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父母旅遊時有哪些經典的拍照姿勢
都沒有什麼拍照姿勢!直直站立著!而且不笑
⑵ 《感恩父母》——父愛的姿勢內容是什麼
父愛如歌
我是一隻小鳥,而爸爸的愛是天空,我飛翔在父愛的關懷中.我是一條小魚,而爸爸的愛是海洋,我游弋在父愛的溫馨中.
我的爸爸是一名普通的教師,但在我眼裡卻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爸爸.
記得有一年嚴冬,我上學少穿了一件棉襖,凍得我直哆嗦,我搓著手心裡後悔沒聽媽媽的話.這時聽吳微微說:「馬鳳岐,你爸爸來了!」我走出教室,只見爸爸微笑著,手裡拿著一件棉襖,說「來,穿上吧」.我穿上棉襖,身上暖和了,心裡更是暖洋洋的,爸爸說「以後要注意啊」.我笑著使勁地點了點頭.回到家裡,媽媽聽說我上學少穿了一件棉襖,狠狠的訓斥了我一頓,正要打我,爸爸笑著走過來,說「小孩子不懂事,算了吧.」我感激的看著爸爸,爸爸用寬容教育了我.
還有一次,我在外面闖了禍還對媽媽撒慌,媽媽的批評讓我臉紅,我流下了悔恨的淚水.爸爸見了急忙給我擦乾眼淚,給我講道理,並對媽媽說:「打罵孩子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要給他們講道理.畢竟還是小孩子嘛.」爸爸有給我講了好多道理,讓我心悅誠服的認了錯.
我一天天長大,知道了要感恩父母.我會父母勞累的時候遞上一杯熱茶;吃完了飯,爸爸媽媽休息,我來洗碗.
我有一個好爸爸,他讓我知道了什麼是愛.我在愛中成長,心中亮著一盞感恩的燈,照亮我的人生路!
父親
記得前些天,你告訴我;一個15歲的女孩被埋在廢墟里,女孩的父親獨自一人用了11個小時救出了女孩,女孩被救出後,緊緊地和父親抱在一起.說的第一句話是:「爸爸,以後我再也不和你吵架了.」原來,在地震之前,父女倆兒吵了一架,所以……
聽了這個故事,我震撼了,我感動了,一股感激之情湧上心頭.
記得:
我一歲時,你抱著我,講故事給我聽.我報答你,在睡夢中開心地笑了.
我二歲時,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電燈」,你無比的興奮.我報答你,重復地說著「電燈」.
我三歲時,你牽著我,扶著我,教我學走路.你放開我的小手,看著我蹣跚的腳步,欣慰的笑了.我報答你,反復練習,終於,學會了走路.
我四歲時,很怕吃葯.那次,因為不吃葯,你打了我,手印印在了我屁股上,我哭得好傷心.你心疼了,買了一個變形金剛送給我.我報答你,開心的笑了,卻好久都不和你說話.
我五歲時,上了幼兒園的小班.你牽著我去學校,路上你說「要乖乖的聽話,和小朋友們團結友愛.」我報答你,常常受老師表揚,說我很聽話.
我七歲時,上了小學一年級,你讓我自己去學校,告訴我認真學習,廣交朋友.你怕我跟不上,可我陪我復習.我報答你,復習是總想逃避,總想玩耍.
父愛如山,女兒是這山中的草;父愛如海,女兒是這海中的魚.
人們都說:「母愛是無私的,父愛是無言的.」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在深深體會到母愛的同時,卻忽略了無言的父愛.
感恩,一個熟悉的字眼,卻又不是一個熱門的話題.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對你有恩的人.
母親確實偉大,小小的一個動作,母親就能發現異樣,記在自己心頭的也是母親.父親總是默默奉獻,卻不會說自己是多麼偉大,多麼神奇.平時看到的,感受到的,也就是母親特別關心你,而父親總是不太理會,可誰知道?父親已經把這件事放在心頭啦.
