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和家長溝通時經常遇見的問題
一、一個好的開局是優秀班風形成的前提
1、用情至深的第一封歡迎信
2、傾聽為主的第一次與家長通話
(1)、在您的眼裡,孩子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2)、請您簡單談談孩子的成長過程。
說明:可以概括性的隨意談談,也可以就某些具體事件談談。
(3)、您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4)、談談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您最成功之處是什麼?
(5)、談談您教育孩子所遇到的不易解決的問題或困擾有哪些?
(6)、在您的印象里,您的孩子在學校是個什麼樣的學生?
您對於孩子在學校擔任一定的社會工作有什麼想法?
說明:四中是鼓勵學生擔任一定的社會工作的,一方面體現在日常教育的導向中,另一方面,也體現在對學生的德育評價中。我個人認為,根據孩子自己的實際情況在班級內擔任一定的職務對孩子是有益的。
(7)、在家庭里,孩子是什麼樣的?
和您相處如何?孩子是否關心和理解您?具體表現? 和母親(父親)相處如何?孩子是否關心和理解您?具體表現?
孩子在家裡做哪些事情?請具體說明。
(8)、請說出您的孩子的十個優點或者特點。
說明:請至少包括
一項身體外形方面的優點/特點
一項性格方面的優點/特點
一項人際交往方面的優點/特點
一項學習方面的優點/特點。
( 9 ) 、您是如何看待教育的目的?
您認為對孩子在高中階段的教育該是什麼樣的?
為了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長和發展,結合您的孩子的特點,您認為學
校/班主任應該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
(10)、您覺得一個好教師、一個好班主任是什麼樣的?
(11)、您的孩子是否存在某方面的具體問題(如:在學習方面、個性方面、人際交往方面、上網方面……等)?
Ⅱ 面對家長的不信任和完全無法溝通怎麼辦
家長:「你必須要解釋清楚這個本子上寫的都是什麼,否則不準上學」
我:「我都不知道你們干嗎要翻我的本子,那是我的隱私啊」
家長:「你人都是我們生養的,你的一切都是我們給的,憑什麼我們不能翻你的本子?」
我:「隱私權,我要隱私權,你們不能給我一點嗎?」
家長:「不能,你是我們的小孩,我們不能不管」
我:「要崩潰了啊,你們知不知道要尊重人?我再小,我也是個人,我也需要你們給予我一點點尊重啊」
家長不屑一顧,我禁不住扶額長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咋就這么難呢?誰能想到這種不信任居然還是來自於身邊最信任的父母大人啊」
這一幕相信在多少個家庭中都曾經出現過,父母子女兩方之間隨時隨地都會因為孩子不聽從父母的教導,隨時都在和父母唱反調而斗得像個烏眼雞似的,家庭大戰經常烽煙四起,誰看誰都不順眼,家庭氛圍經常都是低氣壓,壓抑的孩子都想躲開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究其根源,還是雙方之間溝通上出現了問題,各自的訴求都未能讓對方很好理解,因而在提出要求的父母這一方看來,會有非常強烈的挫敗感,甚至於會產生逆反之心。
對,沒錯,父母也會有逆反之心呀,沒想到吧。其實但凡是個人,誰不期望自己的話能夠被人聽進去並且付諸於實踐呢?對父母而言,孩子越達不到要求,他們就會越急躁,就越會採取種種措施試圖來改變局面,期望能以家長兩個人的洪荒之力形成合力來糾正孩子的行為,試圖達到家長心目中好孩子的標准。
所以不要只以為自己才會有不被信任的痛苦,想想父母吧,他們在面對一個看似冥頑不化的小毛孩的時候,那種崩潰情緒你能體會到嗎?兩個大人居然都無法做到讓一個小毛孩言聽計從的地步,崩潰了。他們和你一樣,在面對對方時不知從何下手,不知道怎麼樣讓雙方之間還能夠順暢的溝通下去。你有這個困惑,父母同樣也有這個困惑,大家都不容易呀。
那麼你該如何改變這個局面呢?
