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感冒咳嗽之類的病在身邊處處可見,怎樣提高免疫力避免常見病
為了提高免疫力,我們應該經常運動,吃飯時吃一些健康的食品,這樣就可以提高。
Ⅱ 常見的感冒誤區,家長們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孩子身體抵抗力差,更容易感染,引起感冒。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感冒不嚴重,所以在護理上比較粗心。然而,在兒童感冒的護理方面存在一些誤解,這是許多父母犯下的錯誤。以下是很多人習慣不得不提的對兒童感冒的誤解。
如果孩子感冒了,吃葯來緩解
如前所述,大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少數是由細菌引起的。不幸的是,仍然沒有有效的方法來克服人類醫療技術的發展。
每次吃抗生素,不能亂用抗生素
兒童感冒時經常使用抗生素,會產生依賴性,容易導致感冒反復發作。所以家長要避免亂用抗生素,家長要少給孩子用抗生素。抗生素對兒童的影響很大,濫用抗生素會影響腎臟健康。
Ⅲ 引起的感冒的原因有哪些
六淫病邪風寒暑濕燥火均可為感冒的病因,因風為六氣之首,「百病之長」,放風為感冒的主因。六淫侵襲有當令之時氣和非時之氣。由於氣候突變,溫差增大,感受當令之氣,如春季受風,夏季受熱,秋季受燥,冬季受寒等病邪而病感冒;再就是氣候反常,春應溫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涼,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人感「非時之氣」而病感冒。
淫之間可單獨致感冒,但常常是互相兼夾為病,以風邪為首,冬季夾寒,春季夾熱,夏季夾暑濕,秋季夾燥,梅雨季節夾濕邪等。由於臨床上以冬、春兩季發病率較高,故而以夾寒、夾熱為多見而成風寒、風熱之症。
時行病毒時行者指與歲時有關,每2~3年一小流行,每10年左右—大流行的邪氣;病毒者指一種為害甚烈的異氣,或稱疫癘之氣,具有較強傳染性的邪氣。《諸病源候論·時氣病諸候》:「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指時行病毒之邪。人感時行病毒而病感冒則為時行感冒。
六淫病邪或時行病毒能夠侵襲人體引起感冒,除因邪氣特別盛外,總是與人體的正氣失調有關。或是由於正氣素虛,或是素有肺系疾病,不能調節肺衛而感受外邪。即使體質素健,若因生活起居不慎,如疲勞、飢餓而機體功能狀態下降,或因汗出衣裹冷濕,或餐涼露宿,冒風沐雨,或氣候變化時未及時加減衣服等,正氣失調,腠理不密,邪氣得以乘虛而入。
因此,感冒是否發生決定於正氣與邪氣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正氣能否御邪,有人常年不易感冒,即是正氣較強常能御邪之故,有人一年多次感冒,即是正氣較虛不能御邪之故,「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提示了正氣不足或衛氣功能狀態暫時低下是感冒的決定因素;二是邪氣能否戰勝正氣,即感邪的輕重,邪氣輕微不足以勝正則不病感冒,邪氣盛如嚴寒、時行病毒,邪能勝正則亦病感冒,所以邪氣是感冒的重要因素。
以風為首的六淫病邪或時邪病毒,侵襲人體的途徑或從口鼻而人,或從皮毛而人。因風性輕揚,《素問·太陰陽明論》說:「傷於風者上先受之」,肺為臟腑之華蓋,其位最高,開竅於鼻,職司呼吸,外主皮毛,其性嬌氣,不耐邪侵,故外邪從口鼻、皮毛入侵,肺衛首當其沖。感冒的病位在肺衛,其基本病機是外邪影響肺衛功能失調,導致衛表不和,肺失宣肅,尤以衛表不和為主要方面。衛表不和,故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痛、全身不適等症;肺失宣肅,故見鼻塞、流涕、噴嚏、喉癢、咽痛等症。
由於四時六氣不同,人體素質之差異,在臨床上有風寒、風熱和暑熱等的不同癥候,在病程中還可見寒與熱的轉化或錯雜。感受時行病毒者,病邪從表入里,傳變迅速,病情急且重。