我看過一則故事,內容是這樣的:一個男孩,因為崴到腳,回家了.路上,幾個朋友送他,在剛要到門口時,爸爸出來了,說有事,要出去.對那男孩說:「記得上葯,我出去一趟.」之後,就走了.男孩哭了,說爸爸對他冷漠,不關心他.可是,他們幾個誰也沒有看到,在那個轉角,父親的目光停留在兒子身上,目送他回家……
愛是一種責任,感恩是一種智慧,人類自古就會感恩,感恩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你有恩的,哪怕輕於鴻毛的恩情,也不該忘記.更何況是父愛,母愛之如此偉大的生育及養育之情呢?殘陽如血,被夕陽拉長的父親的背影,顯得衰老了許多.我度過的十二個春夏秋冬都沒發現這一點.如今,看到這一點後的我,哭了,我不知道,十二年裡,父親總是為了我而奔波,忙碌.即使到老,也不一定換的回兒女對父親如此.
小時候的鬧人,父母都頂過來了.如此的辛苦,辛勞,換做外人,又怎能對你如此的呵護呢?如果有一天,失去了對你如此呵護至極的兩個人,感恩,肯定就在腦海里浮現了,後悔自己沒有關心過父母.所以,從現在起,感恩就城我生命里的一部分,一個不能缺少的話題,一個不能讓父母勞累的提示.
父愛也是無私的!也是無價的!因為父親的愛不是像山一樣的大,而是遠遠超過了所有的山……
我是一隻小鳥,而爸爸的愛是天空,我飛翔在父愛的關懷中.我是一條小魚,而爸爸的愛是海洋,我游弋在父愛的溫馨中.
我的爸爸是一名普通的教師,但在我眼裡卻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爸爸.
記得有一年嚴冬,我上學少穿了一件棉襖,凍得我直哆嗦,我搓著手心裡後悔沒聽媽媽的話.這時聽吳微微說:「馬鳳岐,你爸爸來了!」我走出教室,只見爸爸微笑著,手裡拿著一件棉襖,說「來,穿上吧」.我穿上棉襖,身上暖和了,心裡更是暖洋洋的,爸爸說「以後要注意啊」.我笑著使勁地點了點頭.回到家裡,媽媽聽說我上學少穿了一件棉襖,狠狠的訓斥了我一頓,正要打我,爸爸笑著走過來,說「小孩子不懂事,算了吧.」我感激的看著爸爸,爸爸用寬容教育了我.
還有一次,我在外面闖了禍還對媽媽撒慌,媽媽的批評讓我臉紅,我流下了悔恨的淚水.爸爸見了急忙給我擦乾眼淚,給我講道理,並對媽媽說:「打罵孩子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要給他們講道理.畢竟還是小孩子嘛.」爸爸有給我講了好多道理,讓我心悅誠服的認了錯.
我一天天長大,知道了要感恩父母.我會父母勞累的時候遞上一杯熱茶;吃完了飯,爸爸媽媽休息,我來洗碗.
我有一個好爸爸,他讓我知道了什麼是愛.我在愛中成長,心中亮著一盞感恩的燈,照亮我的人生路!
感悟父愛作文
父愛無言,父愛常以他獨有的沉靜,詮釋著父愛的責任.父愛越是深沉,越是含蓄,你才會在某一瞬間,突然發現父愛的深重與偉岸.父愛無法用華麗的詞藻來描述.男人對子女的感情都是深沉而寬廣的,他們只懂得默默的付出.父愛如山,巍巍山巒挺拔昂揚直沖雲霄,讓你無法不接納.這是一種豪邁的氣度,讓你感受到神秘、嚮往,甚至有些高不可攀.
父愛如風,來無蹤去無影,但常常會飄散於家庭的每一個角落,只要有父親在全家人就會感到歡心鼓舞、如沐春風.
父愛如雲,淡淡地飄浮於你生命的天空中,不管何時何地,只要一抬頭,便能看見他那如雲般純凈的關愛.
父愛如牆,一堵溫柔寬厚,讓你永遠可以放心依賴的牆,只有當你離開的時候,才知道那堵牆的重要.
父愛如茶,只有慢慢品過後才能體味其中的甘甜與醇香.
父愛如光,父愛中醞釀的是一種博大的光澤,在你迷茫時為你指明前進的方向.
父愛像丁香,只有當歲月走過,你才漸漸品出那淡淡的清香.
父愛像細雨,潤物無聲,深情無言,卻在你的靈魂深處為你撐起一片綠蔭.
