力
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不是一下子就有的,是在家庭中慢慢形成的,比如媽媽跟孩子講「媽媽語」,是因為能密切地關注到孩子語言發展到了什麼程度,對應某個程度講相應的語言,讓孩子的理解能力有好的發展;
跟孩子一起讀故事書,既是語言上和閱讀能力的訓練,也是互動能力的練習;
還有就是對於孩子來說重要的親子游戲,不論是功能性的、跟運動有關的游戲,還是建構性和假裝游戲,都包含了重要的人際關系學習在其中。
但是如果父母不再跟孩子去做這些事,自己看手機,把孩子交給電視或平板電腦的話,孩子的溝通能力是不會逐步提升的,那麼當他有一天進入社會的時候,在交往上就會比較吃力。
05
增加孩子上癮的可能性
父母低頭的樣子會讓孩子從好奇到模仿,如果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總不成功,就會開始關注吸引了父母的東西――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也開始玩,而且難以管制。
06
降低親子交流的質量
低頭族父母很難真正「聽清楚」孩子在說什麼。這里指的不僅是孩子語言中的要求,還包括孩子的情緒和情緒背後真正的心理需求。
因為在人際活動中,非言語的信息是更重要的部分。如果父母注意力不在孩子身上,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僅僅停留在語言上的話,可能更多的東西就被忽略掉了,親子交流的質量會有問題。
07
給婚姻關系帶來一定的影響
在同一個空間的夫妻倆人都各自低頭,導致溝通與交流減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從網路上接觸到的其他人的機會和人數都是海量的,出軌的概率也變得更高。
過去講七年之癢,現在好像發現不用那麼長時間了,兩年半就會開始癢。但是婚姻關系的破裂,最「坑」的還是娃。
文章來源:《父母必讀》雜志2018年1期
插圖:然媽西西
2. 父母為什麼總是騙人
為什麼砸你手機?是你因為手機而不專心讀書還是誤了自己的前程。父母雖然會有極端的做法,但相信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不要總看錶面,如果有時間就分析一下其中的根源。或許你會在其中領悟到什麼。
另外,買手機也是需要錢的,沒有錢是不會變出一個手機來的。多體諒一下父母的苦衷,如果你想盡早的獨擋一面,那你就應該學會與父母換位置考慮問題,或許你會發現自己成熟了。
無論結果怎樣,祝福你!
3. 安全感為什麼說是人生底色如何才能不做「坑娃父母」
心理學家約翰·華生是行為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曾在他的著作《嬰兒和兒童的心理學關懷》一書中提出哭聲免疫法,也就是很多父母信奉的“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法則。
這一育兒方法至今仍被很多寶爸寶媽作為育兒寶典、育兒聖經採納,較多地運用於育兒的過程當中。
然而,這些家長不知道的是,華生的三個孩子卻相繼因為安全感缺乏出現問題:
大兒子曾多次試圖自殺,並在三十多歲身亡;
二女兒變得易怒、暴躁、酗酒,也曾多次嘗試自殺未遂;
小兒子成為了流浪漢,一生居於痛苦與貧困之中。
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華生家族的第三代,直到徹底喊停了“哭聲免疫法”,才停止下來。
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便是要根據自己的孩子的個性特質,因材施教,可以適當參考他人的育兒經驗,但不能全盤照收,結合育兒實踐才是正道;
同時父母們還應當明白育兒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是需要循序漸進、慢慢培育的,在育兒過程中,給予孩子充分的愛與呵護,讓安全感成為孩子的雙翼,助力他們以堅強堅毅的姿態飛向更高更遠的天空。
寶媽們能,你有正確引導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4. 如果你的父母,想盡腦汁去騙你坑你,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已經長大成人了,就要學會照顧好自己,讓自己做一個有良心有道德的人,如果父母不改變,平時不要過度關注他們,因為幾十年生存讓他們已經是成為了習慣,成為了做事只考慮自己的人,如果你計較太多受傷害的只能是你自己,你父母是不會「良心發現」的。
5. 花4萬上輔導班成績不升反降,家長:退錢,培訓機構都是如何坑家長們的
