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意思是什麼
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一、原文:
周 無名氏《詩經·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二、譯文:
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看那莪蒿相依偎,卻非莪蒿只是蔚。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勞累!
汲水瓶兒空了底,裝水壇子真羞恥。孤獨活著沒意思,不如早點就去死。沒有親爹何所靠?沒有親媽何所恃?出門行走心含悲,入門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媽媽呀你喂養我。你們護我疼愛我,養我長大培育我,想我不願離開我,出入家門懷抱我。想報爹媽大恩德,老天降禍難預測!
南山高峻難逾越,飆風凄厲令人怯。大家沒有不幸事,獨我為何遭此劫?
南山高峻難邁過,飆風凄厲人哆嗦。大家沒有不幸事,不能終養獨是我!
(1)哀哀父母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是悼念父母的祭歌,詩人所抒發的只是不能終養父母的痛極之情。
二、後世影響
子女贍養父母,孝敬父母,本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之一,實際也應該是人類社會的道德義務,而此詩則是以充沛情感表現這一美德最早的文學作品,對後世影響極大,不僅在詩文賦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詔書中也屢屢言及。《詩經》這部典籍對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形成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⑵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意思是什麼
這句詩的意思是: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出處:《詩經·蓼莪》
選段: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譯文:
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看那莪蒿相依偎,卻非莪蒿只是蔚。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勞累!
詩歌賞析
這是一首傾吐服役人懷念父母的詩歌。詩人自述父母養育之恩,功德無量,自己常年服役,未能給父母養老送終,感到無比悲痛,從而揭露了徭役剝削的殘酷。一二章總言父母至勤至苦;三四章申言父母恩德無量而自己不得終養,揭出主題;五六章傾訴行役之苦,控訴徭役剝削使自己不能報答父母之恩。
古今研究者解此詩,均認為作於西周。唯《毛詩序》與《鄭箋》說是「刺幽王」,後人嫌其「泥滯」。這首詩結構完美,筆法整飭;以不得養終為主旨,反復吟詠,體念至深,其第4章連用9個「我」字,傾出無限哀痛,乃血淚凝結的文字。漢唐以來,學人士子每讀此詩「未嘗不三復流涕」。
⑶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意思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意思是: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出自先秦佚名的《蓼莪》,全詩六章,主要特色為賦比興三種表現方法交替靈活使用,前後呼應,起伏跌宕,迴旋往復,運轉自如,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
原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此詩前兩章以「蓼蓼者莪」起興,詩人自恨不如抱娘蒿,而是散生的蒿、蔚,由此而聯想到父母的劬勞、勞瘁,就把一個孝子不能行「孝」的悲痛之情呈現出來;第三章用「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開頭,講述自己不得終養父母的原因,將自己不能終養父母的悲恨絕望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第四章詩人悲訴父母養育恩澤難報,連下九個「我」字,體念至深,無限哀痛,有血有淚;後兩章承第四章末二句,以南山、飆風起興,創造了肅殺悲涼的氣氛,抒寫遭遇不幸的悲愴傷痛。
⑷ 哀哀父母,養好劬勞。什麼意思
《詩經??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出自詩經的作品,作者無考。作品內容年代:先秦作者:詩經作品:蓼莪內容: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榖,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作品注釋人民苦於兵役不得終養父母。蓼(音陸):長大貌。莪(音俄):莪蒿。蔚(音衛):牡蒿。花如胡麻花,紫赤;實象角,銳而長。瓶之罄矣,維罍之恥:瓶小而盡,罍大而盈。言罍恥者,刺王不使貧富均。怙(音護):依靠。昊天罔極:指父母之恩如天,大而無窮。烈烈:艱阻貌。發發(音撥):疾貌。榖:養。律律:同烈烈。弗弗:風聲。卒:終。指終養父母。【賞析】這一首是兒子悼念父母的詩。詩人痛惜父母辛辛苦苦遺養育了他,而他卻不能報恩德於萬一。子女贍養父母、孝敬父母,這是我國人民的美德之一,直至今日,仍然是一項必須提倡的公德,人人都應盡這個責任。這首詩前兩章用比,表現「父母劬勞」;後兩章用興,象徵自己遭遇不幸,首尾遙遙相對。中間兩章一寫兒子失去雙親的痛苦;一寫父母對兒子的深愛。全詩情真意切,表現了作者對父母的深厚感情。譯文: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青蒿。可憐的父母親啊!為了生養我受盡勞苦。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菣,可憐的父母親啊!為了生養我積勞成疾。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壇的恥辱。孤苦伶仃的人活著,還不如早些死去的好。沒了父親,我依靠誰?沒了母親,我仰賴誰?出門在外,心懷憂傷;踏進家門,魂不守舍。父母雙親啊!您生養了我,撫慰我、養育我、拉拔我、庇護我,不厭其煩地照顧我,無時無刻懷抱著我。想要報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樣的浩瀚無邊!南山高聳聳,暴風陣陣起,人們沒有不過好日子的,為何只有我遭受不幸!南山高巍巍,暴風呼呼吹。人們沒有不幸福的,為何只有我不得終養父母!
