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件事讓你覺得自己父母的三觀不能接受
大四寒假,我爸媽嫌我大四了還不出去掙錢,那個寒假我回家過年,鼻炎犯了又特別難受,我媽爸從我進門到過完年回學校都沒有給我個好臉色,一直問我要錢。
畢業不到兩年,工資三千多點,在一個陌生城市,什麼事都沒叫家裡幫過忙,我能自己解決的就靠自己,實在不行就硬撐著。我媽覺得我在外面吃香的喝辣的,非要過來跟我一塊住,我說我和另一個女生合租一間房間,你過來她不太方便,說我忘本,自己過好了就不管家裡了我永遠都被指責。
有一次哭著跟我姐說,你們能別這么逼我嗎?我不是不想給家裡更多的錢,我才畢業不到兩年,掙不了多少錢。我姐姐說那你就去借,借了給咱爸媽……我覺得我和他們的三觀永遠不會一樣。
2. 哪件事讓你覺得你和自己父母的三觀完全相反
說到和父母三觀完全相反的事情真的是多到數不勝數的地步了,因為我們成長的時代不一樣,他們的認知和我們這輩人的認知是完全相反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比如上學的時候穿的破洞牛仔褲,他們就覺得很難看,而且看著凍腿,但是我們覺得就很時尚,他們眼裡的衣服就是用來保暖的,而我們感覺好看了才會買的。
我爸媽就覺得我不務正業,別人畢業都攢了很多錢,而我天天手裡有錢就會跑到各地去玩,每次回家都會各種念叨我,導致我現在放假也很少回家了,回家之後真的很難接受他們強行給我灌輸的三觀。
3. 說說什麼事讓你覺得父母的三觀簡直太贊
爸媽一直都很注重養生和健康,一有健康方面的知識立即向我普及,就算他們說錯了也會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活到老學到老。
4. 哪件事讓你覺得父母的三觀不能接受
哪件事情會讓我覺得父母的三觀不能接受?我覺得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他們會認為其實或許嗯,他們所說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好,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好。實際上他們從來不會站在我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也不從來不會問我們到底需要什麼。父母總是會這個樣子的,總是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的身上,他們總是會嗯,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而從來不會考慮孩子能不能夠接受,能不能夠喜歡他們的要求。就好比輸液的父母都是這個樣子的,他們會認為在他們那個年代或許這樣子是對的怎麼樣的,但是他們也沒有,從來沒有考慮過,或許是這個時代的變遷,我們說感受的東西不一樣。當然我們做這件事情,最後結局會不約我們出發點也會不一樣等等。所以說我覺得父母的三觀這不能接受的應該就是。他們老管著我或者是老是把問我好的話掛在嘴邊兒去跟著我的決定或者是幫我去做決定等等
5. 哪件事讓你覺得父母的三觀不能接受
主角名叫天天,是位時尚男公關,借著給媽媽聊工作,他說出了許多成長中的塊壘,母子間積攢多年的隔閡,終於被擺上檯面。
為知道兒子在做什麼,媽媽在天天小時候拆掉他的房間門鎖,翻看他的手機/日記。於是天天在家裡裝滿攝像頭,「要保證這個空間是屬於我的」「這樣才有安全感」。
為鍛煉天天獨立,媽媽在他18歲那年便不再提供經濟支持。於是天天賺錢格外拚命,為簽一個合同跟人家喝白酒,一杯白酒一萬塊,喝完之後直接胃出血。
媽媽說,兒子是金子,所以要給他挫折教育,培養能力,「我知道你會恨我,認了」。
但天天說,這不是他想要的。
等他鼓起勇氣講完自己的感受,期待得到理解時,媽媽卻不太明白兒子為何對這些過往耿耿於懷,問: 「可以翻篇嗎?成年了,豁達些。」
然後,母子的溝通由此暫停。
「翻篇」這個詞,恐怕也曾終止過無數個談及家庭創傷的談話。但原生家庭給孩子的創傷,怎麼可能說翻篇就翻篇呢。翻篇這個行為,就是要一個人真正走出創傷才能完成。
人的三觀:
世界觀。
世界觀,也叫宇宙觀,是哲學的樸素形態。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由於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觀。
也叫宇宙觀。哲學是其理論表現形式。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精神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根據對這兩者關系的不同回答,劃分為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基本類型,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人生觀。
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於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人生觀是由世界觀決定的。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的產物。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受人們世界觀的制約。不同社會或階級的人們有著不同的人生觀。