所以說對於這些不正規的培訓班來說也是非常的不負責任,所以父母在花這樣錢的時候一定要去選擇更好的品牌,千萬不能去找那種不負責任的老師,而且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也是非常的多 的。
6. 遇到垃圾父母了,怎麼辦
用我父母的話來說:一個生了你,一個養了你,他們樂意怎麼對你就怎麼對你,必須給我受著。等他們老了貼身養老是你還得必須做。(差不多就這意思了)
還有一個我媽單獨的意思,錯的全是我的,對的全是她教的。說我生出來怎麼就這么多毛病,天天人家的孩子好。(我只想說,你要信孟婆。那孟婆還沒死,她是鬼。湯也賣不完,人家會做)
我那時候見到他們就難受,無名火蹭蹭冒。待在他們身邊也做不成事,天天說我不行,各種言語打擊。後來徹底翻臉,一個人在外面養病,無論身體還是心理的病。現在我爹好了不少,我媽沒多少改變,至於我呢、、、用泥巴蓋的樓房,很多層都起來了,再想改變點什麼,不能拆的話沒那麼容易。外面偽裝了水泥,壓力真的來了也會露餡
其實也都沒錯,父母必須生孩子。子女反抗也是自我保護意識。也都是痛苦的,只不過一個時間短,一個時間長,一個沒得選,一個可以忍下自己的痛去成全另一個
四次瀕死經歷,三次身體創傷。時間可以無法讓我忘記了,只需要自己開心就好。來氣時候想想為什麼、要怎麼做、未來會怎樣,多少有點幫助,不行的話就分開住吧。跟家人坦白,不行就送養老院
7. 有個坑比父母怎麼辦
同樣有個坑得不得了的父母,感覺人生非常悲劇,總有親人扯你後腿。沒有辦法,只能盡量什麼事情都靠自己,多多深呼吸保持好心情。
8. 說說你的父母都是怎麼坑你的
小時候家裡窮,沒見過什麼世面,有一年親戚送了兩罐咖啡,家裡人每晚都當補品給我喝一杯,後來長大了,好不容易才找了份上夜班的工作。
9. 孩子能坑家長,那有沒有奇葩家長去坑孩子的
在這個號稱“戰斗民族”的國家,很多小孩幾個月大的時候,媽媽就會抱著孩子在冰天雪地里來一場冷水浴;再大一點,就會被爸爸喂伏特加,掄起孩子的腳就瘋狂轉圈......
要知道,俄羅斯的冬天,零下二十幾度的天氣都是司空見慣,最冷的地方屬東西伯利亞奧伊米亞康,那裡的一月的平均氣溫為-46.4°C,史上最低溫為-71.2°C!
如果你覺得在俄羅斯想活下來長大成人真的很不容易,可別忘了中國家長在育兒方式上也是一樣的玄乎。從出生開始,我們就開始跟父母玩闖關游戲!
大多數都忙著當英雄,少數人才知道當平凡人的快樂。截圖/《普通人》
只是家長害怕承認自己的平凡罷了,在他們心裡平凡是一個失敗的詞彙,只有成功、聲望、金錢、地位......才是值得追求的目標。
對孩子而言,他們並不怕那些簡單粗暴的操作,或許跟小朋友們一起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地里冰桶挑戰,對於他們來說都感到快樂。
他們更怕的是家長把意志強加於自己身上,更害怕家長企圖通過那些育兒方式讓自己“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更害怕家長都不知道什麼是“教育”。所以這些孩子們,叛逆、倔強、殘酷地成長。
10. 百害而無一利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有哪些父母該如何避坑
在代表大會中有代表提出應該對父母進行培訓,要求父母持證上崗,只有培訓過的父母,合格的父母才能夠有資格教育孩子。這個觀點也是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可,根據網上大家的評論我們可以看出,很多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時候他們都認為自己的父母並不合格,在他們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他們從家庭教育受到了很多的傷害,在內心中也留下了一定的陰影,大部分的孩子都認為父母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經驗,經常會出現一些教育方面的問題,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們應該有所了解,對於一些錯誤的教育方式一定要及時的更正。
有些家長對孩子十分的寵愛,孩子要什麼就給孩子買什麼,這個教育方式也是錯誤的,它不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同時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對世界的事情很多充滿著好奇,家長一定要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不要敷衍,因為在無形之中你會磨滅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