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孩子反感父母怎麼辦

孩子反感父母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4-06 06:07:21

Ⅰ 孩子討厭爸爸媽媽怎麼辦

也不會與爸爸媽媽吵鬧,可自己的孩子呢,不去上學也不願意出門,每天除了上網就是看電視,有時玩個通宵,說多了就會吵,說煩他,早上不起床,就是這樣折騰,什麼辦法也用了,對孩子根本沒有用,這不今天早上出門,因為孩子想換台電腦沒有同意,居然對著我們喊,等你們老了,如果有病不會照顧你們,更不會為你們准備棺材------」孩子的話讓父母揪心,雖然平時也吵鬧,一般不會說出類似絕情的話,可最近不知道怎麼了,孩子就像換了一個人,對著父母指手畫腳,不是要報復就是故意折磨,讓家裡不得安生,感覺自己有點支撐不下去,沒有辦法選擇走進心理咨詢室。」 在心理咨詢中了解到,孩子小的時候很少聽話,學習成績各方面都很優秀,在初二上學期,因為孩子在班級看小說被老師發現,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孩子,說孩子這樣下去不會有什麼希望,根本不可能考上重點,讓老師很是失望。自從這次,孩子就不願意上學慢慢喜歡玩網路游戲,也不願意與別人交流,就像完全把自己封閉,開始父母認為不是什麼大事也聽老師反應,只是對孩子說,老師也是為孩子好,看小說特別是在課堂影響學習也要理解老師,孩子非但不能接受,只是用憤恨的眼光看著,然後把父母趕出他的書房,很少願意別人靠近,看著孩子這個樣子,父母很是著急,平時也不會說什麼好話,對孩子也打過罵過,基本沒有效果,最後連學也不上了,在父母傷心無奈中,也不知道如何幫孩子,因為兩人都是急脾氣,遇到事情就爭吵,特別是孩子出了這個事情,兩人更是吵鬧不斷,有一次兩人又相互抱怨起來,孩子居然對著我們喊:既然你們過不下去,選擇離婚好了,非常討厭聽到你們的聲音,不喜歡讓你們做爸爸媽媽,你們根本不配做爸爸媽媽------聽到孩子的話兩人真的不吵了,但想不明白孩子會說出這樣的話,如果不是上學的問題,平時對孩子也是倍愛有加,只要孩子有什麼要求,喜歡什麼基本都能夠滿足,根本沒有讓孩子受委屈,雖然平時工作忙但會盡可能抽時間陪伴孩子,但不知道為什麼與孩子之間好像擁有諸多隔閡難以逾越,想不明白曾經惹人喜愛的孩子跑哪裡去了,看著孩子一天天的變化,心痛中也有自責,更多的時候就是懷疑這個真的是自己的孩子嗎?孩子究竟是什麼原因變成這個樣子? 孩子怎麼了,究竟是父母改變了還是孩子改變,當孩子受委屈,自尊受到傷害,希望的是有人陪伴有人給予支持和呵護,就像父母在說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的批評,不但得不到父母的愛更多的是得到父母的指責和抱怨,相信類似的事情在很多問題孩子身上會出現,回頭想想,孩子出現這樣那樣問題的背後,更多的是想擁有別人的愛和尊重,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是一個多邊的季節,更需要父母和老師多一些耐心來呵護和引導孩子,而不是用自己想當然的方式來教育斥責孩子,因為父母的一句話,因為老師的方式曾經傷害過多少孩子,相信在我們的身邊和周圍不是新奇的事情,當一個人的自尊得不到尊重,又拿什麼來面對和接受自己的現狀,別說是一個成長的孩子,就是作為我們成人在受到不公平待遇,受別人的指責和抱怨,傷及自己的尊嚴時,何嘗不會做出諸多異常的行為? 學會理解和接受自己的孩子,給孩子自信,而不是因為孩子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把孩子推出去,自己的孩子作為爸爸媽媽都看不慣都看不順眼還指望誰來懂得和理解?當對自己的孩子倍加指責和抱怨時,作為父母是否有時間沉下心在自身做出反省,孩子變成今天的樣子,是否在自身有什麼影響和需要改變的地方,相信父母沒有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問題是如何在愛,用什麼方式去愛是需要學習的,而不只是用自己想當然的愛強加給孩子,愛是生活,愛不只是說,當孩子感受不到愛,得不到愛時作出另類的反應也是必然,其實也是給父母一個警醒,如何用自身的改變來走進孩子的心靈去影響孩子,其實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享受這份其樂融融的開心和快樂也是一份難得的機會,而不只是孩子的分數和名次,問題是為人父母,是否准備好了呢?想找心理老師咨詢「」相關問題?點此進入>>

