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如何完成父母的期盼

如何完成父母的期盼

發布時間:2022-04-17 23:27:23

① 在生活中父母該如何幫孩子設定合理的期望呢

在現實生活當中,父母應當根據孩子的能力以及興趣設置合理的期望。父母的期望只如果太高,可能會使得孩子有一定的壓力。如果說父母的期望比較低可能孩子的發展,並不是那麼的充分。

而父母在平時的生活當中,也應該去多多的和孩子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興趣以及身上的特長。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去發展孩子,而不是盲目的要求孩子學習成績要良好。

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而父母也應該根據父母的特點和優勢,給予一定的期望值,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之下,很多家長都要求孩子的學習成績要好,然而,卻忽略了孩子真正的興趣和愛好,對孩子造成了負面影響,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個人能力以及興趣愛好提出相應的要求。

② 怎樣面對父母過高的期望

有關人士對上海市高考前的學生抽樣調查表明,76%的學生感到疲乏,64%的學生感到擔心,36%的學生感到厭倦,10%的學生感到恐懼,只有20%的學生自信,4%的學生表示振奮。有的考生甚至說:「真想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要解決考生考前焦慮心態,建立一個合理的期望值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是一個需要家長明白的道理,而且作為考生,也要有應對父母過高期望的能力。?怎樣使父母對自己有一個合理的期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 一、學會理解父母,變對立為合力。 對家長來說,「望子成龍」是十分合情合理的想法。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強,長大有出息,在社會上能夠有理想的工作,有美滿的生活,並且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實現自己未完成的理想。他們往往以自己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告誡孩子,要把握機會,考入一流大學,進入熱門專業,搶占「社會制高點」,贏在「起跑線」上。這些想法都是出於父母對孩子的愛心和責任心,所以作為子女應該理解父母。平時父母對你學習上的叮嚀、考試分數的嘮叨,實際上都是愛的一種表達方式。作為子女,不應該過多計較父母的語言、態度、方式方法,而應該更多地體會父母對自己的幫助,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父母對你學習的態度放心,對你努力的行動滿意。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將父母對你的期望轉化成你們的共同目標。 二、學會與父母溝通,變壓力為動力。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往往出於自己內心的良好願望,可能有時也是非常理想化的。他們更多考慮社會的需要、父母自己的需要、家庭的需要,而忽視了孩子個人的需要,較少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問題,比如從孩子的學習基礎、現有的知識水平、個人的興趣愛好出發來設計孩子的未來目標。他們以為目標高一點,動力就會大一點,子女會努力一點,將來成績也會好一點,但不知壓力過大就會變成阻力。父母方面的積極性只是考生的外動力,在內動力沒有跟上的情況下,只能成為一種壓力。所以內外動力的協調,最好由考生自己來完成。當考生覺得父母的期望過高時,應該主動與父母聊天,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父母,把對實現目標的困惑轉達給父母,把達到目標的主客觀阻力加以分析,讓父母了解你的真實想法和實際能力,客觀地評價期望目標的合理性和實施的可能性。通過與父母的溝通,調整目標,變壓力為動力。 三、學會調整期望,挖潛力為實力。 只有合理、合適的目標才會激發人去努力,「跳一跳摘果子」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如果不管怎麼跳都摘不到果子,那麼不論果子多大,也無法引起興趣。因此,可望而不可及的期望,只會使人產生自卑和抑鬱,最終選擇放棄。考生應該與父母坐下來,認真分析自己現有的實力,了解期望考入學校的實際要求,如去年的招生名額、入學的分數、對專業的限制條件等等。根據自己現有的成績基礎,權衡錄取的可能性;同時也需要考慮一些可能的變化因素,如學校今年是否有擴招計劃,個人方面是否有可挖掘的潛力,外加一定的保險系數,即考慮不可預料的因素,如考試中的身體狀況、考場發揮等。最後決定考入該校是否可以成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把努力的限度保持在自信而不自滿的程度。 四、學會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使實現期望目標有保障。 在明確了合理的期望之後,需要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來保證目標的實施。計劃應該有三個月的、一個月的、一周的、一天的,也就是要非常清楚自己此時此刻該做什麼、怎麼做?一天可以完成一個「點」的問題,一周可以改變一條「線」的問題,一月可以解決一個「面」的問題,通過點、線、面的結合,就能使目標的實現有良好的保障。制訂計劃,要盡可能具體,可操作,可反饋,可修改。既要有獎勵方式,也要有懲罰措施。另外還需要明確求助方式以及支持系統,即當遇到困難時,可以請求誰的幫助和支持,是老師還是朋友,是父母還是親戚。如果你的困難是無人可幫、無法逾越的,那麼這個目標一定是一個「空中樓閣」,到頭來只能「勞民傷財」,一無所獲。隨著計劃的實施,還需要作兩方面的調整,一方面可以調整計劃本身,改進不合理的內容,或把目標放低;另一方面針對自己的行為,如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情緒等作調整,使目標與行為始終保持匹配狀態。所謂匹配狀態,就是內心有去完成目標的激情,平時有完成目標的行動,事實上有接近目標的變化。 總之,我們不僅要與父母討論過高期望是否可行,還要與父母共同設計合理的期望,最終在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實現理想目標。

