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你是如何與父母相處

你是如何與父母相處

發布時間:2022-04-16 10:20:36

1. 怎樣和父母相處學習體會

短短的幾天時間稍縱即逝,但通過這次學習,我發覺自己學到了許多東西,好像有一股新的力量——油然而生。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我們要充分掌握這一有利條件, 積極發動家長配合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所以,如何與家長進行融恰的溝通,至關重要。確實與家長溝通是一門藝術, 更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

一、從愛出發,公平對待每一位家長。

我想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任何一項工作都只能出於一個字,那就是「愛」,發自內心地、充滿熱情地愛每一名學生,沒有家庭、地位、成績、相貌之分。真摯的感情可以拉進彼此的心靈,讓交流和溝通更容易也更愉快。雖然一般情況下,教師是在孩子有了缺點與錯誤時與家長溝通,但這也千萬不要讓家長覺得你只是讓他們來收拾亂攤子,而要讓他們真實地感到老師是出於愛在真心地關心他的孩子。實事求是地向學生家長反映情況,只要你是從事實出發,家長對你也會有一個良好的印象,在與你的溝通中,會更加容易和信服。每個人對於事物都是比較敏感的,只有出自真心的關愛,才能讓學生和家長真正接受。這樣才是保證談話有效果的前提。

二、控制情緒,理解和尊重家長。

許多教師都是在孩子犯了錯誤時與家長溝通,很難避免教師的情緒激動,態度不好。我想老師的心情誰都能理解,但家長也應該得到我們做老師的理解,因為最起碼我們都是平等的,不能因為孩子犯了錯,他就要比我們矮半截,就要受到老師的訓斥。交換一下位置想一想,我們每個人也都會為人父母,我們每個人也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每天都有進步,有所成就,誰願意聽到自己的.孩子犯錯誤的消息呢?如果面前的家長換作是我們,我們的孩子犯了錯誤我們站在老師面前,特別是還可能要聽到老師的批評,那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所以別再在家長的傷口上撒鹽了。一定要理智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將心比心地與家長平和地交流,也不要做一個喋喋不休的說客,也要適當地聆聽一下家長的想法,也有助於老師更多地了解孩子的不同側面,要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和諧、輕松、愉快的交流環境。

三、「放大」優點,「縮小」缺點。

其實所謂的「放大」和「縮小」也就是多說些優點,少說些缺點。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贊,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但也不能過度,也必須要以客觀為基礎。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最好要先想好與家長溝通以什麼方式開始,主要說些什麼優點,簡單扼要但必須要有所突出地說說某一方面的不足,再以什麼方式結束,預期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在交流過程中,不要一開始就說孩子的缺點,容易把談話的基調弄得太黯淡,可能即使你再說孩子什麼優點,家長都無心去聽了。先說說孩子的優點,這些優點一定要讓家長也能感受得到,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稍微說得過一些,但也一定要真誠,不能讓家長覺得有虛假成分。然後最好順勢說說孩子的不足,我想家長會容易接受一些。而且比如孩子的缺點有十分,我想對家長只要說到五、六分即可,做為一個成人家長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老師所說的話的。

四、了解家長,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

由於職業、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地了解家長,以便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如有些家長特別溺愛孩子,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做得很好,自己也做得很好,不喜歡聽別人批評自己的孩子,教師對於這類家長就一定要非常的客觀和理性,對於孩子的缺點一定要說得透徹到位,讓家長能確確實實地感覺到孩子身上確實存在毛病,說得通俗一些就是殺殺他身上的銳氣,讓家長不能太過自信了。但語氣不能生硬,容易激化對方情緒,破壞交流效果。有些家長,特別是學困生的家長,對於孩子特別的不自信,總覺得孩子什麼都不好,都不好意思和老師溝通。對於這類家長,教師必須首先要樹立家長的信心,那就是多誇誇孩子的優點,讓他們覺得孩子不是無葯可救的,再一點一點地轉向孩子的不足,提供切實可行的辦法。對於知識水平不同的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也一定要有所不同。要因人而宜,或深入淺出,或點到為止。不能千篇一律地對待每一個家長。

總之,與家長溝通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要想真正地與家長溝通時達到最佳效果,必須要求我們每一個教師潛心研究,以達到共同和諧育人的教育目的。

2. 兒女應該怎麼與父母相處

父母的事兒,我們不該干預太多,尤其是感情問題。其實你這個主要是觀念的問題,其實你父親去世後,你媽媽想要一個人陪,也無可厚非,她一個人帶你們真的太不容易,她一個女人活成了千軍萬馬。
她再找一個也是為了你們能更好,你們應該體諒一下她。別想太多,你們一家幸福就好,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3. 過年期間,應該如何跟父母相處呢

孝敬父母是孩子的責任。通常,他們沒有時間孝敬父母。趁著春節孝順他們,多陪陪父母,給他們一些壓歲錢。錢不多,主要是人心。俗話說:老了還年輕。父母不說自己想要什麼,但其實真的很期待孩子的禮物。多想想你父母的物質和精神。父母是我們應該愛護和善待的親人!窮人繼承家風,孩子要報答父母!