父愛像松樹,他用那高大粗壯的身軀在風雨飄搖中,為你遮風避雨.
父愛像名著,只有細細品過之後,才能感悟他的博大精深,領略生命與愛的厚重.
生活中母愛無微不至、觸手可及,散發著濃郁的芬芳.而父愛卻深深藏匿在父親嚴厲的眼神中,只有當歲月走過,你才能漸漸明白其中的寓意.
都說母愛偉大,有時候父愛比母愛還要偉大!他以一種看似無言的沉默,實則堅強無比的意志,為孩子把握人生的脈搏,遮蔽風雨托起彩虹.父愛是無言的情懷,是沉默的碼頭,在你膽怯時,給予你啟航的勇氣.
父愛永遠都是沉默的.父愛雖然沒有母愛那樣的細膩,卻比母愛更加厚重.當你以一顆真摯的心,仔細體會和感悟那份沉默時,你的生命就定將得到更多的溫暖、更多的幸福.那沉默之中所蘊含的是熱切的鼓勵,狠狠的鞭策和殷殷的期望.
有時候,母愛是瑣碎的,表現在無數的嘮叨中,既讓人感動也讓人心煩;而父愛卻是含蓄的,雖然言語不多,但常常讓人無法忽視.由於男女在思想與情感的表達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異,父母對子女的愛自然也不例外.雖然從外表上看,父愛沒有母愛那麼熱烈與酣暢,但他卻把全部的父愛都融入了為家庭生計的奔波忙碌當中.
父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懂得承擔責任,寧願自己受苦受累,也要為家人遮風擋雨;父愛之所以珍貴,是因為他用無聲的行為給家人帶來溫暖,教會子女生活的道理.父愛之所以不可或缺,是因為父愛如山,他是子女心目中的偶像,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做出了榜樣.
如果說子女是一棵「小樹」,父愛就是提供它茁壯成長的土壤;如果說孩子是一個「巨人」,父愛就是他腳下得以站立的肩膀.父愛的深沉、父愛的偉岸、父愛的弘遠,如同生命的鏡子,永遠給子女於啟迪和教誨.
過幾天就是父親節,謹以此篇獻給普天下的父親們,祝父親節日快樂!
我八歲時,「六一」時拿了「學習積極分子」的獎狀.你很高興,鼓勵我再接再厲.
……
時間似流水,一眨眼,我已經十四歲了,已步入了中學的校門.再看您——頭上已爬上了許多銀絲.
可是你的愛卻依然不會蒼老,你的愛就像一道五彩光暈,罩在我的身邊.默默的給我力量,給我溫暖.
可能有時候,你不是我最好的朋友;有時候,可能意見不合,產生矛盾;有時候,我也不是很理解你,甚至,會不喜歡你.但是,父親就是父親,終究是你的父親.
讓我們用一小會兒時間,對那個叫「爸爸」的人表示敬意,對他說一聲「謝謝」.雖然有時當著面說不出口,但他始終陪伴著我,聽我吹牛,聽我講見聞,聽我傾訴傷心事……
你在我身邊,看著我成長,看著我漸漸得學會堅強,學會獨立.
父親,無時無刻都在關心著我,保護著我.給我一種可以依靠的安全感.父愛如山,如山那般強大;如山那般默默無聞的挺立著;如山那般無私的奉獻,默默地給予支持與力量……
爸爸,我知道,你也有煩惱,你也有壓力,你也會疲憊.所以,我會盡量理解你的.加油!老爸!
父愛幽香
說到愛,人們往往腦海中第一個閃現的是母愛.母親慈祥的微笑,關心的嘮叨和細心的照顧總是使我們感動,使我們難以忘懷.默默的父愛則容易忽視.因為它不像母愛那樣,父親常常留下的是辛勤背影和一臉嚴肅,在這表面我們所能看到的東西下,幽暗之處藏著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發著沁人心脾氣息的東西——愛.