Ⅱ 孩子討厭父母怎麼辦

當孩子開始討厭父母,變成「白眼狼」時,不如試試互換身份的游戲

在我們中國千千萬萬的家庭中,大家都有著這樣深刻的感受。父母用無私的愛去撫育著孩子,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兩者之間卻往往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步調。對於父母的嘮叨,孩子們是不厭其煩,叛逆的心靈也讓他們往往跟父母對著干。而父母在整個家庭和生活中,諸多的不易和付出,孩子們根本不能理解,也沒有辦法去體諒。這些矛盾也成為家庭教育方面的一個難題。

在父母們看來,孩子一個個都是白眼狼,你對他付出的再多,他們都不懂得感恩。但是反過來想想,這不正是你教育的缺失嗎?是你沒有讓孩子意識到父母為他做了多少。親子之間沒有適當的溝通交流,自然就會產生各種的誤會。父母埋怨孩子不孝順,而孩子對父母也有著滿心的憤怒。

其實我們每個做爸爸媽媽的也都曾經從兒童時期走過。因為自己小時候那種生長環境的不同,所以在教育方面可能就會出現一些偏差,因此,父母跟孩子之間的誤會也就越來越多。每當父母教育孩子時,總會說這樣一句話:「我小的時候曾經怎麼怎麼樣」。而孩子肯定會用這樣的話語來回擊:「你那是什麼年代,現在是什麼年代」?兩者之間已經有了代溝,互相對對方的內心世界根本不了解。

當家庭的教育走入一個死角時,我們該怎麼辦呢?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家長們自我學習的一個過程,今天我們不妨通過親子身份的交換這個游戲來與孩子之間建立起一個默契的關系。
周末了,小林跟女兒婷婷兩人約好今天是媽媽和女兒互換身份的日子。寶寶要當一天的媽媽,而媽媽要當一天的女兒。婷婷聽到這個消息自然是非常的激動,終於能夠擺脫媽媽的嘮叨了,自己也可以當一天的家長。中午,小林對婷婷說:「你現在是媽媽了,應該給女兒去准備午飯」。女兒婷婷眨巴眨巴眼睛,痛快的告訴她:「寶寶別哭,媽媽馬上把午飯給你做好」。轉過身去把自己藏了好久的,平時捨不得吃的那些小零食拿出來給了小林。

通過這個親子身份的互換游戲,我們能體會到它的好處嗎?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誤會能夠化解

游戲進行的同時,孩子從一個寶寶的身份過渡到家長的身份,他們慢慢的就會體會到做爸爸媽媽著實是不一樣,不但要給孩子做飯,而且還要操持家務。這時就能從游戲中切身體會到,原來爸爸媽媽每天的工作是這么累呀,為自己付出是這么多呀,自然而然的就會在以後的生活中知道去體諒他。

而爸爸媽媽在當了一天的孩子之後,就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審視一下平時自己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出了問題,雙方有著切身的體會,兩者之間的誤會也就煙消雲散了。

在游戲當中,能夠迅速的幫著孩子成長起來。

孩子們在游戲里當著爸爸媽媽,他們也可以提前體驗一下那種當大人的生活。雖然這一天時間很短,但是能夠形象的幫助他認識到,以後當大人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也有助於讓他們提前知道自己未來的目標,並且為自己立下一個方向。