Ⅳ 經常感冒的原因,你知道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經常感冒的話,就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身體原因了,如果說身體素質不好的話,那麼感冒確實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說身體條件不好的話,那麼身體的免疫力就會比較低,在身體免疫力低的情況下,感冒就是是有發生的事情了。在這個時候大家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鍛煉,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強壯一些,如果說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太多的時間讓自己去健身的話,至少要抽出一些時間來跑步,因為跑步對於身體的鍛煉強度也很大。
除此之外,如果自己突然間去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的話,很有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如果說經常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也要注意調整好自己的身體狀態。網友們在去一個新城市的時候,要提前了解當地的天氣,並且了解一下當地的飲食習慣,盡可能地將自己的身體調整到適合新城市的狀態,否則的話也很有可能就會出現感冒的現象。
Ⅳ 為什麼每天會定時感冒呢
感冒主要有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性感冒兩種。一般來講,如果舌頭顏色是深粉紅色、白細胞下降的話多是病毒性感冒,舌頭顏色是淡粉紅色、白細胞上升的話多是細菌性感冒。因為病毒性感冒可以導致心肌炎、引發肺炎和風濕類疾病,所以感冒後到私人門診打點滴了事,可能會誤將病毒性感冒當成細菌性感冒,從而延誤治療使病情加重。患者需要先判別好感冒類型後再用葯,濫用抗生素不但治不好感冒,還會導致體內菌群失調,出現嘔吐、惡心等症狀,加劇病情。
以下是具體病毒性感冒症狀和治療方法:
病毒性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又簡稱上感,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常見呼吸道傳染病。誘因有受寒、淋雨、過度疲勞、營養不良等。患者的鼻涕、唾液、痰液含有病毒,通過打噴嚏、咳嗽、說話將病毒散播入空氣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由於接觸患者的毛巾、臉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感冒主要表現為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聲音嘶啞等症狀。全身表現有頭痛、渾身酸痛、疲乏無力、食慾不振,或不發熱,或低熱,或高熱、畏寒等症狀。病程一般為3天~7天。感冒發熱患者需卧床休息,注意保暖,減少活動。住處要經常通風,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多飲開水,吃清淡和稀軟的食物。發熱較高時可用冷水擦身或溫水擦身,水溫以32℃~34℃為宜,或30%~50%酒精擦拭頸部、胸部、腋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或頭枕冰袋。治療方法如下:
感冒的家庭治療:
多休息、多飲水、注意呼吸道隔離、預防並發症。常用的抗病毒葯有病毒唑,病毒靈,中葯有金銀花、板籃根等,對症葯有感冒中成葯,一些感冒沖劑,退熱葯。還有抗病毒滴鼻液,滴眼液等。感冒的葯物治療並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護理好,監測體溫,防止熱驚,讓小兒保證充足的睡眠,補充足夠的水分和營養,注意病情的轉歸,合並症的發生。因為,感冒是自限性疾病,病毒在體內有一定的生存期。到病程自然好轉。另外,一些抗病毒葯的療效也不是很可靠,有的殺傷白細胞,造成白細胞減少,因此,臨床上多使用中葯清熱解毒,如金銀花、板籃根等。症狀重的服用一些對症葯,如感冒沖劑,退熱葯。
發熱高並不可怕:
