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生應該怎樣和父母溝通
做為父母沒有真正討厭自己的孩子的,其實處於青春期的我們大多數都存在這種情況,會覺得家長很煩,總說我們..現在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和父母有代溝..我覺得雙方都有一定的責任,我覺得應該多從父母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多替父母著想..這樣會使子女和父母間的感情很融洽..
其實不是父母不理解我們,而是我們沒有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理解他們心裡的苦,他們每天辛苦工作,為了家庭和子女而奔波勞碌..其實做父母的,哪一個不希望眼看著自己的子女能夠達到他們所期望的,他們操勞半輩子,只希望自己的兒女能給自己爭口氣,以彌補他們那個年代未能完成的心願,只不過方式也許過於苛刻,但是他們的用心良苦,恨鐵不成鋼的心,我們做子女的還是要理解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呵呵...但是你也要及時地將自己的想法和內心的感受和父母說出來,重要的是溝通..感情是建立在溝通的基礎之上的.. 想一下,自己生病的時候家裡最擔心的就是你的父母了,日夜陪護著你,所以要懂得尊敬和孝順他們,多理解他們的苦,也要嘗試著與他們做知心朋友。
❷ 家長如何和上高中的孩子溝通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家長如何才能做到與孩子很好的溝通呢?我給家長們推薦一篇文章,父母與孩子成功溝通的技巧: 1.要認識到成功的溝通沒有秘訣。 溝通沒有通用的模式,與一個孩子溝通的方式並不總是適合於另一個孩子。因此,父母必須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創造自己的溝通方式。比如,一位母親的兒子個性內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難以獲得有效的溝通。於是,這位母親根據兒子喜歡聽音樂、寫作和閱讀的特點,經常與兒子一起到書店去,在那裡聽兒子向她講述故事和書里的人物,以此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她還和兒子一起聽音樂、做兒子作品的第一個讀者,不斷進行鼓勵。她的兒子最終慢慢地活躍開朗了起來。可見,成功的親子溝通沒有什麼秘訣,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溝通方式。 2.要學會傾聽。 與孩子溝通需要談自己的意見,但更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傾聽意味著避免打斷孩子的話、集中精力於交流的過程。為了便於做到這一點,溝通最好在安靜的地方進行,排除可能使人分心的干擾。如果你正忙於做晚飯或看喜歡的電視節目,要做到認真傾聽是困難的。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能使你了解孩子的問題和觀點,有助於澄清事實,避免對孩子的誤解。經常傾聽孩子的聲音,你會發現,盡管你沒有對孩子提出許多要求和建議,你的孩子卻更多地向你提出問題。這是因為,善於傾聽的父母才有可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3.要創造機會交談。 與孩子溝通需要有恰當的機會。青少年不喜歡預約的談話。你想談的時侯,他們可能沒有興趣;只有他們想談的時侯,溝通才有可能順利進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歡在晚飯桌上或睡前時間與孩子談話,有些父母則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遊的時間與孩子交流。不管選擇什麼時間,我們都要知道,最佳的溝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動中進行的。切忌不要總是試圖在臨時想起的、不固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那樣做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4.討論相互間的差異。 父母與孩子之間往往在觀念和意見上存在差異。比如,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晚上9點以前回家,而進入青少年期的孩子則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晚一點回來。