一天,中年男人扶著年邁的父親去公園散步.公園里群鳥起舞著.父親指著一種鳥問道:「這是什麼?」中年人回答道:「是畫眉鳥.」父親又問:「這是什麼?」中年男人答道是:「畫眉鳥.」這是父親又問:「這是什麼?」中年男人想可能是父親年齡大了,耳朵不好使,便有道「是畫眉.」可沒完,父親又問著相同的問題……就這樣反反復復,到了這第10次,中年男人沒耐心了,大聲吼道「是畫眉.別再問了!」父親卻顯得格外平靜,一點兒也沒生兒子氣的意思,用著帶有慈愛的語氣講道:「三十幾年前,在你四歲時,我牽著調皮的你來到這里.因為好奇而顯得十分興奮不停地問『這是什麼?』足足有25遍,每次我都耐心地回答說:『是畫眉.』因為想你還小,好奇心強嘛!」這時兒子一下子撲倒在父親身上哭得淚流滿面,像個孩子似的.
我們每每看到生活中,電視中兒女要離家出外謀生時的離別畫面.母親低低地哭著,一句又一句地叮囑,而父親總是最後只說一句「好了,該走了.」如此平實,誰又知道這短短一句中的幾個字包含了多少多少的痛和愛?他多想也大哭一場,可他沒有.他的愛在默默中綻放著,只聞見一陣幽香.
父愛無言
小時侯,我總以為世界上沒有比母愛更偉大的了.媽媽可以帶我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買我最愛吃的東西,我哭的時候她為我擦淚……可是,我至今才親身感受到父愛與母愛同樣偉大……
在我小的時候,父親總是奔波於事業,對我很少過問.我曾經羨慕別人的父親,他們可以輔導自己孩子,可以給他們物質上的所有需求.我,只能默默掉淚.
然而,自從我上初一,父親對我關心多了,也嚴厲多了.他給我買了許多復習材料,跟著我同步學,既是我的同學,又是我的老師,在英語方面我幫助他,在數學方面他幫助我,我們互相學習,互相改進.父親像變了一個人,那麼的關心我,愛我,為了我,他與我學習到深夜;為了我,他與電腦揮手;為了我,他甚至辭去了許多酒宴……看到父親斑白的兩鬢,我的心在哭泣.
回想起過去,我對父親有太多的誤會.怨父親不能多陪我,怨父親不經常輔導我學習,怨父親……太多,太多!此刻,我知道我錯了.過去,父親並不是不愛我,給予我的而是默默無聞的愛,不會張揚的愛.父親給我講故事,讓我懂得怎樣做人,他愛我;給我買許多玩具,他愛我;為了讓我上學,他奔波事業,他愛我;在我跌倒的時候,他鼓勵我站起來,要堅強,他愛我……現在想想,父親為我,為這個家付出了太多的愛.
夜晚,躺在床上,望著皎潔的月光,想起父親的皺紋,想起父親的白鬢,我的眼淚不禁順著眼角流了下來,一次次漫濕了我的枕頭.
爸爸,我愛你,愛你的偉大,愛你的無言,你是我永遠的驕傲!
⑶ 父母什麼時候能放下為人父母的姿態
我覺得在父母眼裡我們永遠都是沒長大的孩子,從小要擔心我們的學業,長大後要擔心我們的戀愛狀況,結婚後要擔心我們下一代的問題,他們哪怕年紀大了也是盡可能的多掙錢能夠幫孩子多分擔一些,這就是中國大部分父母的心理。
⑷ 說說你父母的哪些禮儀行為影響著你
摘要 您好,父母的行為舉止無時無刻 不在影響著孩子。孩子的學習和模仿能力是極強的,他們 有大量時間與父母生活在一塊。他們學習和模仿的對象首 先是父母:父母與他人相處的方式、對待事物的態度、父母的興趣愛好、習慣方式和動作,甚至走路的姿態和說話 的腔調等等,都可能成為孩子習慣行為的模式。他們向父 母的各種行為模仿和學習,並且他們的行為也主要受父母 的規范。不論父母的行為規范與否,孩子都可能會模仿和 學習,甚至成為孩子人際交往的方式、對待事物的態度和 解決問題的手段。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哦。
⑸ 姿態的種類有哪些
人的姿態,就演講活動來看,可分為三種:頭部姿態,軀乾的姿態,足的姿態。
第一,頭部姿態。
人的頭部可以有各種姿態,用以表示各種意思。例如,昂頭表示勇敢、高傲,抬頭表示安穩、堅定,低頭表示卑微、愁苦,歪頭表示軟弱、戲謔,後仰表示失望,前傾表示驚奇,微低表示思考,傾斜表示獻媚,點頭表示同意和鼓勵,搖頭表示否定和輕視,等等。
