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兒童的發展,父母教育方式中有哪些維度和類型
(一) 根據國內外的一些研究,國學者劉金花認為評定父母教養方式的維度有兩個:控制(對孩子是否提出成熟的要求)和愛(即是否關心、信任和理解孩子),根據這兩個維度可以把父母的教養方式分成四種類型:權威型、專制型、嬌寵型、冷漠型。
1、 權威型——控制+愛(接受) 父母對兒童的態度積極肯定,熱情地對兒童的要求、願望和行為進行反應,尊重孩子的意見和觀點,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參與討論;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比較明確,對他們的不良行為表示不快時,會嚴格按規則說服教育;而對其良好行為,則表現出真心的支持和肯定。這種高控制、情感上便於接受的溫暖式的教養方式,對兒童個性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易使孩子形成親切溫和、情緒穩定和深思熟慮的性格或者形成獨立、直爽、積極協作的性格。
2、 專制型——控制+不愛(拒絕) 控制有餘,愛心不足。這屬於高控制教養方式,但在情感上父母傾向於拒絕和冷漠孩子。父母往往表現出缺乏熱情的情感反應,很少考慮兒童自身的願望和要求;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橫加限制,要求孩子無條件地遵循有關的規則,如果違反規則,父母就會採取強硬措施,有的甚至動用暴力。這種方式下教養的兒童往往會有恐懼心理,缺乏自信心
3、 嬌寵型——不控制+不完全愛 愛得不理智,控制不足。父母對孩子百般疼愛,過分嬌寵,任其呼風喚雨,對小孩的任何要求不假思索的答應。例如,有一位下崗女工,平時在菜場買菜總是和小販討價還價、斤斤計較,能省一分是一分,捨不得買質量好的菜。但是,和孩子去買東西時,卻「慷慨大方」,孩子要什麼買什麼,一次就是幾百塊錢。這樣的教養方式導致孩子的行為和性格發生扭曲,使孩子形成了較強的沖動性和攻擊性的心理行為,缺乏獨立性和責任感,懶惰、自私、任性、撒嬌、為所欲為,形成一系列不適合社會要求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特徵。
4、 冷漠型——不控制+不愛 父母對孩子既缺乏愛的情感和積極反應,又缺少行為的要求和控制,親子間交往甚少,父母對孩子缺乏基本的關注與了解,對孩子的一切行為舉止採取不加干涉的態度,給孩子一種被忽視的感覺。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兒童容易形成較強的沖動性、攻擊性、不順從、自傲、自狂、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的心理,使他們在青少年時期很容易發生不良行為問題。
『貳』 父母一般都有哪些優點
最大的就是,愛護子女,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女。想你們好,以後可以在這個世界有立足之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應該知道吧。這就是最大的優點。
『叄』 父母量表裡面有三個維度,怎麼看出被試的父母是哪個維度的
這屬於心理學上的問題,你可以根據學生填寫的表格,分析出這個學生量表裡面三個維度中,其中一個被試其父母的維度的。
『肆』 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幾個維度和類型
在心理學中,把父母教養方式歸納為兩個維度:接受-拒絕維度和控制-容許維度,根據這兩個維度的不同組合,可以形成四種教養方式:權威型、專斷型、溺愛型、忽視型。
1、權威型
在多數情況下,權威型最有利於孩子的成長,這是一種理性且民主的教養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權威,這種權威來自父母對孩子的理解與尊重,來自他們與孩子的經常交流及對子女的幫助。
父母為孩子設立恰當的目標,對孩子的行為作出適當限制,並且獎懲分明。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兒童獨立性較強,自尊感和自信心較強,善於自我控制和解決問題,喜歡與人交往並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2、專斷型
專斷型父母則要求孩子絕對地服從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很嚴厲,提出很高的行為標准,稍有不順,非打即罰。
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兒童常常表現出焦慮、退縮和不快樂,自我調節能力和適應性都比較差,缺乏社會責任感。長此以往,將會與父母關系疏遠,產生叛逆心理。
3、溺愛型