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這種差異,溝通就難免失敗。父母應當認識到,這些差異實際上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以便重新思考原有的教養方式和限制措施,與孩子一起商議和制定新的制度,從而幫助孩子發展有用的社會技能。由於青少年對事物的認識辨別能力以及考慮各種可能性或觀點的能力不斷增強,這種商議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如果相互間的差異比較大,一時難以協調,父母也不必著急上火,最好平靜而堅定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關心和期望,耐心地進行解釋,從而使差異限定在一定范圍內,而不至於演變成一場沖突。 5.避免過度反應 對孩子言行的反應過於激烈往往導致爭吵,使交談無法繼續。。為了使交談保持友好的氣氛,父母絕對不要帶著焦慮和情緒與孩子交談;同時,為了體現尊重,避免引起反感,父母在提問題時,最好以商量的、平和的語氣進行,如「你這樣做是怎麼想的?」、「讓我們談談好嗎?」 父母要努力成為孩子願意傾吐秘密的對象,成為對孩子的事情感興趣的人。只有這樣,孩子才樂意向他們敞開心靈。比如,你的孩子告訴你,晚上他和夥伴們一起去抓蜜蜂了,如果你表現的很吃驚且激動,或對事情的結果根本不感興趣,孩子以後就不會再對你說什麼了。 父母要認識到,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勵和獎賞。如果孩子和父母談話時受到批評,他會感到自己的坦率得到的不是獎勵而是懲罰,這將傷害他繼續與父母直接交流的積極性。 6.討論對孩子們來說重要的事情 孩子們生活在不同於成人的另一個世界之中。有些事情對父母來說並不重要,甚至另人煩惱;但對孩子們來說就不同了,那可能是意義重大的事。父母不必假裝對孩子們的事情感興趣,但是必須對他們感情和觀點表示尊重。因此,經常與孩子討論他們的事情是必要的。這里列出的主題是青少年通常所感興趣的: ●學校:如果父母問孩子,「今天你在學校做了什麼?」他很可能會回答說,「什麼也沒做。」當然,這不是真的。孩子這樣回答其實是因為父母的提問太籠統,引不起孩子的興趣。父母不妨結合孩子正在學習的課程內容和學校的活動,問一些具體的事情,這樣很可能開始一段對話。 ●業余愛好和個人興趣:不少青少年喜歡體育,父母不妨與他討論喜歡的球隊或賽事,可能的話,可以一起去現場觀看比賽;音樂也是青少年所熱衷的,父母至少應該知道流行歌手的名字。如果你認為孩子正在聽的音樂是不適當的,或認為他的「追星」行為有些過分,不妨坦率地告訴他們並且說明為什麼,保持沉默往往會被誤解為允許。 ●情緒:青少年常常對許多事情感到擔憂,如自己的朋友、流行事物、性、超重或太瘦、明天的測驗、上大學以及世界的未來等等。所有這些事情都可能使孩子情緒波動。父母有時可能難以判斷這些事情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如果是這樣,父母可以直接問孩子:「這個問題對你來說是無足輕重的、中等重要的、還是重要的?你經常對此感到擔心嗎?」在了解了之後再決定如何幫助他減輕煩惱。 ●家庭:青少年喜歡談論和參與制定家庭計劃(如購物、假期安排),這其實是孩子社會性發展的必然反映。父母應充分發揮孩子的積極性,與他一起討論家庭的計劃和安排,鼓勵孩子發表意見,重視並採納其合理意見。這樣不僅能夠增進孩子的歸屬感和安全感,還培養了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心以及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敏感話題:青少年有時希望與父母交流一些敏感的話題,如毒品、性、艾滋病、離婚等等。在處理敏感話題時,父母要記住,迴避並不能使它們消失,反而會促使孩子從媒體或朋友那裡尋找相關信息。如果他得到的信息是錯誤的(這種可能性相當大,青少年從地攤小報上獲得片面的性知識就是例子),就會妨礙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同時,對敏感話題的溝通要確保孩子能正確理解,否則寧可暫時延後。 ●父母的生活、希望和夢想:許多青少年希望了解父母的世界,包括過去的和現在的。比如,小時候玩什麼?是否碰到過令人討厭的教師?上小學的時侯得到過零花錢嗎?如果有,是多少?談戀愛時是爸爸主動嗎?單位的老闆凶不凶?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必須把所有的事情告訴孩子,對不恰當的問題最好延遲作答。盡管如此,對孩子講述自己童年的事情和現在的生活有助於孩子應對他自己的生活。 ●未來:隨著認識能力的發展,青少年開始更多地思考關於未來的事情,更多地談論對未來的設想。