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孩子性格,就能看出父母是什麼樣的人
從孩子的性格,就能看出父母是什麼樣的人。是因為家庭教育的影響,或遺傳因素。
所以說,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一點也不錯。
⑵ 內心強大的孩子,背後都站著什麼樣的父母
其實,每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非常好的父母,對於這樣的一些父母來說,他們非常的喜歡自己的孩子。也會幫助自己的孩子去養成一個非常好的性格,我們可以看到內心強大的孩子,他們自己的父母對他們實施的是一個散養的態度。因為他們的父母覺得這樣的一些方式能夠幫助他們成長的更好,如果內心非常強大的這樣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肯定是在生活當中不會替他們做主的。
他們不害怕自己會產生退縮這樣的一種心情,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自己的父母支撐著他們強大的理念。所以對於這樣的一些內心強大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背後的父母都是非常的開明的,而且這樣的一些父母,我們可以把他們當作朋友。他們會聽我們自己的訴說,而且也不會因為我們自己喜歡某一種東西就強烈的制止我們。
⑶ 在孩子心目中有真正有威望的父母是什麼樣的
真正有威望的父母是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同時也足夠尊重孩子。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父母希望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樹立一定的威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正確指導孩子。但對於孩子來講,孩子並不會認可這種毫無理由的威望。如果父母本身不能嚴格約束自己的話,父母在孩子面前就沒有說服力,更不要提去教育孩子做事了。
一、孩子希望父母能夠嚴格要求自己。
試想一下,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嚴格要求孩子,但在對待自己的時候卻非常寬容,這樣的父母本身就沒有說服力,自然也沒有辦法獲得孩子的認可與尊重。也正因如此,父母需要首先嚴格要求自己,當自己能夠履行相應的責任之後,孩子自然會對父母刮目相看。
總的來說,父母需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充分自省,這樣的父母才能真正建立威望。
⑷ 你見過特別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長什麼樣
大家都說優秀的孩子身上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特別優秀的孩子接收到的教育同樣也非常的優秀,而這種孩子的父母也都非常的優秀。爸爸媽媽對於孩子的影響非常的重要,而且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多半就是在模仿爸爸媽媽的一舉一動。如果說爸爸媽媽在很小的時候沒有給孩子做好相應的引導的話,那麼小孩子很有可能就會出現相應的問題。所以說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做好相應的影響,並且將這種影響保持在正向的范圍之內。
所以有些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變成了一個自己完全不認識的人,而且也覺得這樣的性格方式非常的不好。但是爸爸媽媽卻從來都沒有考慮過是因為自己的錯誤引導才導致自己的孩子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所以說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並且盡可能地成為優秀的父母,至少不要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⑸ 孩子眼裡的父母是什麼樣子
父母都是那種無所不能的,就是讓他們干什麼他都會幫你解決掉,就是那種上天入地什麼都會感覺。
⑹ 在孩子眼中,爸爸媽媽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在研究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大多是從大人的視角去思考孩子們的心理,所以,我們所制定的教育策略大多都帶有成年人的主觀傾向。那麼孩子們眼裡的好爸爸、好媽媽、壞爸爸、壞媽媽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接下來,筆者根據一些孩子對爸爸媽媽的表述,來揭示孩子眼裡的爸爸媽媽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1)爸爸好厲害,什麼事都懂,什麼問題都難不倒爸爸!
2)媽媽很能幹,做的飯特別好吃,我最喜歡吃媽媽做的飯!
3)爸爸是工程師,學問可大了!他能畫好多我看不懂的圖紙!
4)媽媽是醫師,可厲害了,能把好多人的病看好!
5)爸爸力氣好大,能把我舉過頭頂!
6)媽媽真聰明,知道許多故事,並講給我聽!
7)爸爸是最勇敢的人,有什麼事都會沖到前頭!
8)媽媽是最善良的人,從來不和任何人吵架!
