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父母都很爛,我25歲什麼也沒有,怎麼辦好痛苦啊
首先得批評你一下,怎麼能說自己的父母都很爛了。。他們雖然如此,但你自己可以努力啊,整天呆在家裡錢能從天上掉下來嗎。自己反省一下,現在還年輕努力還來得及,,加油
㈡ 除了父母,沒有什麼人是不求回報的
除了父母,沒有什麼人是不求回報的。戀人對你好是以愛情
和諧為前提的,朋友對你好是以共同利益和消除寂寞為前提
的。另外的人,就更不用說了。
㈢ 父母雙亡是那些兩個父母都沒有,那隻有一個父母的是什麼
是單親。只有父親或者母親就睡單親,因為父母也被稱作父母雙親。
㈣ 沒有父母
摘要 比如說高爾基。他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父親在世的時候,在家與父母在一起,後來父親去世之後,就與外公外婆一起居住了。所以可以算得上是無父無母吧。
㈤ 為什麼我父母什麼都沒有
中國式父母的一生# 小學吼娃陪作業、中學盯牢防早戀、大學陪讀怕吃虧,終於出國留洋了,還得遠隔萬水千山錄視頻教「胸柿炒雞蛋」……後來想想,其實就這些還真算不上,中國式父母這一生還要承載更多責任義務,唯獨沒有自己。
在這一生中,還有那些為備孕吃下去成罐的葉酸葯片兒、產檢時一杯糖水下肚隔一小時抽一管的血、生孩子時候保大還是保小的預案討論、砸鍋賣鐵幾代湊錢貸款買的學區房、競聘學校的家委會亮出此生最為榮耀的簡歷……
還有,要不要拉下老臉代子女去參加相親會、要不要出資替子女買好婚房順便催個婚、要不要催他們早點生,要不要幫他們帶大孩子,要不要幫他們接送孩子上下學……
為什麼中國式父母們沒有了自己的人生?不能瀟灑一些尋找自己的人生追求,而不是將目光盯牢在子女,將自己人生中不曾實現的目標強加在子女的身上,左右子女的選擇,讓子女走自己走過的老路,做那麼多子女反感的事情。
一開始,我不理解,總覺得我們的人生因為他們的左右而失掉了所謂的自我。比如大學讀什麼專業,幾時成家結婚,在哪個城市拼事業,要不要脫離體制去創業等等。可是被他們左右多了,便也成了一種並不自知的習慣和依賴。想想,我們也曾經當過那個「世界再大也大不過盤西紅柿炒雞蛋」張口就問、伸手想要的子女。
等到我為人父母的時候,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那個堅硬如核的自我,開始在如常的生活中分崩離析,被人間煙火洗刷得渣也不剩,而父母還在努力地維護著我,讓我不要活得那麼得喪氣。
自媒體網路世界,每天都有山呼海嘯一般的「小確喪」,可是仔細想想那些不過剛入社會的新鮮人、尚未成家的單身狗在那邊「呼朋喚友」的一種話語模式,此起彼伏的略帶自嘲的「喊疼」,不過這個社會年輕人普遍性苦悶的釋放方式罷了。
等到真得結了婚,買了房,生了娃,成了別人的父母,過上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做飯擠早高峰送孩子上學,八小時以上在職場過著勾心鬥角把握此生餘下不多未必就有的升遷機會,晚上不是在家弄飯吼娃盯作業催洗漱送上床抬眼已經夜深,就是擠著公交趕醫院睡小床守著夜侍奉老人睜眼天明的生活,那些山呼海嘯般的「小確喪」根本就不算事兒,這種深刻性苦悶別說發朋友圈、轉微博「喊疼」了,可能連哼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哼一聲。
心裡揣著柴米油鹽,賬上記得貸款開支,這樣的人生,你看了都心懷敬畏不想過了,憑什麼讓父母過這樣的人生呢?是的,他們該有屬於自己的人生。那麼從哪一刻開始屬於他們的人生呢?
