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有哪些名人是不依賴父母成功的

有哪些名人是不依賴父母成功的

發布時間:2022-02-27 21:14:29

1. 有哪些成功的名人是跟父母關系不好的啊

卡夫卡,畏懼老爸,老爸對他特別不支持。

2. 列舉幾個名人不經父母干涉、依照自己愛好成名的例子,說明順其自然的成長也可以成功。

高曉松學音樂的事

3. 不靠父母名聲自己成長的名人事例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愛拼才會嬴」這句歌詞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這首歌詞也體現了想要成功必須靠自己的奮力打拚。學習啦小編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了不依靠父母成功的例子,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不依靠父母成功的例子篇1
一個農家孩子,偶爾看到一個人吹口琴,覺得那聲音真是好聽極了,於是他也想買一個學著吹。
那時候一個口琴要三塊多錢。這筆錢,在當時的農村人看來,算得上一筆巨款。他是不可能找父母要到這筆巨款的。他要實現擁有一個口琴的夢想,只有靠自己把那筆巨款掙回來。
他出生在湖北通山,通山山多,柴也多。雖然還在讀小學,但打一百斤柴去賣,可以換回八角錢的行情,他是知道的。一個口琴,等於五百斤柴,這個賬,他也是算得過來的。
他那時候一次只能挑五六十斤柴,但積少成多,在打夠五百斤柴之後,他把口琴買回來了。
幾年之後,他又有了一個想買一個收音機的夢想。但最便宜的收音機,也要二十七塊錢。那時候,一百斤柴,已經能賣一塊錢了。這個賬好算,打二千七百斤柴,就能把收音機買回來。
有了收音機,他的視野,他的知識面,就連許多大人,也是沒法跟他比的了。
幾年之後,他又產生了想買一把小提琴的夢想。他到縣城的商店裡去看過,一把小提琴的價錢,是八十元。那時一百斤柴,已經可以賣到一塊三角錢了。
他打了六千多斤柴,買小提琴的夢想也實現了。
他沒有成為一個口琴演奏家,也沒有成為一個小提琴演奏家,當然,聽收音機,也不可能讓他成為一個聽收音機的專家。
但通過打柴買回口琴、收音機、小提琴的經歷,卻讓他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再大的夢想,都可以用現實里的努力來獲得。反過來說,現實里的努力,都是可以拿來實現夢想的。
他沒有成為口琴演奏家,小提琴演奏家,但他卻成了通山縣頗有名氣的作家、硬筆書法家和攝影藝術家。
這個他,就是我在一個筆會上認識的雪雁鳴。「你看,我的肩膀上,至今還可以看出打柴時磨下的傷痕。」他說著,用手扒開衣領讓我看。
不用說,他所實現的作家、書法家、攝影家的夢想,也都是他用現實里的種種努力換回的。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世間最難的道理和智慧往往總是最簡單的,努力然後獲得,努力才能收獲,每一個人都明白所有夢想的實現都需要努力,然而,很多人之所以沒有實現心中的夢想,就在於多了空想、猶豫,少了努力,少了堅持。

4. 有哪些名人是不聽父母的話成功的

毛澤東 最典型的代表 可秒殺一切
你是不是青春期啊?要舉例論證來反駁父母,達到你違背父母意願的目的。

5. 靠自己不靠父母而獲得成功的有哪些偉人

海子,在秦皇島自殺的那個【早安-紀念海子】15歲時,他背著一隻舊木箱進入北大。憑借輝煌的才華,他創作了近200萬字的詩歌、小說、戲劇和論文,在中國詩壇留下了獨特的光芒。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卧軌自殺,年僅25歲。被人稱為「詩歌烈士」的海子,在短暫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

6. 從小就不聽父母的話,長大後成才的名人有哪些

謝廷鋒,牛頓

7. 有沒有不跟著父母的安排,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發展的就是了。最後成功的名人事跡

國外的多了。比爾蓋茨

8. 不依靠名人父母 ,自己奮斗的例子(現代的也可,成語也可,一切皆可也)

林肯的台階

一個1周歲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輕的媽媽牽著小手來到公園的廣場前,要上有十幾個階梯的台階了。小男孩卻掙脫開媽媽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媽媽也沒有抱他上去的意思。當爬上兩個台階時,他就感到台階很高,回頭瞅一眼媽媽,媽媽沒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裡充滿了慈愛和鼓勵。小男孩又抬頭向上瞅了瞅,他放棄了讓媽媽抱的想法,還是手腳並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臉蛋也累得通紅,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臟乎乎的,但他最終爬上去了。年輕的媽媽這才上前拍拍兒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紅的小臉蛋上親了一口。