家長之所以不信任你,大概率上是因為你自己做了讓家長無法信任的事情,導致了父母對你產生了失望之情,才會對你暴跳如雷,才會對你無法繼續信任下去。而你想重獲家長信任,唯有把根源問題揪出來,把內心想法說出來,讓家長清楚地看到你並沒有故意要為難家長,更不是故意要惹怒家長而自己偷著樂,以此表明你並不是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小孩。
有時候,當家長對子女提出的要求孩子無法第一時間做到時,面對家長的焦躁情緒,孩子也不願意低頭認輸時,此時雙方就這樣對峙下去,對彼此都毫無意義,問題依然存在,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怎麼辦?
如果子女急於想獲取家長的信任,不妨請老師或者家族裡其他德高望重的長輩幫忙說合一下,至少這樣的第三方他們的身份足以讓家長會對他們的話產生信任,家長會從他們口中獲知孩子到底是因為什麼才這樣?
這樣,通過第三方的斡旋,家長子女之間的問題大概率上就能夠迎刃而解,最大程度上化解開彼此的矛盾了。同時血緣關系的存在,也是雙方化干戈為玉帛的基礎,畢竟父母子女都是親人,大家不是敵人,有什麼必要非得那樣劍拔弩張呢?理解彼此就好。
Ⅲ 感覺不愛自己的父母,跟父母完全無法溝通怎麼辦
有時會覺得父母觀點和看法太落後了,和自己的看法相差甚遠甚至完全相反,我們看法和父母產生分歧再正常不過,舉個例子,就拿有些年輕人已做直播為生來說,作為他們這一代的父母多數都是看不慣的,認為應當找個正當的職業,他們不認可直播是正當職業,他們認為的正當職業最起碼也要好公司。這就是年輕一代和父母觀點不一樣的主要原因。之所以和父母無法溝通,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你的溝通技巧問題,掌握了溝通技巧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得了很大的勝算。所以,我想給你說一下如何溝通。
Ⅳ 實際生活中,我們應怎麼化解與父母的沖突
1、理解、體諒父母一片苦心。
2、平等交往,做出正確選擇。
3、調試逆反心理,在情緒沖動時,要努力剋制自己。
4、走進父母,努力化解矛盾,與父母攜手同行。
5、當我們與父母發生矛盾的時候,首先要冷靜下來,心平氣和的與父母商量,商量就是溝通的過程,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
6、要掌握溝通要領,就要做到,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結果要求同存異
7、我們還要掌握交往藝術:贊賞父母,贊賞中增進親情,認真聆聽,聆聽中獲取教益,幫助父母,用行動感動親人,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
Ⅳ 如何更好地與父母溝通
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但很多時候因為代溝和年齡,常常讓我們感覺與父母很難溝通。作為子女該如何與父母溝通呢?與父母溝通都有哪些技巧?
1、要有子女應有的態度,尊重父母
我們跟父母溝通時,首先必須要讓我們感覺到我們對他們的尊重和孝順,這樣話題才好展開。即使談話時他們的意見有錯也不要公開頂撞,而要用溫和、委婉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看法,使他們在得到尊重和心理滿足的同時,平心靜氣地分析並最終愉快地接受自己的意見。
2、多傾聽
父母給的建議或者引導,絕對是為了我們自己好,沒有任何的惡意。可能當時跟咱們的理念不合,或者跟自己的追求不符,而導致讓你不想聽那些建議或者勸告。那你也沒必要當面的跟他們爭吵,稍微陳述一下自己的理念,讓他聽聽你的想法。如果他們不認同,他們會給出理由。我們要將他們的理由記下來,然後好好思考。畢竟那是二十來年經驗的積淀。
3、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都包裝起來
父母比我們多活了幾十年,通常都會因為自己的人生經驗豐富而不願意聽別人的勸告。更何況是比自己小了二三十歲的後輩。想像一下一個小學生跑出來對你說,叔叔/姐姐,我來教你一些人生道理,是不是很想抽他。想要與父母溝通,就先要讓父母願意與你溝通。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想要表達的包裝起來,引誘你的父母來聽。一種比較簡單的做法,就是先把父母誇一頓,例如您的人生經驗豐富,對我幫助很大雲雲;然後在告訴他們,「美中不足的是......」,說出你的真實想法。