溺愛型的父母對孩子充滿了愛與期望,但對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對孩子違反規則的行為採取忽視或接受的態度,很少發怒或訓斥兒童。
這種教養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兒童表現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常以哭鬧等方式尋求即時的滿足,對父母依賴性很強,缺乏自信、恆心、毅力和責任感,具有較強的.沖動性和攻擊性,對父母缺乏孝心。
4、忽視型
忽視型的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既缺乏愛的情感和積極反應,又缺少行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少,有時會對孩子流露出厭煩、不願搭理的態度。
不管出於何種原因,這種極端的忽略也可以視為對孩子的一種虐待,這是對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質生活的剝奪。
它會使孩子出現適應障礙,對學校生活缺乏興趣,學習成績和自控能力差,具有較高的攻擊性,感情冷漠,並且在長大後會表現出較高的犯罪傾向。
(4)父母有哪些維度擴展閱讀
這樣的父母往往以微妙的方式操縱子女的行為,不尊重他們的意見和選擇。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控制策略:
1、社會隔離
如果要控制一個人,首先就要營造一個封閉的環境,防止他接觸外界的信息。我們不否認父母應該讓孩子提高警惕性,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但過度的控制就會破壞一個人的正常社會性活動。 要報備去哪裡玩、見什麼人,早請示、晚匯報,限制孩子的正常社交。
同時向孩子灌輸:「其他人都不可信!這世上只有爸媽才是真心關心你。」久而久之就會發現,除了父母,你沒有值得信賴的朋友、沒有其他社會支持。
2、貶低指責
當孩子犯錯、不聽話時,父母會明確地指責訓斥,甚至貶低他們的人格。同時,他們在插手孩子生活各個方面時,會理直氣壯地解釋:「我這不是為你好嗎,爸媽能害你嗎?」 而這份「為你好」背後所裹挾的控制和強迫卻在傳遞著另一種信息:你不行!沒有我們來指導你,你什麼事也幹不成!
3、經濟把控
經濟尚未獨立的滋味實在不好受,這時候,父母的經濟控制是最強有力的武器。控制花銷就等於控制了孩子的行動范圍以及活動內容,就算對於經濟獨立的成年人,控制型父母的經濟手段仍然起作用:「你要是非要XXX,房子首付就自己想辦法吧!」
4、情緒綁架
讓孩子產生愧疚感是控制型父母常用的情感武器。連流行歌曲都在教育我們:「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多麼順暢的催眠,指示性的話語,沒有拒絕餘地,還順便假設了拒絕的後果-"如果你不聽話,父母就會受傷。" 隱含傳遞了後續的愧疚感,一氣呵成。
很多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仍然擺脫不了這種情感控制,他們在分離-個體化過程中,在逐漸遠離父母的每一步中,都走得很沉重,內心充滿了不安和自責。情感綁架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成長、與父母的分離是在殘忍地「拋棄」他們。
『伍』 父母教養方式中有幾個維度和類型
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EMBU),原量表由82 個條目,涉及父母15種教養行為:辱罵、剝奪、懲罰、羞辱、拒絕、過保護,過干涉、寬容、情感、行為取向、歸罪、鼓勵、偏愛同胞、偏愛被試和非特異性行為共15個分量表,分析四個主因素:因子1是管束、行為取向和歸罪行為,因子2是一個維度,一極是情感溫暖和鼓勵行為,另一極是愛的剝奪和拒絕行為,因子3是偏愛同胞或被試,4是過保護。
『陸』 研究父母對子女的投資可以從哪幾個維度進行
父母對子女的投資可以從他的教育啊,以及他的技能上面投資
『柒』 如何分析父母的教養行為父母的教養行為有幾個維度
其實父母的教養行為真的有很多不足。比如說,他們有些時候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跟比的孩子比較,如果不夠好的話,他們就會說一些帶著羞辱性的話語去激發自己的孩子。很多時候,父母甚至會去打罵孩子,並且要求他們孝順。但是,孝是從心而出,如果父母一直逼著自己的孩子去孝順自己,那麼勢必相反。但是,如果父母親是用心去疼愛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一定會有所感應,他日一定會孝順有理。人與人之間講的是感情,並不是教條,而教條則與教養不同。父母應該盡自己的責任對孩子施教,要行從體,教從心。如果只是辱罵,時間長了,孩子反而會變得無所謂。只有愛與嚴並合才可以叫出人才。日後,做兒女理應孝順父母,謹記孝感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