孩子的想法也許很簡單,很幼稚,對父母的喜愛與討厭也許只是一瞬間的想法。但是,孩子的內心也有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評判標准。父母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裡,並且會效仿。如果父母用不同的標准或不合理的標准來要求孩子,孩子顯然是可以分辨出來的,並且內心是不願意接受的。因此,面對自己的孩子,父母應該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孩子,用言傳身教來影響孩子。讓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善良的人,正直的人和懂得感恩的人,而不是教給孩子如何攀比,如何霸道,如何看人臉色,如何投機取巧,如何不切實際地幻想,如何損人利己。
⑺ 孩子心中的完美父母應該是什麼樣子
一、我心目中的理想父母,應該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養孩子追求卓越、獨立自主、持之以恆、勤儉節約等個性品德和良好習慣的父母。 古今中外的許多教育家都認為,對孩子發展來說,人格和道德是第一位的,人格發展和道德完善的意義遠遠勝過智力的開發。 良好的個性品德是現代人的基本要求,家庭教育中對子女良好個性的培養應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追求卓越。理想是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標志。一個人行為的背後肯定會有多種因素在推動著他,但毫無疑問,最高境界的肯定是理想。只有培養卓越,不斷向著更高境界去攀登的人,才能達到輝煌的頂點。理想對孩子來說,是最神聖的,讓孩子自覺地追求神聖是最完美的家庭教育。實際上,父母可以什麼都不做,只要讓孩子能夠知道永不停止的追求,那麼他們至少就成功一大半了。 2、獨立自主。獨立是人的天性。父母不能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庸,不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不能根據自己設想的模樣來塑造孩子、約束孩子。父母主要職責在於去發現孩子身上獨特的東西,然後加以培養、壯大並完善。尊重孩子、放手成長、培養獨立自主意識是對每個父母的基本要求。 3、持之以恆。父母應教育孩子認識到把握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堅持。「行百里者半九十」,這說明很多人經過努力的拼搏已經到成功的邊緣了,但就是缺乏最後一點耐心,結果無功而返。有所成就的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區別不僅在於他們付出了更多的勞動,更重要的是他們能憑著堅強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難,從而到達成功的彼岸。 5、良好習慣。葉聖陶曾說,教育歸根到底是培養習慣。好習慣來自於平時的點滴培養。對父母來說,從小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那麼習慣就會成自然,習慣成定式,孩子以後自然而然就會從事某種格式化的行為了。培養孩子的習慣可以從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思維習慣三方面加以塑造。其中,生活習慣是基礎,它對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養成有很大的作用。 二、我心目中的理想父母,應該是永遠保持年輕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還給孩子,讓孩子輕松、自由、愉快成長的父母。 明朝哲學家李贄的「童心說」認為,兒童的天真、率性是最寶貴的。童心沒有偽善,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勾心鬥角,孩子的笑最天真、最自然和最燦爛。孩子的天真是人生不可能再得的財富,是至真至美人性的花朵,也是人類未來的最純、最凈的溫床。充分享受天真樂趣的兒童才能有健全的心性、完善的人格和發達的思維。做父母的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孩子的天真。童心是童年生活最真實的鏡子,天真無邪、純潔無瑕、未受污染的。只有童心,才能敞開胸懷接受;只有童心,才能滿懷興趣探索;只有童心,才能袒露內心世界;只有童心,才能毫無掩飾的外露。育人的關鍵是育心。父母不要把世俗的、庸俗的東西教給孩子,父母教孩子善於偽裝、掩飾、討好,無疑是在扼殺孩子純潔的天性。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自身要保持年輕的心境。父母要像回到自己的童年時代一樣,努力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長,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父母應盡可能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按照自己選擇的路走下去,並適當地加以引導,真正做到\"把童年還給孩子\"。現在的孩子,特別是城裡的孩子,已經沒有什麼童年的歡樂了,舊時的游戲已消失殆盡,因此挖掘傳統游戲,幫助孩子找回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童年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使命。 現在,很多父母在孩子剛出生甚至還沒出生前,就為他們設想了未來,期望他們成為音樂大師、繪畫大師等某方面的專家。過早讓孩子被動的學習,掌握各種技能,其實這並不是一種妥當、合理的做法。許多父母認為,游戲僅僅是游戲,玩耍僅僅是玩耍,游戲和玩耍只是在浪費時間,耗費精力。這種觀點其實是完全錯誤的。父母應該認識到,游戲、玩耍是孩子認知世界、創造世界非常重要的源泉。在游戲中,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展,他們會自覺創造規則、遵循規則、學會做人、信守諾言、體驗社會上的各種角色。因此,游戲是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孩子的王國,孩子很多能力的培養、習慣的養成,都可以從游戲中找到影子。 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生活,父母必須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們的童年。「童言無忌」,孩子率真的天性在生活中往往會給父母帶來很多尷尬,這時候,父母要更多地尊重孩子。孩子幼小的心靈正如稚嫩的幼芽,很容易受到傷害。說錯了一句話,做錯了一件事,受到了批評,以後就再也不敢說、不敢做了,這些都妨礙了他們輕松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做他們想做的事。