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跟父母斷絕來往是什麼體驗
這三年來說,一開始還是挺好的,感覺兩個人還是挺安靜的,後來我們又有了二胎,所有的不好的體驗也就來了,生孩子,他的父母都說不要管我們,當然這個時候我們自己也是可以的,因為沒有人幫助我們看孩子,甚至所有的工作都得需要我們自己來,這期間我們產生的矛盾很多,雖然矛盾很多,但是我們兩個綁越來越緊了,因為這個家庭只有我們兩個,離開了我們任何一個都不成家
今年我們的小寶,一周四個月了,她是一個非常活潑的小女孩,當然帶著他有很多的無奈,沒有辦法,工作生活壓力也很大,但是這是我的選擇,也是我們的選擇,我們家的小寶寶這么長時間從來沒有見過他爺爺奶奶,周圍的人也曾經勸過我們,但是都被我拒絕了,並不是說我是一個無情的人,而是我們不能在矛盾中再生活了,我們需要的是一個人安靜的心思,趕緊工作,因為有兩個孩子要跟著我們吃飯,這一輩子拴在了我們身上,我們不能有一點點的時間再去鬆懈,再去處理這些家庭矛盾了
生活的壓力讓人喘不過氣來,真的不想跟他們斷絕來往,有的時候看到別人家和樂融融,心裡羨慕得不得了?自己也曾經問過自己,這么做到底對不對?可是他們真的是太無情了,自己也曾經天真想過,即使他們對我們生氣,可是對孩子肯定有感情,稀罕的吧?答案是否定的,或許不喜歡大人,也就不喜歡孩子吧,或許你沒有經歷過,被父母看不起的感覺,沒有被父母貶低到塵埃里的感覺,欺負到塵埃的感覺是沒有辦法體會這種事情的
但是我,還是勸你如果沒有走到我們這個地步的話,最好不要跟父母斷絕來往,因為即使斷絕了來往,他還是你的父母,早晚也得跟他說話,也得管他養老,倒不如不要撕破臉,讓她日常生活中能夠幫一把手,就幫一把手,要不讓我們這個地步的話,是不是很慘很累很難?主要是經濟方面吧,感覺壓力挺大的
㈡ 疫情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首先就是思想上的轉變。一是對人生的感悟更深切了。這次疫情的發生,讓很多人措手不及,由於防控不當或認識不夠到位等原因,很多人感染上了病毒,而且失去了生命,我們最為健康的人,在感到慶幸的同時,也深深地為生命的脆弱、人生的無常而感到唏噓不已,以前常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真真切切的事實擺在面前,才是最觸動思想深處的感受。
二是對親情的認識更深切了。以前我們總是嫌假期尤其是春節假期時間太短,親人聚少離多,感慨相聚不易,這次疫情使我們度過了一個超長的「假期」,大家都待在家裡,一家人前所未有的在一起吃住睡卧這么長時間,了解更全面了,理解更進一步了。親情也更深了。
㈢ 我們與父母發生沖突的危害有哪些造成那些後果會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沖突的直接危害就是破壞你們之間的親情,完成的後果就是以後老了回憶會多少會有些後悔當時行為。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如果滿意請採納
㈣ 啃老族現象泛濫有哪些危害
現在有些年輕人,他們並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動放棄了就業的機會,賦閑在家,不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銷往往不菲,知名快餐店、時尚賣場、高檔的KTV,時尚的發廊,網吧,游戲廳,成了他們的聚集地;時尚的著裝,高檔的手機,名牌的香煙...成了他們攀比的資本。人們常常給這樣的一群人起了一個名字叫「傍老族」,說得更狠一點,叫「啃老族」。一邊是勞心勞力、白發蒼蒼的父母,不辭辛苦的賺錢養家糊口,一邊是賴在父母懷里不斷乳的子女。在這個問題上,我國正在「與國際接軌」。國外也存在20多歲、大學畢業的成年子女仍靠父母養活的現象,但較少。而當今我國啃老族是專指那些在義務教育結束以後,既不升學、不工作、也不參加職業培訓的年輕人。他們年紀輕輕為什麼會成為「啃老族」呢?通過十幾年的職教生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面對當前的成年孩子,一個死活不肯斷乳的「大」兒女,父母們苦不堪言。「太辛苦」、「太累」"不掙錢",這幾乎是所有「啃老族」一致使用的拒絕工作的理由。年輕人就這樣揮霍青春和精力,而他們正在老去的父母,卻為了維持生計,埋頭在「太辛苦」"太累"的工作里。「割肉孝親」、「卧冰求魚」,在現代社會里,二十四孝的故事逐漸被人遺忘了。如今是父母在無奈地「割肉養子」,實在令人心酸。「啃老族」為什麼會就業難呢?我認為現在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一個就是有就業能力和機會而不想就業.這樣的年輕人缺乏責任心,也缺乏自信心。對於他們來說,不就業可以逃避眼前面臨的困難,但是他們生活得並不瀟灑。畢竟,前途未卜,生活空虛,他們承受的心理壓力比別人要大,所以每天就以游戲廳,網吧,商場做為聚散地。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不工作的時間延長,他們與社會的交流越來越少,適應能力也將下降,以後就更難適應工作的要求。