在演講活動中,演講者一般應採取抬頭的姿態,這除了能表達安穩、堅定的情態,還能便於講話(發出聲音),以及容易讓聽眾看到自己。當然,在特別必要的情況下,也可以採取其他的姿態(如前面我們所談到的),但時間不宜過長,次數不宜過多。
第二,軀乾的姿態。
軀干包括前胸、後背、腰、腿等部位。軀干能突出地表現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有較強的表情達意作用。一般說來,軀於正直,則表明精神飽滿、勇敢堅定;軀干彎曲,則表明精神萎靡、意志消沉;軀干微向前傾,則表示關注、謙遜;軀干前後左右輕微轉動,則表示熱烈、激揚,等等。軀乾的這些姿態,在演講中都可以適當地加以運用的。
人的軀於雖然不像身體其他部位那樣動作頻繁,但它卻是身體的「主軸」,直接影響著其他部位的運動。若是軀干不靈活,其他部位的運動也會不自然。因此,軀干必須和身體的其他部位相互協調。例如,站著演講時,軀干應端正,胸脯挺起,兩肩垂平,腰直腿直,保持一種自然站立的狀態,若需動作,也以緩慢為宜,不能過快過大。應當注意的是,胸部挺起時不能過於挺出,即不能像軍人立正那樣,假如那樣,胸部肌肉將會拉緊,腹腔部呼吸就不方便了。同時,兩腿直立時應保持相互間有一定距離,而不可並攏,這樣既顯得靈活自然,也易於鬆弛筋骨,減輕疲勞。
第三,足的姿態。
足是全身的根,它的站立形狀和位置對全身運動都會發生影響。足的表情達意,常常表現在思想感情的激烈變化之時。例如,向前邁步,表示勇敢、愛戴等一些親近的情意;向後退步,表示恐怖、厭惡等一些疏遠、避讓的態度;左右移動,表示事物的運動方向和狀態,等等。
足的位置可以有種種站法,從而表示種種意思。例如,兩足並攏,可表示恭敬,謙讓和服從的意思;兩足分開距離過大,就會顯得粗俗、愚笨等等。可見,上述這兩種姿態,在演講中往往是很少使用的。
演講中足的正確姿態應是這樣的:兩足一稍前一稍後,構成45度角。足距不要太遠,較肩寬稍窄為宜,即兩腿間構成10度夾角。足跟應立定,兩腿輕微彎曲。身體重量主要放在後足,以保持身體的平衡與穩定。這種姿態有三個優點:一是看上去自然、美觀,二是身體不吃力,三是易於身肢活動。時間站得久了,不妨將兩足位置調換一下,使之分別休息;同時,也可以使兩足的角度稍做改變,以避免一種單調的站姿。
應當提醒朋友們注意的是,若變換站立的狀態,應在說話的時候並配合說話的內容進行,而不能在講話停頓的時候進行。變動的速度不能太快、幅度不宜太大,而應從容徐緩。只有這樣,才會使聽眾感到自然,而不致使他們感覺不適,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⑹ 如身為父母,請把姿態放低
——如身為父母,請把姿態放低。
今年剛迎來了猴寶寶,在看各種育兒的書,在忙著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身上,其實,更多的是對家長們自身行為的一種修煉、改變。
都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長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毋庸置疑是十分重要的。你的一言一行,勢必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發展方向。
這里距一些實際的例子。
1.
我認識的一對夫妻,丈夫和妻子的脾氣都非常火爆,一點就燃的那種,幾乎是每天都會因為大小事吵架,一打架就罵人砸東西,平時的時候也是滿口臟話。他們的孩子現在四歲多,脾氣也是相當火爆,說話聲音很吵,一不開心也亂扔東西,和小夥伴一言不和就開始各種臟話(孩子雖然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卻能理解這是在什麼情境下說出的),對待長輩也是,絲毫沒有尊敬可言。
我勸說她,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臟話,這對孩子影響不好。但她卻說,孩子上學就好了。
將管教自己的孩子負責給學校、老師,這種家長真的挺可悲的。
2.