4、多理解
在父母的眼裡,我們永遠都是孩子,就跟母親嘮嘮叨叨的囑咐我們多穿衣服多蓋被子一樣,父親會不停的囑咐不吃虧,別上當,處理好人際關系。在他們眼裡,這些事情我們永遠不懂,盡管我們已經懂得。父母養育了我們這么多年,他們是看不得自己這個藝術品收到半點損傷的,所以他們想小心呵護,但他們比較不能天天圍繞在身邊,所以只能通過這種方式。所以,這時候我們要理解他們那份呵護的心。不要嫌他們嘮叨,多肯定他們。說句,老媽老爸你們真好。
5、做子女要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
不要讓父母把你當成一個小孩,需要與父母建立一個平起平坐的地位。誰都不願意跟一個小自己二三十歲的後輩交流。除非你在某方面讓父母折服,讓父母明白你是一個大人,有自己正確和獨立的思考。這需要在平時多下功夫,多與父母聊天,和他們聊他們關心的話題,並且多闡釋自己的觀點;並且在任何可能的機會展示自己靠自己能力取得的成績,讓他們對你感到信任和自豪。
6、多鼓勵父母
子女要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尤其是勸解和鼓勵。這一類老人的特點是缺乏信心,一直感覺自己什麼也做不好,子女在熱情鼓勵老人的同時,要給老人具體分析問題的症結所在,切忌沒有耐心敷衍塞責,因為此類老人多數比較敏感,子女的消極應對會讓他們進一步沮喪憂郁。
Ⅵ 和父親無法溝通怎麼辦
跟自己父親溝通,不需要太多技巧,過分的討好總覺得很虛,尤其對自己的父親,男人都不喜歡拿虛的說話盡量跟他溝通一些共同話題,例如事業方面:直接告訴他你的目標和努力方向,以及現在公司狀況,盡量有什麼說什麼,因為父親是過來人他會幫你出主意,糾正一些彎路這樣你會走的更省心,同時也會跟父親成為很好的「朋友」
兩代人之間有代溝,想問題的思路和為人處事會截然不同。尤其是父親和兒子之間有時更是難溝通。因為兩個不同年代的男人,都有著自已的主見。所以,想和父親溝通,必須先了解自己的父親,理解自己的父親,然後學會愛自己的父親。
多和父親聊聊家庭生活的不容易,去理解父輩生活的艱辛,說話的語氣要謙和,談自己的想法時要平和,讓父親感到你對他的尊重。慢慢的父親會理解你的,讓父親感覺到你對他的愛。這樣父子之間才能有話可說。才能說到一塊去。試著和父親好好溝通吧!這種情感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Ⅶ 跟父母沒法溝通,怎麼辦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與我們每一個人最息息相關的兩個人,但很多時候因為代溝和年齡,常常讓我們感覺與父母很難溝通。自我意識萌芽開始,經青春期,成年,至中年後,與父母的溝通,貫穿多年,也是一個永恆的人生話題。
1、要有子女應有的態度,尊重父母我們跟父母溝通時,首先必須要讓我們感覺到我們對他們的尊重和孝順,這樣話題才好展開。即使談話時他們的意見有錯也不要公開頂撞,而要用溫和、委婉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看法,使他們在得到尊重和心理滿足的同時,平心靜氣地分析並最終愉快地接受自己的意見
2、多傾聽
父母給的建議或者引導,絕對是為了我們自己好,沒有任何的惡意。可能當時跟咱們的理念不合,或者跟自己的追求不符,而導致讓你不想聽那些建議或者勸告。那你也沒必要當面的跟他們爭吵,稍微陳述一下自己的理念,讓他聽聽你的想法。如果他們不認同,他們會給出理由。我們要將他們的理由記下來,然後好好思考。畢竟那是二十來年經驗的積淀。
3、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都包裝起來
父母比我們多活了幾十年,通常都會因為自己的人生經驗豐富而不願意聽別人的勸告。更何況是比自己小了二三十歲的後輩。想像一下一個小學生跑出來對你說,叔叔/姐姐,我來教你一些人生道理,是不是很想抽他。想要與父母溝通,就先要讓父母願意與你溝通。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想要表達的包裝起來,引誘你的父母來聽。一種比較簡單的做法,就是先把父母誇一頓,例如您的人生經驗豐富,對我幫助很大雲雲;然後在告訴他們,「美中不足的是......」,說出你的真實想法。
