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所謂叛逆的孩子往往是遭遇了較強勢的父母,小時候特別乖順,父母沒來得及適應孩子青春期的快速變化。有的孩子叛逆了沒多久就偃旗息鼓了!因為父母太強大了!有的孩子仍然能量充沛,和父母對抗著,以至於彼此進入「你死我活」的痛苦死纏爛打模式。如果是這樣的「特別強烈」,建議家長尋找專業的經驗豐富的第三方協助你們度過這個非常時期,各自進退,讓孩子順利成長快速退出「叛逆期」吧!其實,越糾纏處理得當,未來親子關系就越親密和諧,所謂「不打不相識」嘛!
② 父母應該怎樣去教育叛逆的孩子
從發展心理學角度出發,孩子的叛逆期是孩子個性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進化的客觀選擇。這是個孩子身心發展,個性獨立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家長不要妖魔化叛逆,全盤否認叛逆,悅納孩子很重要,需要陪伴信任放手,讓孩子獨立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讓他們敲開幸福的大門。
家長不能在孩子面前假裝是通曉萬事的佛祖,我們要低下我們高傲的腦袋,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自家孩子。或許有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給孩子下達命令,而是奉孩子口令行事。
做寶媽寶爸的育兒教練,教你三分鍾搞定小祖宗。請關註:小丸子爸爸教練堂
③ 身為父母的你,是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的
我初高中學生的叛逆期是很多家長所困惑的,大部分的家長都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孩子度過這個叛逆期,你們都知道在叛逆期的時候,家長說一些話,所以情都不會被孩子所理解,而且還會出現好心辦壞事的現象,並且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拒絕與家長進行溝通,今天小編就來跟各位家長說一說如何解決這個現象。
孩子是自己生下來的,再把孩子生下來之後,也應該要學會愛孩子,不是說像生出一個玩具一樣丟在一旁。如果說我們沒有想好該如何對待一個孩子的話,就不要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受罪孩子的叛逆期跟家長是有很大的關系,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其中的一些緣由。
④ 父母該怎樣教育叛逆地孩子
孩子叛逆,家長要先自省 教育孩子的一個原則是,不要只緊盯著孩子的問題,而是要尋找並理解問題背後的原因。
不過,在通過電話采訪張琳的時候,我感覺她明顯違背了這個原則,她為兒子的問題而焦慮,卻沒有去關注問題背後的原因。 我問張琳:「你覺得兒子抽煙喝酒打牌和上網這些行為很糟糕嗎?」 「是很糟糕,我很擔心。」她說。 「你很希望他改掉這些行為?」我問。 「是的,我對他說過,他應該把精力放到學習上去。」她說。但是,她兒子在年級已經名列前茅了,而且成績一貫還非常穩定。這種情況下,她如果對兒子說,希望你放棄那些行為,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上去,顯然不會有說服力。 我繼續問她,是否想過,她兒子已進入青春期了,而青春期的孩子會和以前有一個非常大的改變的。她回答說,她知道兒子進入青春期了,但不明白我說的改變是什麼。 「叛逆!」我用很堅決的語氣對她說。 接下來,我向她解釋,叛逆是青春期最大的特點。不過,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叛逆,並非是一定要和父母對著干,而是為了嘗試自己的力量,試著自己為自己的事情做主。他們不願意繼續做「乖孩子」,如果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仍然頻頻向孩子發號施令,期望孩子按照他們設計的「正確路線」發展,那麼孩子會用叛逆行為來向父母說「不」。 「叛逆期的孩子彷彿故意和父母過不去,他們這樣做,主要是為了給自己爭取獨立空間。」我對她說,「如果父母尊重他們,一開始就給了他們獨立的空間,那麼他們的叛逆行為會大大減少。」 抽煙喝酒是最典型的、最常見的叛逆行為,當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做父母的不要急著去譴責孩子,甚至強迫孩子改變,因為那常常會激發孩子更強烈的叛逆心,從而更頻繁地抽煙喝酒。相反,做父母的應該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對孩子的干涉太多了,或者自己對孩子的某些方式不對。
言行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 聽我說了這些道理後,張琳想了想,給兒子的叛逆行為找了一個答案:爺爺奶奶太嘮叨了。 她說,暑假期間,她接兒子到廣州待了一個多月。臨走的時候,孩子求爸爸媽媽讓他留下來,因為爺爺奶奶整天對著他嘮叨,讓他煩透了。 「我們勸他說,爺爺奶奶嘮叨也是為了你好,你要聽話。」張琳說,「當時他立即就沉默了下來,一聲不吭了。」 「他當然要沉默,因為他覺得,你們根本不理解他,他說什麼都是白說,那就不如不說。」我向她解釋,「他會覺得,好孤獨啊,為什麼所有的親人都不能理解我的痛苦呢?」 這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典型的錯誤的溝通方式了。孩子不僅是在描述一件事情「爺爺奶奶整天對著他嘮叨」,更是在表達他的感受「煩透了」,但做父母的只對這件事情給予了回應,卻根本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 既然正常的說發揮不了作用,那麼孩子只好用驚人的語言來表達不滿,這就是他為什麼對父母說對爺爺奶奶「動了殺心」。其實,他使用這種語言,只是為了讓父母明白,爺爺奶奶的嘮叨讓他多麼難受,他多麼想擺脫。 兒子的這種驚人之語嚇壞了張琳,但她仍然沒有考慮兒子的感受,而是立即給兒子貼了一個標簽:道德糟糕。她兒子當然會感受到媽媽的這種評判,從而會覺得更加孤獨,更加得不到理解,於是也會變得更叛逆。 聽完我的分析,張琳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若有所思地說:「的確,我沒有考慮過兒子的感受……我現在明白了,那我是不是要立即把兒子接過來,不讓他繼續跟著爺爺奶奶?」 「不要急著做決定。」我強調說,「更重要的是先理解你兒子的感受。他覺得爺爺奶奶太嘮叨了,如果嘮叨這一點改變了,他這個要求相應也會放棄。」