父母變老了。面對父母的衰老,我們通常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也不希望曾經依賴的對象變成需要依賴我們的人。然而,當父母的衰老到來時,我們和他們的角色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變化。作為孩子,花時間和父母坐在一起,和父母聊天,傾聽他們的願望,比給他們錢更重要。要做孩子應該做的事情,我們必須在文化、價值觀等方面與父母不同。我們還是可以理解他們,多包容他們。即使他們反對我們做什麼,也沒關系,只要我們問心無愧。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過年期間,應該如何跟父母相處的所有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4. 我們該如何和父母相處

1、在情感上,尊重父母理解他們,依然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教導的心態,因為無論你在別人面前的資歷有多老,職務有多高,在心理層面上,你依舊是他們的孩子。2、在生活上偶爾接受父母的照顧,未嘗不是一件壞事,至少你的存在讓逐漸老去的父母的人生更有意義和成就感。3、在認知上理解並接納自己與父母的差異,明白因為時代背景的不同,他們給我們的未必是我們想要的東西,所謂和而不同才能創造更加和諧相處的環境。4、在溝通表達上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可立場予以表達。5、在孝的處理上,當父母要求孩子孝順時,其實就表示父母本身沒有分化好,如果你感受到了來自父母的要求時,這說明了你的父母沒有站在他們自己的位置上。與父母相處時,我們不僅需要那種自然的情感流淌更需要有獨立的人格和清醒的自我認知,在孩子和成人的角色轉換上,明白自己應該站立的位置。

5. 如何與父母相處

父母都差不多吧,講的時候我都是靜靜的聽就行了,都是大學生嘛,會有自己的見解,有獨立的思考、判斷能力,反駁也沒必要,自己明白就好,父母嘛總喜歡多說幾句!

6. 如何與父母相處 800字議論文

與家人相處的快樂與煩惱 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壓力的增大,我感到學習內,生活,交友,容與家人相處等方面的快樂和煩惱。說到這兒,我記憶的小河泛起往事的片片浪花。 我在與家人相處的過程中,遇到了快樂和煩惱。我的父親是一位正直的農民。他一輩子在土裡刨食,嘗到了沒文化的苦。他對我的學業抱著太大的希望。他為了讓我能受城裡的教育,就把家搬到城裡。記得我讀四年級時,開學第一天老師讓我們填家庭情況表。同學們都自豪地寫下自己爸爸的職務——「經理,廠長,辦公室工人……」,而我呢?只能紅著臉寫下「務農」。啊,父親,你為什麼不是經理,廠長,辦公室工人……?從此,我對父親冷漠起來,每次父親接送我上學,我都走在前邊,怕同學嘲笑我家裡窮。我的煩惱開始了,我越來越嫌棄父親,不願和父親...

7. 怎樣和父母相處

多與父母交流溝通
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父母
多體貼父母
主動分擔父母的憂愁!
多創造機會
要學會主動道歉!
交流問題是要求同存異
達成共識!
學會與父母溝通就要尊重自己的父母
尊重他們對你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學會與父母溝通就要理解自己的父母
理解他們在關愛方式上的不當!
理解他們對你的殷切期望!

8. 怎麼和家人相處

和家人相處,也要注意以下倆點:
第一,跟家人相處適當講究儀式感,就像很多女人在生活中喜歡有點小浪漫一樣,家人同樣如此,這樣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現在社會發展快,人的壓力也相對更大。很多人已經淡漠了家人之間的聯系,以忙為借口能幾年不回那個有爸有媽的家,甚至連打個電話都能忘記,人情淡漠到能忘記父母的存在,這是很可怕的。
其實,國家已經提供了這樣的機會給了我們,給了你們製造儀式感的時間。像中國大大小小的節日,除夕,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國慶,元旦,這些節日里國家都明文規定要放假的(除了特殊崗位)。歐美國家的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都是可以增加生活儀式感的。有了時間,就要有行動,儀式感怎麼體現呢?丈夫出門前的一個吻,一個報平安電話,偶爾像家人禮物給點小驚喜,一家人自駕游,看場電影,搞個家庭聚會,這些都是很好的增進家人感情的方式。
第二,以最舒服的方式和家人相處,不要過多干預家人的私人空間,即關心,愛對方講究一個「度」,把握好這個「度」,你的家庭就沒那麼多矛盾產生了。很多時候家庭糾紛就是因為不該你管你,你越界了從而引發一系列問題。最典型的就婆媳矛盾,關心則亂,如果能別過多的干預相信也沒有那麼多的家庭大戰。
補充和家人相處的原則,如下圖:

