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家長教孩子做人做事,先要學會自己怎樣做
1、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認真嚴謹。一個孩子如果能夠在日常的生活中懂得自我保護,那麼家長也就比較放心了。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識,就不會隨便給陌生人開門,也不會隨便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更不會隨便更陌生人回家了。教會孩子學會保護好自己,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2、家長熱愛生活,樂觀向上。教導孩子積極向善雖然說我們要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遠離一些可能會傷害我們的人和事;但是我們也不能把孩子給封閉起來,我們應當積極引導他們去做善事。在做善事的過程中,其實孩子是很容易就體會到其中的快樂的,尤其是在感受到別人善意的回報時,這種感覺就更為明顯喲。
3、家長喜歡讀書,遠離手機。用一些經典的感人故事熏陶孩子。我們可以用一些感人的故事來熏陶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一些事跡中去深刻地感受做人的品格,比如說古時候的「孔融讓梨」、「畫荻教子」、「岳母刺字」等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來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4、和孩子一起游戲,享受生活。努力教導孩子怎麼享受快樂,一個孩子如果能夠在做事的過程中享受到快樂,那麼對他的健康成長無疑是非常有益的。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平時不妨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愉快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比如說合理安排好孩子學習和玩樂的時間,努力讓孩子體驗到更多的快樂。
6、自己有愛心,樂善好施。引導孩子主動去關心幫助他人,如果我們是跟爺爺奶奶一起住的話,那麼平時不妨多關心一下老人家的身體健康狀態。這樣在我們的榜樣作用下,孩子耳濡目染也會開始學習去關心人的。另外,如果發現自己可以幫扶一下身邊的人時,我們也主動站出來幫助他們,久而久之孩子跟著你久了,也就會跟著你這樣做事了。
❷ 家長教育孩子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bjpjw688 ,您好!
您的提問,涉及到廣大家長和老師都非常關心和渴望解決的青少年兒童思想品德、行為語言和學習成績的家庭教育問題,家長的正確教育引導在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此,誠摯推薦您觀看陳大惠老師組織策劃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論壇系列紀錄片《聖賢教育改變命運》,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關於德育與家庭教育的免費網路資源,能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長學習進步,認識災難事故因何發生,能做到趨吉避凶,真實不虛!能針對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對症下葯、是一劑治療良方!當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們做家長長輩學習的有力教材,的確是難得的家庭教育經典節目!這個節目里有許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討解決孩子教育的種種方法,真是我們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對一的家教老師,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家庭教育網路資源,而且是完全免費的,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極大的幫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現沒有恆心、慳貪、叛逆不聽話、上網成癮、早戀、依賴性強、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不是能從某個簡單方法或措施就能從根本上教育改正過來,變成一個孝順聽話的小孩,而是需要我們全面而系統地進行家庭教育,從根本處下手才能治標又治本。這部片裡面有很多專家、老師、家長親身說法、以其獨特的心得體會向大眾匯報,啟示家長的教育觀念會直接地影響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從小接受的家教會影響小孩子的終生,從中一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當前我們面臨的種種現實狀況是:社會誠信嚴重缺失!各種媒體的誇張渲染、錯誤引導,孩子成長的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談何容易呢!家長是越來越不好當了,說實話,很多家長也不會如何當家長,就將小孩出生到這個世上,將很多的教育責任都推給了學校和社會,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成長經驗是需要家長言傳身教的,推卸責任的話怎麼能將小孩教育好呢?確實悲哀啊!
而我們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實體會,只圖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說實話,真是有點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們都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領悟這種感受,但往往悔之已晚,哎...
很多我們生活當中存在的所謂代溝,都是因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脫節了,沒有很好的連貫所造成的,現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只顧自己的享受而妄顧他人的感受。
我們必須知道,一切教育要從根本做起,就像樹要有根才能長樹干樹枝和樹葉,才能枝繁葉茂呀,如果丟棄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樓閣。在此,推薦各位有緣的朋友,無論看過或沒看過的也好,都敬請盡量抽多些時間觀看大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優秀論壇節目: 《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可以在網路視頻或者優酷土豆搜索播放),但願看過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並且繼續利益他人,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和諧共存的社會大環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示。
衷心祝福您!
