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
一、作為合格的父母,應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楷模。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給孩子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父母要特別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工作作風。生活有要規律,即正常的飲食起居,決不因自己的嗜好來影響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為孩子營造良好、和睦、尊老愛幼的家庭氛圍。自己對工作要有高度的責任感,盡職盡責,遵守單位各項規章制度,尊重領導,團結同事等等。這些均會在孩子腦海里深深烙印,並影響其終生。
二、作為合格的父母,應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學習習慣。
作為孩子,不是天生下來就有良好的習慣的,不培養是無法形成的。我孩子一上小學,就給其制訂好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作息時間,讓其生活有規律,讓其知道什麼時候完成作業,什麼時候看電視、玩耍。在學習習慣方面要求更嚴格,要求孩子一定要按質按量完成,包括書面、口頭作業,如檢查不合格,就應重做,不論有多晚。完成好課內作業後,還要其看一些課外書籍。假日,除做適量作業後,我每個假日均會陪孩子去參加一些體育鍛煉,比如:爬山、打球、溜冰等。有時還會陪他去書店、圖書館看書,通過不足三年的努力,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已基本形成。
三、作為合格的父母,應培養孩子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康心理素質。
作為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在五彩斑瀾的世界裡,大千世界裡良好的、不良的東西均會對其產生影響。作為父母應十分注意孩子的舉動,經常與學校老師有密切聯系、溝通,一旦發現有不良現象,應因勢利導,耐心教育。只憑打罵的方式強迫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見,常會弄巧成拙,也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導致性格的偏差。記得有一次,老師打電話來,說我孩子跟同學去自選商場偷熱狗。我得知後,確實火冒三丈,但自己還是馬上冷靜下來,去學校老師那裡了解事情的經過。一放學,馬上接他回家,給其講這件事的嚴重性,給其講附近認識的事例,報紙、雜志上不認識的事例給他聽,讓其自己認識到錯誤,這樣才能改正錯誤。最後,他哭著說:「爸爸,我以後一定改正,如再犯類似的錯誤,任你怎樣處罰。」從此,孩子顯得更懂事了。另外,現在孩子的心理比較脆弱,特別是現在的獨生子女,經不住失敗挫折,哪怕是一次單元考得不理想,與同學鬧小矛盾,老師、家長的批評都會受不了。為此,我認為孩子不應生活在「表揚」之中,但適當的鼓勵還是要有的。表揚要恰如其分。疼孩子要疼在心裡,要引導孩子勇敢地面對現實,總結原因,吸取教訓,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質。
四、作為合格的父母,應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作為父母,不能過分溺愛現在的獨生子女,「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是絕對不可取的。應培養獨立能力,包括學習和生活,不要有依賴心理。學習上,如遇到難題,要讓孩子獨立思考;生活上,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讓其能體驗勞動,享受到勞動樂趣,體會到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體惜父母。我的孩子一上一年級,自己的鞋襪、書包、紅領巾自己洗,書桌、房間自己收拾,打掃干凈。開始,做得不好,便幫他,為其加工。到現在,已經能自己煮簡單的早餐,會幫我拖地。看到這些,作為父母感到無限的快慰。
總之,作為合格的父母,最好採取理智、自然的態度和孩子溝通,讓其有喜有處報,有苦有處訴。只要多下功夫,頑石也有點頭的一天。小孩子最理想的狀態是健康成長,成為有素質的合格公民,至此,你便堪稱合格的父母。
⑵ 父母照片怎麼處理
哪能呢,當父母們上了歲數,看自己以前的照片(年輕時,中年時),會感慨萬千的,照片中的背景時代,會引起多少美好的記憶
⑶ 父母行程碼怎麼弄
摘要 微信小程序,或者從健康碼裡面有,可以直接打開
⑷ 怎樣處理和父母的關系
首先,我們應該更好的理解父母們的需求。年邁的父母們所需要的就是孩子們能經常看看。與父母聊聊天、說一下自己的近況。看看父母的想法,多傾聽。父母的生活和社會經驗是我們保貴的財富,多向父母學習。
其次,及時的關心父母並及時的問候。如果不與父母住在一起,也要經常打電話問候一下,了解父母的身體等方面的情況。讓父母感覺到孩子們是在關心自己。讓父母感受到溫暖,被孩子們時刻關心也是一種十分幸福的感覺。
再次,抽時間多陪一下父母。如果您有時候的話,可以陪一陪父母,多與父母談心,多說一些開心的人和事。父母會很高興的與我們聊天。讓父母時刻感覺到自己是幸福的,孩子們是孝順的。節假日如果有空回家的話,多陪一下父母。
用實際行動來真正的關心父母。父母為了孩子,一輩子辛苦。讓父母感受到幸福和做子女的孝心,這樣,父母時刻都有幸福感。我相信如果所有子女都能做到以上幾點的話,與父母的關系都是比較融洽的。
⑸ 怎麼處理父母之間的關系
一、看問題多站在父母的立場上
子女為了處理好與父母的關系,考慮問題必須多數時要站在父母的角度來考慮,讓這種行為成為一種習慣,多擔待而又不做作,要成為一種發自肺腑的做法!