9. 成年人如何與父母相處

1. 牢記一個口訣:父母養育我成年,我待父母如「渣男」。向「渣男」學習三個絕招:甜言蜜語,哄父母開心;捨得給父母花錢,很少的錢就能帶來巨大的幸福感;說了的事情,未必一定要做。這就是對待父母的核心態度: 我對父母特別好,但我不會被他們控制。
2. 中國式家庭往往缺少「分離感」:孩子雖然成年,但是父母依然會以監護人自居,或者孩子仍然在心理上不能「斷奶」。每個家庭都需要一個溫和而堅定的「獨立儀式」,比如孩子搬離父母家、父母取消子女在家裡的房間。
3. 與父母關系和諧的關鍵,就是要以成年人的方式相處: 理解、尊重、平等溝通、守住邊界、擁有獨立的人格。
4. 理性面對父母的干預,不要一味固執己見。他們的干預行為,基於一個明確的邏輯:嘗過了生活的艱辛,不想讓你重蹈覆轍。所以,理解他們的局限性,也要理智地想一想他們的經驗是否有價值。
5. 不跟父母正面起沖突。當父母過度干預時,比如常見的逼婚,在沖突當下可以先答應他們。口頭哄一哄「我想多陪你們一段時間」,比起「我不想跟你討論這個問題」要高明得多。當然還有更高明的話術,是「我找不到像我媽/我爸這么好的人。」
6. 要為自己的決定負全責。聽父母的意見,做自己的決定。事後結果好與不好,責任都要自己承擔,千萬不要對父母說「都怪你們當初沒勸我」。這種話只要說一次,你就會退步成為父母的附屬品。
7. 帶父母一起旅行,是解決沖突、表達孝心的好辦法。既孝順父母,又讓父母轉移了對自己的注意力,還能接觸新事物,拉近你們的觀念差。
8. 多展示自己成年人的一面,讓父母看見你在成長。家庭生活中,少發表不同意見,多處理具體問題,成為家庭生活的隱性領導者。主動跟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正在發生的事,特別是你是怎麼成功地解決麻煩的。你成熟與否,父母感受得到,他們希望了解真實的你。
9. 經濟獨立,才能精神獨立。努力工作取得高收入,可以算是終極法門。在職場上進步快、薪水高、有地位,在家裡平等溝通的空間就大。很多人都是在踏入職場之後迅速成長,用業績、身份、良好的處事態度,贏得了父母的尊重。
10. 雖然與傳統文化中愚忠愚孝的價值觀有很大沖突,但是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成年人,應該把「三心二意」作為與父母和諧相處的方法論。「三心」:多溝通,不沖突,大家都開心;多分享,多惦記,常表達關心;聽一聽,哄一哄,未必要實心。「二意」:對父母,時不時奉上心意;自己的事,不需要父母同意。

10. 如何與父母正確相處

我們從蹣跚學步,到咿呀學語,再到無憂無慮的童年,然後再到青春期的叛逆,最後上了大學的我們開始離父母越來越遠。我們其實並沒有長大。在父母的眼中,我們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我們也許懂事了,也許成長的很好,在與父母相處時無論是曾經年少的我們還是長大成人後的現在我們始終沒有做好。在這里就我自己與父母相處的感想與大家交流一下。

閱讀全文

與你是如何與父母相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遼寧省公務員養老保險條例 瀏覽:725
每年體檢有多少錢 瀏覽:893
寧波市贍養老人每個月多少錢 瀏覽:473
老爸70歲生日買什麼送他 瀏覽:69
2016年6月15日關於養老金的增加 瀏覽:414
如何寫信跟父母說自己借錢了 瀏覽:565
養老保險剩九年每月補繳多少 瀏覽:822
都江堰護理養老服務有哪些 瀏覽:766
長壽小康廠什麼時候建 瀏覽:175
老人腦出血術後多久恢復正常 瀏覽:834
泰國和三亞哪個適合養老 瀏覽:132
70歲指的是 瀏覽:331
如何讓中老年人記住歌詞 瀏覽: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暢 瀏覽:76
中人退休工資怎樣計算的 瀏覽:747
老年痴呆者攻擊行為 瀏覽:939
82老人肺結核如何治療 瀏覽:600
歌曲孝敬農村爹和媽 瀏覽:134
網上怎麼交養老保險保費 瀏覽: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