③ 父母對自己期望太高,壓力太大,怎麼辦

父母對自己的期望過高,自己的壓力會很大,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你要從兩方面入手,從父母那裡入手,從自己這方面入手,跟父母進行更多的交流和溝通,然後自己也和自己的朋友去聊一聊這些東西,聽一聽其他人的看法。

要學會自我去疏解壓力,父母期待我們變得更好,期待更高,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得清楚自己的上限在哪兒,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它不是努力就能改變的,它與大的環境變化是個很大的關系的,比如說最基本的學習成績這個東西與自己的學習基礎自己的智商都有關系,不是你足夠努力你就能考到清華北大,因為那不是努力的問題。

④ 如何回報父母的期待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起計算父母花在我身上的錢。當我詢問起幼時上學的費用時,他們都搖頭說早忘了。但我心裡清楚,風風雨雨那麼多年,他們所經歷的事。所嘗的辛酸苦辣誰都不會忘懷。

粗粗地會計了一下養一個孩子花的費用,雖說不是一個大數目,但對有兩個孩子的家庭來說,對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來說,那已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為了我,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哥哥早早的步入社會,早早地品嘗人生。如今爸媽享受不到同齡人的錦衣玉食,哥哥也享受不到同齡人的舒適瀟灑,對此我心懷愧疚。

前幾天,我嬉笑著硬扯著爸媽給他們洗腳,他們都笑得合不攏嘴,還俏皮地說:「看來明天要下雨了。」雖說這是一句玩笑話,但在全家鬨堂大笑之餘,我還是細細品味了一番,原來我「失職」了。試想,我要是時常為爸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今也不至於以「下雨」來比喻現在行為的特殊了。

是啊,又過了一年,又長了一歲,我又留給父母什麼呢?小時不懂事,還經常調皮搗蛋,不得不讓父母費心思的照料我,呵護我。稍懂事點了,就覺得自己長大了,想獨立了,及出現了叛逆的心理,和父母唱對台戲,惹他們傷心,但無論如何他們還是不會放棄我,一如繼續地怪壞著我。再年長一點,就如現今吧,可以說是懂事了,會辯是非了,但還是早出晚歸的,一日之餐後便不見人影了父母的感受便無暇顧及了,又何談回報?再大點便步入社會了,那時的我離開了家,離開了父母。爸媽兩人相互依偎相互扶持,不在他們身邊的我又何曾去感受他們的感受,感恩回報的幾率好小!

不是說父愛、母愛是無私的嗎?但他們真得無所謂自己的付出嗎?看著別人家孩子帶給父母的快樂,他們又何曾不羨慕。在小女面前,他們從不流露自己的悲哀與需求,因為他們不想成為子女的絆腳石,不想成為子女的負擔!是啊,父母時時刻刻都設身處地地為我們著想,希望我們一切都好,甚至忘卻了自己。

其實回報並不難,只要我們有一顆感恩的心,心裡留一席空地給爸爸媽媽的愛,父母需要的感恩回報並不是什麼轟轟烈烈的舉動,他們所希望聽到的是子女不經意間的問候,一通噓寒問暖的電話,飯桌上子女自告奮勇的盛飯……這些對於我們來說不算什麼的生活舉動對於父母來說便是回報,這些就是以讓他們歡喜、欣慰了。

對,就從現在開始,從小事做起。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新,感恩父母給予我們無盡的關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回報父母的愛!