家長應該先學會聆聽和感同身受 很多時候,我們向別人倒苦水時,其實只是想找個人說說話,並不是去尋求那個人的幫助。如果那個人只是傾聽,並表達出對我們的理解,這就夠了。但假如那個人連珠炮似的給我們提出一系列建議,那麼不管那些建議多麼好,我們都會覺得孤獨,甚至還有受傷害的感覺,於是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 孩子們也一樣。這時,你不要和他們一樣也變成孩子,和他們一起急。相反,做父母的應該靜下心來,耐心地和孩子進行溝通,先理解他們的感受,然後再和他們一起決定該怎麼做。 也在這兩天,一個親戚給我打電話說,她正上初二的兒子拒絕上學,家長們怎麼也勸不動。最後,她百般逼問,兒子才告訴她,他英語成績很差,英語老師又脾氣火暴,經常當著全班人訓他,讓他覺得很沒面子,所以他不想去上學。就因為這點理由就不想去上學?她覺得啼笑皆非,但她已沒有辦法再說服兒子了,於是打電話給我。 「你有沒有對兒子說,老師訓你是為了你好。」我問她。 「說過,我知道老師這樣做是為了我兒子好。」她說。 這就是問題的來源了。她這樣說中規中矩,看上去很符合道理,但這一樣是讓她兒子覺得不被理解,於是變得更固執。 這種說法也是我們的習慣,但同時卻是對孩子的嚴重不尊重。如果撇開習俗,只看問題本身,那麼在這件事情上,顯然是老師不對,他自以為可以用當眾訓斥的方法給這個孩子施加壓力,從而逼他努力學習,但實際上他這種做法只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最終讓他產生了強烈的厭學情緒。 最後,由我給她兒子打了一個不到十分鍾的電話,讓他先說了一遍老師是如何訓斥他的。然後,我對他說,你英語不好,這是你的問題,但他發脾氣,那是他的問題。僅就發脾氣這件事上,並不是你不對,而是他不對,你不必因此而自責…… 我說完了這番話後,他很快就對我說:「我知道了,我去上學。」
成熟的父母先了解孩子的感受 表面上這個孩子不想上學,但實際上,他只是覺得自己受到了羞辱。假如家長理解他的這種感受,並幫他分辨真正的是非,而不是發表「大人永遠是為了你好」這種謬論,那麼當他感受到自己被理解時,自然而然地會放棄自己那些極端的行為。相反,如果家長不考慮孩子的情緒,而是把焦點集中在孩子的不理智行為上,就難以做通孩子的工作,甚至會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極端。 很多孩子沒有學會直接表達感受,尤其在青春期,因為他們什麼事情都想自己搞定。但遇到了他們自己解決不了的麻煩,怎麼辦?他們通常的辦法是,做一些有點過分的事情,用這種方式告訴大人,他們遇到了一些麻煩。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當孩子確實有錯誤需要糾正時,充滿慈愛的父母通常會採取很坦誠的辦法,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關愛和理解,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最後,才利用恰當的時機,乘孩子自然地想傾聽時才給他們講道理。」 換句話說,成熟的父母不會在第一時間去處理孩子的問題的,他們會先處理孩子的感受。假如父母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孩子就沒必要做過分的舉動,而張琳的兒子自然也不會再拿出「動了殺心」這種說法。
⑤ 家長如何引導叛逆期的孩子
家裡的氛圍盡量輕松點,多跟孩子交流,不能一味地教導!孩子的情況跟自身心理有關,跟生理有關,跟家庭有關。主要是後兩點,他現在就是叛逆期,是不可逆的,也是較難抑制的,建議家長多說些鼓勵的話,嘗試減少介入孩子的私人生活,嘗試以朋友的方式談心。我理解這種無奈,我孩子去年就是這樣,他爸爸也要放棄他了,一度要休學,最後在大家的努力下堅持下來了。
⑥ 父母該如何應對叛逆期的孩子
1.
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一定不要認為孩子叛逆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而要承認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發展的結果,是他們成長的表現,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
2.
以叛逆為契機,調整教養角色和教養方式 叛逆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家長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角色,應該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陪伴孩子成長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著以孩子為主,父母處於非主導地位;意味著一種無言的支持和認同
⑦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呢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孩子青春期提前了,叛逆期也來得要早一些。家長會發現,以前乖巧聽話的孩子慢慢變得不怎麼聽話了,甚至有的孩子還會和父母頂嘴,吵架。讓父母親大傷腦筋。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很正常,說明孩子正在長大,想要和父母平等對話,而不是一味地順從父母。另外,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有自身的特點,更容易受同學或者小夥伴的影響。
每一個孩子都是有叛逆期的額,只不過是時間的早晚而已,面對孩子的叛逆期,作為家長的千萬不能用惡劣的態度去和自己的孩子對抗,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交流,把自己心裡話說出來,有什麼問題一起去解決,心平氣和地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