我的一個表弟,在讀初中,父母從他小時候就外出打工,賺了點錢,在一線城市買了套房子。每次回老家,他的爸爸總是恨不得把所有周圍的親戚朋友叫過來,一頓胡吃海喝,當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實就是吹牛B。
自己買的房子現在房價升到幾萬一平米;自己現在做老闆,月入幾萬;人脈廣,公安局政府醫院哪裡都有人;孩子學習好,班裡數一數二……
這種家長其實不在少數,他們把吹牛當成了一種習慣,生活中處處都炫耀。「我孩子在國企工作」「我孩子一個月賺萬八千」「我孩子在哪哪哪買的房子」......這些被家長們吹下的牛皮,全部都需要累加負擔在孩子的身上。
其實,孩子們不用每天在外地拚死拼活地工作、用不著月入過萬、也用不著跟別人比這比那,這些都是家長們把孩子牽扯進來,讓他們不得已按照家長們的設定去走自己的路。
我甚至在想,如果沒有總是在吹牛皮的家長,是不是孩子的生長環境就少了幾分阻礙,多了幾分自由。
3.
一個朋友的奶奶,被查出癌症一年多,經過幾輪巨額治療之後,情況穩定樂觀。他的奶奶很悲觀消極,嘴上總是說著自己以前多苦多難命有多苦,現在真的就是無所事事、萬事吩咐別人的老嫗了。他的奶奶就是典型的姿態高的不能再高的家長。讓孩子洗衣做飯,每月定時跟孩子要錢、讓孩子買保健品等等,雖說這些都是孩子應該,但是她的姿態放的太高,每天一副我生了你,養了你,你就該伺候我一輩子的樣子,著實讓人厭煩。
如果生下來就要還數不清的債,那我寧願不要來到這個世上。家長們也應該弄懂這一點,的確辛苦養大孩子不容易,但一定不能把孩子對你的回報當成一種理所應當。
4.
有的父母,什麼事情都獨裁,關於孩子的事情也一樣,認為自己是過來人、自己經驗要比孩子多,所以就替孩子全權選擇做主。孩子吃什麼飯、吃不吃零食、和誰做朋友、說怎樣的話都要聽父母的「指點」。不要說你現在絕對不會干涉孩子的選擇,因為一旦你真的面臨是讓孩子自己選擇,還是聽你的話的時候,家長大多數會選擇聽自己的。
我們一直說怕孩子走彎路,卻不知道自己一直在這條路上充當他們的絆腳石。別的孩子都已經獨立思考、果斷行事,而你的孩子卻還在溫室里受你保護。然而要知道,他如果自己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未來你不在的那一天,他不是去感謝你,而是埋怨你沒有給他自己選擇鍛煉的機會。
身為父母,當然要把自己的心態放低,對待自己的孩子是這樣,對待別人的孩子也是這樣。
⑺ 孩子越來越大,老父親老父母的姿態有多卑微
在家庭中父母是權威的象徵。傳統家庭說父母不是一種類型,而是和孩子有明顯的身份差異。現在提倡與孩子平等相處,即使像朋友一樣交流,兩代人之間也有明顯的身份差距。因為最終一方是父母,一方是孩子。因此,在家庭意見的決定中,父母往往在決定者身上,孩子們只要聽就行了。但是隨著父母年齡的增長,這種輩分的差異將不再明顯,甚至孩子的地位也會明顯反轉。那就是父母逐漸失去了發言權,孩子逐漸占據了決策者的位置。
因為身體機能是重要因素,父母年輕時有勞動能力,是孩子的贍養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喪失了勞動能力,不能成為家裡的頂樑柱。這也是很多父母失意的原因。能賺錢的是腰。養起來自然直不起腰來。父母老了是不可挽回的。這就是為什麼平時在家一律成為家人,突然在長大的子女面前唯唯諾諾的原因。這個世界在不斷發展,子女在不斷前進,但父母跟不上,正在迅速衰老。和孩子相處很長時間後,父母單方面努力擴大彼此的親密關系,不像小時候那麼容易。一代人最終將被下一代人所取代,在轉變的過程中難免失去意義。這就是父母突然發現自己老了的時候的狀態。
⑻ 形容老人彎腰的姿態的句子有哪些
1、雖然已經身形佝僂,可是菊瓣似的笑容從奶奶滿是皺紋的臉上綻放;雖然已經雙目混濁,可是年輕時美好的回憶依然充滿了她整個瘦小的身軀。
2、看著父母日益蒼老的臉,日益佝僂的背,日益霜白的鬢發,日益蹣跚笨拙的腳步,我開始悔恨我自己。悔恨自己的無情、殘忍.