另一個

我們應如何回報父母對我們的愛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中愛最為純潔,最為無私,源源不斷的付出著卻不求回報,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
走過花季雨季,直至走入大學的校門,父母不知操過多少心,花費了多少財力精力,感情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應為那樣的話太庸俗了,會玷污了父愛母愛的純潔。父母為我們付出的是我們幾輩子都償還不了的親情債,那麼,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讓父母親舒心的度過每一個日子。不能讓多出來的跟跟白發是為擔心我們而聲的,我的一為社有說的很對,我們如今遠在異鄉求學,所能做的就是好好的照顧自己,讓電話那頭的父母親放心,讓他們覺得他們的子女在大學里過的很好,而且求學階段成績優秀,也是對父母的一中最好回報。
從小到達,一路上因為父母的鼓勵支持,我門才能在遇到挫折是不放棄自己的夢,堅定自己的信念,累中有效的穿越迷茫,也才有今天我能在大學里也來字天南地北的同學共聚一堂,揮灑青春的汗水與淚水,為美好的明天去奮斗,書寫一頁頁是酸或是甜的日子。
成長的日子,我們感謝很多人,幫助過我們的老師同學,陌生的人,一個鼓勵的眼神,失敗時的掌聲,但最最應該改寫的是我們的父母。我們最不能忽略的是父母對我們的付出與愛。一直以來,我卻把這些恩澤看成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小時候,父母就是蔭蔽我們的那棵大樹,為我們當住烈日,投下陰涼。我們要獨立去享受那一角天空里的陰晴雨雪。因為有經理過磨練 ,才能走向成熟。
雖說現在我們還在求學,沒有經濟能力,還得依靠父母,既然暫時不能在物質方面讓他們付出,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在精神上讓們滿足。其實,父母們想要的很簡單,如一個很易滿足的孩子,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與他們談談大學有趣的事,自己的感想等等。他們的心理回收獲很多,一種安定感,一種幸福感。也許不一定是那種熱烈的,奔放的感情匯成的那句「我愛你們」。
我的父母都是很朴實的農民,索然不長聽見他們說我愛你們,但他們的實際行動卻盛過一千句一萬句的我愛你。我手他們的遺傳,也很羞澀於對他們將我愛你們,但在我心理,我深深的感激我的父母,我的媽媽教會我溫和的對待他人,爸爸教會睿智的去處理每件事,父母們,你們是最偉大的,是子女們心頭永遠的紅日,那麼,赤誠,那麼讓人感到溫暖,我們受傷時,永遠能從你們那裡獲得一種最大的慰藉與力量。
子女們,我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享受父母給我們的陽光和溫暖,在父愛母愛創造的世界裡,我們無所畏懼,如鳥兒般展翅飛翔。當有一天,他們逐漸老去,我們要一如既往的愛他們,想他們對我們小時侯一樣,小心翼翼的呵護著,關愛著。
願所有的家庭和和睦睦,團團圓圓,子女們孝順懂事,老人們安享晚年,共享天倫之樂。

特此聲明這是從別處引來的
希望能被採納
這樣可以么?

⑤ 面對父母的急切期盼,當代青年該怎麼做

望子成龍和望女成鳳是當代父母的大部分期望,他們希望我們可以達到很高的成就,去可以擺脫現有階級的束縛,但同時,他們也忘了,成功的道路並不是一路平坦的,在荊棘之下,我們不斷的向著前進的道路出發,從起跑線時,各種補習班就圍繞著我們的生活,從上世紀到現在,父母的樂趣,例如滾鐵圈、下河摸魚都已不復存在,於我們的生活,有的只是各種興趣補習班或者學習班。

父母對我們的過大的期望,有時也源於他們年輕時的經歷,在那個年代,可能大學並不是那麼容易就看到希望的。這也是為什麼父母會很期望你說「我要考上大學」,因為這是你代替他們經歷的夢想,良好的溝通,也可以使你了解到父母的盼望,在疏解你的壓力的同時,也為父母減輕心裡的壓力。