價值觀。
價值觀是指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凝結為一定的價值目標;另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尺度和准則,成為人們判斷價值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評價標准。一個人的價值觀一旦確立,便具有相對穩定性。
6. 父母有哪些三觀是你無法接受的
父母讓人無法接受的三觀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自己說得全都是對的,別人說得都聽不見去。
父母總是會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似乎因為自己給了孩子生命,所以自己說什麼都是對的。即使他說的不對,別人進行反駁,把正確的答案擺在他們面前,他們還是會嘴硬到底。只要他們認為對的事情就沒有一點點可以改變的可能性。
第四點:虛榮愛攀比。
父母最在意的就是商品的價格,不管自己的孩子送給自己什麼禮物,第一件事情就是問多少錢。好像在他們眼裡錢比心意更重要,而且他們知道了一些自己都沒有聽過的品牌以後,就急著去跟人炫耀,這是讓人非常不能理解的。
7. 你的父母做過哪些影響你三觀的事情
我的父母做過兩件影響我三觀的事情,而且都是負面影響,對於那兩件事情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上小學的時候,老師送給了我一隻兔子,我特別喜歡那隻兔子,每天放學的時候我都非常的開心,因為放學後我就可以和兔子玩了。
這兩件事情對我的三觀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乃至對我的性格都有不小的影響。至今我都不怎麼敢養動物,因為我怕它們會受到傷害。
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對孩子的教育,所以父母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尤其是與孩子相處時。
8. 父母做過什麼事情,讓你覺得他們三觀不正,接受不了
對於父母,對於我們有生育之恩更有養育之恩,首先對他們應該有的是尊重與包容,其次應該有更多的陪伴,現在的子女因為工作繁忙或者經濟壓力大燈問題,回家陪伴父母的時間越來越少,伴隨著父母年齡越來越大,我們懂得與經歷的越來越多,在很多問題上,他們的做法與想法往往是跟我們不一樣的,但是如果你仔細的觀察與回味就會發現,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他們的立場,首先是站在維護子女的立場上,不允許別人說自己子女一丁點的不好,他們會為你掩蓋所有的缺點,去炫耀你對他們所有的好,比如我女兒給我買的、我兒子給我買的這種最常見的問題,在這一點上年齡越大體現的越明顯。
最後希望天下所有的兒女,都能夠善待自己的父母,包容你能接觸到的老人,給他們更多的空間與理解,讓他們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祝天下父母永遠健康長壽,幸福安康,願天下所有的兒女都能夠孝敬父母尊重老人。
9. 什麼時候讓你覺得,你和你的父母三觀不合
都說三歲一代溝,也就是說跟自己年齡相差比較大的人在一起是會有觀念上的沖突的。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道理的,畢竟年齡相差比較大的人,他們的生活時代和環境是有所差異的。所以,觀念上有碰撞是很正常的。自己的父母跟自己的年齡相差很大,因此跟他們觀念上有沖突也很正常。那麼,什麼時候讓你覺得,你和你的父母三觀不合?首先,在當年高考結束之後,填報志願方面跟自己的父母就有沖突。其次,在擇偶方面,自己跟父母的意見也不和。最後,結婚方面,自己跟父母的意見也有分歧。下面,讓我們具體看一下。
父母希望自己在30歲之前就結婚,然後再打拚事業。但是,自己認為男人就應該有了事業才能結婚,這樣的婚姻會更加穩固。不然,如果沒有事業沒有經濟基礎,婚姻也將無法維系下去。
所以,自己覺得跟父母的三觀還是很不一樣的,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有著很大的分歧。大家覺得呢?
10. 哪件事讓你覺得父母的三觀不能接受
現在不是有句話說得好嘛!說父母的三觀決定孩子的三觀,你說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如果說父母沒有主見,那麼孩子就會沒有主見,換句話說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而父母也決定了孩子是一個什麼樣的性格,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我現在工作雖然穩定,但是還處於發展階段,父母既然有能力幫助孩子,為什麼非要讓我自己奮斗呢?而且這么艱難的去奮斗,難道有錢的話就不能給一點嗎?非要讓我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嗎?真的想不明白父母的三觀為什麼是這樣?我感覺這就有點過於自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