父母不要害怕孩子出錯,要讓孩子學會在錯誤中成長。如孩子從小寫日記,父母就不應過多地忙於糾正他的錯別字,而忽略了對整個文章意境的培養。孩子的錯別字以後可以慢慢地改,但意境是誰也無法幫他創造的。過多的干涉、批評孩子會讓他無所適從、縮手縮腳,導致最後無所作為。 三、我心目中的理想父母,應該是善於發現孩子天賦,善於挖掘孩子潛能,善於培養孩子特長的父母。 「天下沒有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父母經常埋怨、批評孩子,但他們往往不知道真正應該受埋怨的是他們自己。我常說,我們的教育扼殺了很多的天才,但在\"劊子手\"的隊伍中,真正開始傳接力棒的人恰恰是孩子的父母。許多父母在孩子的啟蒙教育中,就已開始扼殺兒童特有的天賦與潛能。 父母發現並培養孩子的天賦與潛能,最重要的一條是要鼓勵孩子的表現,善於觀察孩子在各種表現中展露出來的風采。父母強迫孩子沿著自己預先設定的方向前進,往往造成「有心栽花花不開」。父母為孩子選擇的領域往往不是孩子的天賦和潛能里最優秀的。 父母發現並培養孩子的天賦與潛能,父母就應該堅定不移地相信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天賦和潛能,他來到這個世界必然有他存在的價值和無限發展的可能性。人生的道路看似很漫長,但真正起決定作用,允許人選擇的緊要關頭一生只有那麼幾次,為人父母若說對自己的孩子負責,最大的盡責就在於當你的孩子面臨困難時,充滿信心地對孩子說聲:「你行!」。這激情澎湃的聲音無疑是推動孩子克服困難繼續前進的強大動力,這往往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跡。 四、我心目中的理想父母,應該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來對待孩子,而不是以長輩的身份來壓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訓孩子的父母。 我們經常埋怨社會上的等級高低、貴賤之分,其實這根源還在於學校和家庭。在學校里,老師和學生之間是不平等的,普遍形成了老師說學生聽的慣例,學生反對老師就是對老師的不尊重。在家庭里,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是不平等的,父母是至高無上的權威,孩子要逆來順受,無條件的服從。如果我們不用平等的眼光對待孩子,那麼他們永遠不可能形成獨立的人格。 在國外,父母非常注重平等的對待孩子,進入孩子的房間前,通常都要敲門,並問「MayIcomein?」而在中國,父母往往會毫無顧忌地闖進孩子的世界,毫無顧忌地把孩子的秘密公諸於世。孩子沒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和選擇的自由。當然,強調平等地對待孩子,並不意味著父母不要給孩子任何幫助、批評和建議。問題的關鍵是父母要以比較民主的方式教給他,給他選擇的機會和解釋的權利,當孩子覺得父母不
⑻ 在你心目中合格的父母是什麼樣子的呢
在我的心目當中,所謂的合格父母就是說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是說完全憑借自己的之前想法來約束孩子,這樣也是不對的,因為孩子跟父母它本身相差的年紀就比較大,而且兩代人之間有著不同的代溝,所以說我們在面臨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去更好地多溝通,多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夠明白孩子內心在想什麼東西,甚至是明白孩子被人的發展方向在哪裡。
孩子本身就是非常優秀的,在父母的眼中我們必須要做到自己能力上的獨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父母放心,才不會去為我們操心事情,所以說父母的做法還有他們的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真正合格的父母就是他們所做的一切,因為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我們。
⑼ 在孩子眼裡,什麼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在孩子眼裡,什麼樣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這個問題我考慮了很久,突然想起了最近看的電影《找到你》,最後的一段話讓我感觸很深,她是這樣說的:」都說母愛是偉大的,但其實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也是只在對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最該被感謝的是孩子,是他們帶父母成長,讓我們體驗到一種毫無戒備的甚至可以獻出生命的愛!」正因如此,讓我們做父母的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
⑽ 聽話孩子的父母一般都是什麼樣的
怎樣培養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看你做什麼樣的父母
我們到底要成為孩子什麼樣的父母?
比如想讓孩子「聽話」,我們的著力點就是做一個「我的話孩子願意聽」的父母。那麼,接下來就是怎樣才能達成「孩子願意聽我們的話」。其實,這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孩子自然就願意聽我們的話:
1)言出必踐
不輕易許諾(如禮物或出遊),許諾了就放在心裡一定兌現,萬一因特殊情況兌現不了,要真誠的道歉,就像對我們的朋友一樣懷有歉意;
規則明確,允許就是允許,不許就是不許,比如和孩子商定逛商場只能買一個玩具,但是孩子決定買什麼。那麼,孩子買完一個還要再買,就要鮮明而堅定的拒絕(不 必生氣,只拒絕就好了)。同時,無論孩子想買的那個玩具性價比多麼低、多麼不適合孩子,我們都不能否決,要讓他來決定(其實,孩子一定能從錯誤的選擇中學 習)。
2)確切地讓感到我們為他著想
這 個要點是孩子「感受到」才算數。很多父母用心良苦為孩子不惜代價,可是孩子卻跟父母不親,這是因為父母給孩子的是「父母想給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而 且父母不知道孩子想要什麼也不願去了解。孩子就想跟媽媽一起玩,媽媽認為花高價報班或者請家教是「愛」,卻不願意花時間陪孩子玩,認為這個不重要,這種情 況孩子就是感受不到,感受不到「愛」又被強給,孩子內心壓抑,就會反叛或者疏離。
教導孩子做或不做一些事,也可以讓 孩子感到是「為他著想」。比如不能玩電器插座,要讓他感到是為他的安全,怎樣感到呢,就是把危險展現給他看;比如「現在好好學習,將來才有出路」,這種話 孩子就是不能感受到的,因為他太小對「將來」沒有概念,所以能做的就是,讓他感受到「成績的成就感」和「學習本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