感冒發熱是小兒機體對感染的微生物的一種反應,是保護性機制,有的父母,把發熱看成是疾病輕重的象徵,這是不對的。發熱高,並不一定就是病情重,不發熱,或發熱輕就是病情輕,一些氣管炎、肺炎可沒有體溫升高。所以不能把體溫作為衡量疾病輕重的指標,退熱治療也不能太急,大多數父母都想馬上把體溫降到正常,過量服用退熱葯,小兒出汗過多,機體體溫調節中樞紊亂,甚至出現低溫,電解質紊亂,這在臨床工作中是常見的現象。退熱要緩慢進行,只要把體溫控制在高熱以下,防止熱驚就可以了。服用退熱葯時一定要注意水分和電解質的補充,口服退熱要與物理降溫措施交替使用,特別是嬰幼兒,使用物理降溫更好。還有,小兒不能象成人那樣"捂汗"小兒的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汗腺發育也不完善,用"捂汗"的方法不但不能使體溫下降,還會使體溫驟升,出現高熱驚厥,尤其是小嬰兒,還會出現"蒙被綜合征"危及生命,發熱時要少穿、少蓋,增加散熱。這些都是臨床中常常遇到的家庭護理錯誤。
不要隨便服用抗菌素:
人們俗稱的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引起上感的病原菌主要是病毒,佔90%以上,細菌的原發性感染只佔少數。引起上感的常見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狀病毒、單純皰疹病毒、EB病毒。常見的細菌有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支原體等。病毒性上感後由於機體抵抗力下降,可繼發細菌感染。從感冒的病原體可見,病毒性感冒是占絕大多數。因此,感冒就服用抗菌素,甚至使用高級抗菌素的做法是不對的,小兒尤其上小嬰兒,上感的幾率很大,每次都服用抗菌素,有的連續感冒,連續使用抗菌素,抗菌素越用越高級,結果造成小兒耐葯菌生長,一旦有細菌感染,使用葯物效果不佳,而且,抗菌素有許多副作用,如殺傷白細胞,使白細胞下降,進一步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抗菌素對胃腸道黏膜的刺激出現葯物性胃炎,腸道菌群失調,長期使用抗菌素,或高級抗菌素,廣譜或聯合使用抗菌素。使腸道內一些非致病菌被殺滅,出現菌群失調,破壞腸道內微生物平衡,而出現腸道疾病。甚至出現偽膜性腸炎,機會菌--黴菌二重感染,一些非致病菌由於失去了相互制約,而成為致病菌。
在我國,特別是給兒童濫用抗菌素現象非常嚴重。據有關報道,我國是消耗抗菌素的大國。約佔世界消耗量的一半。相當於發達國家使用抗菌素量的十幾倍。感冒的90%以上是病毒感染。抗菌素對病毒是無效的,每次感冒都服用抗菌素是不好的。要有細菌感染的證據再投用抗菌素。不要因為怕細菌感染而預防性給葯,這是錯誤觀點。抗菌素是殺滅細菌的。沒有細菌使用抗菌素只能殺滅白細胞。抗菌素的半衰期是有限的,最長不過幾小時。沒有長期作用.
父母常常忽視的感冒原因:
加強體質,注意營養,不到公共場所,注意與感冒病人隔離等措施都是大家熟悉的。常見的卻易被父母忽視的原因是那些沒有寫在書本上的。如果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多加註意,還是可以避免的。
◎小兒已經睡著了,不管是在懷抱中、推車中、自行車後座上、汽車座椅中,父母應該避免孩子受風。小兒睡覺時,遭受風的侵襲,是造成感冒的原因。
◎外面烈日炎炎,帶小兒到超市,超市裡空調開放,小兒滿身的汗水很快就沒有了,再給小兒吃些冷飲,從里到外都是涼的,結果小兒外感風寒,從涼爽的超市到悶熱的戶外,小兒又會風熱感冒。
◎電風扇或空調風口直接對著小兒,也是小兒患感冒的原因。
◎睡覺前媽媽怕小兒受涼,蓋得比較厚,小兒可能會出汗,當到了下半夜氣溫下降,媽媽也睡著了,孩子把被子踢光,結果受涼感冒。
◎托幼機構,隔離困難,一個孩子感冒,很容易傳播給另一個孩子。此起彼伏,感冒不斷。加上管理不周,冷熱不均,更易感冒,因此,集體生活的孩子感冒的幾率高。
◎出汗後馬上洗澡,也是感冒的誘因,要等到汗下去,或先用干毛巾擦乾再洗澡。
參考資料:文/鄭玉巧:知名全科專家
Ⅵ 導致感冒的原因都有哪些
扁桃體引起發燒,發燒是因為扁桃體發炎引起的。
著涼和中暑會引起發燒。
發燒有的是由於病毒或細菌引起的。
發燒不會傳染,引起發燒的病因可能會傳染。
只要身體機能出現狀況,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燒,發燒可以提醒你的身體出現了情況,因及時治療。
Ⅶ 引起感冒的原因有哪些
六淫病邪風寒暑濕燥火均可為感冒的病因,因風為六氣之首,「百病之長」,放風為感冒的主因。六淫侵襲有當令之時氣和非時之氣。由於氣候突變,溫差增大,感受當令之氣,如春季受風,夏季受熱,秋季受燥,冬季受寒等病邪而病感冒;再就是氣候反常,春應溫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涼,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人感「非時之氣」而病感冒。