⑸ 《詩經》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是什麼意思
哀:可哀,可憐。(疊詞表示加強語氣)
父母:父親和母親。
生:生養,養育。
我:代詞,自己。
劬勞:勞苦,勞累。(「劬」和「勞」都是勞苦的意思)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可憐我的父母啊,如此勞苦地養育我。
⑹ 哀哀父母,生我勛勞是什麼意思
作品內容
年代:先秦作者:詩經作品:蓼莪內容: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榖,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作品注釋
人民苦於兵役不得終養父母。 蓼(音陸):長大貌。莪(音俄):莪蒿。蔚(音衛):牡蒿。花如胡麻花,紫赤;實象角,銳而長。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瓶小而盡,罍大而盈。言罍恥者,刺王不使貧富均。 怙(音護):依靠。 昊天罔極:指父母之恩如天,大而無窮。 烈烈:艱阻貌。發發(音撥):疾貌。榖:養。律律:同烈烈。弗弗:風聲。卒:終。指終養父母。 【賞析】
這一首是兒子悼念父母的詩。詩人痛惜父母辛辛苦苦遺養育了他,而他卻不能報恩德於萬一。子女贍養父母、孝敬父母,這是我國人民的美德之一,直至今日,仍然是一項必須提倡的公德,人人都應盡這個責任。
這首詩前兩章用比,表現「父母劬勞」;後兩章用興,象徵自己遭遇不幸,首尾遙遙相對。中間兩章一寫兒子失去雙親的痛苦;一寫父母對兒子的深愛。全詩情真意切,表現了作者對父母的深厚感情。
譯文: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青蒿。可憐的父母親啊!為了生養我受盡勞苦。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菣,可憐的父母親啊!為了生養我積勞成疾。
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壇的恥辱。孤苦伶仃的人活著,還不如早些死去的好。沒了父親,我依靠誰?沒了母親,我仰賴誰?出門在外,心懷憂傷;踏進家門,魂不守舍。
父母雙親啊!您生養了我,撫慰我、養育我、拉拔我、庇護我,不厭其煩地照顧我,無時無刻懷抱著我。想要報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樣的浩瀚無邊!
南山高聳聳,暴風陣陣起,人們沒有不過好日子的,為何只有我遭受不幸!南山高巍巍,暴風呼呼吹。人們沒有不幸福的,為何只有我不得終養父母!
《詩經·蓼莪》寫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很細膩地傳達了父母對孩子的痴情眷戀。 因此,身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們每個人不可不知的。
詩經·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
民莫不榖,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
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注釋】:人民苦於兵役不得終養父母。
蓼(音陸):長大貌。
莪(音俄):莪蒿。
蔚(音衛):牡蒿。
花如胡麻花,紫赤;實象角,銳而長。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瓶小而盡,罍大而盈。言罍恥者,刺王不使貧富均。
怙(音護):依靠。
昊天罔極:指父母之恩如天,大而無窮。
烈烈:艱阻貌。
發發(音撥):疾貌。
榖:養。
律律:同烈烈。 弗弗:風聲。
卒:終。指終養父母。
【賞析】:
《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發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終養父母的遺憾,沉痛悲愴,凄惻動人,清人方玉潤稱為「千古孝思絕作」(《詩經原始》卷十一)。詩以叢叢莪蒿搖曳興起心中苦澀的悲悼之情, 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連用「生」、「鞠」、「拊」、「蓄」、「長」、「育」、「顧」、「復」、「腹」九個動詞,直頌父母恩德。充分表達「無父何怙,無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終於發生「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愴地呼號。末兩章又是景象描繪,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飄風的吹拂,又寫孝子的悲苦,情與景交融,虛與實相襯,充分表達了詩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咸,卻又給人無比想像的空間。
⑺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是什麼意思
可憐的父母啊,為了養育子女多麼辛老
⑻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什麼意思
意思是: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出處】《蓼莪》——先秦: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譯文】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看那莪蒿相依偎,卻非莪蒿只是蔚。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勞累!
(8)哀哀父母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蓼莪》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的背景,歐陽修認為所謂「刺幽王,民人勞苦」雲雲,「非詩人本意」(《詩本義》),詩人所抒發的只是不能終養父母的痛極之情。
2、《蓼莪》鑒賞
此詩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第一層,寫父母生養「我」辛苦勞累。詩人見蒿與蔚,卻錯當莪,於是心有所動,遂以為比。莪香美可食用,喻人成材且孝順;而蒿與蔚,皆散生,蒿粗惡不可食用,喻不成材且不能盡孝。詩人有感於此,藉以自責不成材又不能終養盡孝。後兩句承此思言及父母養大自己不易,費心勞力,吃盡苦頭。
⑼ 「哀哀父母,生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的意思是什麼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如果你有生之年沒有養育子女就根本不能體會父母養育你的深恩!
⑽ 請解釋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含義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意思是: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出處:出自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小雅·蓼莪》,全詩六章,主要特色為賦比興三種表現方法交替靈活使用,前後呼應,起伏跌宕,迴旋往復,運轉自如,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
賞析:
此詩前兩章以「蓼蓼者莪」起興,詩人自恨不如抱娘蒿,而是散生的蒿、蔚,由此而聯想到父母的劬勞、勞瘁,就把一個孝子不能行「孝」的悲痛之情呈現出來;第三章用「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開頭,講述自己不得終養父母的原因,將自己不能終養父母的悲恨絕望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第四章詩人悲訴父母養育恩澤難報,連下九個我字,體念至深,無限哀痛,有血有淚;後兩章承第四章末二句,以南山、飆風起興,創造了肅殺悲涼的氣氛,抒寫遭遇不幸的悲愴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