父母與子女的年齡一般相差兩個年代以上,在認知方面一定相差甚遠,特別是在新事物的認知上,那我們要順其自然,順水推舟,在無礙大局的前提下可以認可他們的想法,只要他們開心就不要與其爭辨。比如說父輩們都很節約,不想買貴重衣服,那麼子女完全可以說這衣服價格不貴。善意的謊言帶來家庭的和諧!
不要以為你做出種種努力就完全可以改變父母的想法,改變父母的習慣,幾十年過去了,這些在他們身上已經很難改變!而我們要做的是多耐心與他們溝通,交流,多給予他們理解!
二、抽時間多陪伴父母
父母,特別是年齡已大的父母,他們早已過了人生精力充沛,輝煌的時期。他們的朋友圈逐步地在萎縮,讓他們成為受「保護"對象,如果外面素質不高的人對老人不以尊重,那麼回到家裡,子女應該給予更多美懷!老人他們最缺少的不是金錢,不是「物」,更多的是陪伴,多給予陪伴來慰籍他們「孤獨」的心靈!曾記得很多次安靜地坐在父母旁邊看電視,我都能看得出他們是一種多少享受的幸福!所以陪伴勝過言語,勝過金錢!
三、對於隔代教育要多和父母溝通
關於隔代教育的問題,往往是子女與父母產生矛盾比較集中的問題,我們的父母教育孫子輩往往溺愛多於教育。這時子女不必直接與父母發生沖突,而是要多與父母溝通交流。可以用事例來說服,也可以一起看相關的電視來共同探討,甚至可以通過父母的朋友或者子女的老師來達到目的,以「曲線救國」的方法而
⑹ 怎麼處理父母之間的關系
父母之間的事情小孩子別管,想管也管不了
父母的關系好不好?取決於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夠不夠深?如果沒有那種男女關系,男女感情是無法挽回的
⑺ 父母應該怎麼做
對於孩子來說,有如營養般重要的雙親的愛,有時苦似良葯的嚴格和無限寬宏的理解都能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池田大作(日本社會活動家)
有其父必有其子,每一棵好樹必然結出好果子。蘭格倫(英國詩人)父母讓子女借鑒自己的經驗,留給他們共同的回憶,子女則成為父母不朽的替身。桑塔亞那(美國哲學家)
作為父母,特別是母親,對子女常常會有合理的偏愛。
弗蘭西斯·培根(英國哲學家)
我不贊成父母對子女的決定施加影響,因為子女的決定對他們的生活狀態是起決定作用的,這類問題必須由他們自己來解決。
愛因斯坦(美國物理學家)
在每個年齡上,性格都得轉變,父母的勸告不宜多,且須謹慎行事,以身作則才是唯一的有效的勸告。莫魯瓦(法國作家)
父母經常絮叨孩子的過失,就有損孩子的自尊心,這是不正確的。與其說父母視生活的需要而陶冶子女,毋寧說子女就其自己的需要而陶冶其父母。
靄理斯(英國作家)
因有了母親,家庭才和夫婦一樣建築於本能之上。莫魯瓦(法國作家)
優秀和明智的父母總是以社會對孩子的要求去要求自己的兒女。
杜威(美國哲學家)
要想讓別人喜歡,讓孩子們敬慕,則萬萬不可養成發牢騷的習慣。
池田大作(日本社會活動家)
父母在好幾個孩子中間,應把母愛和父愛極大維持平等。
莫魯瓦(法國作家)
為什麼母親的溫暖會感人淚下呢?那是因為母親對兒女的操勞是無代價的。鈴木健二(日本作家)
要一個社會能夠成立,必須人類先懂得愛,而人類之於愛,往往從母性學來。莫魯瓦(法國作家)
母親的胸脯是孩子的酒吧間。契訶夫(俄國作家)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雨果(法國作家)
母親的安寧和幸福取決於她的孩子們。蘇霍姆林斯基(俄國教育家)
對於嬰孩,母親無異於神明。她是嬰兒整個快樂、整個生活的源泉。
莫魯瓦(法國作家)
母親的個性和受教育的程度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將起著重要的作用。
穆尼爾·納素夫(科威特作家)
在孩子的人格和氣質形成的幼兒期,家庭環境中的母親作為孩子的教育者來說,是沒有人能夠代替的。湯因比(英國歷史學家)
婦女只有作為母親,作為貞潔誠實的主婦才真正值得人們禮拜。
泰戈爾(印度作家)
母親和子女的關系是自相矛盾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悲劇性的。母親這邊需要付出強烈的愛,可正是這種愛使子女遠離其母而完全獨立。
弗洛姆(美國社會學家)
⑻ 父母去世沒有親戚朋友不知道怎麼弄怎麼辦
你說父母去世,怎麼會父母同時去世,這概率很小的。
親戚分遠親與近親,一般情況下,沒親戚是不可能的,除非與親戚不來往。
對於死者,國家殯葬提倡火化,喪事簡辦,沒別的規定了,餘下的就是當地的傳統風俗習慣。
人去世後,首先要辦理死亡證明,按傳統習慣給擦洗身體,而後穿衣,布置靈堂,守靈,出殯火化,傳統習俗的話接下去是五七。
⑼ 怎麼處理家庭關系,父母間的
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不論他們說的多不對不要去反駁盡量去講道理,如果道理說不聽就讓他們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認為是對的就要證明給他們看,不過老人很不容易還盡量謙讓一下吧畢竟活著孝要比死了哭更有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