⑥ 這個時代如何擺脫父母的期盼活出自己

說到底,就是要自己定義好自己的邊界,哪些事是可以被干預的,哪些是絕對無法接受別人來干預的。然後斬釘截鐵地維護自己的邊界,就可以了。自己立場堅定了,別人就會調整自己來適應你的,父母也一樣。自己立場不堅定,別人總是探不到自己的底線,當然會得寸進尺。

⑦ 爸媽總是對我期望太高怎麼辦

我覺得你應該找個時間跟他們好好聊聊,如果給你太高的期望導致你心理壓力很大,反而效果會降低。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順其自然,讓他們不要給你施加太重的壓力,不然你在學習上負擔太重,在思想上壓力大,心理素質會降低,這些都是對你不好的影響因素。

小時候村裡有個孩子,他是我們村裡學習最好的,經常代表學校去各個地方比賽,也拿到了很多獎狀。無論是父母還是村裡人,都給他很大的期望。我們的父母都讓我們向他好好學習,考取好的成績。他也一直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上了初中一直成績都是學校里數一數二的學生。大家都覺得他能考上重點高中,然後繼續上重點大學。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他,他跟我說了他好多心裡話,他說從小因為成績好,父母親戚就對他抱有很大的期望。小時候就拚命的做練習,考試,放棄了原本是該他玩耍的時間。到了初中父母就給他報各種奧數班,興趣課,完全不給他一點休息的時間。所以他覺得活著很累,明天的時間都是在學習學習,除了學習就沒有其他的了。

我知道在他風光的背後是有多少他日日夜夜奮斗,放棄多少玩的機會得來的。後來聽說他沒有考到我們那裡的重點中學,他父母以為他只是一時失利,希望他上高中後能有機會考上好的大學。現在我也不知道他怎麼樣了,但是我再也沒有聽見哪個村裡的人會說他的成績怎麼樣,或許他現在成績不太好了,但是他活得更輕鬆了吧!

所以我覺得你應該去找父母談,讓他們給你休息的時間,學習和玩耍本來就是需要結合在一起才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如果只是一味的讀書,結果可能只是相反的。

⑧ 如何面對父母過高的期望

每位父母都會對你們的未來有美好的願望,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每位父母對你們的期望也是不同的,人們最常說的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常見的是:想讓你們上好學校讀書,將來考上大學,出國留學,學成後留國外發展,一生有個好的職業,收入豐厚,有自己的房子和汽車……有幸福的一生,等等。然而,父母對你們的期望越高,你們所承受的壓力也越大。

有個女孩在小學六年級時,父母就希望她能上重點中學,可由於基礎太差未能被重點中學錄取。後來父母想辦法讓她以擇校生身份擠進重點中學。上中學後。女孩很用功,早上5點就起床,背單詞、背定理,再騎40多分鍾自行車趕到學校,放學後回到家就寫作業,從沒有在晚上11點鍾前睡覺……然而,期中考試結果出來,成績是倒數幾名。父母商定:省吃儉用請家教。不料,女孩聽到此話情緒顯得非常激動,含著淚水大喊道:「不要家教,我很累,別再逼我了。」

從這些故事和個案,可以看到你們對於父母的期望往往都很不樂意。

父母高期望的原因

中國有句古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位父母對你們都懷揣著不同的希望,據我國一些城市的調查表明,幼兒的父母期望子女在學業方面達到大學畢業以上程度的達95%,初中畢業生的父母期望子女升學的有95.5%,到了高中這種情況達99.4%。這是父母在子女受教育等級上的高期望,與此密切相關的是對職業等級的高期望:98%以上的父母希望子女將來成為科學家、工程師、醫生、經理、幹部和教師等。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父母們具有這樣的期望呢?

1.父母的社會需要與期望。從人的活動有其動機和目的性出發,我們可以看出父母的社會需要與期望關系十分密切。

中國古代社會父母撫育兒女是為了養兒防老傳宗接代和增加勞動人手等,也希望兒女成龍成鳳。「龍鳳」在這里指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帝王將相和達官貴人們權力的富貴的象徵,到了近代,成龍成鳳的內涵已大大發生了變化,雖然還有「人上人」的成份,但已復雜得多了。現代人養育子女的觀念「除了社會地位和身份、有刺激性、權力、經濟效益、道德和性的標准外,還有自我延伸感、創造感、成就感、能力感和社會比較競爭等」。