❸ 最好的教育是教孩子怎麼做人
最好的教育——就是教孩子做人 一天,我正要午休時,在學校旁邊每天賣菜的一位年青的父親領著七歲的女 兒來敲門,我曾經跟他說過我是研究家庭教育的,所以他說他們是來請教怎麼教育孩子的。 「我沒有什麼能力,經濟條件也不行,但我想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這位父親懇切地說,他還給我帶了一些他地攤上的菜。 「只要你愛孩子,並且有很好的言傳身教,就能夠給她最好的教育!」我找出一件毛衣和一套家庭教育用書,放在他帶來的菜袋子旁邊,以便他們走時,我能夠記得讓他們帶上。 「李老師,我哪能行啊?就我這樣的人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他驚詫著。 「你可能不很理解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並不是上最好的學校,也不是家裡有很多錢,或者父母有顯赫的社會地位、權力,能夠讓孩子不勞而獲、享受一些特權,最好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我經常看到刮風下雨、天氣寒冷,你和妻子都在擺攤,這說明你勤勞;你也從不缺斤少兩,這說明你有公正、真誠之心,不欺騙他人,憑自己的勞動生存;你們家吃飯時,你總是讓妻子、孩子先吃,這是你愛他們;每天到你菜攤上買菜的人最多,這是大家都信任你……你會因為這些而感覺到人生踏實、快樂。」 「是啊,我這活累點,但是心裡挺快樂的。」他高興地說。 「你把這些人生的觀念、行為都教給孩子,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我肯定地說。 他認真又新奇地聽我說著,女兒在一邊看一本我給她的圖畫書。 我又跟他聊起了就發生在這個小區里的李天一事件,這位父親感慨地說:「是啊,他家裡可是有錢有勢的,但是孩子卻沒有教育好。」 我接著他的話說:「最好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全面的教育。他的父母也送他進過很好的小學、中學,還去了美國,但這些教育都只是最好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孩子最終還是長偏、長歪了。」 我們一直聊了很多。這位父親領著女兒走後,我深思起來。我想很多父母、老師對教育的認識都是有些偏頗、狹隘的,他們把教育簡單或者急功近利地理解成了「上學」,甚至技能教育,而沒有去想上學校、學技能,只是做人教育的一部分,並且不是根本的部分。在一所省級中學里,有一位家長就曾經這樣問我:「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就是送他們進一流的培訓班、學校並且考出好的成績來吧?」 當人們對教育的理解普遍這樣偏頗、狹隘以後,就會涌現下面這些危機: ●在復旦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生宿舍,一位叫林森浩的研究生,往飲水機里投下了一種致命的葯物,致使同宿舍的黃洋同學中毒,救治無效後死亡。 ●北京海淀區,2013年春天的一個夜晚,5個家境殷實、處於青春期的男孩子在酒吧飲酒做樂一番後,帶走了陪酒的女孩並輪奸了她。 ●2013年10月,蘇州一位90後媽媽,為了不影響與剛交往的男友的關系,竟將自己與前男友同居時懷孕的、剛剛出生五天的女兒,丟棄在窨井中活活地溺死。 ●四川重慶,2013年12月5日,一名10女童在電梯里暴打一個一歲半的男童,並把他帶回家中,放到陽台上,致使男童墜樓摔成重傷。而這名女童與被她暴打的男童根本就不認識,男童也沒有妨礙、沖撞女童的行為。 面對這些未成年與剛剛成年的孩子們令人驚悚的行為,大部分人把根源與責任都歸究到了應試教育上。 中國的應試教育肯定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深思這些孩子們的行為,根本原因並不在學校教育,而在於家庭教育,是他們的家庭教育沒有教會他們怎麼做人。 做人的教育就是要在孩子自出生到成年的家庭養育中,給予他們細微的言傳身教,讓他們在生活中學會分辨是非、處理事情的能力,學到良好的品行、倫理與為人處世的方式,建立起科學、正確的學習、勞動觀念與人生觀念,並且具備基本的生存技能。 這樣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而不是單一的教育,是生命與生活的教育、人性的教育、文化的教育,愛的教育,而不只是一些特殊的技能教育。
❹ 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怎樣才算是正確的做法
每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方法,而且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正確的,那麼,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怎樣才算是正確的做法?
三、不拿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要讓孩子和自己比較。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所以也有不少的家長經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甚至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比別人強,否則就會心裡不平衡。其實這只不過是一種攀比心理在作祟,甚至說,只是為了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而已。每個孩子都有優點,也有缺點,所以任何兩個孩子都沒有可比性,這種做法只能讓其中一個孩子受到傷害。
❺ 家庭教育怎麼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無論在智力上還是體力上,抑或在處世能力上,都有著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一個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種能力發展上的主動積極性,而主動積極性對刺激人的各項感官與功能及其綜合能力的發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劑,將人的一切潛能都調動起來,將各部分的功能推動到最佳狀態。而高水平的發揮在不斷反復的基礎上,鞏固成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將人的功能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一個人的成長路線,如果一直是積極上升的,可以想像其累積效果是十分壯觀的。
美國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視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而中國的家庭教育有更深的家長制教育傳統,父母對孩子的基本教育方針是保護、灌輸和訓導。在孩子的冷暖飢飽、人身安全方面,中國家庭往往比美國家庭有過度保護的傾向。
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在美國,很多孩子喜歡玩滑板游戲,在街道兩旁,在廣場上,常常有美國孩子沖來撞去,從幾尺高的台階上躍下,令人不禁為他們的安全捏把汗。但在這些玩滑板的孩子中,中國血統的孩子很少。同樣在美國長大,為什麼中國血統的孩子玩這些危險游戲的很少呢?原因在於中國父母認為這種游戲太危險,因而不鼓勵孩子玩。雖然這種游戲對孩子的膽量是一種挑戰與訓練,但中國父母認為,冒這種風險去讓孩子獲得膽量不值得,保險系數太低。父母們的這種看法對孩子們有很大的影響,使他們本來就有的、對這種運動的畏縮情緒更受到鼓勵,因而有理由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