不妨來推演一下,子女未成年,肯定不能讓父母去「放飛自我」去,在現如今的社會道德標准前面不要說「放飛自我」了,連「親子陪伴成長」的時間不足都有會可能被譴責,更何況現如今的社會階層分化,教育很多時候都在拼父母能夠提供的資源,物質的、心靈的都要兼顧。人類漫長的子女養育期,就是父母該有的、逃不脫的人生啊。
子女成年後呢?他們總歸該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了吧,更何況這個階段的年輕人有那麼強烈的自我意識,哪會對父母的言聽計從,甘心活在他們的羽翼之下呢?常常會聽到「父母對子女的管束里有包藏了多少以愛為名的私心」,可是為人子女時不也在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嗎?這世界難道是以子女成年為界的嗎?
你不想過的日子,他們就未必想過。細細想想,有些80後父母有自己的人生,其實是建立在60後父母沒有自己人生這個基礎之上的。比如隔代教養問題,留守兒童不止活在父母只有背井離鄉才能生存的偏遠鄉村,還活在父母事業奮斗、追逐夢想時不能平衡時間精力的每一處。你讓他們不要管你,尋找自己的人生去,可是在他們的眼裡,你還沒有能力擔起自己的人生,他們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不伸手。
生活是有慣性的,他們管了十幾二十年,不是說戒便能戒掉的。更何況,他們還有一顆怕你吃苦的「私心」。他們的閱歷和經驗框死了他們的認知,他們以為的好未必就是子女想要的那個。相較於結果,子女也許更注重過程,「年輕不要留白」嘛。可是父母也是從「年輕不留白」的子女來的,他們以為的好就是在他們有生之年能夠多看見些「塵埃落定」的結果,少一些隨心肆意的「胡塗亂抹」。
他們會擔心你考試成績不好、讀不到好的大學、念不到好的專業、找不到好的工作、嫁不了好的男人或者娶不到好的女人,會擔心你不結婚將來孤獨終老、不生孩子會失掉天倫之樂,擔心你成為社會中的少數派活在別人的指指點點之中,他們期待你優秀出眾,又害怕你太過優秀而迷失自己,少掉許多尋常人的樂趣。
他們甚至害怕你活過他們經歷過「上有老下有小」的窘迫,主動提出來要幫你們接送孩子上下學、料理三餐家務,處理很多你沒有精力顧及的雜事。有些稍有能力的,甚至會直接出資接濟你的周轉不靈,買房買車贊助旅行,甚至連第三代養育費用也在默默地付。
那些遠在鄉村的,沒有能力的,他們也盡自己的所能,在幫襯著你的人生。他們不是不習慣大城市的生活,也不是覺得老家那個空巢有多值得留念,他們只是覺得守在你們身邊如果幫不上任何忙的話,那就是一種放在眼前的負擔,他們只是不想成為你的累贅。
父母不是沒有自己的人生,只是他們將讓子女過更順心一些的人生,當作了自己的人生。
㈥ 沒有父母的什麼就沒有什麼
死人
㈦ 有多少沒有父母的孤兒
據說,沒有父母的孤兒,都是遺失人間的天使
他們往往感覺沒有根基和依靠
感覺不到人生之趣
一旦他們沖破這種禁錮自己的迷失感
將表現出不同於一般人類的能力
㈧ 父母的愛沒有條件,但我們應該有哪些原則呢
在孩子出生的時候,父母就會生出疼愛之心,會不求回報的愛這個孩子。所以父母的愛是沒有條件的,但孩子應該遵循一些原則,這樣才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不會長歪。第一,孩子不要肆意消費,父母的耐心要懂得感恩。第二,要感謝父母的愛,做一個乖巧的孩子,不要總是忤逆父母。第三,通過好好學習來回報父母,讓父母的期待不落空。
總結
在年齡比較小的時候,我們是沒有能力掙錢的,但可以關心一下父母,問問他們工作累不累,這樣也會讓父母有工作動力,更加努力的上班掙錢。
㈨ 有誰沒有父母的嗎
有啊。我剛出生母親去世,父親把我送給外婆家,重新娶妻生子。從來不管我。現在我長大成人啦,我也不理他。我和他住在同一個村住了十幾年,他從來不看我我也不看他。多少年沒見過面我都不記得他長什麼樣啦。
㈩ 父母沒有格局是種什麼體驗
在放假之後我的鄰居給他7歲的女兒報了很多補習班。在他看來,孩子的成績十分重要,補習班是唯一的選擇。讓孩子放鬆下來只是浪費時間,還浪費自己的時間去陪她。在現在學習才是最重要的。但他從來沒問過他的女兒是什麼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