另一個就是父母的溺愛而使孩子喪失就業.現在有些父母對於孩子非常溺愛,總認為自己家中有些余錢,又怕孩子累著,所以不忍心讓孩子過早的加入社會,過早的就業,總是將孩子攏在自己的懷中,其結果就是給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心裡,時間一長,就養成了孩子不願就業,以及喪失就業能力.再一個就是當今的社會風氣問題.當今的社會就業風氣幾乎是不敢讓人來提及.拉關系,走後門,點炮,找個好工作就得必須"有錢,有人",哪怕沒有能力都可以.從而給現在的年輕人造成了不好的心裡影響,我所接觸的學員在一起交流時,就經常提及到這些問題"誰家有錢,有人,不學習也能找到好工作,而我們學的再好,沒有錢,沒有人也只能做一個小工人整天累死累活的給人打工,所以還不如現在玩個夠,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聽後真的感覺到心酸,我想這也是我們當今社會就業和職業教育的一個失敗點.我想這樣的啃老族,我們的社會以及家長應該幫助他們創造機會,培訓他們的技能和知識結構,讓他們適應工作和創業的需要。另外,還要對他們進行責任心和自信心的培養,讓他們主動承擔起社會和家庭的責任。當然,改變自己生活的關鍵還是他們本人,只有端正就業態度,才能擺脫眼前的困境。很欣賞這種看法:「啃老族」就如一壺沒燒開的水,當社會經濟發展之「柴」不夠,當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柴」有缺陷,當自身素質之「柴」缺乏,這壺水能燒開才怪? 所以我認為,與其讓父母養活他們,不如努力幫助其就業,這需要政府在培訓、就業導向等諸多方面進行扶持與引導,更需要「啃老族」們加強學習、轉變就業觀念。眾人拾柴,火焰才高,這壺水才會燒開。 覺醒吧,啃老族.讓我們的父母不要再傷心了.自尊,自立,自強,靠自己的能力做一個讓父母放心,社會認可的有用之人吧!
㈤ 我今年15歲有一個不和諧的家庭,我想跟父母斷了親情關系可以嗎
不行的,斷絕親子關系在法律上是不認可的。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血緣關系無法斷絕
㈥ 孩子大了還要和父母睡,會產生哪些危害
孩子總會慢慢地長大,和父母親密的關系也需要慢慢地改變,可能很多爸爸媽媽都覺得這是孩子長大以後的事,但是,第一次這樣的分離就是在孩子的童年,就是與孩子分床睡。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獨立,更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生活,有些父母總是狠不下心來,可是你知道,孩子跟父母睡的危害嗎?
1. 膽小怕事
可能很多爸爸媽媽都是下定決心要跟孩子分床睡了,可是一看到他淚眼汪汪,就於心不忍,但是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一直狠不下心,會驕縱得孩子越來越膽小,不僅僅是在生活上,有可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總是害怕一些新的事物,不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就是不分床睡導致的,以為總是會有父母的保護,沒有單獨睡覺的體驗。
2.依賴性強
如果沒有分床睡,也會讓孩子的依賴性會變得越來越強,特別是在5-6歲的時候,可能還會像2歲時粘人,且一旦分開一小段時間,一段距離就會哭鬧。所以,在該分床睡的年紀,就早一些讓孩子適應獨立,只要表現出精神上的愛足夠就可以了。
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家長要做好引導,並且鼓勵和贊美孩子獨自睡覺,當然,這也是對父母的一個考驗,父母也要做好准備,給孩子更多精神上的幫助,是可以完全做到的。
㈦ 隔代親往往是利弊各半,究竟有哪些危害
容易讓孩子更加的固執,更加的偏執,而且也可以讓孩子更加的任性,容易讓孩子的脾氣變大,容易導致孩子無法自己面對挫折,形成過度的依賴,永遠都長不大。
好朋友曾向我發牢騷,後悔莫及把自己家的大哥交到老人帶。由於當時工作中忙,大哥全是由姥姥一手帶大的,姥姥對這一外孫子很疼惜,廣結善緣。造成這一孩子的性子很強悍,在家裡說一不二。與此同時因為姥姥過度慣著孩子,每一次吃飯都喂孩子,結果孩子確實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王爺。孩子早已上六年級了,還不容易自身吃飯,還必須姥姥餵食。
老人和孩子親密,可以塑造孩子和老人中間的情感,讓孩子學好敬老愛幼,讓孩子懂得分享,與此同時老人還可以把自己日常生活的工作經驗傳授給孩子,或是是給孩子講一講往日的小故事,塑造孩子創建准確的人生觀和人生理想等。
與此同時老人也需要在孩子眼前塑造一個正臉的楷模,那便是孩子的文化教育要以父母的建議為主導。由於父母終究年青,能夠觸碰到更科學研究和合理性的育兒教育見解,能夠能夠更好地塑造孩子各領域的工作能力。
㈧ 我們與父母發生沖突的危害有哪些造成那些後果會
看看是什麼事讓你跟父母發生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