他可能會問父母一些問題,如,上大學是什麼感覺?什麼時候可以結婚?將來做電腦工程師怎麼樣?工作以後能不能有自己的汽車?等等。對孩子的問題,父母應認真地回答;如果你無法回答,就要誠實地說,「我不知道。」 ●文化,時事:現代的世界是一個媒體豐富的世界,青少年也被電視、音樂、電影、錄象和電腦游戲,以及其它形式的媒體包圍著。父母要認識到,這些媒體能提供一個了解青少年內心世界的窗口。例如,如果你和你的孩子看過同一部電影(一起看或分別看),你就有了對話的機會。所以,父母應當對青少年熱衷的媒體給予同樣的關注。當然,父母也要看到媒體傳播的不良信息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對孩子利用媒體的過程進行必要的指導和監督,通過交流幫助孩子提高對不良信息的鑒別抵制能力。 7.溝通時持親切、尊重的態度 現代的青少年崇尚個性,喜歡自我表現,追逐新鮮事物。因此,他們說話做事時常令人難以接受。但無論孩子給你的刺激有多大,作為父母,你最好保持平靜。在與孩子說話時,你所表現出的尊重和自我控制最
❸ 家長必看:如何與高中生溝通
家長必看:怎樣與高中生交流:1發明傾聽的空氣
首先,咱們的孩子隨著年紀的增加,懂得越來越多,有些時分可能感覺爸爸媽媽的思維很陳腐,有些時分,遇到工作先給小夥伴們說,終究沒辦法,才向爸爸媽媽求助,可是有些時分,做爸爸媽媽的就是一聽孩子說這些工作,就開始教育,你不應該怎樣怎樣,說一大堆,孩子也不肯聽。所以,首先就是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晚飯的時分,都在家裡邊吃飯的話,是很好的機遇,卻由於爸爸媽媽很忙,沒有空或許很累,不想聽,然後錯過了,如果想改動與子女的聯系,那麼就抽出時刻陪子女一同吃飯,別的也讓孩子知道你們對於他們的愛。
家長必看:怎樣與高中生交流:2做一個旁觀者
有時分,咱們喜歡直接通知孩子你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孩子有些工作需求做,咱們總是以為這兒欠好,那裡欠好,孩子會很煩的,最好的辦法是陪著孩子,他有不會的來請教你,你通知他辦法,讓他自己動手去做,不要總是干預,只要是不違反一些標准就好。
家長必看:怎樣與高中生交流:3.挑選恰當的說話機遇,有抵觸時也要防止損傷孩子的自負
一天中什麼機遇是合適說話的呢?生理規律通知咱們,下午5點-7點是生理活動最低點,迫切需求彌補養分,康復膂力。所以,孩子放學回家剛放下書包時是不易談嚴厲的話題的,由於一天下來的疲憊使人難以集中注意力,也欠好控制自己的心境。晚飯過後,心境逐步開朗,這是比較好的機遇,找到孩子的興奮點,爸爸媽媽便可潤物細無聲地傳達其觀點了。抵觸或許在所難免,原則是防止損傷孩子的自負。批判不是進犯,,批判只對事不對人,用建設性的定見替代批判,將批判轉化為期望,這才是批判的終究價值之地點。
家長必看:怎樣與高中生交流:4.一起尋覓處理問題的途徑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是需求爸爸媽媽協助的,爸爸媽媽給出的輔導要越詳細越好,處理問題的途徑最好和孩子一同評論確定,在評論的過程中有些細枝末節的小問題也許就化解掉了。經過評論方向會更明晰,問題自身也會顯得明晰、明亮,這都有助於問題的真正處理。
❹ 父母如何與家裡高中生溝通
是高中生的通病了,現實與夢想是有距離的,但也是所有青少年的問題,我認為家長最好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開導,讓他自己明白,孩子也要理解父母,然後打開心扉去溝通
❺ 家長怎樣和高中生溝通,詳細點
不同的孩子溝通的方法應該不同,不同的家庭形成的習慣不同溝通的方法也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家長不要單純的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要把孩子當作家庭成員,在不影響孩子正常學習的情況下可以與孩子探討家裡面的事物,孩子會放鬆一些,也會與家長敞開心扉。
❻ 父母怎樣跟高中生溝通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日新月異的外界事物吸引著學生的目光,尤其是高中生。很多家長和老師感慨,如今的高中生比上世紀的高中生更有想法,更桀驁不馴,更難管理和教育。而且動輒與家長和老師形成水火不容之勢,實在頭疼。 那麼,這個問題是如何造成的呢?它的根源是什麼呢? 一.從高中生的角度來看 對於十六七歲的孩子來說,他們擁有靈活的頭腦、敏銳的觀察力、超強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面對新的事物常常能舉一反三,因此,大部分的孩子對自己是非常有信心的。