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第16屆總統的林肯。他的母親便是南希•漢克斯。

林肯的父親是個農民,家境極為貧窮。林肯斷斷續續地接受正規教育的時間,加起來還不足1年。但林肯從小就養成了熱愛知識、追求學問、善良正直和不畏艱難的好品質。他買不起紙和筆,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寫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練字。他抓緊一切時間看書學習,練習講演。林肯失過業,做過工人,當過律師。他從29歲起,開始競選議員和總統,前後嘗試過11次,失敗過9次。在他51歲那年,他終於問鼎白宮,並取得了輝煌的業績,被馬克思稱之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母親南希在林肯9歲那年不幸病故。但毫無疑問,她用堅強而偉大的母愛撫養了林肯,使他勇敢而堅定地走向未來。

不言而喻,人的一生有無數級台階——生活、學習和工作。如何面對和攀登這些人生之階?對於孩子,是牽著手、攙扶著上,還是抱著上?不同的父母會有不同的答案。顯而易見,如果家長牽著、攙扶著孩子,就會使孩子產生依賴性,常常把父母當成拐棍而難以自立。如果家長抱著孩子上台階,把孩子攬在襁褓里,那麼,孩子就會成為被「抱大的一代」,不經風雨,不見世面,更難立足於社會。平時,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上學接送,晚上陪讀,甚至考上大學父母還要跟著做「保姆」。孩子大學畢業後找工作,又得父母跑單位,當「職介」……這樣,孩子是很難自立成人大有作為的。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不妨讓孩子吃點苦,有「台階」讓他自己爬。這樣,孩子也許能「一鼓作氣」,攀上光輝的頂點。
比爾.蓋茨與父母

比爾.蓋茨出生於律師和教師之家,這個家庭的大人非常注意小蓋茨的智力開發和培養。
蓋茨三四歲時,母親外出總是把蓋茨帶在身邊,當他在學校里向學生講解西亞圖的歷史和博物館的情況時,蓋茨總是坐在全班最前面,盡管蓋茨是個好動的孩子,但在教室里他表現得比其他學生還要專注、認真。

蓋茨從小酷愛讀書,盡管他是個兒童,但他喜愛讀成人的書。在自己家裡,他可以隨意翻閱父母的藏書。

他7歲的時候,最喜歡讀的書是《世界圖書網路全書》,他經常幾個小時地連續閱讀這本大全,一字一詞地從頭讀到尾。 小蓋茨的父母還盡可能鼓勵和提供他各種機會,讓他逐漸長大時,父母鼓勵他參加童子軍的野營活動,小蓋茨從與其他孩子的相處中得到了友情的滿足。

自從蓋茨進湖濱中學那間小計算機房的那一天起,計算機對他就產生了一種無法抗拒的魅力。15歲時,他就為信息公司編寫過異常復雜的工資程序。

1973年春,他被哈佛大學接受為學生,他更一發不可收,經常在計算機房通宵達旦地工作。

有好幾次,蓋茨告訴父母,他想從哈佛退學與他人一道干計算機事業。但父母極力反對兒子開公司,尤其是畢業以前。父母還請了受人尊敬、白手起家的一個著名企業家--斯托姆來說服蓋茨打消開公司的念頭。斯托姆不但沒有勸阻他,反而傾聽了這位十幾歲孩子的演說後,鼓勵他好好乾。