通過親子互換游戲,讓雙方更加理解對方。

游戲並不單單只是為了陪孩子玩,在這個游戲過程中,也是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一個過程。父母在跟孩子陪伴交流的同時,也就無形中建立起溝通的橋梁了。

父母和孩子是這個世界上關系最為親近的人,他們除了親子關系之外,更應該是最好的朋友,這樣家庭才能夠更加和諧幸福。

Ⅲ 孩子不喜歡父母怎麼辦

孩子是父母的骨肉,哪個父母不有自己的子女?「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把我們對孩子的一片摯愛之情表白得再清楚不過了,為了孩子,我們沒有不可舍棄的東西:青春、事業、金錢、享樂甚至生命。然而,就在這無時無處不充滿著愛的氛圍中,一天天長大的孩子,對父母又是怎樣的呢?一家國際青少年研究所調查了日本15所學校、美國13所學校、中國22所學校的學生,在回答「你最尊敬的人是誰?『這一問題時,日本學生的答案是:第一是父親,第二是母親;美國學生的答案:第一是父親,第二是喬丹(籃球明星),第三是母親;而我國學生的答案中前十位竟沒有父親和母親。杭州市有關部門在對2961名學生的一次調查中,有43%的學生認為與父母無話可談,50%的學生對父母的批評口服心不服,43%的學生感

Ⅳ 青春期孩子不尊重父母,辱罵父母怎麼辦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敏感 想一想為什麼孩子不尊重父母的原因? 1 父母平時不尊重孩子 2 父母對孩子過度控制 孩子報復 3 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 4 父母自身也是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 解決: 1 試著去尊重孩子 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不去逼迫孩子傳統意義上好孩子 2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 孩子如果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就會成為一個遇上困難只能依靠父母解決的人 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應該給孩子足夠的自由 讓孩子學會自己去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 也讓孩子學會去尊重父母 尊重其他人 3 嬌縱型教育下的孩子最容易目中無人無法無天,孩子不尊重父母 是為什麼 是因為他覺得無論如何父母都會原諒自己 4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 父母是什麼樣子 孩子就能模仿成什麼樣子

Ⅳ 孩子討厭父母的原因

天性, 誰願意被約束著呢? 大人們上班還是在社會中,其實也被約束著,難道心底沒有反抗情緒嗎 有是有,但是只能想想 必須得忍 有句話叫童言無忌,他們還小,所以遇到約束,既然會反感和討厭了 而且因為是自己的父母,更是無顧及的表現出來 別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東西 他們也有想法的~ 根據中國家庭教育學會與兒童網路社區盒子世界共同發起的「2010年度兒童調查」的結果,有一萬多名孩子票選出自己最討厭父母的五大行為,分別是—— 一、不擅鼓勵孩子,常打擊孩子(包括貶低、嘲諷等); 在盒子世界的盒子推推上,經常會有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從來就不對他說贊揚的話,他每天聽到的都是諸如「你怎麼這題都不會做?真笨!」「這張試卷這么簡單,你還錯了N題,真是太不像話了!」……,
孩子們真心地期盼,父母能多說說「你真棒!」 ——「哎!我最渴望的一句話就是爸爸、媽媽對我說聲『你真棒!』我喜歡聽『你真棒』這一句話,這句話不僅能讓我更快樂,而且讓我更自信。」
點評:父母們應該多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並教會孩子去發現別人的長處,真誠贊賞他人。