在這個階段,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開始逐步形成,對待事物他們有自己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部分高中生的思想不成熟,看待問題很不全面,處理問題的方法手段也不能很恰當(其實別說是孩子,成人在這些方面的疏漏也很多)。他們是十分需要來自於外界的指點的。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 然而對於大部分高中生來講,他們的心事寧願向同學或朋友甚至網上的陌生人說,而不願向老師和家長開口。這是因為他們處在一個很矛盾的境界:一方面,他們渴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指點,使得他們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穩:一方面,他們又厭惡老師和家長的「指導」方式,常常是興沖沖地請教,氣鼓鼓地離開,久而久之,像條件反射一樣,就不愛接近老師和家長。在老師和家長這里,他們認為得不到理解,得不到他們想得到的。所以,他們選擇疏遠。但是,並不是說老師和家長對他們沒有吸引力, 這一階段是高中生表現欲空前旺盛的時候,他們抓住各種機會展示自己。而且,他們並不滿足於同齡人的認同,他們還渴望得到長輩的肯定和贊賞。這就使得他們跟老師和家長的關系十分微妙,若即若離。 二.從家長的角度 家長在這三者之間,常常扮演最無助的角色。常常有一些家長向老師抱怨:「這孩子也不知怎麼了,以前在初中的時候可聽話了,讓他怎麼樣就怎麼樣。現在什麼都要跟你唱反調,而且才說幾句就嫌煩。」 高中生與初中生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開始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喜歡自己處理遇到的問題,不願意家長和老師過多地干涉自己。而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在這一階段的特點,依然用老眼光去看待孩子,用老方法去處理問題。對於孩子表現出來的厭煩情緒,大部分家長不是找原因想一想如何緩解,而是採取反復說教甚至粗暴干涉的措施,往往是治標不治本。孩子的情緒找不到宣洩口,隨時可能爆發,而且後果往往很嚴重。有的甚至造成家庭中一道難以治癒的傷口。 而作為孩子父母的家長們,總認為自己能很好地
❼ 家長怎樣和90後的高中生溝通
只要願意花時間去了解他們,他們就會敞開心扉回歸父母的懷抱。沒有一個孩子不願意與自己的父母接觸的。具體的,比如說,他們可以了解孩子們現在最需要什麼?喜歡做什麼?盡量不要向他們發脾氣,就算是他們真的錯了,也要耐心的委婉的給他們指出來。應為90後的孩子維權意識稍微有點嚴重,不可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❽ 家長應該怎樣與上高中的孩子溝通
我從一個高中剛畢業的人的角度出發說說吧,我希望我的父母是這樣和我溝通的。 他們不會時時刻刻在我面前提起考試和學習。我的脾氣其實不錯,但是在高中尤其是高三的時候,面臨著青春期和學習的壓力,父母的幾句話都有可能會讓自己覺得很難受。我是很明白父母的苦心的,但是那時候真的不想聽。唉。我比較討厭的是,在講一些比較輕松的話題的時候,他們突然提起關於我的學習或者我討厭的事情,那樣子我的心情會一下子變得很糟。 平時回到家,在飯桌上吃飯時,我們可以聊一下瑣瑣碎碎的,我喜歡的話題。我講的時候他們會表現出認真聽的樣子,而不是敷衍甚至隨意打斷。 我做錯事的時候,我希望爸爸媽媽用一種客觀的,溫和的態度提出來。不要動不動就說「你笨不笨啊!這樣都做錯!」之類的話。我希望他們是說:"喏,你看,這樣子做會好一點哦。你剛才那樣不好,因為。。。」我希望他們每一次批評我都有理由,而且能告訴我怎樣做更好,這樣子我也會心服口服。 要是我的成績下降了,讓他們擔心了,他們會找個時間提出來,說哎呀最近成績下滑,是怎麼回事呢?是不是有什麼困難?要讓孩子感到溫暖,同時也要提醒他要記得學習。 這位家長,其實說白了,現在的高中生都很敏感,就算心裡是很孝順父母的,在這段期間也會顯得特別毛躁。可憐的家長就忍耐一下吧,平時對著孩子盡量溫和一些,尤其對於他的錯誤要客觀冷靜地指出來,不要隨口就罵,也不要成天念叨。但是也不能說太溺愛,不能什麼都順著他來,這樣子的話以後他會變本加厲的。、 以上僅僅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您的孩子是女生的話可能會更適用一點吧。希望您和您的孩子能夠消除障礙。
❾ 高中生怎麼和父母相處
青春期遇到更年期,肯定會有一些摩擦的,多理解一下父母,頂撞之前先想想,父母養育自己都是很不容易的呀,自己有什麼想法,就多跟他們表達一下,希望也能得到他們的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