自我延伸感意指有了你們會提高父母的責任感、忘我精神,並促進父母自身的意願等在後代人身上體現。不管是讓你們繼承父業的,還是因為有補償心理讓過去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通過你們來實現的都是如此。通過當父母,幫助你們成長和發展,父母可感到一種快慰、產生創造感、成就感和能力感。許多父母盡心扶植你們,為你們所取得的每一進步而歡欣寬慰便是為了這些。你們的成就可以被父母用來同他人的子女相比以評價各自的成功與否,並從中獲得高度的自尊和滿足感。當然希望自己的子女一切都比別人好,什麼都比別人強的攀比心理也是不適當的。這些原因反映了父母們的社會心理需要,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學識和思維,為你們的成長和發展進行構思、規劃、設計和安排,這就形成了父母對你們的期望。這種期望是在你們還沒出生前就可能產生的,並且會影響到你們的整個成長時期。「可憐天下父母心」就是說這種期望在所有的父母身上具有普遍性。

2.父母期望中的目標價值趨向。在你們還小的時候,父母最關心的是你們的生命和健康,隨著你們的成長,父母開始關注你們的社會化發展和經濟上自我維持的行為能力,這包括你們的學業成就、道德品質、智能結構、人際交往、心理素質、職業定向、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等。我國目前的父母對你們最關心的莫過於學業成就和職業定向了。出現這樣的情況,社會學家認為:一方面,教育程度的高低可以影響個人社會職業地位的升降,以學業年限為主的教育升等是以體腦勞動比例多少為主的職業升等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各個國家受教育愈多的人愈容易獲得好聲望的工作。

另一方面,職業評價也影響到父母對你們的教育期望。職業所需專業素養是否符合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是否具有高經濟收入或工作自由度大等是職業評價的主要內容,而為選擇這種職業就需得到與之相適應的學歷。所以「教育動機和就業問題決定著你們的流進和輸出,制約著你們的成敗,因而也就控制著人們進入或離開教育領域」。

當然,隨著社會條件和社會輿論的變化,父母期望的標准會不同,如從文革期間的參軍熱到文革後的上大學、出國留學、藝術專長和經商熱即反映出父母隨社會而變的時尚性價值趨向。

一般說來,父母期望中的目標價值趨向標準是與其價值觀念密切相關的,如果以行為學家斯布蘭格的六類價值觀來探討父母期望中的目標或對你們將來從事職業選擇的意向的話,以知識真理為中心的理性價值觀期望你們成為科學家;以形式的協調和勻稱為中心的美的價值觀期望你們成為藝術家;以權力地位為中心的政治性價值觀期望你們成為管理者、領導人乃至政治家;以群體他人為中心的社會性價值觀期望你們成為教師、醫生、律師等一些以他人為直接服務對象的人員;以有效實惠為中心的經濟性價值觀期望你們成為實業家或富有者;以信仰為中心的價值觀期望你們成為文人學者或思想家。當然這六種價值觀並不是絕對單一的,可以是一主多輔或兼收並蓄的,也就是說父母期望中的目標會有多種價值體現,並且隨你們的成長和發展來顯示、實施和實現的。再者,父母期望中的目標水平還存在著不同的程度或層次,不是說所有的父母必然期望你們成名成家,但卻可能是期望讓你們具備某些有價值的素養。

如何面對父母過高的期望

作為一名中學生,要有應對父母過高期望的能力。怎樣面對父母過高的期望?中學生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學會理解父母,變對立為合力。對父母來說,「望子成龍」是十分合情合理的想法。每個父母都希望你們比他們強,長大有出息,在社會上能夠有理想的工作,有美滿的生活,並且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你們能實現他們未完成的理想。他們往往以自己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告誡你們,要把握機會,考入一流大學,進入熱門專業,贏在「起跑線」上。這些想法都是出於父母對你們的愛心和責任心,所以,作為子女應該理解父母,平時父母對你學習上的叮嚀、考試分數的嘮叨,實際上都是愛的一種表達方式。作為子女,不應該過多計較父母的語言、態度、方式和方法,而應該更多地體會父母對自己的幫助,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父母對你學習的態度放心,對你努力的行動滿意。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將父母對你的期望轉化成你們的共同目標。

