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年人胃癌的病因,老年人胃癌有哪些原因
胃癌發病過程較長且復雜。目前沒有任何一種單一因素被證明是人類胃癌的直接病因。因此,胃癌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飲食因素是研究中的重點,一些調查表明,高鹽、高香料食品、烹調中產生的多環芳烴化合物、亞硝基化合物、真菌毒素、一些穀物與食品添加劑等有致癌作用。
1.亞硝基化合物
亞硝基化合物是一大類化學致癌物,其中非揮發性亞硝酸胺類化合物如N-甲基N-硝基N-亞硝基胍(MNNG),N-乙基N-亞硝基胍(ENNG)能誘發大鼠、狗胃腺癌,並且可觀察到胃黏膜腸化、異型性增生等癌前病變。天然存在的亞硝基化合物是極微量的。其主要來源是體內內源性合成的亞硝基化合物。在胃液pH較低條件下亦可合成亞硝基化合物,當胃黏膜病變發生如胃腺體萎縮,壁細胞減少,胃液pH值升高時,胃內細菌可加速硝酸鹽還原為亞硝基化合物。由此可見,人類胃黏膜可在正常或損傷條件下直接受到亞硝基化合物的攻擊。
2.多環芳烴化合物
致癌物可污染食品或在加工過程中形成,如冰島為胃癌高發國,居民多以漁業、牧業為生,有食用熏魚、熏羊肉的習慣。分析熏魚、熏羊肉的樣品發現這些食品有大量致癌物質,包括3、4-苯胼芘在內的多環芳烴化合物的污染。大量動物實驗表明實驗動物喂給熏制食品也得到致癌結果。
3.飲食因素
我國的胃癌病例配對研究結果表明,高鹽飲食、腌制食品、油炸食品、三餐不定時、進食速度快、進食過飽、喜食燙食等,增加胃癌發病率的危險性。攝入高濃度食鹽可使胃黏膜屏障損傷,造成黏膜細胞水腫,腺體丟失。在給入致癌性亞硝基化合物同時給入高鹽可增加胃癌誘發率,誘發時間也較短,有促進胃癌發生的作用。新鮮蔬菜、鮮豆、大豆及其製品,新鮮魚、肉、蛋、奶可降低胃癌危險性。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學研究一致性表明:新鮮蔬菜、水果具有預防胃癌的保護性作用。新鮮蔬菜、水果中含有許多人體所需營養素,特別是維生素一類具有抗癌作用。這些物質通過競爭性地與致癌物結合,清除體內游離基的形成,降解毒物,保護DNA、蛋白大分子免受致癌物攻擊,穩定細胞膜,促進細胞正常分化等多種途徑達到抗癌作用。維生素C具有較強阻斷亞硝基化合物的能力,β-胡蘿卜素則具有抗氧化能力,可以在小腸轉化成維生素A。維持細胞生長和分化。因此,這兩類維生素很可能通過阻斷致癌和增加細胞修復能力達到降低胃癌發生率的作用。
4.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有關,基於以下原因:在正常胃黏膜中很少能分離到幽門螺桿菌,而隨胃黏膜病變加重,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增高。目前認為幽門螺桿菌並非胃癌直接致癌物,而是通過胃黏膜的損傷,促進病變發展的條件因素使胃癌危險性增高。幽門螺桿菌可釋放多種細胞毒和炎症因子並參與局部免疫。在測定胃癌病人患病以前的血清發現其幽門螺桿菌抗體陽性率明顯高於對照組,為胃癌的危險因素。
『貳』 胃癌的發生越來越多,主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胃癌本以中老年人居多,但在經濟條件明顯改善的今天,為什麼年輕人患胃癌越來越多呢?除胃癌常見原因外,年輕人生活節奏過快、睡眠嚴重不足、飲食無規律、胃癌形成有主要有兩方面因素,內因和外因。內因是由於遺傳導致的;外因是與飲食、生活習慣、環境方面有關。在生活上,生活不規律熬夜,喝酒抽煙;在飲食上攝入過多的食鹽、高鹽的鹽漬食品、熏制魚類。首先飲食起居規律別熬夜,忌一切生冷,少吃肥厚油膩辛辣,保持心情舒暢,堅持適當運動和每天艾灸,保持大便通暢規律,無綠便,黑色油狀便。
胃癌的發生與很多因素有關,首先,生活飲食因素,尤其喜歡吃熏烤、腌制食品(容易含有亞硝酸鹽),或者進食過多霉變食物;其次,像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特別是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療,就存在癌變的可能,最後是遺傳和基因因素。工作學習和生活壓力大, 有時候為了工作餓了都吃不上飯,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焦慮和不安,導致胃酸和黏液分泌功能紊亂,造成胃部發生潰瘍,特別是十二指腸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