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童年中我是怎樣捉弄繼父和他的母親
童年中那是不懂事,長大後孝敬父母就可以了
『貳』 為什麼父母都那麼喜歡欺負自家的子女
孩子最害怕什麼?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後以後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凶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爸爸媽媽又發脾氣了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麼,就干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乾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乾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叄』 對於孩子的惡作劇行為,父母要怎麼解決
『肆』 怎樣才能作弄爸爸媽媽
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作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為我們操碎了心,辛苦一輩子,圖的也只是我們以後能幸福。。如果有可能,請善待他們,對他們好點,多孝敬他們,讓他們開心。。祈禱他們能健康就好。。畢竟生命只有幾十年的長度,不要給自己留遺憾是真的。。子欲養而親不在,是很痛苦的事。。請珍惜。。
『伍』 如果爸爸把你弄生氣了怎樣捉弄爸爸
你可以正式和他談一下,說出你的想法,相信所有的愛孩子的父親都會理解孩子並尊重孩子的意見的。
不要怕你的父親,相信他是愛你的,但是他表達的方法不對。你有意見,不要怕,要勇敢(有點用詞不當)說出來。
孩子和父母之前的關系不順暢,就是因為缺乏溝通。經過溝通,一家人就會氣氛良好,其樂融融。
作為父親,孩子可以和我開玩笑,但是如果過分了,我也會生氣的。
『陸』 經常喜歡搞惡作劇的孩子,聰明的父母是如何應對的
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的內心世界要非常重視。孩子不表露內心就會充滿陰霾,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表露內心,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給予的關心和愛。父母應該給孩子目標和追求。
如果沒有目標或追求,孩子的生活就很枯燥,孩子的內心世界要非常重視。孩子不表露內心就會充滿陰霾,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表露內心,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給予的關心和愛。父母應該給孩子目標和追求。每天的生活也不過是每天玩玩而已,每天都在想怎麼做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每天都在想怎麼捉弄別人,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自己的目標和追求。
『柒』 如何才能不恨自己的父母
是你自己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及實力吧。這個社會是個實力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