2.學會與父母溝通,變壓力為動力。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往往出於自己內心的良好願望,可能有時也是非常理想化的。他們更多考慮社會的需要、自己的需要、家庭的需要,而忽視了你們個人的需要,較少站在你們的角度上看問題,比如,從你們的學習基礎、現有的知識水平、個人的興趣愛好出發來設計你們的未來目標。他們以為目標高一點,動力就會大一點,你們會努力一點,將來成績也就會好一點,但不知壓力過大就會變成阻力。父母方面的積極性只是你們的外動力,在內動力沒有跟上的情況下,只能成為一種壓力。所以,內外動力的協調,最好由你們自己來完成。當你們覺得父母的期望過高時,應該主動與父母聊天,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父母,把對實現目標的困惑轉達給父母,把達到目標的主客觀阻力加以分析,讓父母了解你的真實想法和實際能力,客觀地評價期望目標的合理性和實施的可能性。通過與父母的溝通,調整自己的目標,變壓力為動力。

3.學會調整期望,挖潛力為實力。只有合理、合適的目標才會激發人去努力,「跳一跳摘果子」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如果不管怎麼跳都摘不到果子,那麼,不論果子多大,也無法引起興趣。因此,可望而不可及的期望,只會使人產生自卑和抑鬱,最終選擇放棄。舉例來說,如果你們面臨中考或高考,那麼此時應該與父母坐下來,認真分析自己現有的實力,了解期望考入學校的實際要求,如去年的招生名額、入學的分數、對專業的限制條件等等。根據自己現有的成績基礎,權衡錄取的可能性;同時也需要考慮一些可能的變化因素,如學校今年是否有擴招計劃,個人方面是否有可挖掘的潛力,外加一定的保險系數,即考慮不可預料的因素,如考試中的身體狀況、考場發揮等。最後決定考入該校是否可以成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把努力的限度保持在自信而不自滿的程度。

4.學會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使實現期望目標有保障。在明確了合理的期望之後,需要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來保證目標的實施。計劃應該有三個月的、一個月的、一周的、一天的,也就是要非常清楚自己此時此刻該做什麼、怎麼做。一天可以完成一個「點」的問題,一周可以改變一條「線」的問題,一月可以解決一個「面」的問題,通過點、線、面的結合,就能使目標的實現有良好的保障。制訂計劃,要盡可能具體,可操作,可反饋,可修改。既要有獎勵方式,也要有懲罰措施。另外還需要明確求助方式以及支持系統,即當遇到困難時,可以請求誰的幫助和支持,是老師還是朋友,是父母還是親戚。如果你的困難是無人可幫、無法逾越的,那麼這個目標一定是一個「空中樓閣」,到頭來只能「勞民傷財」,一無所獲。隨著計劃的實施,還需要作兩方面的調整,一方面可以調整計劃本身,改進不合理的內容,或把目標放低;另一方面針對自己的行為,如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情緒等作調整,使目標與行為始終保持匹配狀態。所謂匹配狀態,就是內心有去完成目標的激情,平時有完成目標的行動,事實上有接近目標的變化。

人際交往心理輔導:

中學生不僅要與父母討論過高期望是否可行,還要與父母共同設計合理的期望,最終在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實現理想目標。

閱讀全文

與如何完成父母的期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遼寧省公務員養老保險條例 瀏覽:725
每年體檢有多少錢 瀏覽:893
寧波市贍養老人每個月多少錢 瀏覽:473
老爸70歲生日買什麼送他 瀏覽:69
2016年6月15日關於養老金的增加 瀏覽:414
如何寫信跟父母說自己借錢了 瀏覽:565
養老保險剩九年每月補繳多少 瀏覽:822
都江堰護理養老服務有哪些 瀏覽:766
長壽小康廠什麼時候建 瀏覽:175
老人腦出血術後多久恢復正常 瀏覽:834
泰國和三亞哪個適合養老 瀏覽:132
70歲指的是 瀏覽:331
如何讓中老年人記住歌詞 瀏覽: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暢 瀏覽:76
中人退休工資怎樣計算的 瀏覽:747
老年痴呆者攻擊行為 瀏覽:939
82老人肺結核如何治療 瀏覽:600
歌曲孝敬農村爹和媽 瀏覽:134
網上怎麼交養老保險保費 瀏覽: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