淫之間可單獨致感冒,但常常是互相兼夾為病,以風邪為首,冬季夾寒,春季夾熱,夏季夾暑濕,秋季夾燥,梅雨季節夾濕邪等。由於臨床上以冬、春兩季發病率較高,故而以夾寒、夾熱為多見而成風寒、風熱之證。
時行病毒時行者指與歲時有關,每2~3年一小流行,每10年左右—大流行的邪氣;病毒者指一種為害甚烈的異氣,或稱疫癘之氣,具有較強傳染性的邪氣。《諸病源候論•時氣病諸候》:「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指時行病毒之邪。人感時行病毒而病感冒則為時行感冒。
六淫病邪或時行病毒能夠侵襲人體引起感冒,除因邪氣特別盛外,總是與人體的正氣失調有關。或是由於正氣素虛,或是素有肺系疾病,不能調節肺衛而感受外邪。即使體質素健,若因生活起居不慎,如疲勞、飢餓而機體功能狀態下降,或因汗出衣裹冷濕,或餐涼露宿,冒風沐雨,或氣候變化時未及時加減衣服等,正氣失調,腠理不密,邪氣得以乘虛而入。
因此,感冒是否發生決定於正氣與邪氣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正氣能否御邪,有人常年不易感冒,即是正氣較強常能御邪之故,有人一年多次感冒,即是正氣較虛不能御邪之故,「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提示了正氣不足或衛氣功能狀態暫時低下是感冒的決定因素;二是邪氣能否戰勝正氣,即感邪的輕重,邪氣輕微不足以勝正則不病感冒,邪氣盛如嚴寒、時行病毒,邪能勝正則亦病感冒,所以邪氣是感冒的重要因素。
以風為首的六淫病邪或時邪病毒,侵襲人體的途徑或從口鼻而人,或從皮毛而人。因風性輕揚,《素問•太陰陽明論》說:「傷於風者上先受之」,肺為臟腑之華蓋,其位最高,開竅於鼻,職司呼吸,外主皮毛,其性嬌氣,不耐邪侵,故外邪從口鼻、皮毛入侵,肺衛首當其沖。感冒的病位在肺衛,其基本病機是外邪影響肺衛功能失調,導致衛表不和,肺失宣肅,尤以衛表不和為主要方面。衛表不和,故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痛、全身不適等症;肺失宣肅,故見鼻塞、流涕、噴嚏、喉癢、咽痛等症。
由於四時六氣不同,人體素質之差異,在臨床上有風寒、風熱和暑熱等的不同證候,在病程中還可見寒與熱的轉化或錯雜。感受時行病毒者,病邪從表入里,傳變迅速,病情急且重。
Ⅷ 感冒的發生原因有哪些
1、「吃」出來的感冒
不良的食物習慣與感冒關系緊密,過多地進食高鹽餐飲,可導致唾液分泌減少,使口腔黏膜水腫、充血、病毒增多,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最終導致感冒發病。過多地進食高糖餐飲,可消耗體內水分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引起口乾舌燥,使免疫力低下,進而誘發感冒。過多地進食高脂肪食物,如奶油、肉類、肉湯等可降低機體的免疫細胞抗病毒能力,易引起感冒。為預防感冒,應遠離高鹽、高糖、高脂肪的「三高」食物。
2、「刷」出來的感冒
有些牙刷用筒密封,牙刷時常處於潮濕狀態,病菌容易滋生繁殖。感冒久治不愈的人除了個人體質較弱、抵抗力較差之外,就是由於病毒借刷牙造成的牙齦傷口而反復感染。
3、「愁」出來的感冒
多愁善感的人免疫功能容易降低,殺傷病原微生物能力減弱,干擾素水平下降,相應呼吸道防禦功能減退,感冒病毒有機可乘。據國外科研資料統計,時常憂慮或常常發愁的人比正常開朗者患感冒多3至5倍。
4、「關」出來的感冒
保證室內良好的空氣清潔是防止感冒的關鍵。在門窗緊閉時,室內沒有一氧化碳等污染源的情況下,室內空氣也會隨人數的增加和時間的延長而受到污染。常開窗,人體排出的廢氣及屋裡的煙霧可以隨流通的空氣飄走,有利於預防感冒。
5、「摸」出來的感冒
感冒病毒在手帕上能存活1小時左右,而手的溫度很適宜它的存活,可長達70小時,感冒患者擤鼻涕或打噴嚏時將病毒粘到手上,再通過手把病毒轉移到人們時常接觸的地方,如門把手、桌椅、電話機等處,健康人接觸這些感染了感冒病毒的手或物品,極易感染。
造成感冒出現的因素確實是比較復雜的,但大多數還是因為我們自己不良的習慣引發的,因此,若要預防這種疾病,我們還需從改變自己的壞毛病開始。另外,感冒之後,我們在服用葯物的同時,也可以採用食療的方法進行,像薑糖水就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