Ⅵ 討厭父母怎麼辦

在你的父母盡到為人父母的義務時(生育、養育),你就不應該討厭父母。
父母這兩個字的分量就是他們肩上要承擔的責任。不知道你是出於什麼原因覺得自己討厭父母,是厭煩他們的嘮叨教育還是說疏於管教,如果是前者,那麼大可不必,他們一定是關心你的。如果是後者,也可能是教育方式的特殊,俗稱「放養」。或者說你看不慣他們的一些行為習慣和性格特點,這就是個人立場、知識水平、社會經驗的不同造就的。
在你覺得討厭他們的時候,你先考慮一下你是否有資格討厭他們。父母與子女在他們生育下兒女的那一刻就不是平等的,父母註定要承擔起生育和養育的責任,承擔所有的艱辛,而兒女卻不一定會常常守在父母身邊盡到應有的孝道。很多父母會視兒女為自己的全部,而很多兒女也只是將父母當做一個「隨時」的避風港,占據他們生活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則是自己的生活和家庭。
我從小到大,從沒有哪一刻是討厭父母的。因為家庭經濟狀況,本身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就不長,聚少離多。可能是距離產生美,打電話、視頻的時間倒是挺多。而這樣的分離我們都不願,這樣的辛苦我們都不願承受。可這一切是為了我啊,為了我能順利且較為「富餘」地完成學業,為了以後我能有一個好的將來,他們不得不舍棄現在的自己。我一直堅信,我不會陷入那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可悲境地。
所以,但凡你能看出你父母有對你盡責任,所做的事情哪怕是你討厭的,但確是為你著想的,你都沒有理由討厭父母。相反,請珍惜當下與未來和父母相處的機會。

Ⅶ 孩子非常反感父母,是父母做的非常不對嗎

世界上沒有一個孩子一出生就討厭自己的父母,但事後就不好說了……家庭教育其實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把你的孩子比作你家庭的一面鏡子。他能反映你內心的一切。你開心,他開心;你不爽,他也不爽;你很暴力,他也是...有了這面鏡子,父母就有機會改變自己,提高自己。同時,父母的改變也改變了孩子,教育產生了無形的影響。在家庭中,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教育自己的過程。孩子的言行往往能反映出父母自己的言行。父母應該是他們希望孩子成為的樣子。

父母言行不一,就不能以身作則,孩子就不能認同父母的言行,就會討厭父母。或者父母在外人面前訓斥孩子,不給孩子面子,挑孩子缺點,拿孩子和別人比,給孩子貼標簽,對他們不公平。這些行為都會傷他們的心。如果孩子討厭自己的父母,建議父母先修復和孩子的關系,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反思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盡量去改變。千萬不要擺出一副「我是老人,你得聽我的」。如果傷害了父母和孩子的感情,就不值得失去。既然對孩子好,那就多想想什麼才是真正的好。

Ⅷ 孩子對我們父母說的話很反感,感覺父母很煩,怎麼辦

如果孩子總是排斥大人說的話,你就得這樣做了!

這是一個我們跟孩子溝通層面的問題。

孩子目前的感覺就像脫韁的野馬,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想法,對身邊的人所說的話屬於本能性的消極排斥狀態。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眼下的這個孩子?

首先,每一個孩子終將長大成人,期間都有過不可理喻的階段,我們為人父母從心態上,要比別人有更大的胸懷去容納這個孩子不可理喻的行為。

其次,我們應當反思一下,孩子目前這個情況是如何造成的,是父母性格的遺傳?還是我們早起對孩子太溺愛,沒有很好的管束,現在開始嚴格管教孩子接受不了導致的,還是一直以來很少跟孩子正式溝通,並且對孩子批評多肯定少而導致的?

再次,我們為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心裏面是不是相對比較清楚應該秉承什麼樣的方式教育孩子,我們究竟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最後,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有沒有在工作和生活中成長起來,有沒有獲得對人生的感悟。

如果能夠把這四個問題想清楚了,這個問題就比較好解決了。

第一點做到了,孩子再無法無天,她不會在父母這里失控,她終將會回歸到常態上。

第二點想明白了,我們就知道解決孩子問題的具體策略了。

第三個問題想清楚了,我們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即便出現問題,我們也不會迷茫,不會慌張失措。

如果第四點我們也做到了,今後我們將會在無形中給予孩子巨大的精神財富,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有自我追求的人。

孩子表現背後真正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是她的情緒和本能。

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逐步用理性駕馭情緒的過程,就是逐步能夠過濾掉情緒,能夠理性溝通的過程。

我們如何讓一個孩子的情緒和本能逐步下降,讓他的理性逐步上升呢?

