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做一位合格的家長
1.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
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系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系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了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贊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4)教育要三分教,七分等。
「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2.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3.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痴迷於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復雜,抓好了親子關系、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㈡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呢
成為家長之後就會為了孩子的事情操心,以孩子的利益為主,那麼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呢?
一、真正的明白孩子的需求對於孩子而言,他們也希望能夠有屬於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父母幫他們做決定。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會有屬於自己的追求和朋友,我們就應該明白孩子的真正需求,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很多時候,孩子想要的是父母的一份尊重,這樣會讓自己的覺得很幸福,並且覺得是受到了認可。
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需要和孩子打成一片,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父母的愛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我們在孩子成長的路上要學會分享和感恩,用正能量的東西去感染孩子,這樣才會讓孩子更好的接受。對於孩子而言,自己想要的是父母的理解,所以做一名寬容的家長,會讓孩子覺得很幸福。
㈢ 怎麼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怎麼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當孩子嗷嗷落地的那一刻起,作為父母的除了開心和興奮之外,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義務。總想把世界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捨不得孩子受點委屈和痛苦。但是,有時候往往事與願違,那麼,怎樣做才算是合格的父母?
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做父母最基本的是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當你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你就要承擔責任和義務。孩子是上天給你的天使,是你們愛情的結晶,給你們以後的生活帶來歡聲笑語和幸福美滿,是你們愛的延續。
將孩子帶在身邊。
當你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就要給他足夠的愛,他沒有選擇你的權利,但是,你要對得起他對你的選擇,盡量的將孩子帶在身邊,讓孩子能在父母的關心和愛中一天天的成長,而不是只管生不管養,將孩子丟給老人幫忙撫養。
參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參與,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長出第一顆牙,什麼時候開始說第一句話,什麼時候開始走第一步,彷彿孩子長大特別的容易。參與孩子的成長,才能建立更好的親子關系,才能看到孩子的進步。
多陪在孩子身邊。
都說最好的愛是陪伴,不管工作有多忙和生活有多艱辛,都要抽時間陪陪孩子,多陪在孩子身邊,孩子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最依賴的最信任的就是父母,父母的長期缺席後給孩子以後的成長帶來一定的影響。
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和孩子做朋友,了解孩子想的是什麼,看著孩子的成長和進步,給予鼓勵、支持和幫助,做孩子最堅強的後盾,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勝過一切其它的物質。
6
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一起感受人生的美好。做一個合格的父母,不僅是對自己的肯定,也是孩子的幸福。陪伴是最長情的愛。
㈣ 怎麼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呢
怎麼才算是合格,我個人認為,如果自己的孩子沒有教好的話,不僅對孩子對社會都是不負責任的。
引用孫鍵老師在智慧父母課堂上分享的一點,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感很重要。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沒有進行必要的規則教育,那麼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就會越來越難管教。也許很多孩子現在看來還很正常,但等到青春期叛逆期到來的時候,這些問題就會全部暴露出來。
孩子在懂得遵守規矩後,才會明白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心中也會自然而然地形成為人處世的界限。越早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越能使其內化為孩子的行為准則。而不是等孩子長大犯錯之後,再惡言惡語地斥責他是熊孩子。
㈤ 在孩子教育方面該怎樣做一個稱職的家長呢
引言:家長如果想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做一個稱職的家長,就要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不要讓孩子總是很抵觸。父母如果看到孩子比較抵觸,就要詢問孩子的意見,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在教育孩子方面應該怎麼做一個稱職的家長呢?
㈥ 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家長,應該要做到哪些點
「生娃容易,教育最難」,這是家長們聽到的最多的話,確實也具有一定的道理。小孩子從小養成的習慣和家長的教育脫不了干係,同時,這些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不僅會體現在成長道路上,還會體現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如果一個孩子帶有一些不良習慣,那麼很多人都會說是他的父母沒有教育好,不是合格的父母。所以大多數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會花費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去嚴格管制,同時改正他們的壞毛病。
三、 會說話,不多嘴
從小嘴甜的孩子都是受人歡迎的,並不是說嘴甜就代表著會說花言巧語、哄人歡心,而是要識時務,懂得什麼時候該說話,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不能讓孩子養成大人在說話,小孩子總插嘴的習慣,也不能不分時宜便亂說話,這樣的孩子容易受人鄙夷。只有懂事、懂分寸的孩子,在今後的社交場合中才會獲得更多的機遇。
㈦ 怎樣做一名優秀家長
當今社會,有許多的父母都特別在意孩子的成績,每次都拿自己孩子的成績來做攀比,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貼著為「你好」的標簽來增加孩子的學習壓力,在他應該玩耍的年紀,貼上了「考第一」的標題,讓他們不懂得除了學習以外的所有事情,而當一名優秀的家長並不應該以「為你好」的理由把自己未完成的心願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應當讓孩子有獨立的時間 ,在除了學習以外,可以根據他的喜好為他報一些他喜歡的活動,勞逸結合 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如果他學習成績下降時可以適當的給他施加一點壓力,讓他知道一次成績的下降如果不知道是哪個方面出問題那麼在下次考試中還會失利,以此同時 家長應給予鼓勵,不應只是責備他讓他感受到關愛,那麼他會更加努力 ,同時家長也不應溺愛自己的孩子,自家孩子學習累了,所以不讓他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這樣只會害了孩子,並不會幫到他總之,要想當一名優秀家長,就必須在自己的基礎上去了解自己孩子的內心想法,可以根據孩子自身能力計劃他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將自己想法的強加在他的身上
㈧ 在孩子眼裡,怎樣才算一個合格的父母
優秀的父母,有正確的認知導向,在孩子成長中,許多的未知需要父母去引導說教,在孩子心中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教育孩子什麼該做,怎麼去做,什麼不該做。教育孩子怎麼正視挫折與困惑,以什麼樣的思想觀念面對人生中的事非,這樣會使孩子面對挫折時,不驚慌失措,有助於孩子樹立自信與堅強的性格。
㈨ 如何教育子女,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一、信奉老的教育傳統,棍棒底下出孝子
這是一種封建的教育方式,但是現在很多父母還是在思想中堅決的執行。用打罵的方式能夠教育出孝子嗎?其實那隻是把孩子的倔強暫時的給壓制住了,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可能會非常的懵逼,他們根本不懂得自己到底是哪裡做錯了,只是因為害怕父母的打罵而假意的去屈從。
三、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家長太過於遷就他
父母愛孩子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在教育孩子時,切記不能犯這樣的錯誤。那就是過於遷就和包容他。要教給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對的行為我們就要去支持去鼓勵,而錯的行為也要及時的幫他糾正制止過來。如果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做什麼就是什麼,父母過於遷就和包容他,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錯。那孩子的未來也就在你的默默遷就下毀於一旦了。
㈩ 如何做好合格的父母
我相信這個問題能考到很多的父母,特別是我們這些貧困家庭的父母。自己盡管很努力,但是孩子小的時候,你還總是很多東西不能給他帶來幸福感,這也可能是我們做父母的一種感覺,不知道孩子心裡是什麼樣。他要求不高,比方說他要一件小小的玩具。你你買不起,他想要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你的經濟實力不夠也提供不了。今天沒這個,明天沒那個,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打擊,所以你要引導他呀。只有實際行動。帶著他一起去解決問題。去參與思考,參與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