1977年蓋茨正式退學。他不是厭倦哈佛,而是希望另有遠大前程。進80年年代後,IBM開始尋求合作夥伴,在於蓋茨交談了5分鍾後,IBM的人認為這是與他們打交道的最出色的人物之一。此後,蓋茨為自己寫下了更引人注目及有趣的故事。
2 名人成長故事 廖昌永
廖昌永——這一響鐺鐺的名字,為我們中國人在世界歌唱家中搏得了地位,你可知道他原來是農民的兒子,廖昌永7歲那年,父親病故了,這對本來就十分貧困的廖昌永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上學後,廖昌永漸漸地喜歡上了音樂,他對音樂的最初了解,來自於農村的大喇叭,每天清晨村頭電線桿的喇叭里傳出的歌聲,如同細雨一樣,滋潤著他那顆熱愛音樂的心。從此,廖昌永不放棄任何學習音樂的機會。雖然他也曾失敗過,但音樂那優美的旋律一次次漫濕了他枯乾的心靈,最終他從陰影中走出來了,成為一個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你一定久仰過著名作家——張海迪的大名吧!她是怎樣從一名殘疾人成為一位赫赫有名的人呢?她是怎麼克服困難與挫折的呢?帶著一連串的疑問,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童年吧…….。
在五歲時,這個只能用畫筆來描繪一串串夢想的時候,厄運就無情地降臨在他身上,殘酷的剝奪了她的自由。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從此變成了一個殘疾兒童,她的美好人生就從此毀滅了嗎?不!我們的張海迪在殘酷的命運面前,她沒有沮喪和沉淪,而是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圓了她的輪椅夢!
還有許許多多的名人,他們都用自己堅強的毅力戰勝了挫折與困難,要知道自強是更珍貴的財富,因為成功是狡猾的,它不會輕易出現在你的面前,他躲在勤奮的背後,他藏在堅強的旁邊。「天道酬勤」,意外的收獲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要靠自己去創造,去努力。
陳景潤:小時候,教授送我一顆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數學奇才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在一定程度上,這個人的事跡甚至還推動了一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的偉大時代早日到來。
他的名字叫做陳景潤。
不善言談,他曾是一個"丑小鴨"
通常,一個先天的聾子目光會特別犀利,一個先天的盲人聽覺會十分敏銳,而一個從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歡迎的"丑小鴨"式的人物,常常也會身不由己或者說百般無奈之下窮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萬物間重新去尋求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發展自己的潛能潛質。
你可以說這是被逼的,但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來不少偉人。比如童年時代的陳景潤。
陳景潤1933年出生在一個郵局職員的家庭,剛滿4歲,抗日戰爭開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煙燒至他的家鄉福建,全家人倉皇逃入山區,孩子們進了山區學校。父親疲於奔波謀生,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母親是一個勞碌終身的舊式家庭婦女,先後育有12個子女,但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6個。陳景潤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國的老話,"中間小囡軋扁頭",加上他長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歡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
在學校,沉默寡言、不善辭令的他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不受歡迎、遭人欺負,時時無端挨人打罵。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強,從不曲意討饒,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覺地便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內向性格。
人總是需要交流的,特別是孩子。稟賦一般的孩子面對這種困境可能就此變成了行為乖張的木訥之人,但陳景潤沒有。對數字、符號那種天生的熱情,使得他忘卻了人生的艱難和生活的煩惱,一門心思地鑽進了知識的寶塔,他要尋求突破,要到那裡面去覓取人生的快樂。
所謂因材施教,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一個根據自己的特點充分得到發展的空間。
小小陳景潤,自己對自己因材施教著。
一生大幸,小學生邂逅大教授
但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除了埋頭書卷,他還需要面對面、手把手的引導。畢竟,能給孩子帶來最大、最直接和最鮮活的靈感和歡樂的,還是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靈上迸射出輝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觸。
所幸,後來隨著家人回到福州,陳景潤遇到了他自謂是終身獲益匪淺的名師沈元。贊同20| 評論

9. 不依靠名人父母成功的例子

林肯他爹是擦鞋的

10. 關於不依賴別人靠自己成功的名人故事

1、諾貝爾的故事

諾貝爾到了8歲才上學,但只讀了一年書,這也是他所受過的唯一的正規學校教育。到他10歲時,全家遷居到俄國的彼得堡。在俄國由於語言不通,諾貝爾和兩個哥哥都進不了當地的學校,只好在當地請了一個瑞典的家庭教師,指導他們學習俄、英、法、德等語言,體質虛弱的諾貝爾學習特別勤奮,他好學的態度,不僅得到教師的贊揚,也贏得了父兄的喜愛。

然而到了他15歲時,因家庭經濟困難,交不起學費,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學業。諾貝爾來到了父親開辦的工廠當助手,他細心地觀察和認真地思索,凡是他耳聞目睹的那些重要學問,都被他敏銳地吸收進去。

2、李密牛角掛書

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3、瓦特發明蒸汽機

少年時代的瓦特,由於家境貧苦和體弱多病,沒有受過完整的正規教育。他曾經就讀於格里諾克的文法學校,數學成績特別優秀,但沒有畢業就退學了。但是,他在父母的教導下,一直堅持自學,很早就對物理和數學產生了興趣。

為了發明蒸汽機,瓦特辛辛苦苦造出了幾台蒸汽機,但四處漏氣,無法開動,但他沒有在困難面前怯步,繼續進行試驗。從1766年開始,在三年多的時間里,瓦特克服了在材料和工藝等各方面的困難,終於在1769年制出了第一台樣機。

4、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5、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

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名人是不依賴父母成功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