必須是靠父母的耐心並且得當的引導,別人誰都幫不到忙。

能夠引導孩子的前提是孩子願意完全的信任父母,願意把自己深處的那顆小心臟交給父母來管理。

但是目前看來,孩子沒有完全信任父母,沒有把心交給父母,這個原因需要父母認真思考,核心原因究竟在哪裡?

排除掉孩子的先天性或後天缺乏某種營養元素導致較難控制自己的情緒這種情況,目前,我們將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慢慢引導孩子一點一點變化。

首先,我們得走進孩子心裡,要做到這點,就需要父母做到面對她的所有不可理喻的行為的時候,請閉嘴。

具體講,不再批評她,指責她,而是在她搗亂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在無序行為中的點滴樂趣,這時候,我們要參與進去同孩子一起玩,當孩子感受到並且很好的融入與父母玩的快樂中時,我們要有策略的引導孩子把這種無序的行為進入有序的行為,引導的過程中可以這樣講:孩子,媽媽覺得這樣做,我們會玩的更開心。

當然,如果孩子不願意這樣做,我們不要強求,繼續好好玩就行。

等待下一次機會我們再引導就好。

但是切忌不要再強行制止或是責備,這樣只會把錯誤的行為加深到孩子的腦海中。

其次,平常生活中,我們跟孩子說話的方式和態度調整一下。

孩子雖然很小,但是盡可能的把孩子當做一個成年人去看待,這是她的感覺就不一樣了,那種覺得我是小孩,我可以無所顧忌的玩的心態就會少一些。

所以,語氣盡可能的正式一些。談話內容盡可能有意義一些(我們不必非得要求孩子聽到很懂,能夠感覺到意義就好,事實上,她能懂)