3、他今天精神狀態很不好,整天佝僂著腰,說話支支吾吾,語無倫次。
4、真正感到父母衰老的不是他們蹣跚的步履、佝僂的腰身,而是他們心力的衰竭:再也操不起一點心、擔不了一點事、受不了一點麻煩。這時你才覺得你再也不能依賴他們,得事事以你為主了。於是你剛回家就挽起袖子進了廚房。你不是客人更不是孩子了。
5、他佝僂著身子,很吃力地背著臟兮兮的尼龍袋從我們面前走過。
6、我媽太普通,走到人群里都瞬間淹沒,她只是說我不會照顧自己,可是我覺得媽媽自己更不會照顧自己。看著媽媽日漸佝僂的身影,我唯一的念頭就是賴著她,賴著她,賴著她。
7、是她那在秋風中顫拌的白發,是她那飽經滄桑的臉,母親似乎總是在勞作,一刻不停地勞作,在那不遠處的那塊貧瘠的土地上,佝僂著腰,揮舞著鋤頭,一點點收獲著她的汗水。
8、經過時間的洗禮,他已是彎腰駝背,白發蒼蒼了。
9、閉上眼睛,眼前浮現的都是父母為我操勞的身影。我看見父親正迎著朝陽執鞭把犁;看見父親行走在稻花撲鼻田塍上,臉上映著豐收的喜悅;看見父親佝腰駝背,把一筐筐石頭鋪灑是屋後的路上。
10、我看見父親正迎著朝陽執鞭把犁;看見父親行走在稻花撲鼻田塍上,臉上映著豐收的喜悅;看見父親佝腰駝背,把一筐筐石頭鋪灑是屋後的路上。
⑼ 給父母跪拜禮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第一.站立姿勢.輕輕合起雙掌,手指並攏,手肘自然彎曲,置於胸前約呈四十五度。合雙掌時,雙眼下垂目光注視合掌的指尖,能夠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於蒲團之前,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 跟距離約二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
第二.分右掌向下,按於蒲團之中心,左掌不動,兩膝跨開,跪於蒲團上;
第三.左掌按於蒲團之前左邊;
第四.右掌從中心移於蒲團之前右邊,兩掌相離六寸許;以頭按於兩掌中間之蒲團上;
第五.以兩手掌向外邊翻轉(手心向上,意在以兩手承佛足,頭面接足禮);
第六.兩手曲指反轉,仍按於蒲團之原處;頭離蒲團由伏而起;右掌移於蒲團之中心;
第七.左掌離蒲團,置於胸前如合掌之狀;右掌用力撐起(兩膝同時離蒲團),合於左掌當胸,此為一拜;
附<問訊> 拜畢後尚有一禮,如世俗之作揖,名曰問訊1、首先虔誠地合起雙掌,目光注視中指指尖。2、然後向下彎腰約九十度,當要直起身子來時,合十的雙手也同時變換姿勢。3、以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蓋住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輕輕相接觸,食指尖也輕輕相接觸,食指與大拇指剛好略呈三角形狀。4、此時,雙手的姿勢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薩供花一般,充滿了恭敬祥和。5、雙手維持這個姿勢經過胸前,一直舉高到眉心(但不觸到額頭),這也表示把佛菩薩供到頂上,有著虔誠、恭敬而謙虛的態度。6、隨後再輕輕將手放下,到胸前回復合十姿勢,然後放下雙掌。
⑽ 在父母面前,我該做作什麼姿態
父母畢竟是生養你的人,做為他們的孩子,當然是做個好孩子,聽話孝順。如果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的有沖突,就得和父母 好好談,一家人和氣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