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不主動與人打招呼

老年人不主動與人打招呼

發布時間:2023-07-23 06:49:11

1. 影響與老年人溝通的因素

隨著年齡增長,耳廓軟骨和軟骨膜的彈性減退,凹窩變淺,耳道的神經末梢及聽神經功能逐漸減退,導致聲波的收集和傳導發生障礙,使老年人聽力逐漸喪失而易導致老年性耳聾,而聽力的下降直接影響口頭語言溝通的傳遞與理解。

2、視力下降

佰佰安全網發現老年人隨著視網膜的老化,會出現老年性黃斑變性,而老年人血管硬化變性,影響眼的血液供給,使視力顯著下降。由於視力下降,老年人接受信息的能力減弱和變慢,從而使與老年人的溝通也存在困難。

3、記憶力下降

隨著腦血管的退行性變,腦血流量的減少及耗氧量的降低,大腦功能衰退,老年人思維活動功能減退,理解力和表達力減退,記憶力不集中和下降,從而影響老年人對信息的記憶和回憶,間接影響溝通。

4、反應變慢

因聽力、視力、記憶力等的改變,老年人接受信息能力減弱和對外界事物的靈敏度下降,導致溝通困難。

5、言語表達困難

佰佰安全網研究得出老年人唾液腺萎縮,唾液分泌減少,使口腔粘膜萎縮易於角化,常導致口乾和說話不暢,當老年人生病,尤其是一些較為嚴重的疾病,溝通表現的尤為困難。

6、老年人的心理狀態

步入老年期,人的各種生理功能都逐漸進入衰退階段。研究表明,老年期的心理變化隨著生理功能的減退而出現衰老。同時有些老年人在面對和適應社會角色的改變、喪偶等生活事件的過程中,常會出現一些特殊的心理變化,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溝通。如老年人離退休後,接觸社會的機會減少,社會角色改變,生活易簡單乏味,加之心理上產生老而無用感,可表現為沉默寡言,不易溝通。

7、老年人的個人因素

老人文化水平和生活閱歷不同,對談話方式和詞語選擇的要求也不同[2],增加了溝通的難度,有時甚至產生代溝現象。老年人容易堅持己見,時缺乏客觀冷靜地聽取他人意見的心態。

2. 老年人長時間不愛與人說話會不會得腦萎縮

這個一般幾率很小的。
從腦萎縮的臨床表現來分析,大致又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大腦機能衰退,二是痴獃等智能減退。大腦機能的衰退表現為頭暈、頭痛、失眠、記憶力差、手足發麻、情緒抑鬱等;智能減退表現為認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障礙,如記憶力、理解力、判斷力、計算能力的減退,以至發生痴呆。

(1)性格行為的改變性格改變常為本病的早期症狀,病人變得落落寡合,不喜與人交往,或表現為沒有理想、慾望、對子女親人缺乏感情;生活習慣刻板怪異,性格急躁,言語增多,或啰嗦重復;或多疑自私,對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特別關注,常因一些微小的不適而糾纏不清。所有的患者的高級情感活動-----羞恥感、責任感、光榮感和道德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亦可出現睡眠節律的改變。

(2)記憶障礙近事記憶缺損發生較早,如經常失落物品,遺忘已應諾的事等。隨著病情發展,漸至記憶力完全喪失。

(3)智能減退、痴呆表現為理解、判斷、計算能力等智力活動全面下降,不能適應社會生活,難以勝任工作及家務;漸至不能正確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齡、進食不知飢飽,出門後不識歸途,收集廢紙雜物視為珍寶。病致後期,終日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不別親疏,大小便失禁,發言含糊,口齒不清,雜言無章,終至完全痴呆。

(4)全身症狀病變早期,病人常出現頭暈頭痛,失眠多夢,腰膝酸軟,手足發麻,耳鳴耳聾;漸至反應遲鈍,動作遲緩,喃喃自語,答非所問。在軀體方面,常表現為老態龍鍾,發白齒落,皮膚乾燥,色素增生,甚或可見偏癱、癲癇,或共濟失調,震顫等,神經系統症狀可能存在,也可能缺失。
腦萎縮患者建議您服用益智康腦丸更多詳見網路益智康腦丸 或強壽葯業

3. 老人性格古怪不理人怎麼辦

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是大家所關心的,但是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忽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那麼老人性格古怪不理人怎麼辦?下面我為您介紹。

老人性格古怪不理人怎麼辦

1、了解老人性格古怪的原因

老人的種種“古怪”,並不是他們要存心的讓人討厭,而是由老年人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人至暮年,身體的各個機能都開始明顯地老化,部分老人開始變得孤僻和消沉,則是因為自己的來日無多而想到了人生的苦短,和做人的“沒意思”。膝下的兒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對老人多一分關心和體諒,反而對其有所嫌棄,就會給老人悲涼的心境多澆上一盆冷水,讓他加倍地感覺到生活的殘酷。