再次,多陪孩子去旅遊和做運動,最好是長途慢跑,一來鍛煉一下孩子的意志力,二來把她身體裡面的濁氣清除清除。

Ⅸ 特別討厭父母怎麼辦

所謂關心則亂。你要一定程度上的理解,一定程度上的無視。
我和你一樣是青春期,但是卻沒有出現和父母這樣緊張的情況。關鍵在於處理方法,用聰明的方法處理重視能很快解決問題。你要明白,家長和其他人一樣,也會有自己的個性,通常情況下這種個性是和你相近的,但是如果出現了出入,就無視掉。
具體方法,很難說,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一樣,但是陽奉陰違以及無視確實是兩大殺招。你如此聰明,一定會明白如何如何使用這兩種方法,但切忌較勁式的無視,這會適得其反的。
你現在必須收起一切情緒,一切從如何改變你的處境出發。記住,這種忍耐是為了自己更舒服些,這樣,你就不會內心有抵觸。
另,下面是找到的一些東西,會對你有用。
青春期的孩子拒絕和家長交流有多方面的原因。
1、二者懸殊的地位。
為什麼孩子願意向同齡人吐露苦水,卻不願把事情告訴父母?因為二者的地位太過「懸殊」,一個是家長,一個是孩子。在孩子眼裡,自己與家長根本就不處於一個對等的位置。這樣讓孩子在與家長交流時,感到的壓力過大(與同齡人交流時,雙方可以各執己見,但與家長交流時,若意見不和,孩子敢堅持自己觀點么?)。所以除非碰見很棘手的問題,一般的生活中的小問題,孩子大都不會選擇父母作為傾訴的對象。
2、二者認識觀念上的巨大差別
毋庸置疑,家長的認識觀念和孩子的認識觀念存在巨大的差別。同樣的事物,兩個人的觀念卻是大相徑庭的,兩個人還怎麼交流。所以即使家長放下架子,孩子也放低戒心,二者也是難以交流的。因為家長思維模式和孩子是不一樣的,孩子的想法家長根本不可能理解,同樣家長的想法,孩子也是覺得莫名其妙。
3、家長對於交流技巧使用不當
對於與孩子的交流技巧,一般家長知道的就是兩點:一是採取主動,二是態度親近。其實這只是基礎,沒有這兩點根本不可能與孩子交流,但要交流有成果,這兩點遠遠不夠。
首先,家長由於認識和孩子的巨大差別,在交流的時候,必然會有不同的觀點。而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家長往往會強壓孩子,讓孩子屈服。這里不是說家長的觀點錯誤,事實上,多數情況家長的觀點都是正確的。
但正確並不一定就能讓人信服。很多東西,在我們認識到它是錯誤之前,都認為它是正確的。而孩子由於社會經驗不足,很多東西他都沒有經歷,沒有認識到錯誤。這時,家長以過來人的身份,強壓孩子,他怎麼能信服。
其次,家長與孩子交流時,總是採取攻勢,就是自己說得多。總是自己說,如何能對孩子深入了解。而且由於缺乏對孩子的了解,說話就難以說到點子上,那樣孩子怎麼能聽得進去?這樣一次難得與孩子交流的機會,就這樣浪費了。
第三,家長最常犯的一個交流的問題就是嘮叨。
心理學上有一個超限效應。說,一個人去教堂聽牧師祈禱,他聽了一會兒後感覺牧師說得很好,就往募捐盤里捐了10元錢,可牧師說了一會之後,卻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那人慢慢感到煩躁,就把10元錢拿了回來。而那牧師依舊沒停,那人感到更煩,最後走的時候,甚至還偷走了2元。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家長中非常普遍。嫌父母嘮叨的孩子不計其數。可能家長們會說:不怪我嘮叨,孩子要是聽進去了,我還用說么?其實,很多事,就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孩子才聽不進去的。
孩子雖然還不成熟,但有些事,他還是明白道理的。所以家長一說,他也能聽得進去。但若家長一嘮叨,孩子的叛逆心一起,那就聽不進去了。
而現在的情況是,一來由於沒有經歷過,有些事說了孩子是不聽的,而家長因為這些事,養成了嘮叨的習慣,喜歡什麼事,都多遍的重復,而使一些孩子本是能聽進的事,被家長一嘮叨,就又不聽了。
至於您說幫助孩子克服這種心理障礙,我覺得這話並不合適。事實上,您的孩子是沒有問題的,青春期的孩子都是這樣的心理。所以解決之道不在於孩子,而在於家長。
個人看來,與孩子成為朋友是不現實的。朋友是建立在共同的思想,愛好上的,思維上存在差異的話,是難以成為朋友的。孩子也不是能和所以同齡人成為朋友,他們也只是和自己興趣相和的那部分人。
所以,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走進孩子的內心,讓自己的思維和孩子一致,去成為孩子的朋友。還不如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好的老闆是不會對自己的員工事事都監督的。

閱讀全文

與孩子反感父母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2017養老金核定表 瀏覽:258
長春老年大學課程 瀏覽:990
吉林省老年大學和長春市老年大學有哪些 瀏覽:677
18和60歲 瀏覽:606
個體戶退休金的計算方法 瀏覽:129
老年大學芭蕾舞蹈我的祖國 瀏覽:126
安徽省阜陽市三區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333
大嶺山體檢是去哪個醫院 瀏覽:282
父母的房產怎麼加兒媳婦 瀏覽:206
歡慶重陽節新聞稿 瀏覽:150
湖北2017退休金上漲 瀏覽:524
台州職工養老保險2015發放 瀏覽:503
退休工資6000多什麼級別 瀏覽:618
公務員會計退休年齡 瀏覽:432
長壽區川維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瀏覽:265
農村輪流撫養老人 瀏覽:178
廣州養老院排名 瀏覽:930
70歲得了肺癌怎麼治療 瀏覽:668
企業職工在管理崗位上如何延長退休年齡 瀏覽:19
蘇州退休社保哪多少錢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