4、多理解
在父母的眼裡,我們永遠都是孩子,就跟母親嘮嘮叨叨的囑咐我們多穿衣服多蓋被子一樣,父親會不停的囑咐不吃虧,別上當,處理好人際關系。在他們眼裡,這些事情我們永遠不懂,盡管我們已經懂得。父母養育了我們這么多年,他們是看不得自己這個藝術品收到半點損傷的,所以他們想小心呵護,但他們比較不能天天圍繞在身邊,所以只能通過這種方式。所以,這時候我們要理解他們那份呵護的心。不要嫌他們嘮叨,多肯定他們。說句,老媽老爸你們真好。
Ⅷ 和父母越來越無法溝通時,你會怎麼解決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是獨生子女 ,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有吃過苦受過罪,沒有經歷過困難生活的歷練,不知父母生活的艱辛,只想索取,不懂感恩,只想享受,不願付出。兩代人思想觀念差別大,代溝深,三觀不和,老年人嫌棄年輕人,懶惰自私沒有上進心,不懂事,不懂得尊重父母。子女嫌棄父母嘮叨無用,大道理太多。雙方找不到切合點,彼此看著不順眼,共同語言越來越少,成了一個屋檐下的陌生人。
一、父母與子女之間,思想觀念差距太大,隔代人之間有了代溝
不得不承認現在的父輩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成長的環境與年輕人大不一樣。他們兄弟姐妹多,彼此之間親情多,照應多,信奉勤勞致富,勤儉持家的傳統思想,從小感恩孝順父母。而現在的年輕人與上代人的觀念不一樣,他們活在當下,以自我為中心,懂得享受,不顧及面子,不考慮將來,與長輩們對待現實問題的看法差別太大。首先在作息習慣上,晚上不睡,早晨不起,時間觀念上和老人們不一樣。其次飲食習慣上,不吃早餐,不吃家常便飯,點外賣,吃宵夜,暴飲暴食,抽煙喝酒,隨意作賤自己的身體。再就是消費觀念上,花錢大手大腳,穿名牌,開好車,吃的穿的用的從來不虧待自己,因意見不一致,與父母長輩的沖突不斷增加。
二、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造成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隔閡
父母辛苦操勞一輩子,子女上學就業,結婚買房買車,花光了一輩子的積蓄,大都背負著貸款過日子。現在的部分年輕人,不體諒父母的難處,反而認為什麼事都是父母應該做的。父母沒給自己找份好工作,怨父母沒本事。掙不來大錢,埋怨父母太窩囊,年輕人彼此之間愛攀比,喜歡比較,凡事不從自身找原因,把責任推給父母,把自己不幸福的原因,推到父母身上,越是親近的人傷害的越深。
三、現在的網路世界淡化了親情,疏遠了彼此的關系
現在的年輕人,大都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玩游戲忘記了一切,關起門來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手機是自己的精神寄託,干點家務活沒時間,有點空閑就玩手機,蹲在廁所里玩手機,吃飯時玩手機,說多了還煩氣。不願和父母嘮家常,不願談論工作生活上的事,溝通的時間越來越少,雖然離得比較近,確成了近距離的陌生人。
四、父母與子女要多從雙方自身找原因,多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親情關系
青春期的子女,大都有逆反心理,讓父母不省心,是大多數家庭的普遍情況。隨著年齡的增長,參加工作以後的鍛煉及心理的不斷成熟,情況都會有一定的好轉。作為父母,要與時俱進,不能用老思想老眼光,看待教育孩子,要多看到孩子的優點,自己要多努力多學習,樹立自身良好的形象。作為子女,要感恩父母,體諒他們的不易,多借鑒一下,他們的人生工作經驗,親情不是花錢能夠買得到的。
總之,愛孩子不要溺愛孩子,多給他們鍛煉的機會,使他們早日成熟起來。父母不要忙著工作,忙著掙錢,關心教育好子女,需要多付出時間和精力。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父母與子女之間才更容易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