2、給予老人心理和情感的撫慰

對於“古怪”的老人,晚輩不僅要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照,在心理和情感上也要給予必要的撫慰。要陪老人多拉家常,多散心,並要注意多尊敬老人,千萬不可隨意批語和頂撞,為了養育兒女,父母的一生經歷了數不清的艱辛,當他們人至暮年時,別說所表現出來的“古怪”是有情可原的,就是確有無理取鬧、耍小孩子脾氣之處,做晚輩的也應多加隱忍,而不可在老人面前造次。

3、老人性格古怪的解決方法

3.1、主動徵求老人對家庭大事的意見。

3.2、經常詢問老人的身體,主動陪伴去看病。

3.3、抽出時間跟老人們聊天,多順順他們的心。

3.4、家裡有什麼活動最好邀請老人一同前往。

3.5、經常表示感激老人的養育之恩,讓老人感到沒有忘本。

3.6、留心多做一些老人愛吃的食物,買些老人喜歡的東西。

3.7、逢年過節過生日、出遠門回家,給老人送些禮,表達孝順之心。

3.8、教育孩子尊重老人、孝敬老人,出入有禮貌,爺爺奶奶常常叫。

3.9、老人的合理要求,必須盡可能滿足。不能滿足時,要多解釋取得諒解。

3.10、老人情緒不佳時,要忍耐不頂撞。即使說錯了,也不要當眾駁老人的面子。

如果您工作稍有時間,還是建議您多陪陪老人。如果是單身老人。如果老人同意幫老人找個伴,從而幫助他改變生活。正所謂養育之恩號似海深。父母把我們教養成人不容易。讓我們通過努力來讓他們更好的度過餘生吧。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

1、焦慮緊張: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軀體各器官功能減退,易患許多慢性疾病,由於對身體健康問題的擔憂,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給家人帶來煩惱,給自己帶來痛苦而焦慮,緊張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慾不振,機體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軀體疾病,造成惡性循環。

2、抑鬱:由於離退休後,社會角色的轉變,一時難以適應,認為自己對社會、對家庭沒有貢獻了,成了社會、家庭的負擔,而導致抑鬱。

3、溝通障礙、人際關系緊張:老年人由於腦組織萎縮,腦細胞減少、腦功能減退而導致智力水平下降,記憶力減退,敏感、多疑、愛嘮叨,對人不信任、斤斤計較等,造成與家人及周圍人溝通困難,人際關系緊張。

生活中老人需要哪些心理要求

1、自主的心理需要:老年人大都沉著穩重,老練大方,閱歷豐富,處世有方,因此干什麼事都希望有自己的主張,這種心理上的自信和自主,是老年人的自主需要。

2、交往的心理需要:多層次的交往是老年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老年人為排除生活中的寂寞感,喜歡在一起聊天;為了切磋某方面的技藝,也愛找有共同愛好的人交流;為了獲得更多的信息,豐富自己的知識,老人們也需要廣交朋友。

3、求助的心理需求:老年人由於身體衰老和健康狀況等原因,生活自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產生求助的願望。如果老年人在有病的時候,晚輩若能自覺幫助他們完成日常生活無法獨立完成的活動,則會使老年人感到心情舒暢。另外,老年人對社會、對群體的依賴也是一種求助心理。

4、恭敬的心理需要:老年人在從事養花、練書法、射門球、釣魚等一切活動並取得進步後,特別希望得到晚輩的肯定、鼓勵和恭敬,這樣就會增添老人對生活的情趣。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不主動與人打招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老年人必吃的健康食物 瀏覽:93
醫院怎麼開失能老人證明 瀏覽:618
2013年沈陽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瀏覽:160
你們有退休金嗎英語怎麼說 瀏覽:440
70歲的人刑事犯罪規定 瀏覽:223
國家政策對軍人父母有哪些好處 瀏覽:899
70歲老人手指抽筋怎麼辦 瀏覽:170
幼兒繪畫重陽節 瀏覽:603
豐富老年黨支部活動 瀏覽:328
養老保險新政策2016每月交多少錢 瀏覽:591
黃岡哪個地方有養老院 瀏覽:412
安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瀏覽:456
高考體檢檢查有紋身怎麼辦 瀏覽:476
孝順的感人 瀏覽:379
哪裡有養生葯貼 瀏覽:187
聘請退休人員用交社保嗎 瀏覽:502
廈門60歲以上 瀏覽:408
遼陽逸和居老年公寓離哪近 瀏覽:104
父母的親屬卡遺失怎麼補辦 瀏覽:989
60歲可以貸款 瀏覽:213